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微课辅助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策略 *

2024-01-20 09:46刘雅儒屠建锋睢明河王燕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治疗学针灸微课

刘雅儒 屠建锋 睢明河 王燕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最后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承载了连接中西医学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针灸临床之间的“桥梁”任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已学习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解剖学、西医诊断学等知识综合运用于针灸临床,建立针灸临床思维,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诊治针灸临床常见病症。针灸临床实践能力是“桥梁中的桥梁”,是该门课程乃至针灸专业本科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直观展现。

为了响应教育部打造中国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号召、提高针灸治疗学课程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加强针灸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针灸临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探讨微课辅助培养针灸临床实践能力的策略。

1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困境

实践能力培养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针灸治疗学课程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当前,医学教育的各课程都较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探索具体方法时,普遍重视实践技能训练平台的搭建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多依托教学医院,应用于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而该阶段的实践能力侧重于医学生对课堂所学技能的复现。

课堂教学承担着让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0”到“1”的培养任务。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决定着他们实习阶段乃至执业阶段的临床实践水平。针灸教育工作者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时,采用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团队的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 基于病例的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和翻转课堂等手段。然而,受信息技术发展不充分的限制,既往的教学方法尚存在临床场景还原不充分、临床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知识预习复习动力不足的问题[1]。

此外,在中国大学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下评判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现状,存在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加人文、更加经典、更加实践、更加创新、更加国际”的人才培养思路下审视,课程存在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的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作者经反思得出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困境:(1)教室环境难以还原临床情境,学生缺乏具象感受;(2)临床实操教学和影音资料单次时长过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3)课堂教学不重复,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有困难;(4)教学课时减少,师生互动机会不足;(5)课外拓展资料多为文字形式,学生阅读意愿不强。

总而言之,针灸治疗学课程当前急需丰富临床实践教学形式、拓宽师生互动渠道,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以实现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2 借助微课走出教学困境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不仅会给教学工作带来新工具和提供便利,还将对传统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进行重塑[2]。突破既往医学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技术限制、走出针灸治疗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困境,需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互联网+教育”新途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作为新兴课程形态的代表,微课(Microlecture)是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来临后,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不仅适合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也符合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3]。

2.1 微课简介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知识点或某教学环节简短的教学活动[4]。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的“60 s课程”[5]的“1 min 演讲”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成功,这是微课的雏形。2008年,David Penrose 作为一名课程设计师,在美国圣胡安学院内使用1 min 微课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目前,许多著名高校在各专业积极开展微课教学,微课被认为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7-9]。

2.2 微课的特点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教学进行10 min以后,学生注意力就会不集中,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10],所以在10 min以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微课时长通常在1~10 min,短小精悍、情景化、内容针对性强,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自主灵活地观看学习。

微课虽然时长短,但足够实现一个核心知识点的完整表述,如概念、原理和操作等方面的重点内容。这种特征有助于教学中将知识碎片化讲授和传播,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重复学习。另外,不同微课之间可以借助核心知识点建立链接结构,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建立知识体系。值得强调的是,链接结构不仅能在课程内部实现线性链接,还可以实现跨课程的非线性链接[11]。微课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极为适合应用到需要综合多门基础医学课程知识且重视技能实操的针灸治疗学课程中。

2.3 微课资源建设现状 微课资源建设包括微课设计和平台搭建2 个方面。微课设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微课的制作策略被总结为选题、设计、讲授、拍摄4 个方面[12]。有的学者[13]从学习者角度探讨微课的选题、形式、时长设计策略;有学者[14]则基于“学习元”平台讨论课程拆解、设计制作、包装聚合形成微课体系的制作方案。此外,在微课设计过程中,研究者也非常重视不同学习模式与微课的结合,如结合ARCS模型[15],Teach-Back教学法[16]等。

微课的资源平台已经日渐丰富。国外常用的微课资源网站有Khan Academy(可汗学院)、TED-Ed 和Watch-KnowLearn。国内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优质网络平台,如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广东省学与教融合竞技云平台等。

2.4 微课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目前微课多应用于实验、实操课程。时丹等[17]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用微课辅助手术室内技能训练;朱虹等[18]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临床实训教学中;王利东等[19]积极探索微课在人体形态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微课也已应用于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读等针灸课程中[20,21]。然而。既往针灸教学工作者在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多侧重于辅助理论教学,尚无针对针灸临床实践能力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3 微课融入针灸治疗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策略

微课作为一种遵循认知规律、精准呈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具有情景化、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即时互动的特点。应用微课辅助培养学生针灸临床实践能力,方便反复观看,能够可视化还原针灸临床诊疗的操作过程、减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负担、实现师生线上互动、增强学生观看课外拓展资料的意愿。借助微课开展针灸治疗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针灸治疗学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效果,需要从凝练针灸治疗学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探求改革创新点、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等多方面着手实施。

3.1 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提升学生临床实践水平,采用微课辅助教学仅是手段,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的重塑才是实现微课有机融入针灸治疗学课程的关键。因而,使用微课开展针灸治疗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视化还原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操作过程,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质量,是针灸治疗学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关键。

同时,应在教育部大学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要求下,聚焦针灸临床能力培养,落实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加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践针灸治疗学“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则是本教学改革的创新之处。

3.2 教学改革内容和方案 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微课融入针灸治疗学临床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主要包括3 个方面:(1)应用微课开展针灸治疗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明确具体针灸临床实践技能需求,以指导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2)针灸临床诊疗技能微课设计与制作。具体内容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完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的设计与制作。(3)根据微课教学后的师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更新。具体工作包括实时互动,收集学生的微点评、微反馈;教师进行微反思,以调整微课设计、更新微课内容。

围绕教学改革内容和关键问题,制定出的教学改革方案如下:(1)调研针灸医生、教师对针灸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要求,及实习学生临床技能掌握情况,以明确具体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需求。(2)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视角下,改革教学设计,让微课有机融入教学。(3)针灸诊疗技能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制作。(4)将微课用于教学,实时采集学生反馈,及时更新微课设计与内容。见图1。

图1 教学改革方案图

4 讨论

通过微课辅助针灸治疗学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改善临床场景还原度,增加临床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借助微课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证师生即时互动。在视频的引导下,学生既能够主动探究问题,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反复回顾微课内容,保证课程内容具有新颖性、学习结果个性化和具有探究性,从而实现课程的创新。采用微课辅助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设计微课,录制视频,也需要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学习、深入思考。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制作和观看中实现专业高阶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为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创造了条件。微课在学习的时间、场所方面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可以作为医院见习的优质替代方式。因此,微课能够为打造针灸治疗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助力。

猜你喜欢
治疗学针灸微课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