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明显质量效果提升存在困难

2024-01-17 15:37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
农民科技培训 2024年1期
关键词:一村高素质培育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

按照工作安排,调研组一行于2023年6月25—26日前往江西省南昌市、宜春市调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调研组先后到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和江西通用技术工程学校等省属涉农院校座谈交流,赴宜春高安市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在乡创业人员、返乡大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实情实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有声有色、高素质农民培育有章有法,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明显

江西省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是全国较早在省级层面出台“一村一名大学生”政策,培养“农民大学生”的省份。目前,江西省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构建形成技能培训、系统培育、学历提升的梯次人才成长通道。经过多年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扎根农村、发展农业、带动农民的“永久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有声有色。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并连续多年列入省委一号文件。“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采取“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方式,由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和9所涉农高职院校实施培养。招生对象为非应届毕业生,包括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鄉村治理的高素质农民,重点是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民学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退捕转岗渔民等。针对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难以离土离乡等特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行农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农半读的弹性学制,集中面授时间缩短至大专每学期15天、本科30天,并尽可能安排在农闲季节。学员学费由省、市、县财政分别承担60%、10%、20%,教学单位以减免的形式承担10%。2020年,启动了新一轮为期5年的培养任务,每年计划招录1000名本科层次和4000名大专层次的乡村大学生。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共培养7.2万人,其中本科层次8840人,每个行政村平均有4名“不走的农民大学生”。据统计,累计培养村“两委”干部1.9万人,种养大户1.3万户,创办农业企业2232家,农民合作社3914个,家庭农场496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38个,农村电商网点1860家,带动25万多名群众增收致富。

(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有章有法。一是统筹谋划,形成协同推进“大格局”。省级层面形成了农业农村、财政、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系统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农业农村厅内部建立科教部门抓总、行业部门联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农广校配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精准培育,强化对接产业“契合度”。注重全产业链技能水平的提升,满足农民多元化教育培训需求。精准遴选对象。梳理培育对象的需求和建议,培育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强、培训意愿迫切的农民学员。精准确定机构。统筹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机构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大学+高(中)职+公益性推广机构+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精准开展培育。启动线上直播课堂,完善省级教材库。把特聘农技员、高素质农民学员纳入师资队伍。认定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作为实训基地。三是深度扶持,拓展农民发展“新路径”。关注农民成长,统筹利用政策和资源,有效提升农民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政策扶持。引导高素质农民学员成为特聘农技员,每年招募特聘农技员1000人左右。与省农担公司签订协议,为高素质农民提供信贷服务,2022年发放担保贷款248笔。强化激励引导。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南昌、赣州、抚州等地共有2000余名农民取得职称,并优先享有人才住房、惠农政策、小额创业贷款等政策倾斜和资金帮扶。强化后续服务。建立区域性农技推广组织和专家服务站,派出专家和教授跟踪指导,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四是科学使用,提升服务三农“贡献度”。推荐高素质农民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从高素质农民学员中遴选示范主体,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10年来,全省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4.8万人,其中,雷应国、凌继河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石玉莲、李国华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150余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奖励。

二、囿于制度化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缺失、系统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缺位,江西省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果提升存在困难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看到江西省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为抓手,畅通了农民成长成才的通道,得到农民广泛认可。有的学员说,“‘富脑袋’带动‘富口袋’,让我们挑上了‘金扁担’”。同时,由于制度化政策缺失,系统化体系缺位,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存在不小的困难。

(一)制度化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亟待建立。同我国大部分省份一样,江西省农民教育培训相关政策比较分散,虽然高素质农民培育写进了本省的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也列入了省委一号文件,但相关内容只是三农工作综合性政策文件的一个方面甚至一个点,难以形成制度化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体系,导致面向农民的系统化、专业化教育培训规模与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相比严重不足。据统计,全省每年不超过4万人能够通过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接受系统化教育培训,仅占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的0.35%。而广谱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只能与其他农业项目或者技术推广、专家下基层技术服务等相结合,无法与农时农季契合,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二)系统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亟待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经济外部性等特征,需要依靠隶属农业农村部门、以农民教育培训为主责主业的公益性机构具体组织实施。江西省是全国农广校体系最早线断网破的省份之一,省级农广校是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的内设机构。全省11市、100县(区、市),无独立设置的市级农广校,仅7所独立设置县级农广校。涉农高校、职业院校虽然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开展农民学历教育,但是院校离土离乡的特点,特别是与产业脱节的劣势,使得技术技能培训难以保证效果。社会培训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规则尚未完全建立,其盈利性与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性未能有效统一。农业企业等产业主体参与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

(三)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有待提升。调研中我们看到,江西省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存在困难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力量不足。基于历史原因和上一轮机构改革要求,江西省除个别市县外,基本都取消了各级农广校。5所涉农职业院校仅有两所高职,其余3所是中职,还没有职业本科学校。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培养落地困难。江西省虽然对农业人才需求量总量较大,但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相对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在缺乏激励政策的情况下,涉农院校缺乏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比较缺乏。農民教育培训质量决定农民创业兴业成效,决定政策最终效果,要在机制设计上予以保障、具体实施中得到落实。

三、意见建议

(一)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供给。健全更加公平普惠的培训政策。扩大技能普及性培训覆盖面,实现农民愿训有训、应训尽训。引导科技教育资源深入服务农民。鼓励农业农村系统科研人员、技术专家和涉农院校教师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才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允许相关人员按劳取酬。

(二)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投入。强化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挂牌恢复撤销的农广校,发挥农广校等公益性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能任务、改善公益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条件,强化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支撑。赋予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更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职责任务,凝聚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农民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激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民培训的支持力度。强化系统化培养和普惠性培训两方面兼顾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示范带动各地各级财政更加重视农民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培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提升包括小农户在内的整体素质素养和技能水平。

(三)强化高素质农民政策扶持。用好乡土人才。建立高素质农民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在产业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形成农业技术从高素质农民向小农户扩散的快速路径。强化返乡人员培训孵化。夯实地方政府在人才培育和使用方面的主体责任,整合促进农民发展相关政策,对农科毕业生等各类返乡务农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的,给予项目、土地、财税、创业平台等方面扶持,建好创业创新园区和基地,组织开展创业孵化,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发展环境。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搭建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平台,指导高素质农民协会、产业联盟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典型、模式、案例的挖掘与总结,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案例遴选,选树表彰一批优秀农民学员、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示范带动农民教育培训创新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一村高素质培育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村三英烈
虚惊一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