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马銮湾新城滨海盐碱地园林苗木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

2024-01-26 22:19吴明辉
南方农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盐碱盐碱地

吴明辉

(福建艺景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0)

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会显著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盐碱地绿化工程应选择适合项目情况的耐盐碱植物,规范绿化种植流程,加强养护管理措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以尽量降低盐碱地的盐分含量,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探讨科学的盐碱地园林绿化种植养护管理技术,对优化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盐碱地绿化植物成活率和盐碱地园林绿化建设水平。

1 工程概况

马銮湾新城环湾岸线新月段绿化工程(以下简称项目)处于福建省厦门市马銮湾新城西片区和中心岛之间,规划孚莲东二路、东孚南路及环湖路围合而成的地块内,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9.09 万m2,其中陆地面积约28.71万m2、水体面积约30.38万m2。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景观绿化、桥梁工程、生态驳岸工程及临时绿化等,其中景观绿化工程面积223 405 m2;桥梁工程为3 座景观桥;生态驳岸工程总长2 759.2 m,为斜坡式生态草坡驳岸;相邻地块临时绿化面积70 511 m2。

2 园林绿化施工难点

项目建设质量主要受盐碱地的制约,由于项目岩土性质为典型滨海盐碱地,植物在盐分高、碱性大的土壤中难以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难度较大。改良盐碱地土壤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也是园林绿化施工的难点。盐碱地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较多,土壤营养流失严重,土壤结构已遭受严重破坏,土壤通气性、透水性较差,种植在盐碱地上的植物易出现萎蔫、中毒等情况,甚至烂根死亡。

为提升项目范围内盐碱地可利用率,对盐碱地采取排盐、隔盐、防盐等土壤改良措施,解决盐碱地湿时黏、干时硬的问题。在改善、培肥土壤的同时,优先选择适应炎热多雨气候、抗盐碱、耐潮湿的植物。为构建长期稳定的生态群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应选择适合厦门市地域特色并耐盐碱的凤凰木、落羽杉、三角梅等植物[1]。

3 种植技术

3.1 种植前准备工作

为降低项目范围内盐碱地土壤的含盐量,在种植前可采取开挖排盐碱沟、大水漫灌等方式进行降盐。排盐碱沟底部填厚20 cm 的米粒砂,在施工现场铺设排盐管,在管壁上钻孔并缠上无纺布。施肥采用牛羊粪有机肥,施用量为400 kg/667 m2,有机肥和土壤采用挖掘机深翻拌匀,堆放自然发酵5 d 后再使用。绿化地块间隔50 m 设1 条挡水埂进行大水漫灌,严格控制灌溉深度在15~20 cm,然后引流排出盐碱地表面的盐碱。在盐碱地表面晾干后,对种植土进行深翻作业,翻土深度50 cm,晾晒5 d 后平整种植场地。平整好的土地采用旋耕机清理干净土壤中的杂物,旋地后喷洒除草剂,以预防杂草生长,并节约后续除草成本[2]。

3.2 种植穴挖掘

以设计位置为圆心,以种植穴直径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并用白灰进行标记,沿标记进行挖掘。为防止出现锅底形种植穴,在挖掘的同时要将穴壁修直。裸根苗种植穴应比树根直径大1/2,挖掘深度为种植穴直径的3/4;带土球苗木种植穴直径比土球直径大50 cm,挖掘深度为种植穴直径的3/4。土壤黏重板结严重的施工场地,种植穴规格按规定应适当增加20%。种植穴挖好后施加底肥,肥料和土壤应充分混合,在底肥上面再覆1 层厚度不低于10 cm 的栽植土。根据种植苗木类型,合理控制施入底肥量,一般树种每穴施10 kg 左右的有机肥,特殊树种或大规格的苗木每穴应施肥20 kg 左右,灌木类每穴应施肥3 kg 左右。种植穴挖掘和树木栽植应尽量随挖随栽。

3.3 构建盐碱隔离层

隔离层可以阻断土壤毛细作用,有效降低土壤盐分,为园林绿化施工创造少盐或无盐的栽植环境[3]。盐碱地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是影响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结合项目土壤盐碱度较高的特点,采取设隔离层的方式,避免地下水位上升对土壤的影响,解决盐碱土壤改良后返盐问题。1)种植穴隔离层设置方法。隔离层设在种植穴底部,铺设厚度以10 cm 为宜,隔离物质采用稻草或木屑等;在稻草上再铺1 层厚5 cm 的有机肥,在有机肥上再铺1 层厚10 cm 的黄土,以防植物根部直接接触到有机肥引起烧根。2)盐碱地隔离层设置方法。在地表挖掘深1.5 m左右的坑,将其用塑料布进行封闭,并在底部铺设厚20 cm的沙子和厚10 cm的有机肥。

3.4 土壤改良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物理改良(深耕、泡田)、化学改良及生物改良(栽植耐盐碱植物)。为提高植物成活率,项目土壤改良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利用深耕改良、泡田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各种土壤改良方式。1)深耕改良是对盐碱地进行深耕,使土质疏松,通常深耕深度在30~40 cm,翻松已黏结的大块土壤,明显改善栽植地块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2)泡田改良通过独立的灌水和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预防地下水向种植穴灌水。盐碱地先灌水浸泡2 d 再排水,重复灌水、排水2~3 次,晾干后可排出盐碱地土壤中大部分盐分。3)化学改良利用石灰膏、墨矾等改良剂和盐碱地土壤中各种盐碱离子发生酸碱中和,不仅改善土壤酸碱度和土壤结构,还增加土壤养分。4)栽种月季花、枸杞和白蜡等耐盐碱的植物,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利用率[4]。

3.5 栽植要点

厦门市苗木在春季栽植成活率最高,其次是雨季栽植。栽植前应剪去一部分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保证成活率。植株在春天萌芽能力强,栽植后应定期进行松土,并每年除草2~3次。适时浇水施肥,在春秋两季进行追肥,为树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凤凰木、落羽杉等高大落叶乔木栽植宜选在空旷向阳的位置,它们对土壤要求不高,在相对贫瘠的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良好,特别是凤凰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可以发挥固氮作用,有效增加土壤肥力。但需要加强排水,防止积水导致根瘤菌死亡,影响苗木健康生长。

4 养护管理

4.1 地被植物养护

地被植物比较低矮,具有枝叶繁密、根茎发达、成活率高等特点,应根据地被植物类型确定适宜的养护方式。地被植物通常为大面积栽培,难以开展精细养护,一般以粗放管理为主。

4.1.1 施肥

为增加土壤肥力,满足地被植物的生长需要,可采用喷施法进行大面积施肥。施肥时间应选在植物休眠期;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堆肥、饼肥及有机肥等降低土壤盐碱性,肥料应充分腐熟、过筛后使用;施肥前先剪掉地被植物的叶片,合理控制观赏性地被植物的施肥量,通常每667 m2施加500 kg。

4.1.2 灌溉

根据地被植物属性确定最佳浇水时间,通常每周浇水2~4次,水深10~15 cm,浇水时间适宜选在早上或傍晚。第1次浇水应大水漫灌,浇水深度15~20 cm,然后引流排水,降低土壤盐碱性。

4.1.3 病虫害防治

地被植物常见病虫害包括黄化病、红蜘蛛、蚜虫、灰霉病等,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预防,关键在于营造适宜地被植物生长的环境,提高其健康水平。以黄化病为例,在栽植前应重视土壤改良效果,降低土壤pH 值,改善土壤肥力;栽植后继续施肥调节土壤盐碱度;当黄化病症状严重时,可以采用磷酸二氢钾600 倍液洒施,通常每株施用25 g 混合药液。红蜘蛛、蚜虫等虫害的防治,宜采用20%阿维菌素2 000 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 倍液。虫害防治重点是观察虫情,及时发现并防治,以免影响地被植物观赏性。

4.1.4 其他抚育管理

地被植物在3—5 月每月修剪1 次,6—11 月每月修剪2次,12月至翌年2月修剪1次即可。地被植物修剪应避开花期、雨天、有露水时,做到修剪平整、无漏剪、撕裂率低于10%。小叶地被植物修剪采用大号枝剪,大叶地被植物修剪要用小号枝剪,修剪同时清理干净剪下的枝叶。地被周围修剪结束后,检查修剪效果,确保修剪后的生长枝长度小于125 cm。地被植物修剪应满足顶面平整、线条美观、造型饱满的观赏要求,在不同品种的地被植物交界处,应线条分明,并保证约75 cm 的间隙。根据规定造型进行修剪,不能随意改变造型。

4.2 乔灌木养护

4.2.1 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采用硫酸亚铁和有机肥混合肥,每2 个月施肥1 次。为促进苗木生长,每月可喷施2 次叶面肥和杀菌剂,喷施时间和浇水时间一致。为防止苗木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杀菌剂应定期更换。

4.2.2 灌溉

园林绿化工程水分管理对乔灌木生长十分重要,项目土壤为典型滨海盐碱土,土壤盐碱程度比较严重,浇水不合理可能造成苗木黄化、枯萎、烂根甚至死亡,因此乔灌木应采用喷灌、漫灌组合的方式。栽植后第1 次浇水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漫灌可以预防土壤返盐,促进植物返青。一般情况下以喷灌为主,浇水养护时间以早上或傍晚为宜。浇水应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土壤实际含水量,适时适量、因地制宜,并结合植物类型严格控制浇水深度。例如,乔木每15~20 d 浇水1 次,浇水深度大于45 cm;地被植物每7~10 d浇水1次,浇水深度约15 cm。注意在多雨季节及时排涝,在降水结束后12 h内排出种植穴内积水。

4.2.3 病虫害防治

春季气温持续升高,枝芽萌动,需要加强乔灌木病虫害防治。乔灌木常见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常见病害包括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虫害可用有机氯类(三氯杀虫酯、林丹等)、有机磷类(久效磷、甲胺磷等)、氨基甲酸酯类(克百威、灭多威等)进行根治;病害采用乙蒜素复配嘧菌酯、芸苔素等进行防治。乔灌木病虫害发生初期是防治最有利的时机,应抓住防治关键节点彻底消灭病虫源,为全年病虫害防治奠定良好基础。乔灌木病虫害防治喷洒农药时,采用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喷施方法,力求均匀全面。

4.2.4 其他抚育管理

乔灌木养护管理需要重视修剪。凤凰木、落羽杉等落叶乔木修剪采用混合式整形方法,根据乔木的高度确定留枝的层数,通常留枝2~3层,在保证乔木观赏性的同时促进乔木生长和根系发育。修剪过程注意树干顶端一层轮生枝,保证树干顶端延长枝的绝对优势,削弱或剪掉其他分枝。如果乔木分枝长势过旺,影响主干枝条的生长状态,则马上进行修剪,以防影响树形。

修剪可以控制枝条生长速度,提高造型的观赏性,并减少养分消耗。三角梅等常绿灌木修剪应根据修剪目的选择合适的修剪方式。三角梅修剪时间以春秋季节为宜,修剪前7 d 开始控制水分,同时隔10 d施肥1 次。苗木修剪伤口应平滑无毛边,大伤口上应涂抹愈合剂以预防感染,提高伤口愈合能力。修剪后及时浇水施肥,保证苗木水分和养分,注意错开雨季修剪[5]。

5 结语

为保证盐碱地园林绿化项目的植物多样性,应适时适地种植、因地制宜管理,提高盐碱地植物的成活率。盐碱地园林绿化需要不断创新种植技术,加强养护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精细化园林绿化种植养护管理模式,促进盐碱地绿化种植养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盐碱地土壤改良难度较大,植物种植养护管理过程需要精细化管理,为植物健康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盐碱盐碱地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土壤改良技术的不同阶段
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
盐碱胁迫对亚麻苗期生长及阳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