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柔软的与最亲密的

2024-01-25 01:35刘舒畅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毛泽民李敏毛主席

每年12月26日,世界怀念一位伟大领袖,一群人怀念一位可亲可敬的家人。

这之中,有毛泽东主席的子女、孙辈、曾孙辈,也有在他身边工作过、生活过的许多普通人。这是所有怀念里,最柔软、最亲密的一份。

“有人说毛主席光有革命情谊,没有家庭的温暖,这是不对的。”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郑重说道。我们的讲述,就从亲人毛泽东开始。

手足情

从1964年到1976年,吴连登作为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在主席身边待了12年。他的职责,主要是管理毛主席一家的生活开支以及毛主席的日常用餐。“跟毛主席朝夕相处,没有离开过主席一天”。可他从没听主席讲过弟弟妹妹。“主席没有兄弟姐妹了,都牺牲了。”吴连登说。那是毛主席心底的柔软之处,也是他不愿再提的伤痛。

毛主席的母亲一共生育过7个子女,其中4个不幸夭折,留下来的3个男孩中,毛泽东是大哥,大弟毛泽民和小弟毛泽覃分别比他小3岁和12岁。毛泽东和毛泽覃的长相都像母亲,眉清目秀;毛泽民则酷似父亲,方脸盘、厚嘴唇。还有一位小妹毛泽建,原本是毛泽东的堂妹,7岁时被过继到家里。

毛家无力支撑三兄弟同时读书。毛泽东一路求学,毛泽民付出许多。毛泽覃出生了,9岁的毛泽民从私塾辍学,帮忙照料家庭。5年后,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要出远门读书。而刚捡起课本没多久的毛泽民再次辍学,跟着父亲种田理财,以维持哥哥在外求学的开销。

1912年,毛泽东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一年过去,毛泽东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17岁的毛泽民依然留在老家,并定期到长沙为哥哥送米送钱。有一次他晚到了几天,毛泽东很不高兴,责怪了弟弟几句。弟弟没吭声,临回韶山前才告诉哥哥,今年收成不好,为了把谷子卖个好价钱,他跑了好几百里路。毛泽东为此惭愧了好几天。

日后毛主席谈起这段时光,曾感慨道:“我是穿长衫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到长沙读书,是泽民送我去的。他穿的是短褂,帮我挑着行李,外人看来,就像是我花钱雇的一个挑夫。是泽民在家乡任劳任怨,辛勤劳作,照料父母,还为我提供了学费和生活费用。”“主席在讲到毛泽民的时候是特别动情的。”毛主席的儿媳、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曾回忆说。

1918年,毛泽覃随毛泽东来到长沙,进入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师附小)學习。第二年春天,毛泽民按照哥哥的吩咐,陪同病重的母亲到长沙治病。在长沙的照相馆里,他们拍下了三兄弟唯一一张合影。

1921年2月上旬,毛泽东带着毛泽覃回韶山冲过春节,那时父母都已去世。他得知小妹毛泽建被生母领回去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了,大为吃惊,很快为小妹办理了退婚,退了礼金,又赔了误工钱。正月初八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毛泽东谈到家里及国难当头的情势,劝毛泽民把家里的事安排好,走向社会,参加革命,要舍家为国,舍己为民。毛泽东说,房子可以让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一笔勾销。

毛泽民难以置信,但思前想后,还是按照哥哥的嘱咐,处理好家事,几天后抵达长沙。从此,他成为哥哥在革命道路上赖以信任的同志和战友。

毛泽民在一师附小一边任校务,管理学校后勤、经费和教师伙食,一边读书。1921年底,毛泽民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初到湖南自修大学任会计襄务,兼任省学联庶务。这所学校是毛泽东与何叔衡共同创办的,为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人才。

1925年底,毛泽民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负责人,并负责上海书店这一党的早期出版机构。第二年,军阀孙传芳的军队进驻上海,以“印刷过激书报,词句不正,煽动工团,妨碍治安”为名,查封了上海书店。此时,国共两党一致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昌。毛泽民随即前往武汉,一个新的公开发行机构——长江书店在汉口最繁华的街道开业,读者络绎不绝。

此时,毛泽东、杨开慧带着两个儿子(1927年三子毛岸龙出生后增至3个孩子)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书记的毛泽覃也在武汉,他和小妹毛泽建都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覃把妻子周文楠安顿在大哥大嫂家里。

周文楠后来回忆,为了不引起注意,毛泽民来时,很少从前门进。几人商量事情时,毛泽东的表情非常凝重。“端午节那天,全家人还一起吃过粽子。不久,泽覃就随叶挺的铁军出发了。”

毛泽覃去的是江西。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他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时隔一个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并带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创建革命根据地。正在寻找革命道路的朱德听到消息,派毛泽覃赶往井冈山联络。毛泽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两支队伍胜利会师,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后来在江西永丰,毛泽东与毛泽覃就红军扩大兵员的方式方法有不同看法,毛泽东一时说不服弟弟,气头上随手抄起家伙追打起来。毛泽覃边绕着桌子跑,边大声说:“这里是共产党机关,还是毛家宗祠?共产党用的是党法还是家法?如果是党法,你这样就是错误的!如果是家法,你是我哥,在毛家宗祠是可以的……”

一语点醒了毛泽东。此后,他多次在党的会议上提及此事:“毛泽覃是我的弟弟,这个同志已经牺牲了。有次我在气头上要打他,他问我这里是不是毛家宗祠?共产党用的是党法还是家法?后来,他还到处讲我打他了……”1959年6月回韶山时,毛主席凝视着旧居里的毛泽覃照片,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我的泽覃六弟。他很聪明,他的胆量比我还大哩!”

小妹毛泽建是兄妹4人中最先牺牲的。

1928年5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后,毛泽建在湖南耒阳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把她从耒阳押到衡阳,又押到衡山。毛泽建在狱中写下“誓死为党”“毛泽东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等血书,就义时年仅24岁。

接着是毛泽覃。他于1935年4月26日在瑞金红林山区的一场激战中牺牲,时年29岁。敌人从他身上搜出两张浸染着血迹的照片,一张是朱德,另一张是他的大哥毛泽东。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毛泽民担任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所住的窑洞与毛主席住的窑洞距离很近。有警卫员回忆,毛主席几乎每天都到国民经济部的那排窑洞走一圈,坐在毛泽民那里抽一会儿烟,聊上几句话,而后背着手微笑着走出窑洞。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2月,毛泽民到新疆做统战工作。1942年8月底9月初的一天晚上,毛泽民和方志敏的堂弟方志纯外出散步,两人谈了很久。最后,毛泽民握着方志纯的手说:“为革命,你家牺牲了志敏、兄弟好几个。我家牺牲了泽覃、嫂嫂和妹妹。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深仇大恨,一定要对得起死去的烈士。”毛泽民停了一下,嘱托道:“盛世才是不会放过我的。如果你今后有机会回延安,请转告毛泽东同志,我毛泽民要无愧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的哥哥……”很快,毛泽民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第二年秋天被秘密杀害。

1946年7月,在党中央营救下,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从新疆返回延安。毛主席立马邀请母子俩前来做客。那天晚饭后,他站在窑洞的大树旁,远远地看到朱旦华母子走近,便大步向前,俯下身一把抱住孩子,大声地说:“这是泽民的儿子!我抱抱,我抱抱。”

毛主席问了朱旦华母子许多生活情况,唯独一句没提毛泽民。“他作为一党领袖,是怕毛泽民的牺牲引起我的悲恸,还是对弟弟毛泽民的生还抱有一线希望呢?”朱旦华想。告别时,她牵着儿子走出好远好远,回过头一望,毛主席还站在那棵大树下……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对侄儿说:“你父亲在敌人面前坚毅不屈,毫不动摇,就是因为他是为多数人服务的。”1975年,他叮嘱即将赴新疆为父扫墓的侄儿:“你父亲为党做了许多工作,是有重大贡献的,他牺牲得也非常英勇。你这次去扫墓,也代表我。你代我在泽民坟前放一束花。不要说(即不要惊动地方同志)。”

革命胜利时,曾经山鸣谷应、相辅而行的四兄妹,只剩他一人。

父女情

1946年7月朱旦华母子来的那个晚上,6岁的李讷也在。

李讷出生时,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尚在苏联,毛岸龙因病早逝,她成了毛主席身边唯一的孩子。毛主席在工作之余常逗她玩,称她为“大娃娃”,而李讷也调皮地“回敬”毛主席是“小爸爸”。

李讷记得,自己最早学会说的一句话就是“爸爸散步去”。这是因为毛主席常常工作起来就顾不上休息,工作人员为让他放松,便想出了这么一招。两三岁的李讷人小小的,手也小小的,只能攥着爸爸的一个手指头拉着他去散步,后来长大了一些,可以拉爸爸的两根手指头,然后是3根、4根……就这样慢慢长大了。

1958年初,李讷得了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医生还一并取出了一根留在李讷体内多年的断针。术后,由于伤口感染,李讷发起高烧。毛主席刚刚结束通宵工作,正服下安眠药准备休息,听到消息,他放心不下,提笔写了封信——

李讷:

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摇荡,悲欢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李讷,再熬几天,就可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知道吗?……亲你,祝贺你胜利,我的娃!

爸爸

二月三日上午十二时

另一个女儿李敏在苏联生活多年,刚回国时身材非常瘦小,十几岁的她个头和八九岁的孩子差不多,毛主席很心疼:“娇娃(李敏原名毛娇娇)是吃面包吃得不长个了。改吃中国饭。中国饭好吃,养人,能促进发育长大个。”李敏吃饭的速度比较慢,毛主席就告诉她别着急:“娇娃莫急。慢慢吃,细嚼慢咽好。”她抬头,爸爸总是笑眯眯地望着她。

搬进中南海后,李敏、李讷就像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平时拿着粮票去食堂排队打饭,或者在学校、单位吃,只有每周六例外——那天是家庭聚餐日,大家齐聚毛主席居住的丰泽园共进晚餐。

饭桌上气氛愉快,毛主席谈笑风生,旁征博引地讲些典故,或讲讲最近发生的世界大事。“就跟咱们在家聚会一样,主席高兴,家里人也很高兴,因为这很难得。”吴连登告诉记者。

毛主席的工资要养一大家人,还要交房租、買日用品、付伙食费等,管理开支的吴连登平时就深感捉襟见肘,“不可能再单独给孩子们买条鱼、买只鸡”。他想了个“一菜多用”的办法。有时毛主席一周的伙食定量中有5斤猪骨头——这是条件最好的时候,吴连登就请厨师把骨头上的肉剔下来,用葱姜蒜辣椒炒一炒,成了周六晚上的一道小炒肉。再比如一条鱼,毛主席只吃鱼头就够了,吴连登把鱼身拿到中南海大灶食堂卖掉,再用这钱买其他菜周六吃。

毛主席对子女关爱而不溺爱。李敏、李讷姐妹俩的名字中就寄托了父亲的殷切期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李讷将其理解为“少说话多做事”。“主席常要求子女‘夹着尾巴做人’,说‘对你们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为人民服务’。”吴连登说。

毛主席每天需要处理大量工作,对孩子们和自己见面的时间、时长,都做了严格限制。有一年,李讷想见爸爸,提前打了报告,可等了几个月,毛主席总没时间。终于有天夜里,刚过12点,吴连登得到毛主席的许可,把李讷接了过来。

“爸爸,好久不见了。”李讷说。

是啊,你最近怎么样?毛主席关切地问道。

父女俩交谈了几句,毛主席说,你有什么事就说,直接说事,时间10分钟。说着,他掏出了通常只在工作场合才戴的手表。

10分钟后,时间到了。毛主席对李讷说:有缘再见吧。李讷一句话不多说,站起来:“爸爸,再见!”一旁的吴连登目睹了整个过程。

毛主席也有想念孩子的时刻。1969年一天凌晨两点左右,吴连登接到通知,“主席想见李敏”。那时李敏已经结婚,搬出了中南海,住在地安门附近。吴连登先给李敏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李敏也很激动:“我好长时间没见到爸爸了!”

吴连登把李敏送到毛主席的卧室。一开门,毛主席正穿着睡衣坐在沙发上。看到女儿来了,毛主席非常高兴,马上欠起身子说道:“李敏来了。”李敏也赶忙上前拉住父亲的手。

“这种父女情啊,是难以言表的。”吴连登回忆道,他和主席子女相识这么多年,只要一聊起父亲,李敏、李讷总说“我爸爸真好”“虽然见面少,但我们还是特别亲”,从没有过一句埋怨的话。正如李敏所说:“爸爸对我们是既爱又严。他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我们,不许搞任何特殊;又处处事事时时流露出他对我们既丰富又细腻、充满温情的父爱。”

父子情

革命年代颠沛流离,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在父亲身边的时间更少。从1927年毛泽东和妻儿惜别、前往组织秋收起义,到1946年毛岸英回国,毛主席抱病前往机场迎接,父子俩阔别整整19年。

在延安,毛主席先是让毛岸英脱下苏军制服和大皮靴,换上自己穿过的旧棉衣棉裤,又让他与战士们一起吃大灶,去上“劳动大学”。刘思齐曾回忆,两人在一起时,岸英总是考虑工作,常常聊着聊着就不说话了,问他考虑什么呢?他就说,考虑下一步工作我应该怎么安排,不能事事都去问爸爸,我需要自己拿很多的主意。

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毛岸英成为“第一个志愿兵”。11月25日,他牺牲在朝鲜战场。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时,卫士李家骥就站在旁边,他看到主席点了烟,又把烟掐灭,再想点烟时,明明火柴盒就在面前,可主席却来来回回在口袋里翻找。卫士长李银桥提醒道:“主席,您那火柴盒就在前面。”李家骥记得清楚,主席“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

毛主席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哀思。毛岸英的遗物他每年都会拿出来看,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盯上几分钟。“有时主席手里夹着烟,却一口也不抽,就拿着岸英烈士那件黄色衬衣站在那里。”吴连登说。

毛主席只主动和吴连登提过毛岸英一次,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主席说,‘岸英这孩子是很好的。当年他和岸青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上海流浪,苦啊。他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这是很了不起的’。”

刘思齐曾给毛主席看过毛岸英的日记——毛岸英不断“拷问”自己: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刘思齐代他当面问了毛主席这个问题,毛主席的回答是:“合格,岸英是我的骄傲。”

祖孙情

毛主席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不多,见到孙辈的机会就更加有限。尽管只有一鳞半爪,但毛主席对孙辈的喜爱和期许让孩子们铭记一生。

李敏的大儿子孔继宁于1962年出生在中南海。闲暇时,毛主席常去看外孙,有时抱一抱、亲一亲。“爸爸也像所有的老人一样,对隔辈人更是格外亲,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李敏对此印象深刻。后来她搬出了中南海,祖孙相见的时间就少了一些。有一次,李敏把两岁的儿子抱过来,吴连登也在场,孔继宁见到陌生的外公,立刻放声大哭起来。毛主席抱着外孙,笑着说,赶快让他到父母身边吧。

还有一次,毛主席刚从北戴河回来,身上裹着个雪白的单子,只把晒得黑黑的脸膛露在外边,孔继宁看到,“哇”的一声哭出来。

“爸爸,您这儿有点心吗?给宁宁点,逗逗他,他就不哭了。”李敏问道。“没有点心。只有糖。”毛主席说着,并没有起身拿糖的意思,李敏只好自己给孩子拿了两块糖。

“莫得如此惯着孩子。”毛主席说。“只拿一塊,就一块。”李敏解释道。“小孩子,莫要惯他。”毛主席又强调了一遍。

孔继宁的名字是外公毛主席和爷爷孔从洲将军起的。孩子生在10月,两位老人都想到了“十月革命”之意。孔从洲选了列宁的“宁”字。毛主席表示赞同:“好,就叫他长大后继承我们的事业吧。这叫后继有人,就叫继宁吧!”

1970年,毛主席当上了祖父——毛岸青与邵华的儿子毛新宇出生了。

“爷爷喜添孙子,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想了想,挥笔在纸上重重地写下两个大字:新宇。这就成了我的名字。它代表新的天地,爷爷希望我将来会对社会、国家作出贡献。”毛新宇说。他记得自己三四岁的时候,母亲时不时带他去中南海见祖父。“他老人家很亲切,我还记得有一次去见他,他乐呵呵地抱着我,给我讲故事。我蒙眬地记得,他给我讲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爷爷喜欢孙悟空,也希望我将来学习孙悟空敢于战天斗地、和邪恶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毛新宇出生两年后,孔继宁的妹妹出生了。李敏把女儿的照片带去给毛主席看,毛主席把自己名字里的“东”字和自己钟爱的“梅”都给了这个外孙女。

1999年,孔东梅到美国学习,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真正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角度来看待外公、认识外公。“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是对毛泽东这个人,尽管基本上都听说过,但毛泽东到底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现代中国什么样,他们并不了解。课堂上经常因此而发生辩论,碰到他们不理解的事,我就讲给他们听。没有人知道,我就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多年前孔东梅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美学习期间,母亲李敏寄来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深深触动了她。“我一看就哭了,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很多细节令人难以平静。”2001年,孔东梅学成回国。

李讷的儿子王效芝是孙辈中年龄最小的。“效芝”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效仿润芝”。王效芝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第一次被公开报道是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那时,一位记者拍下了一张名为《毛主席外孙在亚运村》的照片。

那篇报道是这样写的:在运动员公寓10号楼里,有一位默默无闻但威信很高的服务员,他就是毛主席的外孙王效芝。18岁的王效芝是北京市外事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自1990年5月份起由学校组织和同学们一道到亚运村服务以来,就一直在10号楼里任副领班。虽然是毛主席的外孙,但在工作中,他却从不搞特殊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学和运动员的赞扬。

贴心人

毛主席把绝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身边的工作人员成了他最贴身也最贴心的人。

毛主席比自己的卫士长李银桥大34岁,“他像父亲一样”。李银桥感触很深,当年与妻子韩桂馨的结合,就是毛主席亲自当的红娘。

1947年秋天,韩桂馨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负责照看李讷,并教她读书识字。见面那天,毛主席照例与她拉起家常。得知韩桂馨也是河北安平人时,毛主席对一旁的李银桥说:“银桥,是你的老乡么!这也叫缘分,你们握个手吧!”李银桥的脸立刻红了。这是两人相识的开始。

后来有一天,毛主席在陕北杨家沟附近散步时,忽然小声问李银桥:“你看小韩这个人怎么样?”那时李银桥和韩桂馨彼此已有些好感,但还没想到男女爱情的事,便随口应道:“不错。”毛主席望着李银桥,笑着说:“你们可以多接触,多了解一些么。”接着,毛主席的声调“变得温和而亲昵,像父亲同孩子说悄悄话:‘多谈谈,互相多关心,多帮助,那多好呀。’”李银桥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毛主席的撮合下,1949年5月4日,李银桥与韩桂馨特地选在五四青年节这天举行了结婚仪式。

吴连登也感受过这种关心。他年近30岁还没有女朋友,毛主席很为他着急,见面总问:“找到对象了没有?”与女友关系稳定后,吴连登马上把这一喜讯告诉毛主席:“主席很高兴,说:‘哦?好啊!’”毛主席叮嘱他:你结婚的时候得告诉我,我要吃喜糖啊。说罢又拿出钱给他,算作自己的份子钱。

结婚那天,吴连登特地跑到中南海外面的点心店,从毛主席给的钱中拿出一部分钱买了二两巧克力,用牛皮纸包了,给毛主席送去,“跟在家里一样”。毛主席连连说:祝贺你们,祝贺你们。

“我们生活在主席身边,几乎从没感觉紧张忐忑。他叫我们去,你有什么就说什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的事现在办不了,我就说,了解以后再给主席来汇报。主席说,好。我们真是融入家庭的一家人。”吴连登说。毛主席也对多人讲过:我把这个家交给小吴我放心。

有一年,吴连登在江苏盐城的老家意外失火,三间草房被烧得精光。毛主席听说后,特地准备了300元钱,装在牛皮纸信封里交给他。“我把钱寄回家,房子都修了,还没用完。”毛主席的理发员周福明回忆道:“凡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或多或少都得到过主席经济上的帮助。警卫王宇清有,护士长吴旭君有,管理员吴连登有,司机朱德魁有,我也有。”

这些工作人员的孩子,毛主席也当作自家孩子一样呵护。李银桥的儿子李卓韦清楚地记得,父亲工作调动、要离开中南海前,毛主席特意选了李卓韦兄妹从学校回家的星期六,和他们全家见面。

那天晚上,李卓韦衣服也没换,穿着袖子破了的夹克,手上灰扑扑的。毛主席却特地换了中山装,站在门口,拍着手说:“欢迎欢迎。”他握住李卓韦满是灰的小手,“足足半分钟没松开”。坐在沙发上聊天时,李卓韦一下子“整个屁股全坐上”。毛主席说:“这孩子老实。”再一看,旁边李卓韦的妹妹正东張西望,毛主席又说:“调皮。”

李卓韦的母亲韩桂馨曾记录过这样一件事。1946年,她在延安的托儿所当保育员,毛主席前去视察,看了孩子们吃饭、睡觉、游戏、洗澡的地方后,又特地转身去看了厕所。当时延安没有抽水马桶,托儿所在厕坑上搭起一大块木板,整个盖上厕坑,又在木板上挖出一个个小洞,既卫生又安全。

“毛主席看了后,连连夸奖说:‘你们为娃娃们着想,做得好!’毛主席多细心呐。”对此,吴连登感触很深:“主席非常喜欢小孩,他说过,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每当见到小孩,主席的神态就不一样——马上露出微笑,很高兴。”

1962年,李银桥要到天津工作。他去向毛主席告别,主席正在卧室背靠床栏看文件,听到李银桥走进来,抬起头望着他说:来,过来。然后握住了李银桥的一只手,另一只手轻轻地拍了他的肩膀,两人都没有说话。

李银桥忍不住哭了,毛主席的泪水紧接着也流下来。毛主席说,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亲人、和我的孩子们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你在我身边工作,我们每天在一起,朝夕相处,你比我的孩子还亲啊……

1976年春节,毛主席主动向吴连登提议:你们整天守着我,跟我在一起,过年过节也回不了家,今天我们一起过个年好不好?吴连登从中南海供应科找来许多鞭炮烟花,都是湖南浏阳生产的。

那天晚上,中南海噼里啪啦的热闹声响至少持续了10多分钟。毛主席很高兴,他穿着睡衣坐在游泳池旁边的阳光室里,那里有一面墙嵌了大块的玻璃,能看到外面。青年们在外头说说笑笑,室内的毛主席看着这一切。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这个春节也是毛主席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吴连登“哭得眼泪都没有了”,左侧太阳穴附近的头发忽地掉了一大片,至今没有再长。

(来源/《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刘舒畅/文,《环球人物》2023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毛泽民李敏毛主席
与毛泽民的最后一面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红色管家毛泽民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Discussion on James Joyce’s The Dead
The Influence of Missionary School o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铁肩毛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