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传骑》

2024-01-24 04:56
户外探险 2024年1期
关键词:卓尼县山地车山野

导演:玄天

在山地车爱好者心中,《山地自行车之旅》的大名不可谓不响亮。车手小秦想成就中国的《山地自行车之旅》。Bikepacking在国内还属于非常小众的玩法,Bikepacking穿越迭山,在国内是一次比较大胆、新颖的探索和尝试。3名摄像师和1名摄影师全程徒步进行跟拍。这意味着不仅要与骑手们共同面临所有问题,还要在平均海拔3500米自负装备连续跟拍5天。《秘境传骑》除了沿途记录他们所发生的故事外,更难得的是看到了中国年轻山地车爱好者对山野的渴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

这次Bikepacking,是一次比较大胆、新颖的探索和尝试。

历经5天5夜,我们用镜头记录下4名95后山地车骑手在迭山的一次穿越。

期间,除了沿途记录他们所发生的故事外,更难得的是看到了中国年轻山地车爱好者对山野的渴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

6月一次偶然机会,与这次主要骑手和发起人秦同辉线上聊天中得知,他与3名骑手打算在7月以Bikepacking的方式在迭山进行一次穿越。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很酷,进而,我意识到国内需要一次这样的事件传播,让更多山地车爱好者能够走进山里、回归自然。

Bikepacking在国内还属于非常小众的玩法,对于骑行来说,国内更大的群体是公路骑行,与山野、自然联系偏弱,玩法也比较单一。希望能通过这次影像传播,让更多骑行爱好者看到多元玩法,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骑行。

小秦他们选择的是一条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喀尔钦镇到卓尼县木耳镇,大约68公里的穿越路线。前半段为1958年为了剿匪从卓尼修建到迭部的一条公路,现在荒废成一条只有摩托车可以通过的小径,后半程连接到扎尕那到大峪沟的徒步路线上。在此之前,秦同辉也只走过这条路线的前三分之一。

起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你很难在给山地车负重的情况下进入荒野,尽情享受骑行的乐趣,即便露营装备足够轻量。这也是此前绝大多数山地骑行者只背一个山地骑行小包上山进行Enduro穿越(耐力山地穿越),在沿途尋找补给点及住宿点的原因。

然而这样的方式在迭山是行不通的,这条原始的穿越路线绝大多数时候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外部补给更是天方夜谭。

Bikepacking,似乎是骑行穿越这条路线唯一可行的方式。Bikepacking可译为越野骑行,骑行者携带极为精简轻量的装备,进行多日的山地车探险骑行。

考虑到在无人区所面临的诸多未知以及不同车手体能、技术方面的差异,最终他们决定雇用驼队来携带大多数的露营装备。不够纯粹,让我有些小小的遗憾。

即便如此,这也是目前在国内已知仅有的几次长时间、长距离的Bikepacking山地车原始荒野穿越。

通过影片,我们能看到他们面对的绝美风光、致命风险、令人崩溃的艰难行程和对于4名年轻骑手来说足以回味一生的极致体验。

但对于我们的拍摄任务来说,难度非常大。确定拍摄这个项目后,我们面对这样几个问题:如何跟拍?几个人参与跟拍?

最终我们定下来4人(3名摄像,1名摄影师)全程徒步,在不影响他们本身真实状态,适当迁就我们速度的情况下跟拍他们。

这意味着不仅面临骑手们所要面临的所有问题,还要携带拍摄设备在平均海拔3500米连续行进并拍摄5天。我不仅担任导演,还要作为副机位进行全程拍摄以及航拍任务,同时还需要处理整个拍摄团队的沟通、安排以及任何突发状况的决定。

主摄袁员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即便在设备的取舍上做了最优解,依旧背负最重走完全程。

天气也在增加拍摄难度,在我们进山之前,迭山经历了3个月的旱季,滴雨未下,正经历着罕见的高温。然而从我们进山的前一天开始直到出山,每天都或大或小地下着雨,为我们的拍摄以及4名骑手的行进造成很大的困难。

最终在有惊无险的情况下,我们成功完成了这次穿越拍摄。让我们看到了迭山山脉的无限可能、Bikepacking的无限可能以及中国年轻山地车爱好者的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卓尼县山地车山野
奔赴山野
《山野的风》
聚力教育脱贫攻坚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卓尼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龙盘山野
甘南藏区美术写生资源的考察(之一)——以卓尼县为例
4款山地车脚蹬的测评报告
千里达轻量化山地车双雄——X-TREME极限X1&极限X7
波兰市场由山地车向城市自行车转移
花不只在山野烂漫处
卓尼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城区供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