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中的困惑(创作谈)

2024-01-29 10:44应文浩
阳光 2024年1期
关键词:同质化突围功利

写诗断了近二十年,2012年重新拾笔。一路走来,有欣喜,也有困惑。套用托翁的一句话,欣喜的部分都是相似的。困惑的部分有三。

一、什么是好诗?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好诗和好诗的标准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评论家说得太多了,就不一一引述了。但是好诗的标准,在我心中至今尚未定型,也许这一生也无法定型。前不久一次活动中遇见朦胧派代表诗人(虽然他可能不太喜欢这个头衔,我感觉他的作品,早已超越了朦胧的他)梁小斌,我刚落座,他劈头就来一句:“你认为什么是好诗?”我说我说不清楚。“把一首诗写得令人信服,就是好诗,你说是不是?”我点点头,小部分是出于礼貌,大部分是他的话将我引入沉思。

二、如何突围?

在我看来,诗人就是那个站在只属于自己的、火红的高粱地中央的人,他需要不停地从根部砍倒它们,在茫茫无际间一圈一圈扩大,以便望得更远,也让更多人看见自己。当然,他也可能成为最先闻到霉锈味而不觉的人。

一个成熟的诗人,也许可以轻易地克服掉同质化的通病。我们经常说,一个成熟的诗人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有辨识度。但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所谓风格其实是把双刃剑。对我来说,需要警惕自我同质化倾向。一个诗人有没有自我同质化倾向,看完他的一本诗集,就能知道。我感觉我是有的,所以我想突围,我在挣扎,我也明白这很难。

三、為什么写诗?

这个问题我真正开始思考是近期。为什么写诗?因为热爱啊。为什么热爱?因为它能给我、给他人带来安慰。我还能说出一大堆缘由,但是冷静下来想想,我是真的热爱吗?会不会说是热爱,其实是热爱诗歌背后带来的东西,比如名和利。或者一半是热爱,一半是想获得。我能感觉到我是热爱的,可我真的能去掉功利心吗?我,告诉了自己,不能。我时常活在热爱和功利的纠结中。有时也找些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趋名向利是人的本性,不是有一句话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想我能尽力做到的,可能只是热爱浓一点,名利淡一点。我在等待。

应文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学会副会长。作品曾获《诗选刊》年度优秀诗人奖、安徽文艺年度推优活动优秀作品等,有作品入选重要选本。著有诗集《吾心之灯》《雪,弄停了时间》等。

猜你喜欢
同质化突围功利
堵车“突围”记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