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囿与治理路径

2024-01-25 01:30侯光定王春顺史文文李新威
关键词:全民公共服务高质量

侯光定,王春顺,史文文,杨 洁,李新威

(1.湖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湘潭 411104;2.清华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4;3.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62)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体育强国精神、促进全民健身工作提质增量是响应这场变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当健康逐渐上升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期盼,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更呈现出党和国家在健康中国及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部署。在战略落实方面,如何确保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全区域覆盖、全人群共享、全周期服务以及全社会参与的发展目标实现,正成为各级职能部门与相关社会组织亟待破解的时代难题。2022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 年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 年全面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目标”[2],充分回应“十四五”时期提出的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为此,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论的视角,剖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以及可能面临的实践困囿,从多元主体层面提出优化治理路径,以期为全民健身战略落实供给新的借鉴启示。

一 新发展阶段中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上层构架。早在“十三五”时期,国家便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十四五”时期,国家更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指出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为导向,做好近中远期的目标衔接工作,沿循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阶段的进阶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创新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动力、协调是运转特征、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应有态度、共享是根本目的的理论逻辑。

(一)创新发展的引领动力

首先,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需要释放体育发展潜力,激发体育发展活力。全民健身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事业,互联网与5G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搭建“移动互联+全民健身”的创新机制。[3]各地基于创新全民健身事业,积极探索“体医融合”与“体旅融合”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增强科技在体育治理中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形成以体育俱乐部、医院健康指导中心、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政产学研合作为主体的实践创新模式。

其次,体育消费需求逐渐扩大、人群类别逐渐增加、体育项目日益多元化、政策体系愈加完善,加强对重点人群健身行为干预,满足不同聚类人群的独特需求,必须创新性地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各类人群不同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产品、运动处方与配套服务,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需求。对青少年实施身体素养提升计划,开发参与性强、体验价值高、更富个性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包含年轻化、时尚化的元素;对中老年人群大力推进体养融合,形成社区为主、养老机构为辅的体养融合模式;[4]对残障人群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与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开展多元化、多层次、有创新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对运动项目爱好人群积极对接单项运动项目协会、自发性体育社会组织或网络社群,满足不同项目运动人群的供给服务需求[5]。

再者,注重体育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落地。如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创新中融入具身式体验、文化社交、社区生活等元素,包括体育相关智能装备产品、体育场馆设施、体育测试器材、身体健康数据管理、社交平台、线上相关教学训练或体育传播媒介等,借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与动力,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让体育科技创新服务人民,指导民众科学、安全、有效地健身,达成高质量健身与健康生活。

(二)协调发展的运转特征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其内部运转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自有的创新动力。

首先,注重解决项目间、区域间、城乡间、人群间等领域存在的体育发展“寡而不均”的问题。人口的过度集中导致大城市的“城市病”和农村空心化的“乡村病”,城市体育与乡村体育在内部运转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6]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协调运转,解决目前城乡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切实解决政府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监测难”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促进健康效益定量“评估难”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大后,尤为重视解决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时值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株潭都市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7]

其次,积极鼓励各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发挥协同运转优势。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平台,有力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跨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协调共生、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以及互利双赢。

(三)绿色发展的普遍形态

未来公共服务发展将围绕创新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协调运转各方资源,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首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强调要从不同层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体育的问题,实现的主要形态是绿地体育、低免体育场馆和空地体育。

其次,绿色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坚持绿色自然、和谐、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与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是践行新时代时尚体育、智慧体育和健康体育,延伸绿色体育文化、拓宽绿色体育空间以及保障绿色体育实践的必然之举。如在全民健身绿色体育空间上,可借鉴英国的“马路健身体育文化”、德国的“绿色用地运动空间化”,积极拓展非体育公共空间的体育功能,系统整合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挖掘桥下、背街小巷、屋顶地下等剩余空间。[8]

再者,建设与完善配套完整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绿色体育政策法规的创建与完善、健康科学型体育设施的规划利用、绿色体育工作运行机制的宣传、绿色体育活动创新内容的拓展和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让绿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满足人民对绿色体育文化与服务的需求,从而精准供给与绿色循环,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四)开放发展的应有态度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场地设施只有以开放的态度才能尽可能地释放全民健身发展动力,协调运转不同供给主体活力,发挥绿色循环效能,促进高水平与高质量的发展。

首先,通过构建“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2]的发展格局,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对外开放学校、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体育馆、展览馆,满足民众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场所的需求。[9]2017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指出,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是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身战略的自觉行动,实现“全民健身”和建设“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举措。[10]

其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处在城乡交融的过渡、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和现代性的变迁阶段,从城乡资源配置与改善方面,保持包容开放的眼光,以宏观多角度切入的方式方法,将城乡体育资源融合发展,取长补短、互补互促、共生共荣,推动城乡体育发展将内部封闭发展方式向对外开放发展方式转变。[11]从微观具体化方面思考,以大型体育赛事为突破口,积极申请举办大型国际赛事,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主动对接国内国际格局。如北京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运会,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不仅展示中国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的发展态度,也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对全民健身的参与度,进一步带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项运动快速发展。

(五)共享发展的根本目的

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政策,支持第三方对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统一运营等计划,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是近年的重要议题。基于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市与农村统筹协调发展全民健身体育事业,优化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加快实现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示范区。当前,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夯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促进全民健康的基础条件。

首先,体育共享的发展必然实现“人人爱体育、人人懂体育、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有体育成果”,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体育领域自由发展的生动局面,从而实现体育强国的根本目标。[12]全民健身战略理论和实践符合共享发展理念,应坚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公平性、普惠性的价值原则,体现全民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发展内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需求,实现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由大家创造、高质量服务成果由大家共享的目的。在共享体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体现我国体育发展的世界贡献和服务全人类的根本理念,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体育共享资源的发展应做到:(1)以资源共享为抓手,通过对传统闲置体育资源的多重利用和大众共享,构建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网络移动平台;(2)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场馆服务质量升级;(3)以资源共享为目标,开发体育资源的深度配置与建设功能;(4)以体育产业发展共享为依托,加强体育资源共享管理;(5)以公共空间共享为突破,挖掘非体育空间的体育共享功能;(6)规范共享体育人力资源准入机制,提供更多惠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二 新发展理念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囿

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距离“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尚存一定差距。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存在的质量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新发展理念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思路,对标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落实以及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本文认为尚存在以下制约全民健身功能发挥的突出问题(图1)。

图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囿

(一)公共设施体育服务层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基础设施满足大众的现实需求,更全面的锻炼设施保障是基础。然而,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有效供给不足与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形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如“抢地盘”“音响对轰”“噪声扰民”“老年人霸占球场”等事件频发,群众“健身去哪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精准对接民众的现实体育需求,加强服务供给的精准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传统“指令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人民需求的转变,特别是供需错位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满意度。

其次,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维修与管理的问题。体育公园与健身绿道的场地设施年久失修、缺少管理,如篮球架铁皮锈迹斑斑、健身栏架摇摇欲坠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健身设施好晒被子”的谈论,这无疑是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工作的讽刺。[13]新时期需要精确核查群众体育需求,紧紧围绕群众健身的切实需要,供给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创新供给思路,协调开放供给产品,以共建共享的思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健康的根本需求,解决传统的供需错位、供需不符等问题,做到“人民需要什么,便提供什么”,从而实现精准高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二)公共体育智慧指导层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群众健康知识普及、健康行为参与、健身活动开展以及群众健身指导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群众健身指导需要科学可靠、安全健康的公共体育服务指导,建设公共智慧指导服务是解决群众健身指导的关键。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14]

首先,公共体育智慧指导的方法陈旧。为全面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实施效果,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根据文中“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的要求,专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从结果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者中没有接受过健身指导的占比为75%。[15]这表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此外,在体育健身指导领域各分项内容中,受访者对“获得健身指导效果”满意度最高,而“获得健身指导的方法”满意度最低,说明目前对民众体育健身指导的方法还有待创新。

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岗位缺乏。我国9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以公益性志愿者的形式存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指导上未发挥领头作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不足10%。[16]正式全职岗位不足、稳定就业岗位的严重缺乏成为阻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的制约点。

最后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多数为公益性体育指导员,与体育管理部门没有隶属关系,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训,造成体育指导员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未形成有效的约束监管和保障机制。

(三)公共体育组织建设层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格局,要切实解决群众“健身组织难”的问题,群众健身组织必然离不开群众体育社会组织的参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建设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当前体育社会组织培育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短板。

首先,体育社会组织的行政机关的监管职责缺乏明确的立法规定,体育社会组织提供体育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取决于其体育服务范围的差异性,而体育服务范围的划分直接决定体育社会组织的行政监管的归属机关。当前强调体育社会组织的政社分离,表明体育行政机关认识到行政管理在体育社会组织培育过程中的负面性。如政府专业能力有限、体育总会职能虚化,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普及、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较少。

其次,体育社会组织获得必要的体育资源缺乏立法保障,体育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在关键位置上就决定了其在获得必要的体育资源上具有先天的劣势,而体育资源是体育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若无法得到立法保障,体育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受阻。[17]

最后,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培育体育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但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可能存在偏向性,政府购买服务的体育社会组织被特定化,同时政府根据发展规划和需要进行指定类型的体育服务不利于体育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发展,且政府所购买的公共体育服务是否为公众需要仍待考察。[18]

(四)公共体育赛事举办层

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还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的“品质”与“形象”。[19]全国各地在积极举办全民健身赛事的同时,也出现了办赛“千篇一律”以及群众“参赛体验差”的问题。当前,公共赛事举办受到多重困境的制约,如政府定位不明确,致使赛事供需矛盾凸显。自取消赛事审批权后,我国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赛事,但全民健身赛事缺乏品牌效应,赛事运营效果不佳。群众赛事的办赛积极性高涨,但体育赛事制度内容缺乏创新,多数城市跟风办赛,未能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在赛事运营上,出现众多的“缺位”现象,赛事缺乏商业市场化运作经验,市场竞争与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群众赛事不能与时俱进,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有效解决赛事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导致群众体育赛事运营效果不佳。网络宣传方式单一,群众参与积极性差,赛事报名、宣传、运营过程中的监控、赛事风险管控未达成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和体验感。

(五)运动处方健康服务层

当前,我国人均GDP 已经迈入新发展阶段,人们参与体育的意愿不断提升。群众居家或户外健身能够获得即时的运动处方师的指导,将有效地提高运动的积极性、安全性和科学性, 然而现实情况是群众对健身的需求旺盛,但“群众健身怎么练”出现了问题。

首先,缺乏即时量身打造的运动处方,健身方法求而不得,难以满足健身需求。市场上一些运动App 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如Keep、咕咚Codoon、乐动力以及悦动圈等,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但其主要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年轻人,且运动处方良莠不齐,出现健身问题与健身纠纷不能及时解决,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维护。

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和人群的运动指导方案存在安全隐患,如老年群体、残障人群以及青少年儿童的运动健身方案,部分未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就出现在各大宣传栏目上,易造成运动损伤,同时降低参与健身人员对体医人员指导能力的认可度。

因此,缺乏运动处方师等相关人才是制约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工作开展与解决群众健身练习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 新发展格局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治理路径

网络治理是一种复合中心的治理形式,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共治中,研究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政府应解决“群众健身谁组织”的问题,市场应解决“群众参赛体验差”的问题,社会组织和社区解决“群众健身谁指导”与“群众健身怎么练”的问题,居民主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图2)。

图2 多元主体协同优化的治理路径

(一)以政府管治为引领,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

在管治的视角下,限于现有的体育治理实践具有极强的科层特征,科层制虽然有分工的优点,但在面对全民健身、追求可达性的服务上,具有明显的弊端。[20]因此,政府在治理模式中要发挥积极的创新引导功能,采用创新政策制定的形式来引导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社区秩序的稳定与生活环境的协调。政府应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的创新引导者,通过落实制度体系解决“群众健身谁组织”的问题。坚持多元主体共治,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和“供给侧”改革。[21]

首先,针对民众呼声最高、反映最强烈、舆论关注度最热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专项整治。依法规范民众体育参与行为,对侵占体育场地设施、假冒伪劣体育产品等侵害民众体育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治;依法明确体育参与过程的各方责任,做好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工作有序运行。

其次,通过立法的形式引领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工作在各级政府工作的战略地位,明确政府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角色和作用。理顺体育社会组织内外部治理关系,在组织内部全面推行投票表决制度,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社会体育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公开招聘等形式拓宽人才渠道,提高专职人员业务素质,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二)以市场厘治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政社合作模式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建设需要不断开放刺激市场,以市场应有的竞争机制来激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文化,同时以政企社合作运营模式优化配置体育设施绿色资源,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快信息技术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监测与资源精准配置的功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厘治作用。市场应逐渐发展为开放合作者,通过采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办赛水平,解决“群众健身体验差”的问题。优化配置资源,建立政企社合作运营模式,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要理顺。政府需要明确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中的角色位置,市场企业则需要在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上助力。政府应开放政策,鼓励和刺激开发商积极投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中。根据社区居民需求,政府创新寻找对应的公共服务供给,建设便利、多样化的智能体育场馆和学习活动场地设施,形成供给合力,积极优化结构,充分利用资源,社区建设运营科学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绿色社区。在解决“群众参赛体验差”的问题上,“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赛促建,因赛谋城”,应加强体育赛事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做好开放建设全民健身赛事场馆规划,与城市相匹配,兼具城市特色,国内国际赛事相结合,打造有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赛事项目,挖掘品牌特色,开展全社会多主体参与、多层级联动的“全国社区运动会”等自主品牌赛事,逐渐形成“一城一品”的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新开放格局,发挥体育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带动产业升级、塑造城市品牌上的重要作用。[22]

(三)以社会协治为支持,数据平台充分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活力

政府和市场不能包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而应创新性地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协治,以保障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建立市、县、社区、家庭四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指导中心,依据地域、人群和文化特点,提升社会组织的协调应变能力,优化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工作开展的动态开放监督考评机制,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或约谈惩戒,建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绿色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以制度化的方式对社会体育组织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治理失灵向治理效能转化。社会组织从被动者逐渐发展为绿色协作者,通过培养建立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与体育健身指导员,解决“群众健身谁指导”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平台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或孵化品牌的活动及赛事,激活体育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协调共治的社会功能。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机制,加强体育主管部门与其他志愿服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协调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志愿服务体系工作。以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为载体,解决“群众健身谁指导”的问题。

(四)以社区矫治为基础,安全联动打造社区智慧健身的网格关系

矫正治理是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社区作为居民生活和休闲的基本单位,深入推进社区平安创建活动,着力提高社区健康安全的整体水平,确保社区安全稳定,铺好社区居民定心石是开展社区一切活动的基础。安全联动打造社区智慧健身的网格关系,发挥社区内部运转势能,社区从被动者逐渐发展为协调管理者,以解决“群众健身怎么练”的问题。群众参与运动需要获得健身的指导方法,健身信息的及时传达成为提高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信息壁垒”是智慧城市建设与治理过程中的顽疾和羁绊。[23]持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联动打造“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能更好促进社区资源绿色高效利用,解决社区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打造共同发展的综合体。[24]群众“健身怎么练”需要结合大数据公共服务,建立健全运动处方师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全面统筹与整体推进体医融合,发挥市场优势,借助科技赋能,集结不同群体健康领域专家,有针对性地整合或开发线上线下对接不同类型需求、多款适用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官方运动处方App,如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以及孕妇等。加大全民健身运动处方的宣传与监测力度,以社区体育指导员为抓手,教会民众使用App,及时通过App 监测社区人群的体质状况,并进一步发挥指导功能。

(五)以居民自治为目标,塑造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格局

居民是社区协同建设的最终归宿,不同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实际要求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水平是权衡社区建设水平高低和成功与否的“金标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获得感提升最终的目标是更好地调动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社区居民文体活动。居民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共享者逐渐发展为主动者,积极承担社区发展责任,塑造社区全发展共同体,同时要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科学健身是“对个人健康负责、对家庭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责任’理念”,积极开发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功能,挖掘与建设社区健身中心,自觉参与管理和健身,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社区共同体是全民健身智能化社区打造的归宿,不同治理主体应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文体活动,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设意见,通过社区居民的需求分析和建议来打造隶属社区居民自身的社区绿色生活文化学习环境。居民作为社区生活的主体、文化繁荣发展的推进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成果的共享者,应积极加入社区的打造和发展,以自身当家做主的心态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治理,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积极融入社区共同体。同时社区也应积极创新举办全民健身文体活动,社区不再是独立的生活空间,而应是社交的第二场所,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了解居民思想动态,协调解决社区相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居民高效自治。

结语

毋庸置疑的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不仅担负着新发展阶段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使命,还承载着新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任务。有鉴于此,本文从新发展理念的五大发展理论视角,同时基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治理维度,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共生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新格局,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实现。

猜你喜欢
全民公共服务高质量
全民·爱·阅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可持续全民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