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与优化路径

2024-01-20 06:32郭红
中国西部 2023年6期
关键词:丹棱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实现发展结构转型调整、动力新旧转换、效率持续提升、质量不断变革。近年来,丹棱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奋斗目标,探索形成了产业体系培育、建圈强链升级、资源要素聚集、县域内外协同、生态绿色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六维联动”模式。新时代新征程,丹棱县需要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驱动力、聚合力、承载力、支撑力,以“增强五力”为优化路径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丹棱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94(2023)06—0001—09

[作者]郭红副研究员中共丹棱县委眉山 62029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新时代治蜀兴川作出“三个牢牢把握”“四个发力”等重要指示,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就是在县域空间范围内,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实现结构转型调整、动力新旧转换、效率持续提升、质量不断变革。县域经济带有明显的行政、地理和分散性色彩,其资源禀赋、发展模式不一,对其发展需要抓住一条主导红线,将事关全局性的问题串联起来[2]。

丹棱县辖区面积450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50个村(社区),全县16.3万人,全域被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规划范围,是成都平原城市群“一核三轴一环”节点县、全省重点经济开发县、天府新区协调区,是打造丹蒲同城化交界地带先行先试示范区。近年来,丹棱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奋斗目标,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等,探索形成了具有全国借鉴价值的有益经验。

一、丹棱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1.中国式现代化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党的二十大将“量的合理增长”置于“质的有效提升”之后,且由“质的稳步提升”到“质的有效提升”的表述变化,深刻表明今后的发展应更加注重投入产出的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质效。这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要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增强内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外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发展,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提升,推动延链强链补链,建设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成渝双城”都市圈地位提升为丹棱创造更多机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四川省把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都市圈建设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这将为丹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发展新机遇。一是市场机遇。成渝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具有十分广阔的消费、工业和服务市场,对于生产各类商品和服务都有着极大的需求[5]。二是技术与创新要素机遇。成渝地区在科学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高度集聚的创新人才队伍,这为丹棱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创新要素机遇。三是产业机遇。成渝地区产业门类多,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吸引产业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配套等可为丹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多机遇。

3.“四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径为丹棱指明方向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将“四化同步”作为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为丹棱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型工业化方面,要求丹棱重点要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优势产业发展动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前沿。信息化方面,要求丹棱重点突出信息化的牵引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6。城镇化方面,要求丹棱重点突出城镇化的载体和平台作用,要促进中心城镇提升品质强集聚、周边乡镇注重协同强配套和突出特色强功能。农业现代化方面,要求丹棱继续深化突出农业的基础作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擦亮以晚熟柑橘为主的丹棱特色农业金字招牌。

4.“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为丹棱带来更多可能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不断加快各领域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将为丹棱在产业发展、公共治理、城乡融合等方面带来更多可能。在产业发展方面,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产业发展“大脑”,通过数字化联结产业链各环节,降低产业发展的社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在公共治理方面,可利用数字经济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提升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带动能力,通过提高数字政务建设水平加快智慧县城建设进程等,不断提升公共治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在城乡融合方面,数字化将有利于丹棱贯通城乡消费市场,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提升城乡生活品质,突破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瓶颈,打破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阻隔等。

二、丹棱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做法及成效

丹棱县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奋斗目标,探索形成了产业体系培育、建圈强链升级、资源要素聚集、县域内外协同、生態绿色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六维联动”模式。

1.聚焦实体,培育特色产业体系,筑牢发展基础

精准培育特色产业,构建具有较高显示度和充分成长性的产业体系。一是实施“农业升级”计划,促进农业现代化。以高端、绿色、品质为方向,打造以晚熟柑橘引领,绿茶、脆红李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桔橙总部经济和川果产业集群核心区,打造安溪河流域万亩粮油产业带。二是实施“工业崛起”计划,促进工业优质化。推进机械、陶瓷、钾钠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三是实施“文旅引爆”计划,促进服务业品质化。打好“生态+景观+文化”组合牌,推动幸福谷人文旅游度假区等标志性文旅项目建设,发扬大雅文化,建设原乡休闲、滨水游览、山林度假三大特色旅游片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突出质效,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发展优势

按照“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企业引领”思路,建设产业生态圈。一是建好园区载体,推进链条集聚。聚力促进经济开发区进阶提能,吸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质企业落户园区,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建设柑橘、脆红李、粮油等现代农业园区,延伸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二是抓好龙头引领,促进链条提升。发挥工业“链主”企业对“链属”企业的关联吸引作用,通过重大项目引进实现光伏新能源产业零的突破,延伸拓展锂电材料等。通过国企兼并重组建立丹农集团,整体性推进晚熟柑橘、脆红李等品种更新、品牌创建与保护。三是做好服务保障,促进链条扩展。建立“链长制”,探索通过组合引才、政银企协同等解决企业人才、资金等难题。建立“6+N”审批代办机制,缩短项目审批时限,成功助推丹棱进入中国效率“百高县”前三名。

3.提升层次,推进资源要素聚集,激活发展动能

坚持要素活化、要素保障与要素更新并重,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一是深化多元化改革任务,促进资源要素活化。将集体资产引入市场进行交易,释放农村资源要素市场价值。设立发展基金、工业和乡村振兴风险补偿基金等,以阶段性参资、借贷等方式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二是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坚持“航空引领、轨道突破、高速畅达、干道成网”思路,建设丹棱枢纽,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持续实施“引青入丹”工程,适度超前统筹电网规划,完成顺丹输气管线扩建工程建设。聚焦“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安全饮水、燃气入户、农村公交等“五个全域”工程,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2.7%,实现“城乡一体、同质同价”;实现天然气通村、中心村5G网络全覆盖;全县公路密度达130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物流覆盖率和农村公路通畅率均达100%。三是聚焦前沿性技术变革,推动资源要素更新。引导龙头企业牵头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等环节延伸。深化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组建数字科技公司,探索形成“一屏览丹棱、一网治全域”模式。

4.着眼广域,推动县域内外协同,拓展发展空间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实现不同地区间有效率的分工和理性的竞争。一是强化县域内部协同。按照“极核引领、轴带支撑、全域统筹”思路,加强县域内外协调,跨镇村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主一副、两带四区”的县域国土空间格局。二是促进县域间的协同。发挥“成都区位十眉山服务+丹棱成本”优势,形成“总部在成都、基地在丹棱”“研发在成都、转化在丹棱”等产业互动模式。与成都市蒲江县共建蒲丹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蒲丹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与成都市温江区等7个县(市、区)共同成立“乡村振兴区域人才发展联盟”,开展人才招引、项目共建等合作。

5.瞄准长远,强化生态绿色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占绿色发展先机,构筑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一是强化生态整治,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推动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推广“一元钱”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一元钱”治理即通过每人每月交一元钱,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处理,逐步探索出一条节俭、实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农村净水行动和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和宜居乡村达标率均达100%,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等经验全国推广。二是强化生态维护,筑牢绿色生态基底。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对经济开发区开展减排潜力研究,对工业企业投资环保设备给予资金激励。加快国家级晚熟柑橘产业园打造低碳循环农业产业园,推进“零碳社区”“零碳乡村”建设。三是创新多元路径,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施“农业+生态”,发展丹棱桔橙等绿色农产品,以品牌溢价实现生态价值;实施“文旅+生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体验、森林康养等。

6.统筹全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构建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是城乡空间一体布局。推进特色镇建设,探索中心村建设的项目承载、场镇吸附、聚集扩建、集中新建、村落保护“五型模式”,促进县乡村一体化发展。二是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突出国际生态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建设丹棱县天府橙都、川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促进城市消费与乡村功能拓展有机衔接。三是城乡投资均衡配置。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力度,2019—2021年,丹棱县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达1.71亿元、2.34亿元、4.99亿元,分别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81%、14.51%、28.63%。四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突出服务就近高效,构建五级便民服务体系,434项基层便民服务延仲至村(社区),建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便民服务达标率100%。突出资源普惠共享,组建丹棱中学教育集团,实现“学前教育就近、小学相对集中、初中全部进城、高中特色发展”,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校。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71个村级卫生室(站),95%的农村家庭实现“家门口就医”。突出乡村和美善治,创新“网格+执法”模式,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入选2023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全国104个、全省4个、全市唯一)。在四川全省首创党群集中活动日,推广“把群众喊得答應”的村规民约,村民“一事一议”参与率达100%。

总体上,丹棱在自然资源、区位交通、人口红利等条件并不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62亿元持续增长到2022年的83.42亿元,年均增长7.70%。支柱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锂盐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持续成长。城乡融合水平大幅提升,2018—2022年,丹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9.22%提高到44.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973元提高至25080元,年均增幅为8.6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降低至1.65:1(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为2.31:1)。2022年,丹棱共同富裕指数排名位居全省第二(市辖区,以及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各县(市)未进行评价),反映出丹棱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进程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富裕指数为全省第八,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城镇居民4.9个百分点,51%的农户拥有小轿车,农民楼居率达到83%,农民进城购房占比达70%,反映出丹棱农村居民生活富足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共享指数为全省第三,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为1.3,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83、1.61、1.52),反映出丹棱城乡共享水平领先优势显著。

三、丹棱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丹棱需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增强五力”为优化路径,全面提振县域经济竞争力、驱动力、聚合力、承载力、支撑力,构筑全方位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丹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竞争力:聚焦靶向发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

一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进工业突破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推动制造业成链集群发展。以琏升光伏、兴晟锂业、明宏光學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光伏电池、锂电原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制品等产业集群。围绕建设“中国传动件之都”,以丹齿精工、瑞迪佳源等企业为重点,打造传动件、齿轮产业集群。聚焦新型建材,培育门窗、陶瓷、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集群。坚持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快智能化转型,打造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建立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开展“亩均论英雄”评价,推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释放空间环境容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突出农业现代化固本,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数字技术重构农业生产要素,全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丹棱示范片。聚力打造丹棱桔橙总部经济,围绕晚熟柑橘全产业链,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建设晚熟柑橘产业集群核心区,推动柑橘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晚熟柑橘“中国芯”培育基地,做强晚熟柑橘特色地标农业。建立全套品牌保护体系,完善地标产品管理办法,不断提升“丹棱桔橙”品牌价值。

三是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品牌。立足丹棱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和产业特色,提质升级改造老峨山等旅游存量资源,大力推进“农业+旅游”,推动幸福古村原乡休闲、老峨山生态康养、大雅城文化体验等“点状”旅游资源串联发展、面上成片,组团发展。利用好成都1小时经济圈、大峨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等优势,与眉山东坡、成都蒲江、雅安名山等周边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游客互推,打造跨区域文旅品牌。

四是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抢占未来赛道制高点。立足县域产业基础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前瞻性谋划、培育、抢占未来新赛道制高点。以全国单线最大的高效太阳能光伏异质结电池片生产项目为牵引,引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和环节,创新光伏开发利用形式,试点光伏分布式能源项目,全力培育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智能零售等新业态,推广信息消费、云购物等消费新模式,鼓励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积极承接周边区域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

2.驱动力:做强发展动能,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面向产业需求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梳理技术创新需求清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领航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支持组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联合体,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创建一批示范性、带动性强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

二是围绕软硬环境,做强人才“第一资源”。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围绕丹棱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在高端装备、新型材料、钾钠化工、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以文化生活提升对年轻人群的靶向吸引,在做好住房、就医、职称评审等“硬保障”的同时,更多关注各类人才精神文化层面的“软需求”,打造一批受年轻人欢迎的商业街、美食街、运动场所、时尚项目比赛场地、文化创意主题公园,通过公共空间和服务节点,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活力指数。3.聚合力:借力区域联动,积蓄高质量发展外部势能

一是跨县域借势借力挖掘发展动力源泉。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加快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成眉同城(丹蒲)边界试验区和眉山—丹棱—洪雅—雅安经济走廊建设,推动组建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绿色食品、都市现代农业等产业生态圈联盟,强化与周边地区的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协作,深入推进跨县域融合协同发展。推动蒲丹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突出国际生态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形成“丹橙现代农业园+蒲江丑柑产业园”联动发展新格局;促进大雅文化和鹤山文化互动,推动业态、产业和功能融合发展,加快农文旅跨界融合发展。

二是创新体制推进区域联动一体化发展。打破制约经济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联防联治、信用体系等领域,先行开展统一标准试点。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在企业落户上打破行政边界,积极推动跨行政区域财政合作机制。加强同成都都市圈城市间的紧密合作,推动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4.承载力:促进城乡融合,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

一是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发挥县城在城乡融合中的区位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县城引人聚才能力。以丹棱河为轴拥河发展,拉开城市骨架,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街区改造,布局完善商务、文体、社区生活服务、绿地系统等资源,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深化新型智慧城市試点,提升城市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治理提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实“人地钱”挂钩机制,保障农村迁移人口享有农村财产权利,促进人口向县城聚集。

二是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按照提前谋划、适当超前的原则,聚焦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增长、人口流动相适应,推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推动对道路物流、供水供电、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实行统筹规划、一体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持续深化教共体、教联体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动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推动医疗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政务服务+金融十通邮”机制,优化融合政务、金融、物流等多服务功能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三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破解人口双向流动身份困境和权益保障难题,探索在城市落户农民自愿将其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民的房屋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进行合法的、有条件转让的实现路径。完善物质待遇、精神褒奖、暖心服务等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紧缺技术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等集聚扎根乡村。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机制促进承包地“去碎片化”,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腾退激励机制,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创新农村金融模式,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城乡融合发展,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稳妥有序投入农业农村领域。

5.支撑力:优化产业生态,培植高质量发展生长沃土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研究制定更加积极的人才吸引政策,探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吸引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海外高水平创新人才。增强要素供给能力,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加大全县土地统筹调控力度,构建“以亩产论英雄”集约节约用地新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转型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成都都市圈,全力参与、争取都市圈开放功能平台、同城化交易平台建设和重大科学装置、公共技术平台项目落地,充分分享都市圈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

二是精准项目招商。以成都都市圈为重点,协同成都都市圈产业链分工,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面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区域,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大型央企等,引进重量级项目。围绕丹棱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和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3+1”产业格局,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丹棱,增强企业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推动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加优质务实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政务信息数据和专网系统壁垒,对审批服务再精减,对“跨区域通办”再规范,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就近可办。打造更加畅通便利的市场环境,深化为企服务专项行动,将“企业跑”转变为“政府干”,推动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问、减成本、减跑动。打造更加规范公平的市场监管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清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参考文献:

[1]刘国斌,韩宇婷,新时代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9,(06).

[2]田雪原.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全局性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OI:10.13951/j.cnki. issn1002-3194. 2023.0803.02.

[3]刘伟,刘守英.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J].前线,2022,(11).

[4]包心鉴,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

[5]王元亮,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西部,2022,(02).

[6]李永友.省以下多样化放权策略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21,(02).

[7]朱战辉,产业转移背景下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

(责任编辑肖华堂)

猜你喜欢
丹棱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丹棱县校外篮球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丹棱县特色产业的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丹棱县生猪粪污还田种植生态水果模式调研及效益分析
丹棱县藤椒林下养鸡模式调研及效益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