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背景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2024-01-18 16:21朱凤山袁宏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学研成果校企

朱凤山,袁宏涛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2019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制度与标准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鼓励院校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技能创新等领域与相关行业组织、企业等主体建立合作机制。[1]目前,在企业和院校等创新主体的推动下,依托产业学院,开展产学研用融合的模式不断细化和深入,新型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共建联盟模式、教育集团协作模式、研发与成果转让模式不断出现。[2]但是,成果创新与经济发展脱节、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割裂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推动成果创新与需求应用的直接互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势在必行。

二、产学研用融合探索

在产业学院背景下,产学研用的融合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措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法。产学研用要求企业和院校从自身特点出发,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在知识社会环境下协同构建优势资源合作与协同的有效机制,逐步从形式上的优质资源合作转向实质上的协调创新发展。探索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搭建产学研用服务平台等方面的突破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提出了以院校科研人员直接进行转化、院校间接转化和协同成果转化等多种模式。从研究导向和应用导向上对产学研用进行系统设计,提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五个阶段[3]。当前,政府、企业和院校三类主体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产学研用的重要作用,多方联动势在必行。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能够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4]

面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诉求,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承担着推动自主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市场应用需求反馈给研发主体的使命。这种融合发展不应该是单向的,而是要包含从院校到产业的输出和从产业到院校的反哺两个过程。一方面是企业依托院校进行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将科学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院校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提高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从而优化教学资源,增强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三、成果转化机制

产学研用融合背景下的成果转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主体的互惠共赢是这种模式的核心要义。高质量的成果转化将以创新创业实践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同提升,同时也能完善院校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在产业学院背景下,成果转化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转化方向、转化层次、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四个方面内容。

(一)在转化方向上

一般情况下产学研用的成果转化是指从院校到企业,这些成果的形式往往表现为知识、技术、专利等,是以知识转化为企业创新产品并投放市场为目的,这是正向转化。但是产业学院背景下的成果转化还应该包括从产业到学院的转化,这是逆向转化。

1.从院校到企业的转化

从院校到企业的转化过程主要是院校针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技术难题,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将科研成果产品化、商品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动能。这种转化的流程可以起于院校,也可以起于企业。前者主要体现在院校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企业产品,为企业发展增质赋能。这种转化方式出现时间较长,在国内外都已相对稳定。后者一般表现为企业命题,院校揭榜,师生解题,融合创新。从院校到企业的正向成果转化旨在破解企业实际生产问题,推动知识成果转化为企业动能。

2.从企业到院校的转化

企业的项目转化为院校的教学内容,企业的人才需求转化为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实现院校教学过程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实训操作与生产变革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院校结合“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采取顶岗实习、定向培养、订单班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创新。从企业到院校的逆向成果转化主要是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二)在转化层次上

产学研用融合下的成果转化既要包括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要涵盖院校学习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质量人才的转化。正向转化有利于院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逆向转化有利于突出产业的育人主体地位。

1.学习资源转化

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重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企校学习资源转化,有利于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在产业学院模式下,通过组建校企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为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实战化的项目、案例和任务,学校把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生产项目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这些学习资源能够体现行业领域新技术和新规范,以鲜活的企业项目为引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后的企业项目能够使课程知识“案例化”,进一步推动院校开展以项目案例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模式转化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以用导学”转化,伴随企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根据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转变培养模式,做到专业培养与就业需求零距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与1+X 证书考试融合、与职业岗位融合、与职业技能竞赛融合,让“岗课赛证”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线。开展实践性教学不低于总学时的50%,突出动手能力训练和劳动精神培养,实践与实训安排在企业现场,采取企业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创新推进“2+1”“1.5+0.5+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实践教学优化提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3.科研成果转化

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技术服务是围绕区域产业、企业的应用需要而展开的,将技术成果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是职业院校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成果转化的目标是依托产业学院现有技术和应用研究基础,对接企业的工艺和产品,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推进研究成果的技术孵化和商业化。产业学院从制度层面破解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的难题,改革与产学研用成果转化相悖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权责清晰、成果评估流程合理、产权归属明确、收益分配合理的制度体系。院校既要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的保护、宣传和培训,又要采用“引育”结合的方式,建成高质量的科研团队和运营团队。

4.高质量人才转化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并输出高质量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产业学院环境下,开辟多样化育人渠道,开展多样化主题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引导学生通过企业化实训、顶岗实习等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工匠精神。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师傅”,基地为学生提供“练手”平台,把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5]

(三)在过程管理上

实现产学研用融合下的成果转化需要优化过程管理,加强系统化设计与规范化制度建设,在成果转化的申请、实施和考核环节明确要求,制订高效可实施的方案。

1.成果转化的申请

在产业学院环境下,正向成果的转化路径由院校科研工作者提出转化申请,相关组织机构进行专业的转化评估,结合申请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专利输出、孵化科技企业、校企合作等形式来实现。在成果转化申请阶段应加强校企协同,依托产业学院运营团队或引进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台政策进行激励,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逆向成果的转化路径从企业“出题”开始,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中,这条路径主要以校企联合课题的形式开展。

2.成果转化的实施

在产学研用融合前提下,成果转化的实施路径主要有校企开展合作和共同研究、校企开展高质量人才交流融通、校企开展成果转移三种形式。成果转化的过程涉及多方主体,处理好利益相关方的关切是成功转化的关键。要发挥产业学院的组织作用,协调政府、企业、院校各方资源,认清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明确院校作为成果转化的供体作用。在成果转化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给予不同支持,从给予成果转化启动资金、房租补贴和投融资支持,到设立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支撑体系,最终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

3.成果转化的考核

产业学院要创新成果转化的考核机制,建立能促进成果转化、实现市场价值、解决企业生产问题的考核指标。考核评价系统从科技投入、成果产出、成果转化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包含多个步骤、因素,综合成果转化率、经济收益、运营效果、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等。考核评价体系既要符合客观原则,又要相互协调构造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应有作用。

(四)在质量监控上

成果转化的质量监控是明确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对监控内容、监控方式进行评价,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到评价考核系统,以推动成果转化。

1.成果转化的绩效指标

根据成果转化路径的不同,科学设置成果转化检测指标,有利于提高成果转化效率。[6]产业学院依据成果转化的方式和运营情况,动态调整一级指标权重排序,在人力投入、经费使用、成果规模、成果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国际交流七个方面建立绩效模型;细化二级指标,使得绩效指标能够合理、客观、准确地衡量成果转化的水平。同时,产业学院要把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院校人才评价体系中,把成果转化绩效作为院系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

2.成果转化的影响效应

正向的成果转化主要考察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逆向的成果转化主要考察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确定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下,广泛收集评价数据,建立科学的影响效应模型,结合属性识别评价方法,考察成果转化在七个绩效指标领域的影响效应。产学研用融合背景下的成果转化影响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衡量影响效应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把相关绩效指标包含进来,要厘清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监控成果转化的影响效应。

四、结语

职业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是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的,以整合产教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综合产学研用为一体,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这种模式下,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双向的,转化机制的建设要从转化方向、转化层次、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四个维度展开。不同的成果转化路径涉及不同的主体,管理过程和质量监控也有所区别,只有处理好不同干系方的利益关切,才能让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实施。同时,院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等,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产学研成果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工大成果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走出去”成果斐然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