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文科生过上了程序员节

2024-01-23 11:54周晨曦
大学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音视频用户产品

实习那年10月24日,我过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程序员节。作为一个纯文科生,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这个“硬核”群体的一员。

周晨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专业,本科期间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特设类奖学金,被评选为2021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硕士期间多次获得学习学术类奖学金。出于对互联网科技的浓厚兴趣,读书期间,她先后在快手、腾讯、字节、小红书等企业实习共达两年时间,从政府关系到技术产品,深入学习理解互联网产品协作运营模式和技术架构。去年秋招期间,她斩获多家互联网公司和央企的Offer,目前在某知名央企任职B端产品经理

择业的原点

我从本科起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传播学,每天与沉默的螺旋、信息茧房、议程设置、群体性孤独之类的概念打交道,研究个体与群体的信息交互及其产生的影响。那时的混沌理想是到一线去做记者,在最葱郁的青春,做些有力量感的事情。

在彼时整个社会大环境下,传播学与计算机相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开始着迷于互联网公司搭建视频UGC(互联网术语,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原创内容)社区的魔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投出了第一份简历,正式开始在互联网公司摸爬滚打的实习生涯。两年期间,在视频UGC平台的头部玩家里,我的实习内容涉及政府关系、社区运营、算法测试、策略产品和管理咨询。

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发觉自己很擅长和技术打交道,也很享受将现实问题和技术方案贯通、抽丝剥茧地整理解决思路的过程。那时正遇上学院教学方案改革,特聘了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博士教授计算传播,我连选了两个学期的Python基础课,从第一次敲打出'Hello World!'进阶到写网页、文本情感倾向分析、爬虫和倒排索引,现在我仍记得许多个深夜我在宿舍敲打代码作业的情景。周围漆黑一片,只有屏幕在发亮,内心是纯粹的平静,仿佛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

2020年,我与某著名生活方式APP结缘。最初我只是在平台上默默“潜水冲浪”、种草的围观群众,后来,我也开始断断续续在其上分享学习经验和生活日常。某天凌晨2点写下的一篇保研经验分享意想不到的“一炮而红”,我就这样走上了小博主的笔记耕耘之路。

作为该APP的重度用户外加内容创作者,我越来越喜欢其温暖友好的社区氛围和有趣、有用的独特定位。我预感其一定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我想要了解背后支撑这个平台的组织。恰巧在搜寻产品实习信息時,我发现这个APP的音视频架构组在招聘云产品实习生,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面面试官和二面面试官问到了我同一个问题:视频云产品与技术耦合很深,你觉得你可以吗?我仍然清楚记得我的回答:尽管我不会写具体代码,但我认为没有任何技术背后的原理是不可被理解的。

被低估的产品技术门槛

入职第二天,我旁听了部门的周会,我很努力地思考,却只能理解不到20%的内容。Mentor交给了我竞品分析的任务,我闷头整理了两个多小时,汇报进度时才发现分析方向偏移了。在后续的工作中,每当涉及我最薄弱的SQL语法内容,我都很难弄懂复杂的数据提取和数据分析,感觉像是数学刚学完1+1=2,就开始做微积分题。那段时间我连睡觉都睡不踏实,梦里都在上班。

改变的起因是我又再次拿出了做记者时的劲头。卓越的记者,必须具备极强的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在信息封锁或信息源干涸时想尽一切办法抵达核心并挖掘更多,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分辨价值高低,深入浅出地为大众作翻译。一方面,我主动检索并吸收有益信息,公司内部文档、会议纪要、外部竞品分析手册、行业技术文章等我都认真阅读。另一方面,我充分发挥采访能力,趁着午饭时间主动向组里的工程师戴维讨教入门书籍,并坚持每晚睡觉前翻阅一部分,遇到反复思索仍不懂的难点,理清思路后向相关同事请教。我想象自己是块海绵,学习的目的只是满足天然的求知欲,出发时并不带沉重的思想包袱。

实习期间我的定位是技术产品,负责音视频服务端算法上线实验和全链路数据能力建设。纵观互联网公司的众多非技术岗位,产品岗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连接技术和用户的枢纽,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因为这既需要理解业务场景和技术逻辑,又依赖数理分析能力。比如衡量用户观看视频的画质感受和流畅度体验,从业务视角需要洞察用户观看过程的痛点和爽点,从技术视角需要了解编码解码得以实现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节点,从数理视角需要权衡如何定义指标能够更精准测量我们所关心的环节。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很清楚自己在数理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校期间我有意识地选修过统计学方面的核心课程,在实习遇到问题时我偶尔也会翻找出以前的笔记和教材,对应模块去做回顾复习。

最难啃的骨头最香。回过头想,视频从上传到消费全链路中的数据流转,是我理解音视频底层技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7月底的某天,我翻看入职以来的项目周报,感到豁然开朗,原来听不懂的地方现在竟能明白大致的来龙去脉。我想,这算是入门了。

构建另一重世界

不了解计算机的人,或许会觉得它枯燥、生硬。我却认为技术独有自己的浪漫,在0与1的大道至简中构建另一重世界。我不禁想起《那不勒斯四部曲》里莉拉和恩佐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时的对白:它能用0、1再造一扇开合的门,也就能用0、1再造一座工厂。寥寥数语道破计算机编程的本质,它足够简单,却拥有重塑一切的力量。

正因如此,我们对技术的认知也是触类旁通的。我理解音视频底层的能力建构的同时,也能够快速领悟其他领域技术的施展原理,这种体验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实习中积累的许多个微小的胜利,使我渐生攻无不克的信心。我重新捡起以前读到一半的技术书籍,乐此不疲地想要知道各种业务场景中,如何设计技术架构,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也能更平心静气地学习实验分析、数据挖掘的思维和技能,一点点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这近半年的实习中,我怀着简单的信念,莽撞地闯入技术产品的大门,意外得以窥见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对互联网运作的理解终于深入细胞层面。

将各种创想落地、为用户提供更舒适、更愉悦的体验,这总能激发我的兴奋点。在我还是一名内容创作者时,我察觉到,当我们在个人页查看新发布的视频时,经常会出现卡顿的情况,非常影响用户体验。而我目前所参与的视频消费链路兜底逻辑改造项目,就致力于解决我作为用户时遇到的这个困扰。另外,以往拍到特别惊艳的“Live图”,全网只有微博好友圈能共享,我感到特别遗憾。针对这一局限性,我们组所支持的“Livephoto”通过技术的改造和升级,其上传处理能力让我们APP中的图片也能直接动起来。

随着5G在C端市场的落地和虚拟沉浸技术的发展,我相信音视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我会持续在音视频技术产品的赛道深耕,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责任编辑:贾倩颖

猜你喜欢
音视频用户产品
3KB深圳市一禾音视频科技有限公司
WIFI音视频信号传输的关键问题探究
高速公路整合移动音视频系统应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Roland专业音视频新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