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4-01-22 17:10周乐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工业

[摘要]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兵团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兵团经济发展活力的主要动力。工業也是第十三师新星市(以下简称“师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师市工业经济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现阶段师市工业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工业产品初级化、环境生态压力加大、创新人才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增强等方面问题。由此,从产业布局、产业链、绿色环保、创新动能、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高质量发展;第十三师新星市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6—0151—08

[作者简介]周乐,男,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一、第十三师新星市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师市立足资源优势,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综合能源、煤化工基地,推动产业有效聚集,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师市综合实力。

(一)工业发展规模稳步提升

根据2022年师市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21年工业增加值为69.64亿元,较2016年增加26.96亿元,年均增长率8.4%(见图1),占师市生产总值的44.6%。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师市在册工业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290家增加到2021年的582家,5年间工业企业增加29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由2016年的79家增加到2021年的101家。

(二)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以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不断增强。[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占比稳中有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显著,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7.43%,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较大,拥有煤制油气、沫煤提质等多项国家级先进技术。

(三)工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工业创新发展的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队伍支撑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师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2022年,师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6项,投入各级财政专项资金961万元,同比增长38%。其中获兵团财政专项资金455万元,同比增长62.5%。新疆宣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承担的“中低温煤焦油高值化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兵团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为兵团当年度唯一一项重大专项。

(四)工业企业效益水平总体良好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采矿业利润0.7亿元,增长75%;制造业13.7亿元,增长1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7亿元,增长155.9%。规模以上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9.5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7元;利润率11.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二、第十三师新星市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师市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增加值占师市生产总值的44.3%,但从2017—2021年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增速波动较大,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

(一)工业结构相对单一,一支独大明显

根据图2可知,师市高载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供应生产,这四大高载能行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2017年,师市工业分行业产值占比超过了5%的行业有7个,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占比为26.1%,产业结构表现出多元化,分布相对合理化(见图3)。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师市产业结构出现单一产业发展,一支独大现象。2021年,师市分行业产值占比超过5%的行业数量缩减为4个,且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占比达到了42.8%,其余行业产值占比未超过5%。这种情况下,过于依赖单一产业、个别企业、部分初级产品的发展模式,会使师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受控于市场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2]

(二)工业产品初级化,企业效益较低

目前,师市重点行业和企业产品,大多数为原料型产品和粗加工产品,总体上处于成本竞争为主的格局,产品普遍存在初级化、附加值低的问题。

一是产品结构层次偏低。工业产品以原材料与初加工产品占比较高,高附加值及终端消费产品较少,且品牌产品少、规格单一。[3]同时,部分行业存在产品单一引起的结构性过剩和产品档次低端化导致的周期性过剩。通过对企业类型、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进行统计,小微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与营业收入占比较少,且研发费用投入比例相对较低(见表1)。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尽管工业企业众多,但在产业组织中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链特色不鲜明,企业聚集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间缺乏有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配合不紧密,加之物流成本偏高,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例如,坑口价的煤为280元/吨;兰炭的市场价为340元/吨;焦油市场价为3000元/吨。2吨煤可以生产1吨兰炭,说明280×2=560元煤炭可以生产1吨340元的兰炭。2吨煤可以生产0.2吨焦油,说明2吨煤可以生产3000×0.2=600元的焦油。2吨煤生产的收入为340+600=940元,但成本为560元,利润只有380元(包括开票、运输、装卸、生产、加工)。因此,产业链短、产品初级化已成为制约师市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传统行业占比过高,高载能行业遇到瓶颈

目前,师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转变,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特点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导致资源消费增加。首先,根据全国及新疆工业“三废”排放情况,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例(见图4)。全国颗粒物排放中,新疆排名全国第二,且工业源颗粒物占到80%以上,远高于其他省份。在二氧化硫排放中,新疆排名第九,但工业源二氧化硫占比位居全国前五。需要注意的是,造成两种排放物的工业主要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师市工业支柱性行业。

根据师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师市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4.55吨/万元,2021年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加至344.92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6.21吨/万元。

从产业能耗分析来看,不同产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不同。根据图5和表3可知,主要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例较大的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调研中,选取煤化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三大行业的重点企业,其现阶段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仍然偏高,而且高耗能企业的产值在师市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些高载能的传统产业是目前师市工业的中坚力量,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工业产业布局,要想增加工业发展速度,只能依靠消耗更大的能源和资源成本来换取,这就使得师市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

(四)工业创新驱动力弱,区域人才匮乏

一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随着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对科技及工艺水平高度重视。但科研投入主要集中在部分规上工业企业,小微企业的投入微乎其微,这说明多数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还未充分意识到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是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扩大再生产。部分工业企业尽管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强烈的愿望,但受限于人力、资金、技术约束,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现代煤化工和装备制造业都是资源、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产业。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亟需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專业技术人才及熟练的操作人才,然而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现象,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能力相对较弱。针对12家工业规上企业1964名员工的学历水平、专业技能进行抽样调查。数据表明,77.94%职工学历处于中专及其以下,高、中专业技能人员占比仅有2.74%(见图6和图7)。

三是就业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即产业结构偏离度=(该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该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如果比值为0,说明该产业和就业构成是完全协调的。若偏离系数变化趋势倾向于0,说明两个指标的协调性得到改善;反之,系数越高,即正值越大或负值越小,说明两个指标的协调程度越差,两者结构不能相互匹配、不能相互满足。2019—2021年师市工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别为0.91、0.96、0.81,该系数均高于兵团平均值0.4,整体偏离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师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工业化所需劳动力与其相应供给的矛盾较为突出。

(五)“软硬”实力基础不牢,营商环境有待提高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完善。师市工业园区的水、电、路、气等核心要素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是污水收集管网、供水管网改造、集中供热供气管网、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影响了园区健康发展。

二是招引企业质量有待提高。师市在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能力有待加强,创新招商引资的机制和措施不够,导致入园大项目、带动性项目不多,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成效不明显,入驻企业质量不高,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在产业链聚集项目方面有待提高,挖掘出规模大及耦合关联强、具有良好产出效益、具有较高利税贡献的龙头项目或企业较少。

三是招商引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招商引资工作人员对招商引资仅停留在政策方面,更多关注“政策有什么”而非“我能为企业服务什么”,主观能动性略显不足。同时,缺乏招引企业或项目全过程跟踪,对企业建设过程中设备采购困难、资金短缺,生产经营过程中原料供应不足、产品外销困难等后期经营生产问题关注度较低。

三、第十三师新星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牵住工业“牛鼻子”,紧抓机遇优化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做大做强工业,才能增强师市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才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师市的发展要抢抓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规划”和《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机遇,坚持“工业立师”战略,努力打造师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师市要立足区域煤炭、风光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借势哈密区域“三基地一通道”重要节点定位、被列为国家煤制油气基地和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师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以现代煤化工和新型冶金两大主导产业为基础,以风光储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硅基镁基铁基为重点的新材料、以化工装备制造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发展壮大产业,以建材和石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服装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为五大积极培育产业,优化师市“两业为基、三业并举、五业补充”的“十大产业”发展布局。在产业布局中将工业园区作为师市工业产业集聚发展主战场,突出主导产业特色,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增强师市经济发展后劲。

(二)补强产业链短板,提高产品附加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坚持“靶向聚焦”,完善主导产业链。发展与原料生产相关的产品加工、技术服务、设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着力打造煤炭综合利用新型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的制造业。进一步加快产业项目间的互补和匹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优化现有资源,规划从原料可得、技术可行和风险可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链发展方案,紧紧围绕主导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下游专精特新项目。[4]推进现有工业存量和未来增量良好融合互补,以及产业内的纵向延伸和产业间的横向耦合,从规模和质量两方面促进增量项目高端发展。同时,坚持以产业链薄弱环节为问题导向,通过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等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努力建成“互供互联、交换共享、循环发展”的产业集群。

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业链延伸环节中,应逐渐从单方面扩大企业数量向注重效益提升转变,发展方式应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规划应逐渐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在产业链提质增效过程中,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向精细化工、基础化工原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延伸发展,并积极保障能耗强度低、附加值高的招引项目落地。同时,鼓励企业进一步向中下游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而生产更优质的产品。

(三)坚持“两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路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促进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扩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一是规范国土空间开发主体功能区。控制开发强度,严格落实工业园区规划,限制開发区域严禁工业类项目进入。对于未批先建、未验先用、“僵尸企业”占用土地资源等问题,师市相关部门应尽快解决,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资源配置扭曲问题。

二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高效、低耗、少排放、可循环”的工业发展模式,把循环经济作为师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5]在实施循环经济中,要以安全环保、绿色发展、整体规划、科学发展、优化布局、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为原则,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项目建设为抓手、产业转型为目标、考核激励为手段,实现工业三废“低排放”、能效“低消耗”、资源“高利用”。同时,以企业、产业链、工业园区三个层面为依托,构建企业内部自身循环、企业与企业间产业循环、园区内各产业循环链共生耦合的“三循环”经济体系。

三是扩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哈密是全国最适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地区之一。师市拥有良好的太阳能发展基础,同时也有良好的太阳能发展场所,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四)不断提高工业创新水平,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是发挥工业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新疆宣力、晶和源、大安钢铁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依托新疆碳中和应用技术研究院和煤化工中试基地、瑞克沃煤矸石实验室等企业科技创新基地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煤化工、新能源、金属冶炼、硅基、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示范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实施好新疆宣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承担的兵团重大科技专项“中低温煤焦油高值化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及产业示范”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并以此开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二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一方面,师市积极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技改工作,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和设施。师市主管部门对工业设备的环保性、安全性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达标企业,要责令其限期完成整改,避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对工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要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的重大技术装备改造提升项目,要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在行业中的示范作用。

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师市“双招双引”政策,引进一批懂经营、懂管理、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坚持柔性引进原则,对符合师市主导产业的技术人才适当降低准入标准,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吸纳高端人才,鼓励内地优秀企业家、智能团、专家学者到工业园区进行实地教学或投资。[6]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型大赛,制定职业技能竞赛体制机制,选择通用性强、从业人员多、影响面大、发展迅速的职业开展竞赛活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办赛管理模式,积极组织各团场、企业技能型人才参与,为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五)不断提升“软硬”实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一是不断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师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更新改造,通过对工业园区主干道路进行改扩建和亮化、改建工业生活用水管网、改扩排污管网以及绿化管道等措施,方便企业和职工群众生产和生活。[7]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聚焦重点产业,推进项目落地生根。一方面,紧紧围绕煤炭、电力、钢材、兰炭、工业硅、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优化招商策略和方向,多层次组织开展招商对接活动。结合师市企业发展规划所需,研判上下游产业链,靶向招商,引入配套项目,形成产业聚集区,为增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后劲。另一方面,紧盯重大项目,针对拟建项目,建立“一企一档”资料,做好环评、安评、林地、消防、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的全程指导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合法合规落地建设。

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师市各级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文件要求,应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破除隐性门槛,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切实“放”出更高的便利度。着力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高水平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快诚信建设,加强法治保障,对未批先建、未验先用等不达标、不合法项目要依法取缔,切实“管”出更高的公平度。提升服务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企业用电保障难、用工保障难、融资难融资贵、服务质量不够优化、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突出问题。[8]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群众感受为第一感受,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让企业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切实“服”出更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曼,张彦龙.新时代加快推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22(1):75-80.

[2]马琴.六师五家渠市工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6(5):53-57.

[3]张宁峪,李志翠.新疆工业行业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2(4):3-6.

[4]毛军权,敦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基于TOE框架的定性比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50-160.

[5]贾丽丽,王佳,胡梦泽.基于VAR模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2):43-49.

[6]李志,曹雨欣.我国西部地区柔性引才困境及路向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4-24.

[7]林煜.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1(6):107-108.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J].管理世界,2022(12):1-9.

责任编辑:刘昌龙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工业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工业人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