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单元教学设计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解权利义务”单元教学为例

2024-01-24 15:15
关键词:义务权利知识点

张 欢

(海门中学附属学校,江苏 南通 226100)

学生是育人的主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政治方面,要培养有思想、有目标的公民;科学方面,要培养有内涵、有文化的公民;法治方面,要培养守纪律、懂诚信的公民;公共参与方面,要培养有责任心、有观念的公民。鉴于此,教师要从知识学习、价值观培养、能力提升、思想塑造等方面,重视单元教学设计,强调课程资源、活动、教学评价等的相互关联,构建立体化课程育人体系。单元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本文以八年级“理解权利义务”单元为例,围绕主题内容、热点话题、课程探究、作业设计、学习评价等环节,探索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结合单元开展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单元为整体,运用系统化思维,整合单元知识点体系。教师要立足教材单元,基于学情分析,重组单元教学内容,强调学科知识、必备技能、学科思维、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全面筹划。在单元教学设计前,教师要明确其一般流程,强调单元知识结构的整体性、递进性、关联性设计。其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单元教学设计流程示意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相对分散,教学模式单一,降低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单元教学设计的引入,要以单元整体内容为基础,将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单元目标、单元活动、资源内容、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统合起来。这一教法设计,有助于细化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能增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内化,提高学习效率。课标是教法分析的起点,单元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要做好单元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精准把握单元主题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要从单元作业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中,做好各教学活动的顺畅衔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单元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立足教材,搭建知识技能框架

教材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对照课标要求,精研教材内容,梳理学科知识点及必备技能,提炼单元的主旨思想,为学生搭建相互衔接的知识点逻辑框架。“理解权利义务”单元所涉及的主要概念有“权利”“义务”,需要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权利”范畴,包括人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教育权利,以及其他权利。这些权利本身是有界限的,在依法行使相应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时,要遵守法定程序,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在“义务”范畴,主要包括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服兵役及其他法定义务。同样,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对于法律条款规定的内容,要求做的,必须做,禁止做的,必须禁止,对违反义务的行为,要承担其法律责任。

(二)立足学情,细化课程教学任务

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任务。在本单元,梳理“权利”“义务”等内涵及相关关系是教学重点。教师要对照学生认知特点,重新优化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研判,立足学生认知及心智特点,做好教学内容的细化。比如,在“公民权利”方面,有哪些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在行使权利时,有哪些界限?在维护公民权利时,要遵循哪些程序?再如,对于“人身自由”,含义如何解读?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于“公民义务”,宪法规定了哪些应尽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另外,教师还要结合课时、教学现场等诸多要素,设定具体的学习活动,便于落实单元教学任务,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三)对照单元目标,锚定教学方向

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参照本单元教学目标和任务,一步步落实到课堂。目标是对课程教学预期的明确,从课程目标到课堂目标,中间需要多个环节的衔接与转换,由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目标,从具体目标解决中,达成教学预期。教师要循着单元目标,组织和设定教学方向,顺着目标分解具体教学内容。比如,针对该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确立为“结合典型事例,探究公民权利与义务,让学生明白权利、义务的内涵、意义,并结合社会生活,对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依法思维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成为合法公民”。有了单元目标,在安排各课时教学任务时,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内容梳理、课堂活动落实单元目标。比如,针对“权利的界限”问题,设置案例:某学生在家里弹钢琴,邻居因为琴声投诉该学生,认为该学生弹琴存在扰民问题。结合这一实例,组织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就“公民权利的界限”相关规定进行解读,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从中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权利的正确途径,并体认权利边界意识与程序意识。学生能从实例探究中,学习并理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解决矛盾纠纷。

(四)基于问题解决,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对于单元教学任务的设定,教师要通过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贯穿单元目标。从课堂学习活动的形式、内容、流程、要求等方面,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衔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确保单元教学任务有序落实。以学科素养为指向,教师要加强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养成。课堂活动设计,要坚持以问题解决为思路,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将知识点融入问题中,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提出各自的意见,增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必备品格和能力。具体而言,本单元主要分为六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基本权利、意义探究为主要目标,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探究活动,对《宪法》相关内容进行讨论。第二课时,把“权利的界限”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维权的方式,学会正确维权。课堂活动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为主,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第三课时,以“公民基本义务”为目标,探究义务的内涵,同样以《宪法》相关知识展开讨论。第四课时,以“履行义务、违反义务”为重点,让学生明白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从义务类型上,一种是公民应按法律规定履行责任;一种是道德上应该扶危济贫,帮扶弱者;一种是不计报酬的义举。根据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教师通过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实际行动来遵守法律规定。第五课时,探究“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辩论”活动,分别由正方、反方围绕某一议题展开辩论,说一说权利重要还是义务重要。第六课时,单元作业设计与教学评价。本单元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结合不同课时,活动内容及形式也有所不同。针对基础性知识点,比如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义务问题,可以引入自主阅读、提问答疑、听讲思考等活动形式;对于法治思维、法治观念的培养,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探究、课堂辩论等活动,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该节知识点,要注重活动的真实性、鲜活性、实践性,对接社会,突出学科特色,关注学生法治精神的养成。

(五)响应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在对接单元目标、优化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作业设计。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科素养,通过细化、分解单元任务,联系课时对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导理解单元内容。作业设计要能落实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价值观等诸多要求,要借助单元作业,巩固和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要多样、适度,将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融合起来,以单元为整体目标,在减负中提高作业成效。基础性作业以单元知识点为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从作业难度、完成要求、作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入分层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或结合实践案例,阐述各自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本单元中,作业设计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梯度,分为基础性作业、应用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对照各课时展开。第一课时,认识概念,圈画各概念,并多读,逐步了解其内涵及意义;第二课时,结合练习册,布置相关习题;第三课时,对相关权利、义务展开布置;第四课时,同步练习;第五课时,布置综合题。应用性作业着重结合单元教学任务,对第二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布置应用性作业。在第二课时,关于其他权利的学习,教师以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让学生结合问题探讨权利的界限,如何行使权利,如何维护自身权利。第四课时,结合“关于全国征兵工作”的时政新闻,对服兵役问题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当前国家是和平的,没有战争,没必要服兵役。对此,教师应如何引导,让学生写出一段服从国家政策的小短文,字数控制在150 字以内。拓展性作业可以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依据“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制作海报,要求明晰“权利”“义务”相关概念,引入具体实例,展开评论。当然,在本单元作业中,对于拓展性作业,教师要着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探究空间。

(六)引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围绕单元目标、教学任务,构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立足教学设计流程,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态度、价值观进行判断。教师要利用课堂评价,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本单元,教师可以对照单元目标,细化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涵盖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情感态度与思想品质、行为表现等领域。具体而言,在本单元评价设计中,教师布置的基础性作业以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为检测点,并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应用性作业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情况,特别是围绕实例,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拓展性作业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能否运用法律知识观察、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另外,教师要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全面掌握本单元知识点内容。

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教法的创新,在实施中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要把握好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的关系。单元教学是整体,占据主导地位,课时教学是部分,要与整体相衔接。单元教学在实施中,要结合单元知识点及具体内容,整体上做好各课时教学侧重点的优化,特别是在课时任务设计上,要兼顾课时的递进与关联,确保各课时各司其职。二是做好单元教学教研。教师要充分开展单元课程备课与教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结构化设计,确保各环节串联有序,提高教学品质。三是做好教师与教研组的关系协调。教师要立足单元视角,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交流个人经验与教研组教法,强调团队协作,优化单元教学设计模式,打造教学特色。教师还要加强专业化学习,特别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与重组设计中,要积极借鉴他人成果,取长补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义务权利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我们的权利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良知”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