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4-01-27 13:58吕诗琪张国忠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吕诗琪 张国忠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榜样人物则是塑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榜样人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榜样人物教育,克服高校学生在榜样认识方面的困难困局,推动高校学生群体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入,培养新一代年轻人成长为对时代具有贡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榜样人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57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1 榜样人物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1.1 榜样人物是高学校生由知化行的重要媒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突出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使思想与行动统一的问题。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学生对自身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了解,其重点不仅在于解决“知”的问题,更在于对“行”的深化,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榜样人物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时代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带有浓重的价值导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示范引导作用。榜样人物的选择和塑造,是优秀品格和价值选择的重要载体,榜样人物是真实的、具体的人物,与高校学生的距离感更小,为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具体行为方式提供可行的指导,促进学生产生对榜样人物模仿学习追随的思想力量和实际行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榜样的力量十分尊崇,《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就深刻体现了对于榜样的推崇。在塑造榜样人物的过程中,现阶段有将榜样作为遥不可及的目标,将榜样人物神圣化的现象,过分打造完美榜样的理想形象,会在推进榜样人物寓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反作用,使高校学生减弱对于榜样人物学习模仿的想法和动力,追求目标的过程与努力奋斗的本身就具有由知化行的重要意义。作为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学校中的教师,身边的同学,对于高校学生自身都是一种榜样,培养高校学生自身的耐力,提升行动力,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崇尚创造,推进自身不断提高,实现知行统一。

1.2 榜样人物是高校学生由人及己的路径选择

由“人”及“己”不仅要了解榜样人物做了什么,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事迹,更要了解榜样人物内在动机,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对榜样人物单纯模仿学习,会导致行为过程缺少连续性和深入性,收获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

榜样人物对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因为他们具有一言九鼎的品格和独一无二的道德魅力,抽象表现为一种精神品质。这种经过时间检验而长期被民众认可的精神品质,与高度个性化的“偶像”带来的崇拜效应恰恰相反。包装过的偶像符合某种类型的人群期望,但是一旦偶像言行不一致,人格破裂,他所受到的崇拜也就随之消散,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偶像帶来崇拜效应只是让学生消极被动的模仿,但应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人物,其标准的形成和示范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他被高校青年学生接受和认可,来自于他们高尚人格的自然展示。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从而由“人”及“己”。

在榜样的形成和示范的过程中,青年是主动选择追随,还是被动接受,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价值存在着很大差异。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倾向性选择想要学习的榜样人物,从而达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真正做到由“人”及“己”。

1.3 榜样人物是高校学生由表及里的有效催化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当前互联网时代,有些思想并不是完全正面的,有些榜样人物的思想确属于经典永流传,我们在对这些榜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从榜样行为的模仿或者学习中抽丝剥茧,逐渐掌握精神内核,在精神层次受到榜样的熏陶。当前高校学生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正面榜样人物,也存在着复杂的言论与表现。高校学生所模仿学习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观点多元的时代更好地引导高校学生群体,推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由表及里则是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把不同时代凝结的优秀精神融入精神谱系,提高对于榜样人物精神的学习和实践水平,符合党和国家事业的意志。从“表”到“里”的教育,表现为大学生通过学习榜样的外部行为,欣赏与赞同他们的人格魅力,到进一步深入对榜样人物精神品格、高尚道德的认同和效仿,并将其深入内心,成为指导规范自身言语行为的标尺。内心深处对于精神品质的接受与认同,能够保持最持久的教育强化,不易改变。基于此,榜样人物寓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抽象复杂的精神品质具象化、生活化,落到实处。

2 新时代高校学生榜样认识的现实困局

2.1 榜样追求趋于盲目化偶像化

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年龄阶段,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变性,更易受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的影响,在不同的理念的影响下摇摆,被不同的价值观所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处在当前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与以往阶段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同之处,其价值观念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对待榜样人物信息接受来源也更加多样,对于榜样的追求、认同也从以前的从书本、课堂转化为从更多渠道的媒体,从单向接受榜样宣传到自我选择认同的榜样、偶像,自主意识更加强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文化既具有社会主义性、创新性、现实性等中国的本土色彩,还有世俗化、市场化、消费化、娱乐化等一般特征。当前收获大多高校学生青睐的是以娱乐化和消费化为主流基调的流行文化。从二者的本质解释,榜样人物背后蕴含着社会先进精神品质和道德认同表现,而偶像人物多数代表着资本运作下的娱乐价值,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通过外在包装设定推出符合高校学生喜好的人物形象,有的偶像人物塑造得过于精英化,存在精神层面之外的利益关系,对于高校学生榜样人物精神教育的正面影响效果甚微。

2.2 榜样认同过于理想化虚拟化

当代塑造的榜样人物有的过于理想化,在榜样人物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方面的目标设定过于宏大,实现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榜样人物的宣传塑造脱离生活实际,出现一种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脱节的情况,造成榜样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大大减弱的结果。榜样人物的塑造是为了让高校学生对其所展现出的精神世界,高尚品德的理解认同,更是推动高校学生开展实际行动学习榜样人物的光荣事迹,将精神认同付诸实际行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夸大至近乎“神圣”,似乎榜样是不被允许犯错和存在缺点的。这种脱离了现实性,不接地气的榜样塑造,使高校学生受限于自身的年龄、能力等自身条件,心中认同却无法付诸行动或者心中认同但不愿付诸行动,造成榜样人物与学习对象之间产生遥远的距离感,最终榜样认同以及榜样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效果减弱。

2.3 榜样塑造偏于片面化碎片化

对榜样人物的塑造太过单一,任何一个榜样的行动和榜样的精神,都与其丰富的个人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对模范人物进行宣传塑造,不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脱节。

榜样人物的宣传塑造本就不应脱离相应的社会背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往往距离榜样人物相对遥远,缺少能够和榜样人物亲切接触的机会,大多数时间根据教科书或者通过教师和学校的教育、互联网等具体途径去从复杂抽象的榜样形象中去学习思考其精神实质与行为准则。这时,榜样人物对于高校学生只是作为学习资源而存在。

在榜样人物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推崇其崇高的品德却压缩对其事迹的介绍,强调一些可有可无的细节,诸如放大榜样人物的生活艰苦、身体病痛,衣衫破旧,忽视榜样人物做出实际行动、先进事迹的思想历程。这种片面化的间接教育方式,使高校学生难以透过榜样行为真正理解榜样的精神实质,令榜样人物的感染力、示范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

3 榜样人物寓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3.1 优化榜样追求,构建榜样教育良好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校园文化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养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具有直接影响,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榜样人物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积极的环境氛围。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抵制消极思想、低俗文化、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大学校园中传播,积极引导高校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健康文明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前进方向建设指引,为培育高校学生榜样精神建设塑造和谐健康的文化环境。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建设,文化管理制度建立起来,道德教育就有了依托的制度载体,道德榜样才能免于沦为“工具人”,高校学生在这样的制度中树立榜样人物正确的形象,从而更好发挥榜样人物精神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榜样教育。应利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平台,开辟榜样人物专题栏目,运用互联网优势,根据学生需要,开展实现网络榜样教育和现实榜样教育的良性互动。加强高校学生的互动参与感,共同构建榜样教育良好环境,推进榜样人物精神的传承发展。

3.2 引导榜样认同,融入榜样学习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结合网络技术设立专门在线课程、加强党史理论学习、参与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创新课外研学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线上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榜样人物的经验方法。深化实践课堂的作用,通过举办榜样人物宣讲会,榜样人物展览会等线下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榜样精神的参与感,将实践活动感悟与课堂教学理论内容紧密结合,提升榜样人物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成效。根据新时代榜样教育的现实需求引导高校学生从中感悟信仰精神,尊重高校学生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其一,在榜样人物塑造中高校应帮助高校学生奠定正确的榜样认同思维,使之自觉摒弃错误思潮,在学习认识榜样人物过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将这股信念融入红色教育实践。其二,在榜样人物塑造中高校应结合当今社会时代需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认同观念,加强对榜样人物精神价值的深刻领悟,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进而传承红色基因。

3.3 注重榜样塑造,营造榜样教育可持续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在榜样塑造上更要注重契合大学生榜样心理的需求去发掘、塑造富有时代特点的榜样。高校在榜样人物塑造中应更加注重其真实性、可行性,在生活中所树立的榜样人物,追寻身边可学可感的榜样。对榜样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与其自身情况做全面真实的宣传讲述,榜样人物也是在我们身边闪光的普通人,从而意识到榜样是可以碰得着、追得上的。在宣传方式上要尊重高校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顾及高校学生群体特征,要契合高校学生特点,在其身边树立先进典型,缩小学生与榜样之间距离,营造可持续学习机制。榜样塑造不仅要在行为上塑造,更要在精神上逐步推进接受。高校可通过有目标、有层次的活动营造榜样学习氛围,切实提高榜样教育效果,促进榜样学习长效化。

4 结语

要培养新一代年轻人成长为对时代具有贡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达成塑造具备杰出的品行,高尚情操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的目标。这需要教育者对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克服高校学生在榜样认识方面的困局,推动高校学生群体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新时代高校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不仅是一时之运,还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榜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优势之一,榜样人物精神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中,更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关键时期,对高校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入、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09).

[2]杨林香,王亚慧.社会大课堂中青年榜样人物的独特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7).

[3]李林.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制度逻辑[J].中国法学,2022,(04).

[4]张绘.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1.

[5]曹立中,高嘉一.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淮北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1).

[6]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630(02).

[7]郝秀丽.大学生榜样认同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高校后勤研究,2022,(06):7073.

[8]汪晓东,李翔,宋静思,等.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 谈心[N].人民日报,20211201(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