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环境中联盟稳定性如何影响探索性创新
——基于动态关系观的过程机制研究

2024-01-18 04:58张宸璐刘小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年1期
关键词:动态性调节作用探索性

张 洁,张宸璐,刘小宁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0 引言

探索性创新是企业跨越增长极限,形成二次成长曲线,应对动态环境变化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1]。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探索性创新把握技术机会窗口,应对技术革新、市场颠覆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等带来的挑战[2]。企业需要利用不同来源的互补性技术、市场和设计能力[3],引入外部知识并将其整合到原有知识体系框架开展探索性创新[4-5]。企业通过与不同类型合作伙伴开展高质量合作,并采取有效治理机制可以促进对异质性知识资源的获取、转移和应用[6-7],促进知识重组[8]。因此,联盟伙伴既是企业重要的知识搜索渠道[9-10],又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来源,更是探索性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10-11]。

联盟稳定性是联盟的一种重要特征。当前针对联盟稳定性与创新关系存在不同观点[12-13]:一种观点从关系观视角出发,认为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联盟存在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提高组织间知识分享水平,促进创新活动开展[14],同时带来的情感资源和隐性知识也有益于促进探索性创新[2]。例如,比亚迪早期与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建立长期稳定联盟和战略合作关系,在手机零部件生产业务中得到合作伙伴积极分享的电池技术知识。比亚迪通过不断积累新技术、改善电池工艺,最终成为电池领域的探索性创新者。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环境动态性提高,联盟关系资产会成为企业负债[12],联盟稳定性反而会产生资源锁定效应,降低组织适应性,阻碍探索性创新[13]。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业务不断调整、外界技术受到不连续冲击时[15],知识分享价值减弱,原有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也随之发生改变[16],企业探索性创新面临新挑战[17]。然而,现有研究未考察不同情境中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从动态关系观出发对动态环境下联盟价值创造过程的实证研究[18-19]。因此,本研究基于关系观理论,探讨联盟稳定性对探索性创新的作用机理,包括知识分享路径的中介作用和双重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在动态关系观的基础上,讨论动态环境下联盟稳定性影响探索性创新的作用机理,揭示联盟价值衰减的内在机理。

1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关系观阐释了联盟形成关系租以提升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主要从联盟特定关系资产、知识共享路径、互补资源能力和有效治理机制进行分析[18]。稳定联盟通过长期投入和重复交易形成特定关系资产和互补资源,构建知识分享路径以促进知识流动[19],并选择有效治理机制创造价值[20]。在关系观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不同特征联盟开展的差异化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如稳定联盟对探索性创新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有些学者对关系观理论进行补充,指出需要从动态视角分析联盟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机制变化,强调随着环境动态性的提高,关系要素会导致创新绩效下降。同时,环境动态变化影响联盟竞争与合作关系变化,导致不同类型联盟治理机制产生差异化影响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联盟稳定性在动态环境下的价值创造过程。

1.1 联盟知识分享路径

从联盟价值创造路径看,伙伴知识分享是双方形成依赖关系的基础,是关系租的主要来源和内向开放式创新的重要形式。知识分享是联盟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价值创造的关键[21],影响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19]。一方面,联盟双方在长期稳定合作过程中形成知识共享路径,进行知识重组,共同创造新知识,从而促进企业探索创新活动的开展[22-25]。同时,稳定联盟关系会降低探索性创新过程中知识侵占行为带来的风险,促进探索性创新。通过长期合作形成的正式与非正式知识分享机制能使焦点企业从外部联盟获取针对性、有价值的信息知识,这些多样化的外部知识是促进企业探索性创新的关键[26];另一方面,随着联盟合作时间延伸,重复关系使资源趋同,双方资源依赖程度下降,可能导致多样性和差异化知识不足,减少伙伴知识分享行为,从而不利于探索性创新活动的开展[19,27]。因此,需要探讨不同情境下稳定联盟中的焦点企业是否通过伙伴知识分享行为影响探索性创新。

1.2 联盟有效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选择是联盟关系的核心议题[28]。从联盟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看,如何选择有效治理机制与稳定联盟相匹配以促进探索性创新是本研究要解决的另外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种不同治理机制:一种是从交易成本视角出发,认为联盟需要建立正式契约,构建正式治理机制可以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29];另一种从关系观视角出发,认为共享价值观、网络关系、互相信任和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监督成本和适应成本,产生关系租并创造价值,使联盟主体能更好地组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以开展创新活动。

部分研究提出需要根据联盟特征选择正式或非正式治理机制。例如,资产转移联盟适合正式契约治理机制,知识转移联盟适合非正式关系治理机制[20]。然而,在长期合作过程中,非正式治理机制会产生关系惰性,导致缺乏市场纪律以及自满、刚性等问题[27]。因此,需要探究不同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企业创新活动关系的影响。Bouncken 等[14]考察企业如何通过联盟治理提高竞合联盟中的产品创新,发现随着垂直联盟竞合强度的不断提高,关系治理能够提高产品创新性,交易治理将减少产品创新性,而同时采用关系治理和交易治理则能够提高产品创新性。基于此,如何选择有效治理机制促进联盟知识分享,进而促进探索性创新活动开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环境动态性与动态关系观

环境动态性是指环境具有易变性和不确定性[30-31],主要涉及技术、顾客和市场(吴松强等,2017)。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动态性程度的提高,学者开始关注环境动态性对企业联盟构建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动态性对网络关系强度与突破性创新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环境动态性对联盟知识获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存在调节效应。随着环境动态性提高,不连续技术和需求变化会影响稳定联盟关系租价值形成过程,企业需要选择联盟治理机制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促进联盟价值提升[15]。部分学者认为,环境动态性对关系治理机制起正向调节作用[24],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由于关系惯性与过度信任会降低企业环境适应性,环境动态性将会削弱联盟关系治理的有效性。另外,从竞合角度出发,环境快速变化既影响联盟竞合关系,又影响联盟关系治理有效性[19]。因此,随着环境动态性提高,需要进一步探讨双重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以及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2 研究假设

2.1 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

联盟稳定性包括关系嵌入程度、安全性和持久性,这种稳定性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短期竞争优势,还能促进双方进行风险程度较高的探索性创新,从而形成长期竞争优势。联盟稳定性促使企业更好地构建互补资源能力,降低交易风险,减少冲突,促进知识交换和价值共创,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开展。具体而言:

(1)从关系嵌入程度看,联盟稳定性代表合作伙伴间相互嵌入程度较高。高嵌入度、多次重复交易与协作使联盟双方形成多样化学习路径和协作交流渠道,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关系、公司与个人关系等。企业可以有更多机会相互学习和共同协作以获取隐性知识,组合产生新知识[27],从而促进探索性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关系嵌入度高能使企业识别并利用联盟伙伴特定的互补性信息和资源,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促进探索性创新活动开展[32]。

(2)从安全性方面看,当联盟关系安全性程度较高时,意味着联盟双方交易过程不确定性下降,知识侵占风险减少。探索性创新活动产生的新知识容易引发产权纠纷、知识侵占或机会主义风险,而联盟稳定性可以规避相关风险,从而促进知识扩散和探索性创新的开展。

(3)从合作过程持久性看,持久的联盟合作使双方能够从长期导向开展创新决策。当联盟稳定性程度高时,信息透明度增加,机会主义行为减少,合作双方更有可能开展更多长期导向活动,如探索性创新。此外,合作双方也能突破关键冲突,度过合作动荡期,形成高水平创新活动,促进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产生。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联盟稳定性能够促进企业探索性创新。

2.2 伙伴知识分享的中介作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获取外部知识资源以提升创新绩效。不同联盟特征对创新活动具有差异化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的中介机制。本研究从关系观出发,认为伙伴知识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中介机制,因为稳定的联盟双方更容易相互依赖和信任,能够形成更高的伙伴知识分享意愿,并在重复交易中形成多重知识共享路径[33]。多重知识共享路径可以拓展伙伴双方知识分享广度和深度,增加新知识组合并促进创新活动开展。具体而言:

(1)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联盟双方形成共同战略目标,建立有利于促进信息与知识交流的组织架构。双方除正式知识交流机制外,还可以在不同组织部门与员工之间形成非正式沟通和反馈渠道。联盟双方通过构建多重知识分享路径,促进伙伴间多维度信息和知识资源交互。

(2)伙伴间多维度知识分享可以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产生新知识,加快产品开发周期,促进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5]。此外,由于联盟双方具有相似的知识基础,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促进互补性资源和能力耦合,更好地加速新知识整合,促进探索性创新。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联盟稳定性通过伙伴知识分享影响探索性创新,伙伴知识分享在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

2.3 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

2.3.1 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和伙伴知识分享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关系中,需要选择相匹配的治理机制。关系治理强调通过信任、承诺、相互理解、合作氛围和道德控制开展合作,从而增强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关系。契约治理则侧重通过制度和规定加强双方行动规范性,促使双方按照流程开展合作。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差异化影响。具体而言:

(1)在稳定联盟中,关系治理机制可以加强双方互相理解,促进双方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基于共同价值观与相互信任,联盟可以开展更高水平的互动,更高效地进行知识分享。

(2)在稳定联盟中,契约治理机制可以促使双方基于正式规则开展合作,使双方按照合同标准分工协作。联盟需要根据规范的合同和任务分工开展合作,从而减少互动和知识交流。因此,相对于契约治理机制,关系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知识分享行为关系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当采取关系治理机制而非契约治理机制时,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正向关系更显著。

2.3.2 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活动关系中,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具有差异化影响作用。

(1)在稳定联盟中,随着时间的延伸,联盟双方会各自拓展新业务领域,导致联盟间依赖关系逐渐减弱。由于双方互补性资产和依赖关系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导致联盟合作关系减弱,竞争关系增强,不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关系治理机制在稳定联盟开展探索性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因此关系治理机制会削弱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关系。

(2)随着联盟合作时间延伸,关系租逐渐降低,合作伙伴面临的机会主义风险加剧。根据交易成本理论,采用正式和规范的契约治理可以降低交易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风险。因此,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任务分工以确保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在长期稳定的联盟伙伴关系中,采用契约治理机制可以清晰界定联盟各方职责和义务,通过正式框架进行联合决策、管理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明确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分配,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当采取契约治理机制而非关系治理机制时,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

2.4 环境动态性对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的调节作用

环境动态性创造了一个复杂情境,会降低联盟信任、承诺和相互依赖关系所产生的价值,削弱关系治理对稳定联盟开展知识分享的正向影响,凸显关系治理对稳定联盟开展探索性创新的负向影响。同时,环境动态性也会增强正式契约治理机制的僵化效应,削弱契约治理机制对稳定联盟开展探索性创新的正向影响,凸显契约治理对稳定联盟开展知识分享的负向影响。在动态环境中,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的双重作用均会被削弱。

当环境动态性程度较高时,技术路线、市场需求等不确定性使得关系信任和互惠机制的作用有限,从而削弱关系治理对稳定联盟开展知识分享活动。进一步,环境变化又会降低双方承诺和共同目标对于联盟开展知识分享活动的意愿,削弱联盟之间知识分享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a:环境动态性、联盟稳定性与治理机制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提高,关系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正向调节作用逐渐减弱。

进一步,当环境动态性程度较高时,面对外部技术冲击和技术迭代,组织需要具有一定适应性,以便能够适应技术、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迅速抓住新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机遇。然而,由于稳定联盟之间存在关系惰性,彼此高度信任、目标相似,双方共同承诺和市场目标相似会降低对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减少差异化外部信息获取,降低联盟稳定性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联盟间相似的知识基础、技术、市场目标以及相互依赖关系也会降低企业适应性。因此,当环境动态性程度较高时,非正式治理机制会降低稳定联盟开展探索性创新活动的有效性。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b:环境动态性、联盟稳定性与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提高,关系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负向调节作用逐渐显现。

随着环境动态性的提高,稳定联盟采取契约治理方式会使双方行动变得僵化,固化稳定联盟之间的交流方式和知识吸收方式,抑制联盟开展知识分享活动。当环境动态性程度较高时,契约治理会降低伙伴知识分享的有效性。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a:环境动态性、联盟稳定性与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提高,契约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之间的负向调节作用开始显现。

进一步,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技术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联盟双方在开展创新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然而,契约治理机制会限制双方合作内容变化,从而抵消契约治理对稳定联盟与探索性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当环境动态性程度高时,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受到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b:环境动态性、联盟稳定性与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提高,契约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减弱。

由于稳定联盟双方具有重复或相似的知识体系,随着环境动态性的提高,稳定性会降低组织可用的异构资源,形成网络锁定效应,从而降低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随着环境动态性提高,伙伴知识分享的中介作用也会减弱[13]。无论稳定联盟采取关系治理机制还是契约治理机制都不会影响联盟开展非冗余知识和新技术信息分享,即随着环境动态性提高,稳定联盟关系租下降,关系治理机制和伙伴知识分享机制失效会影响联盟价值创造。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随着环境动态性提高,联盟稳定性与关系治理机制的交互作用通过伙伴知识分享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减弱,即联盟方伙伴知识分享对三重交互关系与探索性创新的中介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Fig.1 Conceptual model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抽样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方式获取数据。考虑到不同地区存在文化差异和经济差异,调研选择广东、上海、江苏、山东、陕西、河南等省市企业发放问卷,分别涉及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东部、南部沿海城市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的中部和西部城市。调研企业主要涉及电子、机械、制药、加工等制造业领域,企业性质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被访者中有一半人在企业工作年限为3~10年,绝大部分被访者都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被访问者年龄约一半介于30~40岁之间,都受过高等教育。因此,被访者对企业发展现状有很好的认识,能够正确理解调查问卷各项提问。在样本选取和抽样方面,考虑到数据难以获取,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就近原则,在方便获取数据的企业随机抽取样本。2014年3~5月发放第一次问卷,共回收问卷507份,2017年2~3月发放第二次问卷,共回收问卷107份,两次调研共回收问卷614份,剔除124份无效问卷,两次共获得有效问卷数490份。问卷整体回收率为76.75%,问卷整体有效率为61.25%。

3.2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问卷与相关构念测量主要根据高水平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经典论文,对英文题项通过双向回译(two-way-back translation)法进行翻译,再根据预调研获取修改意见。本文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具体变量测量指标如下:

(1)探索性创新:是指创造、实验、变异和承担风险,强调追求新颖知识和技术。根据 Atuahene-Gima[34]、刘景江和陈璐[35]的研究,采用“获取对公司全新的制造技术”“学习行业内全新的产品开发方法”等5个题项测量,如表1所示。

(2)联盟稳定性:联盟双方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Johnson、Sohi &Grewal[36]、Yang 等[22]对联盟稳定性的测量,主要从公司与该伙伴合作关系稳定、长久和安全3个维度进行测量。

(3)伙伴知识分享。Kogut &Zande[37]将知识划分为信息和专有知识。其中,信息是指可以被传递的知识,联盟伙伴间知识分享主要表现为分享可被传递的信息。伙伴知识分享测量在Li等[38]的基础上,包括“该伙伴向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信息”“该伙伴向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产品本身的信息”等5个题项。

(4)环境动态性:技术动态性和市场动态性。本文借鉴吴松强等(2017)的研究量表,从技术、顾客、市场3个方面考虑环境动态性,主要包括“为赶上竞争对手需要经常优化产品”“行业中产品或服务过时速度很快”等5个题项。

(5)联盟治理机制:关系治理机制和契约治理机制。根据Poppo等[39]的研究,分别对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进行测量。其中,关系治理包括“双方之间有很融洽的合作关系”“双方共享长期和短期目标与计划”等4个题项;契约治理包括“双方合作关系主要受书面合同制约”等4个题项,如表1所示。

(6)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年龄、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是否为研发合作、竞争强度和联盟经验。其中,企业规模按照员工人数进行分类(1~50人、51~200人、201~500人、501~1 000人、1 000人以上);企业年龄分别设置为3年以内、3~5年、5~10年、10~30年、30年以上;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与是否为研发合作设置为0~1变量;竞争强度包括“本行业内竞争残酷”等5个题项。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信效度检验

如表1所示,对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发现各变量KMO值均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值显著且不为 0,适合开展因子分析。进一步,对各变量信度进行检验,发现Cronbach′ s α系数均大于0.8,说明各变量具有较高的信度。从问卷内容效度看,变量测量均来自权威文献的成熟量表,并在正式调查前经过预调研和多轮反馈修改,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荷载均大于0.5,累积方差贡献率均大于70%或接近70%,说明各变量具有较高的聚合效度。

表1 信效度检验结果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results

4.2 相关性分析

在开展回归分析前,对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预期理论假设相符,结果如表2所示。进一步,本研究对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诊断,结果发现所有控制变量和研究变量的VIF值均在3 以下,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如表3所示。

4.3 模型构建与分析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以企业规模(AGE)、企业年龄(SCALE)、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HITE)、是否为研发合作(R&DA)、竞争强度(INT)和联盟经验(AEXP)作为控制变量,以伙伴知识分享(KS)作为中介变量,以关系治理(RG) 和契约治理(CG)、环境动态性(DYNAM)分别作为调节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检验联盟稳定性(AS)与探索性创新(EXI)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进行检验。

(1)主效应检验。检验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3模型6所示。从中可见,联盟稳定性能够促进探索性创新(β=0.236,p<0.001),假设H1得到验证。

EXI=b0+b1AGE+b2SCA+b3HITE+b4RDA+b5INT+b6AE+b7AS+ei

(1)

(2)中介作用检验。本文采取三步中介检验法对伙伴知识分享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首先,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表3模型6结果显示,联盟稳定性能够促进探索性创新活动开展;其次,检验自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关系,表3模型2用以检验联盟稳定性对伙伴知识分享的影响(β=0.451,p<0.001)。模型7加入自变量和中介变量,结果发现伙伴知识分享对探索性创新起显著正向影响作用(β=0.140,p<0.1),但联盟稳定性对探索性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消失(β=0.179, p>0.1),表明伙伴知识分享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假设H2得以验证。因此,焦点企业需要构建多重知识共享学习路径,开展内向开放式创新。同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合作伙伴持续有效地分享知识,产生新组合,开展探索性创新。

EXI'=EXI+β8KS+ei

(2)

表2 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3)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调节作用检验,以及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调节作用检验。表3模型3用以检验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调节作用,发现联盟稳定性与契约治理的交互作用未得到验证(β=-0.034,p>0.1),联盟稳定性与关系治理的交互作用为正(β=0.253,p<0.1),关系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3得以验证。模型8用以检验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调节作用,发现联盟稳定性与关系治理交互作用未得到验证(β=0.064,p>0.1),联盟稳定性与契约治理交互作用为正(β=0.163,p<0.1),表明采取契约治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探索性创新活动开展,假设H4得以验证。这表明,在稳定性联盟之间,基于信任和承诺的关系治理机制作用有限,具有高风险的探索性创新活动需要以明确的风险规范和价值分配制度作为支撑,以降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稳定联盟关系中,联盟应该充分发挥契约治理机制的作用,通过正式约束与规则打破关系惰性,促进探索性创新活动开展。

KS'=EXI+β9RG+β10CG+β11AS×RG+β12AS×CG+ei

(3)

EXI''=EXI+β13RG+β14CG+β15AS×RG+β16AS×CG+ei

(4)

(4)环境动态性、联盟稳定性与治理机制的交互作用检验。表3模型4结果显示,在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关系中,联盟稳定性、环境动态性与关系治理的交互关系未得到验证(β=0.116,p>0.1),而联盟稳定性、环境动态性与关系治理交互关系为负(β=-0.209,p<0.1)。表3模型9结果显示,在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中,联盟稳定性、环境动态性与关系治理交互关系为负(β=-0.179,p<0.1),联盟稳定性、环境动态性与契约治理机制交互关系未得到验证(β=0.123,p>0.1),因此假设H5a、H5b、H6a、H6b得以验证,说明不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逐渐减弱。最后,在模型11中加入中介变量伙伴知识分享,发现伙伴分享行为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系数不显著(β=0.096,p>0.1),三重交互作用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系数依然显著(β=-0.214,p<0.1),联盟稳定性、关系治理机制和环境动态性三重交互作用未被伙伴知识分享中介,说明伙伴知识分享未起到中介作用。

KS''=KS'+β17DYN+β18AS×RG×DYN+β19AS×CG×DYN+ei

(5)

EXI'''=EXI''+β20DYN+β21AS×RG×DYN+β22AS×CG×DYN+ei

(6)

EXI''''=EXI'''+β23KS+ei

(7)

表3 主效应、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Table 3 Test results of main effects, mediating effects and moderating effects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动态关系观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不同情境下联盟稳定性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第一,联盟稳定性能够促进探索性创新,伙伴知识分享在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第二,治理机制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关系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著,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说明选择多重治理机制的重要性。第三,环境动态性、治理机制与联盟稳定性三重交互效应分别对伙伴知识分享与探索性创新发挥不同作用。当环境动态性程度较高时,关系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正向调节作用消失,而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负向调节作用显现。与此同时,当环境动态性程度较高时,关系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负向调节作用开始显现,而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消失。同时,伙伴知识分享在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中不存在中介作用。 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提高,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以及伙伴知识分享的中介作用逐渐减弱。

5.2 研究贡献

(1)本文整合联盟特征、伙伴知识分享与治理机制等关键要素,探讨联盟稳定性对探索性创新作用的过程机制,分析伙伴知识分享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中介作用,检验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关系治理对联盟稳定性和伙伴知识分享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可以促进由外而内的知识流入,证明了关系观中关键要素对探索性创新的作用机理。

(2)本文对比关系治理、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不同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关系治理,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因此,稳定联盟开展探索性创新需要在关系治理的基础上,叠加采取契约治理机制,用制度打破关系惯性和关系约束。本文揭示了双重治理的作用机制,发现两者呈交叉作用关系,响应了相关学者提出的不同情境下契约治理比关系治理更有效的结论[37]。

(3)现有研究仅讨论联盟关系与环境特征叠加效应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11],本文在动态关系观理论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动态环境中联盟关系资产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机理,发现环境动态性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以及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不同影响。本文整合关系观的关键要素,响应了学者的研究成果[19],揭示了关系租在动态环境中衰减的内在机理,拓展了关系理论与探索性创新研究。

5.3 管理启示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启示:

(1)企业为更好地开展探索性创新活动,需要对长期稳定性联盟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焦点企业需要对联盟存续期间竞合关系演变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联盟间关系变化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合作伙伴持续开展知识分享。另外,焦点企业还应构建多重伙伴知识分享路径,促进合作伙伴进行知识分享。例如,通过搭建数字平台开展数字化交互与价值共创,构建伙伴知识分享激励机制,形成异质性多层知识网络推动新知识探索,加强联盟合作,促进价值共创。此外,焦点企业自身知识分享行为也会影响伙伴行动,因此焦点企业需要促进知识由内而外流动,使伙伴双方共同提高知识分享意愿。

(2)随着联盟间合作时间延伸,联盟在开展谈判和协商过程中需要利用合同、契约平衡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一方面,联盟需要采取契约治理机制约束双方行为,避免因关系治理机制有效性下降所引发的创新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联盟要注重利用数字化技术驱动联盟形成数字化互补性资产,建立数字化信任,应用数字化治理技术使联盟资产发挥新价值。

(3)在动态环境中,由于联盟间关系租衰减,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联盟退出与解散机制。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提高,企业需要识别出可能触发联盟解散的因素,并评估退出联盟合作对联盟组合以及公司价值网络的不良影响。企业需要将联盟退出信息及时传递给外部利益相关者,形成动态联盟治理机制。

5.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主要采取调研问卷获取截面数据,未刻画联盟动态演变过程,未来将采取纵向数据、二手数据或案例研究方法,揭示环境动态变化过程中稳定联盟关系租的演变过程。第二,关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以及焦点企业伙伴知识分享行动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作用机理。由于伙伴知识分享行动受到焦点企业行为的影响,因此未来需要响应Tang等[5]和Chen等[12]的观点,从双向开放视角出发,进一步打开知识分享互动过程,研究动态视角下不同主体间知识分享的交互作用机制。第三,动态关系观理论包括特定关系资产、互补性资源和能力、有效治理机制以及知识共享路径,这些不同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19]。未来可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开展整合研究。

猜你喜欢
动态性调节作用探索性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交际中模糊语言的动态性阐释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基于CDM系统的航班动态性调度研究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