列车设备近距离射频干扰测试与应用研究

2024-01-16 12:39刘庆彬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1期
关键词:敏感区域场强点位

陈 思,张 坤,刘庆彬

(1.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深圳市电联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引言

在5G 通信和物联网通信技术爆发式应用的场景下,移动式和固定式射频发射机的分布也越来越密集,同时产生的射频干扰问题也越来越多。2012 年,国际标准组织委员会(ISO)发布了《ISO 11452-9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9 部分 便携式发射机模拟法》[1],用于评估移动无线发射机对道路车辆干扰的性能测试,也是国际上第一部有关于便携式射频发射机干扰的测试标准。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在2019 年国际标准组织更新了ISO 1145-9,新增加3 GHz 以上的频段,包含了5G WIFI、4G 和5G 通信的主要通信频段。

2017 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SC77B 通过了针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近距离辐射抗扰度测试的基础标准:《IEC 61000-4-39:电磁兼容性(EMC):第4-39 部分 测试和测量技术 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对于常规电气电子设备的射频抗干扰测试有了指导性标准文件。

2021 年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开始研究移动射频干扰对于轨道交通通信和电子设备的干扰,同年起草了IEEE P2965 标准第1 版本的测试方法技术文件和技术研究报告。至2023 年4 月已经完成第4 版本的更新,不断的优化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方案,确保列车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的标准和规范。

1 列车近距离射频干扰

列车的射频干扰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车辆内部的电子设备,例如电源系统,逆变系统,控制系统等;二是雷电和列车弓网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干扰,由于列车高速运行及线路的不平顺,弓网触点的位置也会产生射频干扰;三是周围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对讲机、手机、无线网卡、玩具遥控器等无线射频发生器[2]。其中来源一的干扰源位置是比较固定,干扰问题在设备联调时就可以发现,且具备整改优化的条件;来源二来自自然界和高速运动,随机不可控制,但是雷击和接触网的冲击也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实现模拟,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测试;来源三的射频干扰功率不大,但是频率范围广泛,而且随机性高,干扰源的类型繁多,可控性差。各个电子组件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验证,但是整车各个系统间也会相互干扰,只能在整车总装调试后进行测试验证。

列车的这些射频干扰源,从电磁波传播原理上可以分为近场干扰和远场干扰,近场是指在发射源附近,电场和磁场波动效应比较复杂,传播方向也非直线传播;远场是指电磁波的辐射效应明显,遵从磁场或者电场传播规律,主要以直线传播。

以偶极子天线为例,远场可以定义为距离大于λ/(2π)[3]的区域,其中λ 是波长,单位m。近场为距离发射源小于λ/(2π)的区域。例如GSM 900 上行通信频段为890 MHz 至915 MHz,如果通信频率是900 MHz,那么近场和远场的分界距离代入公式计算为:

距离发射源53 mm 以上为远场干扰,距离发射源53 mm 以内为近场干扰。GSM 900 的终端发射机最大功率为33 dBm,根据功率与场强的公式推导:

式中:P 是功率,单位W;E 是场强,单位V/m,r 是半径,单位是m。

可以计算出在900 MHz,距离发射源50 mm 距离的理论场强154.9 V/m。

目前的轨道交通测试标准GBT 24338.5:2018[4]中对于射频干扰的测试方法,是采用基础标准GB/T 17626.3:2016 的均匀域测试法,该方法能够模拟固定式发射机产生的场强,用于检验设备进入场强范围内时的抗扰能力,适用于尺寸较小的设备或者列车零部件,其测试等级和数字信号模拟都与现在的数字通信有较大的差异。

2 测试方法

新标准基于移动发射机的实际发射功率和通信调制方式不同,根据频段常用通信调试方式定义为测试的调制方式,依据通信标准规定的最大发射功率,定义为最大测试等级,测试更接近于实际设备运行情况。另外标准定义了两种测试方法,可以根据被测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方法1:主要应用于小型设备或者列车的零部件,表面相对规则的被测样品。操作方法如下:

(1) 选择被测设备的敏感面,放置发射天线距离被测样品表面5 cm。

(2) 调整发射设备输出功率到该频点的测试功率,然后打开对应的调制方式,产生干扰信号,记录被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生成网络G中,首先需要对文本描述t进行编码,在这里,使用了Word-CNN-LSTM模型来对文本做编码。文本编码后经过一个全连接层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维度(128维),然后使用Leaky-Relu激活,并与输入图像x进行拼接。最后再将其输入到正常的反卷积层进行图像生成。

(3) 缓慢移动发射天线,观察记录被测样品的工作状态,直到覆盖被测设备表面需要测试的全部点位。

(4) 更换测试频率,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测试完所有规定频率。

(5) 更换被测设备表面,重复步骤(2)、步骤(3)和步骤(4),直至完成所有需要测试的点位。

(6) 依据记录样品工作状况,输出测试结果报告。

宫格扫频测试法见图1。

图1 宫格扫频测试法

方法2: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固定式设备和整车试验,具体操作如下:

(1) 在被测设备上划定射频敏感区域,然后把敏感区域按天线覆盖范围规划测试点位(敏感区域天线尺寸可以全覆盖则规划一个点位即可)。

(2) 布置发射天线到敏感区域的一个测试点位,距离被测设备表面5 cm。

(3) 测试设备设置到初始频率,然后调整输出到目标测试等级功率,驻留至少1 s,或者被测样品监测数据完成一个周期,观察被测设备的运行状况。

(4) 测试设备依据步进调整到下一频率,重复步骤(3),直至到结束频率。

(5) 然后移动发射天线至下一测试点位,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至完成当前敏感区域。

(6) 移动设备和发射天线至下一敏感区域,重复步骤(3)、步骤(4)和步骤(5),直至完成所有敏感区域。

(7) 根据记录的测试结果,输出测试报告。

3 测试与应用

对于列车设备来说,制动控制装置、电力传动装置、空调系统、监控系统、集中调度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电话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都是容易受到射频干扰的系统。制动控制装置和电力传动装置多数都在车体底部,不容易受到近

距离辐射干扰,空调系统一般也在客室两端封闭空间内,受近距离干扰的概率也较小。所以容易受到射频近距离干扰的装置主要是:驾驶室和客室的监控摄像头、显示屏、通信、广播及紧急通讯装置等设备。列车设备的近距离干扰测试,先要根据车辆配置的功能和系统位置情况,制订出详细的测试大纲,并记录每个位置测试结果异常时的频率、等级、调制方式,异常现象的详细情况。

3.1 现场测试布置

本次测试依据标准规定的宫格扫描法进行测试,逐步对测试大纲里规划的敏感区域进行测试。尺寸较大的敏感区域,例如图2,按40 cm×40 cm 尺寸划分为6 个测试点位,每个点位天线做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干扰发射。敏感区域尺寸小的位置,例如图3,整个区域小于30 cm×30 cm,用一个测试点位,天线中心对准敏感区域中心,符合全部区域即可。

图2 客室PIS 屏测试

图3 语音播报系统测试

3.2 现场测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对于380 MHz 及以下频率的测试天线尺寸较大,现场不容易控制距离,特别是在车厢角落位置时,双锥天线的方向性比较明显,不同位置场强差异较大,天线转动极化时因为场地限值导致敏感区域的场强有变化。

(2) 列车敏感点的位置有高有低,测试时天线的角度和距离控制不太精确,长时间测试需要便携的辅助天线夹具。

(3) 列车敏感区域工作原理不同,验证对应区域需要的驻留时间长短不统一,测试计划中的驻留时间只能按较长时间统一规划,导致整体测试时间加长,比如门控系统。

(4) 不同频率天线尺寸不同,覆盖的区域面积大小也不一样;测试过程中需要更换天线,小尺寸天线覆盖到区域周边的场强差异较大,测试的结果可能会因为天线边界的影响产生差异。

800 MHz 时天线覆盖范围见图4。5 GHz时天线覆盖范围见图5。

图4 800 MHz 时天线覆盖范围

图5 5 GHz 时天线覆盖范围

(5) 列车上敏感区域的金属材料较多,电磁波的反射情况不一致,测试过程中发现设备的驻波波动较大,说明不同频率和位置输出同样功率的干扰信号,实际被测样品感应到的场强值也是有差异的,对实际的电磁场强是有一定影响。

测试点位11 驻波见图6。测试点位12 驻波见图7。

图6 测试点位11 驻波

结束语

本文对列车设备的近距离射频干扰测试方法进行了现场的验证,为列车产品的新标准推广和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提出了测试过程中方法实施和设备运用上遇到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测试天线选型、测试精度和应用效率方面进一步优化,以更全面更准确的推动列车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5]。

猜你喜欢
敏感区域场强点位
保护位置隐私的效用优化本地差分隐私机制
基于GIS与AHP分析法的武汉木兰生态旅游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机器人快速示教方法及示教点位姿变换的研究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新个人所得税法下年终奖的敏感区域研究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机器人点位控制速度规划算法选择策略
跆拳道电子护具的感应器敏感区域规律研究
LTE-R场强测试系统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