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高质量发展引才育才留才新路径思考

2024-01-27 13:41安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筑工地高质量发展人才

安林

摘 要: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以建筑工地引才育才留才为切入点,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分析研究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直面当前建筑工地人才吸引、培养、留住的困境,提出了对策思路,比如健全技能培训体系、优化岗位福利待遇、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对于建筑工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地;人才;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22年珠海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4%,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6.6万人。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筑业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很多建筑企业由于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不足,难以较快实现转型,归根到底主要体现在人才匮乏上。面对建筑行业条件艰苦,人才流失严重,工人老龄化加剧,“新鲜血液”补充困难等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建筑工地人才吸引、培育、留住的困境,在破解人才培养等方面多出硬招实招,才更有助于企业在引才育才留才中追根溯源、开拓创新、谋得出路。亟须探索出适合建筑行业引得来、培育好、留得住人才的新路径。

1 现状问题

1.1 建筑人才短缺,人员“青黄不接”日益凸显

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建筑工地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较大、社会认同感低,导致建筑工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一代不愿意加入,出现工人“断层”现象。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建筑工人常常需要跟着施工项目地点不断更换生活办公地方,再加上每天工作时间长、加班任务重、业余生活单调、家庭成员常年分居两地等各种原因,使得人才流失现象十分普遍。据有关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22年7月,广东省登记在册的建筑工人454.9万人,其中50岁以上占比31.9%,其比重持续提高。

1.2 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无论在什么行业,企业都渴望汇聚复合型人才,但是往往忽略了人才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如果企业按照固有思维粗放式管理人才,无疑会给自身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门槛较低,工人队伍整体能力较弱,创新型人才、核心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相对短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综合人才极少,这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比如珠海市某街道某旧城改造项目建筑工地,建筑人员173人,其中管理人员23人、技术人员2人、施工工人148人。大部分人员来自外省外地,平均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平均学历为高中水平,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相对不高。

1.3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内部管理存在短板

大多数建筑企业存在“重施工、轻管理”现象,比如在人才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等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机制,对工人的职业生涯周期规划性不足,绩效考核方式落后,有的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有的考核流于形式,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今越来越多的“00后”年轻员工步入职场进入工地,他们的新认知与建筑行业的旧文化产生了较大的摩擦,相比于建筑工地的老员工,年轻一代的员工更加注重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为了承揽更多的施工任务,建筑企业常常对招投标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对人才往往只注重引进而不注重培养。大部分培训仅限于看警示片、照本宣科,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工人缺乏应有的施工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訓效果欠佳。这些短板弱项,无法支撑企业转型升级。

2 外地经验做法

2.1 在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技能人才上下功夫

山东省济宁市印发《济宁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推进各县市区建筑业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市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依托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深入开展校企联合,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建筑业技能型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强化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技能提升,为济宁市工程质量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和有力支撑。

陕西省住建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课时和补贴标准,侧重开展培训周期短、重实操、易考核的培训项目,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进一步提高建筑业从业农民工学习积极性,加快培养高素质建筑业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

2.2 在优化建筑人才队伍结构上下功夫

云南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着力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云南建筑业的发展注入鲜活力量,助推建筑业创新发展。加强施工管理、勘察设计、智能建造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

2.3 在培育和选拔高素质工匠人才上下功夫

山东省日照市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分别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技能型人才成长政策,强化工匠型人才培养选拔的政策激励,对获得“齐鲁工匠”“日照工匠”“日照建设工匠”“日照首席技师”“日照市技术能手”等称号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政治荣誉;对培养和发现工匠型人才有突出成效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良好信用加分,以此鼓励企业培养、发现、挖掘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

2.4 在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上下功夫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云就业平台设置建筑业引才招工专栏,每年组织建筑业专场招聘10场以上,开展技能培训30班次以上,培训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组织建筑业新职工全员免费上岗培训。设立劳务协作驻外招工站,成批吸引外省市务工人员到崇川区就业。对取得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的人员开设“绿色通道”,在达到年限等相关法定条件后,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减少重复评价。

3 对策思路

重点从职业发展、薪资待遇、技术创新、工作环境等方面着手,改善建筑工地从业人员现状,改变社会对工地岗位“环境差、不健康、门槛低、收入少”的固有认知,增强对技术人才、年轻群体的就业吸引力,让建筑工作能够持续补充“新鲜血液”,留住更多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促进建筑业及工地岗位健康发展。

3.1 健全技能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成就感”

技能是立身之本,也是就业之基。

一是将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技术学校开设建筑管理、专业技术相关课程,为建筑企业打造多层次人才梯队。

二是鼓励建筑行业协会、建筑行业龙头企业与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精准培养紧缺人才,实现校企融合、产教合一。

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打造一支由政府职能部门、学校院士、技能型人才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常态化对建筑企业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共建,在市场、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政策解决、案例剖析、经验交流,提升企业家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开展技术岗位管理人员轮训,着力培养建筑企业中青年员工,紧抓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安排到工程项目一线锻炼实践,培养一批会管理、懂业务的储备型人才队伍,增强企业内部“造血”功能。

五是对劳务工人开展电焊工、安拆工、塔机司机等工种的定向实训,通过业务骨干传帮带、技能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工人技能素质、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促使普通工人逐渐向技能型人才转变。

六是运用新媒体载体,通过线上课程、微信群分享、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开展实时培训,帮助建筑工人解决没时间学习、没渠道学习的问题,实现工学结合、德技并修。

七是帮助工人制定个人成长计划,让新入职人员参加定级考试,按照考试成绩定完级别后上岗,增加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层次,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3.2 优化岗位福利待遇,增强职业“获得感”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人才管理机制全过程,充分保护建筑工人合法利益,尊重和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持续提高工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对年轻员工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引导工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

三是加大技能型人才、紧缺人才的激励力度,建立工作业绩与劳动贡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挖掘专业人才的显性特征,激发其内在潜能,使其能够在相应擅长的工作岗位,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减少人员流动性。

四是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好、管理好、盘活好建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实时跟踪建筑工地人才状况,持续及时提供员工全生命周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最大程度地发掘和释放梯级人才的潜力、潜能、潜质,充分支撑建筑工地高质量发展。

五是对挖掘和培养高素质工匠型、技能型人才有突出成效的建筑企业,给予一定的良好信用加分,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促进建筑行业人才快速成长。

3.3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提升职业“自豪感”

一是针对建筑业“老龄化”“用工荒”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建筑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建筑工人技能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转变。借助虚拟样板,利用多点触控技术、VR技术、三维仿真技术等,提供语音解说,供建筑工人沉浸式、数字化学习,使质量管理更精准。

二是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之道,加强装配式建筑、机器人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的探索和应用。建立建筑工地综合指挥中心,广泛运用AI智能监控、远程调度、移动考勤、联动广播实时提醒等功能,让建筑工地作业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三是探索社区一级数据信息共享,打造集医疗、教育、就业、职业培训、劳动维权、社会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优化各类业务办理流程,提供一揽子服务,让信息多跑路、建筑工人少跑腿。开发集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于一体的农民工网上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将综合服务中心的窗口服务功能搬到网上,让建筑工人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办好事。

四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建立全市、辐射全省的重要基数动态分析及管理机制,对工程进度、成本管理、数据计算、文档資料等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统计,减少人工统计和输入的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智慧工地,从而逐渐使建筑工人成为社会中有门槛且令人欣羡的职业,提升对人才及年轻人的吸引力。

3.5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归属感”

一是持续推进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品质提升,包括加强对工地消防安全和美观化的管控,让以往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工地摇身“美丽蝶变”。

二是不断改善的工地环境,从食品、住宿各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消除年轻人从事建筑行业的后顾之忧,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持续增强。

三是重视安全生产,尽可能保障工人的安全,避免事故发生,让建筑工人生产环境的安全质量大大提升。

四是丰富建筑工人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参与团建过程中,了解建筑企业所传达的思想,进一步感受企业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内涵。定期开展文化进工地活动,组织建筑工人开展才艺大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鼓励引导商会、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建筑工人活动,关心关爱困难工人,解决他们急难愁盼问题。

五是完善建筑工地劳动用工制度,全面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对未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实名登记的建筑工人,主动提供对接法律援助等服务,进一步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六是督促企业依法为建筑工人缴纳社会保险,扩大异地就医联网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方便建筑工人异地就医。将员工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公办学校向员工子女开放,着力解决建筑工人子女在城市的住房和受教育问题,保障建筑工人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网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105号,20201218.

[2]田若楠.陕西逾80万建筑业农民工向技能人才转变,20210315.

[3]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技能人才,20210705.

[4]南方工报.南粤建筑工地有了更多年轻的力量,20230210.

[5]安晨,于海波.山东省日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厚植工匠沃土 打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20230301.

[6]王学锋.加快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育体系,20230310.

猜你喜欢
建筑工地高质量发展人才
人才云
建筑工地更需“硬核防疫”
建筑工地坠楼案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繁忙的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