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在中医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24-01-23 09:13姜泓伯张玉环宋安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医学生病例满意度

姜泓伯 张玉环 宋安琪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生工作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必经之路,医学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独立开展各项临床工作的能力。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临床教学是中医学传承的重点[1]。中医临床教学最好的模式为师承制,即医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但现有的大学大规模培养模式与中医医院按照系统分科的形式,不适宜采取师承制学习模式。因此如何在新模式下开展有效的中医临床教学,依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2]。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能建立起一种拥有逼真的听觉、视觉及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内沉浸式交互虚拟环境,给医学教育和培训带来了一种新方式[3,4]。研究[5]显示,将VR 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带教,能提升带教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但当前有关VR 技术用于中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价值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分析VR 技术在中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临床实习的中医学生共50名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5 名。对照组男19 名,女6 名;年龄21~25 岁,平均年龄(22.48±1.32)岁;中医基础理论得分70~94分,平均分(82.10±8.62)分。观察组男20 名,女5 名;年龄20~26 岁,平均年龄(22.54±1.28)岁;中医基础理论得分70~92分,平均分(81.86±8.40)分。2组学生性别、年龄、中医基础理论得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临床实习的中医学生。(2)年龄>18 岁。(3)知晓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无法遵守实习有关规章制度者。(2)实习期间请假者。(3)拒绝或者中途退出此次研究者。

1.3 教学方法2组学生均由同一组教师开展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即安排经验丰富、具备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教师对医学生开展带教,严格依据实习大纲要求,针对中医学科常见疾病(如胸痹、消渴等),结合中医发病机制、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法(包含中药、针灸、穴位按摩等)进行讲解,对于经典案例采取一对一示范操作。总教学时间为4周。

观察组通过VR 技术开展教学,具体方法如下:将主要的教学时间划分成4 周进行,结合教学大纲内容,教师事先制订出教学内容,并准备好VR 教学课件,课件内容涉及中医常见疾病发病机制、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第1 周围绕中医常见疾病发病机制进行教学,第2周围绕中医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进行教学,第3周和第4周围绕中医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教学。助教佩戴VR 设备,结合教师要求开展操作,在大屏幕中投放出VR 佩戴者视角,由教师围绕有关知识进行讲解。教师结束讲解后,每名学生均佩戴VR 设备;教师对学生提问后,学生围绕大屏幕中的内容进行回答,回答结束后教师予以评价和补充讲解,并对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答疑及补充。总教学时间为4周。

1.4 观察指标观察2 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病例分析成绩、自我评价结果及教学满意度。

(1)考试成绩:分别在教学前后对2 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及综合病例分析成绩进行评估,理论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考查中医内科常见病基础理论等,总分100分;综合病例分析采取口试的形式,选取真实病例,由实习生对病例开展辨证分型和治疗,再由带教老师评分,总分100分。

(2)自我评价结果:教学结束后,2 组学生使用院内自制调查问卷开展自我评价,涉及激发学习兴趣、参加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实践能力、掌握理论知识、扩展学习思路,以及培养自学能力7 项,统计各项选择“是”的人数占比。

(3)教学满意度:教学结束后,使用院内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对2 组开展评估,涉及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 个选项,对总满意度进行统计。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自我评价结果比较观察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参加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实践能力、掌握理论知识、扩展学习思路,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的自我评价肯定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中医学生自我评价肯定结果比较 [人(%)]

2.2 2 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理论考试、综合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 s,分)

表2 2组中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 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人数25 25理论考试成绩94.25±5.10 85.36±5.02 6.211 0.001综合病例分析成绩93.88±4.20 84.65±4.68 7.339 0.001

2.3 2 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中医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人(%)]

3 讨论

临床教学属于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保障。但长期以来,中医临床教学多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结合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为医学生开展灌输式教学;医学生多机械性地学习有关内容,常处在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医学生甚至会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6-8]。因此,需要探索出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VR 技术最早被应用于航天和军事领域人员的培训中,伴随国内有关领域技术成果开发,其应用范围已经逐渐扩大到医学教育领域[9]。由此推断,VR 技术的日益完善会对中医药有关学科的教学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VR 技术能1∶1 模拟出全仿真人体,包括骨骼、肌肉以及结缔组织,淋巴、循环、神经、内分泌以及泌尿等多个系统,具备沉浸式、交互性和想象性三种特征。学生戴上VR 设备后,可层层深入了解机体组织结构,结合有针对性的讲解,能极大突破以往教学环境的限制,有效弥补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改善其学习体验,亦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以及临床运用知识,完成情境学习及知识迁移[10,11]。有关研究[12]显示,将VR 技术应用到中医临床教学中,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协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理论考试、综合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VR技术应用到中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能提升其理论知识、综合病例分析水平。笔者考虑原因是VR 技术颠覆了以往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仿真教学形式。借助VR 技术的支持,课堂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采取先进计算机技术,实现人机交互,促使学生眼、耳和手等多个感官均参与至学习中。虚拟仿真学习环境能使抽象的教学环境更具人性化,使死板文字动态化,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而非旁观者[13,14]。通过VR 技术开展中医临床教学,生动且形象,促使枯燥的理论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更好地联系实际开展病例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及病例分析水平。

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参加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实践能力、掌握理论知识、扩展学习思路,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的自我评价肯定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教学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反映出将VR技术应用到中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能改善学生自我评价结果和教学满意度。笔者考虑原因是VR 技术经计算机给学生建立起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场景。如采取VR 技术构建不同舌诊模型,教师能设置自动或者手动模式,随机筛选出舌诊模型;学生戴上VR 设备,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舌象于不同疾病、疾病不同阶段产生的改变,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将自身融入所处的情境中。这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于讨论中学习,从被动旁听转变成课堂真正的主导者,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更深入地掌握有关理论知识、扩展学习思路、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逐渐成为当今医院需要的医学应用型人才[15]。

笔者认为,VR 教学作为一类新型教学方式,将其合理运用到中医临床教学中,能实现虚拟仿真与实训教学之间的优势互补,优化实训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但该教学模式仍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期间,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总而言之,VR 技术用于中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理想,能提升中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及综合病例分析水平,提高其自我评价结果和教学满意度,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医学生病例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病例”和“病历”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