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省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及阻碍因素分析

2024-01-16 05:02陈漫漫刘蔼霞张秋通讯作者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商展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山市粤港澳大湾

陈漫漫 刘蔼霞 张秋(通讯作者)(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背景下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中山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水平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仍然面临人口红利逐渐减退、经济活力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鼓励中山市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大力支持其与周边城市深度合作发展。广东省在“十四五”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加强整体性推进,遵守系统观念的原则,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构建“三核两带一轴多支点”城市发展新格局。由此可见,正确协调统筹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已成为新时代中山市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战略思维。

通过文献整理归纳可以发现:从研究视角来看,学者们主要针对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中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1-3],但以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为视角研究三系统协调发展的文献较少。从研究对象看,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较多[4],以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研究方法看,最被广泛运用的是耦合协调度模型,不少学者还会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本研究旨在从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测算耦合协调障碍度因子,找出城市发展短板,进一步提高中山市在湾区的核心竞争力,以期为中山市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中山市发展概况

人口方面,中山市年末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度较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较高水平,而且逐年提升。经济方面,中山市GDP稳步提升,年均增长率为6.18%,但仍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下游;中山市常住人均GDP水平不断上升,经济活跃度高,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逐年稳步上升。环境方面,中山市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负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呈波动增长趋势;2018年,中山市城镇污水处理率高于广东省水平;中山市在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2018年中山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而且中山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建设绿美中山的发展目标指日可待。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5-7],并结合广东省及中山市的政府政策、发展实况、社会发展规划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具有研究价值性的30项指标,构建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对各子指标进行赋权,详细指标及具体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经济与环境三系统综合评价指标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以中山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2019年为研究期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2020年《广东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社会统计年鉴》《中山市统计年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万元GDP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来源于2010—2019年《中山市水资源公报》;2019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来源于《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对于缺失的个别数据利用插值法进行补全。

2.3 研究方法

2.3.1 熵权法

由于部分研究指标对于相应系统所产生的正负作用不同,而且具有量纲上的差异。为了方便综合计算和比较分析,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8]。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时,本文采取熵权法对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权[9]。

2.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是指不同系统在自身和外界作用下产生的相互作用,可反映系统间的协调情况和发展水平[10]。为进一步度量协调的实际水平及状态,本研究借鉴王雯雯等(2018)归纳的关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相关公式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11],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考虑人口、经济、环境三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具有不对等性[12],将3个待定系数拟定为0.2、0.4、0.4。耦合协调度指数越高,说明人口、经济、环境三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协调发展水平越低。

本研究参照汪中华等(2023)的研究,将系统耦合协调状况按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分为10个等级[13],判别标准和对应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为:D[0.0,0.1],极度失调;D(0.1,0.2],严重失调;D(0.2,0.3],中度失调;D(0.3,0.4],轻度失调;D(0.4,0.5],濒临失调;D(0.5,0.6],勉强协调;D(0.6,0.7],初级协调;D(0.7,0.8],中级协调;D(0.8,0.9],良好协调;D(0.9,1.0],优质协调。

2.3.3 障碍度模型

本文运用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析影响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阻碍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Fi为因子贡献度,Fi=Wi×ωij,Wi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权重,ωij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所属的第j个单项指标的权重;Ii为指标偏离度,Ii=1-XiJ,YiJ为标准化值。

3 实证分析

3.1 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各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9年中山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分数总体呈交织上升趋势,环境子系统的变化更具波动性。2014年之前,经济子系统综合得分基本高于人口和环境子系统。2014—2018年,环境子系统综合得分均超过人口和经济子系统。这可能与“十二五”以来中山市对环境的高度重视有关,如2014年发布实施的《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30年)修编》。该政策为加快提高中山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山及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珠江西岸特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环境发展得到了提升。 2010—2017年,中山市的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8—2019年则又出现了下降。这与2019年环境子系统的得分出现大幅下降,人口子系统得分首次超过其他两个系统跃居第一密切相关。中山市的人口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流动人口前往中山市,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人口红利明显。2015年以后,中山市创新驱动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有了新面貌,宜居的经济、社会条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中山工作、学习和生活,人口红利继续作用。2016年后环境系统效益得分明显下降,很可能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不断增加有关,结果表明,相关规划的落实,进一步促进了中山市综合水平的发展,但如何协调人口、经济与环境长效友好发展仍有待优化。

3.2 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如图1所示,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9年稳中有进,波动幅度较小,从2010年的0.4650上升到2019年的0.8139,耦合协调类型由濒临失调衰退类逐渐过渡到良好耦合协调类,实现由失调到协调的跨越。十年间,中山市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出现大幅增长,这与中山市不断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指出,“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大湾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中山市逐渐有意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模式,如2020年印发《中山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规划》,要求优化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2017年中山市三系统耦合协调指数达到最高值0.8189,2017—2019年出现增长态势下的小幅下降,同时环境与经济的综合评价分数增速放缓,人口的综合评价分数增速增加。

图1 2010—2019年中山市各系统综合得分及耦合协调度变化

人口方面,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年末常住人口总量为7266.93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891.27万人。中山的年末常住人口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第9。湾区内除港澳之外的9市,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2017年达到了其十年间的峰值。中山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位水平。经济方面,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2017—2019年,实现GDP的三连增,GDP总量达到116098.97亿人民币。2019年,中山市GDP为3123.79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GDP发展第三梯队城市中排第3。环境方面,中山市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3—2016年高于全省水平,但2017—2019年降至低于全省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排名相对靠后。同时,2017—2019年,中山市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呈负值,而且增速逐年放缓,但仍高于广东省的单位GDP能耗水平。此时期内,由于中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放缓,在粤港澳城市中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人口基数大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可供利用的环境资源有限,对环境治理造成了压力,导致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出现了滞后。

3.3 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三系统障碍度诊断结果

通过障碍度模型研究发现,2010—2019年, 阻碍中山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集中于经济与环境方面。从障碍度排序的总体情况来看,障碍因素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水平、环境压力和环境治理层面。十年间,有5年障碍度排序前3的指标均属于环境子系统范畴,表明环境是阻碍中山市三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方面。从中山市三系统协调发展层面来看,环境的发展水平被予以更高的要求。

环境方面,2010—2019年间曾位列中山市三系统障碍度排序前3的指标分别有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万元GDP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0—2019年,中山市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平均值为-3.40%,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4.02%),是2010年和2019年障碍度排序第一的指标。2010—2016年,中山市万元GDP用水量均位居障碍度排序前三。2010—2019年,中山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十年来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值为15.90㎡,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16.57㎡)。2010—2019年,中山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仍有6年位于障碍度排序前三,中山市节能减排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

经济方面,2010—2019年间,位于中山市三系统障碍度排序前三的指标仅有常住人均GDP。十年间,中山市常住人均GDP逐年上升,但增长率却出现下降趋势。常住人均GDP的增长回落,反映出中山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长期以来,专业镇经济是中山市的一大发展特点,家居生活的传统产业占据中山市经济结构的主体。此类企业均为民营小型企业,以组装代工生产为主,尚未形成在行业中掌握创新话语权的产业和龙头代表企业。

从累积障碍度来看,2010—2019年,障碍因子的累积障碍度不断上升,意味着阻碍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因素越来越集中。截至2020年,已有11个指标的障碍度清零。

4 对策及建议

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成型与发展,加快提升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三系统综合协同发展实力,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人口方面,从人才结构和人口健康发展层面来保质发展

中山市年末常住人口与人口密度明显提升,但人口更多地偏向于居住在如小榄镇等较为发达的城镇。中山市政府应尽快落实“三核两带一轴多支点”战略,充分发挥各城镇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吸引人才前来发展,以优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优质发展。

4.2 经济方面,从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层面来优化发展

中山市应加快落实“一中心、四组团”的步伐,利用区位优势与产业链齐全的优势积极与澳门合作, 吸引外商资本,推进传统企业进行技术转型。向湾区深度融入,对接广深佛莞港澳等经济优势城市,打造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业、新材料、新医药等为代表的朝阳产业链,放弃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策略,培养有持续生命力、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有的放矢地调整产业结构,从而稳定度过经济转型阵痛期。

4.3 环境方面,从夯实基础和发挥上层建筑层面来健全体系

中山市除了巩固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安全屏障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外,更应从上层建筑层面出发,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快建设美丽中山。

4.4 系统层面,从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层面来促进协调发展

中山市应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发展机遇,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区域联动,建立健全人口、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未来5—10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山市政府应在战略层面加强整体性推进,把握大湾区的地区优势,统筹发展全局,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区域内的合作发展新途径新模式,构建当地人口、经济、环境系统新的协调发展形态。

猜你喜欢
中山市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中山市威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