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白裤瑶服饰的文化本源研究

2024-01-29 20:25陈韦薇韦丽春
西部皮革 2023年24期
关键词:南丹服饰文化瑶族

陈韦薇,韦丽春

(1.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99;2.河池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0 引言

白裤瑶自称“朵努”,是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该支系的男子常年穿白裤,故被称为“白裤瑶”。白裤瑶在民族文化保存的完整性方面,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认同,被称作“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部落是中国目前最神秘的部落之一。白裤瑶人口数量约5万人,多数居住在南丹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其服饰文化博大精深,是绽放在中国民族服饰之林的“奇葩”。图腾崇拜、天地崇拜、祖先崇拜、母性崇拜、生殖崇拜等是南丹白裤瑶宗教信仰体系的主体部分,白裤瑶人民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了古老的宗教信仰,并把这些宗教信仰融入服饰图案中,如通过“瑶王印”表达出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通过“五指血手印”传承祖先英雄悲壮的精神,通过几何、仿生图案等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无限热爱。

1 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信仰表达

在《庆远府志》中,李文琰介绍了南丹白裤瑶人的服饰,其中有“青短衣、白裤草履”“女花衣花裙,短齐膝”等描述。历经长期发展,白裤瑶传统服饰的特点一直保留到现在,可用“背绣大印,及膝短裤”来归纳。由于南丹白裤瑶长期居住在深山腹地,一般不与外界交往,也不与外族通婚,外来思想、现代观念并没有对这个民族产生过多的影响,传统的宗教信仰代代相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祖先、天地神灵的崇敬),并把这种思想运用于服饰图案设计之中,例如“瑶王印”能体现出白裤瑶人不忘祖先恩情;“五指血手印”能体现出他们对先烈们悲壮精神的缅怀;几何与植物图案则能表达对自然的崇敬;此外还有对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表征等[1]。

1.1 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中天地崇拜的表达

恩格斯认为,人们赋予自然力以人格化的特征,于是出现了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最为崇拜的神,在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南丹白裤瑶先民信奉鬼神,认为所有不常见的自然现象都是鬼神在向人们发出警告,将其与各种事物联系到一起。为了提醒子孙后代牢牢记住鬼神的教训,统一了服饰并做出严格规定,以期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南丹白裤瑶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不可避免地遇到自然灾害,却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无法做出合理解释,导致他们对自然万物充满敬畏,希望自身能与万物保持联系,能成为自然界中的一分子,由此得到自然庇护[2]。

南丹白裤瑶族人崇尚黑与白,黑与白的崇尚是和南丹白裤瑶对天地的崇敬有关,黑色自然是南方民族喜爱的颜色,他们认为黑色是土地的象征,将黑白两种有强烈对比的颜色运用于服饰中,既能表现出对天地的崇敬,也是对高贵富有的渴望,但也有着另外一种解释,认为南丹白裤瑶族人民早在古代就对黑白两色产生了无比的崇敬,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黑白两色的象征意义截然不同:前者代表着恐惧、黑暗、悲伤,后者代表着光明、纯洁、吉祥。这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与昼夜转换、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较为相似,足以表明该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无比崇敬,也能表明该民族把黑色运用于服饰之中,是为了充分体现出自己对天地的崇拜,这与宗教信仰文化有必然联系。南丹白裤瑶把黑色当成一种重要的宗教崇拜符号。每当欣赏南丹白裤瑶族服饰时,人们就会感受到原始宗教观念中灵魂不死的神秘力量,它将人与自然融合到一起,人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有平等的地位,不会受到时空的束缚,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跨越时空保持联系[3]。因此,宗教文化、无字文化就成为认识南丹白裤瑶族服饰的一个主要参考背景。

1.2 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中祖先崇拜的表达

南丹白裤瑶祭祀时用到的鬼师台,鬼师台这一有着久远年代的器物充分体现出白裤瑶对祖先灵魂的无比崇敬。白裤瑶人民相信祖先的灵魂一直伴随着自己左右,生生不息,对子孙后代进行庇佑。与大多民族一样,祖先神灵是南丹白裤瑶信奉的最重要的神灵,在白裤瑶人崇拜的各种人或物中,祖先明显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发展、人际交往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对祖先灵魂的尊崇和信仰也在南丹白裤瑶服饰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南丹白裤瑶族服饰图案设计精美,是记录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与其他民族一样,南丹白裤瑶人在长期发展中也曾面临过无数次自然灾害,遭遇过外族入侵,在各个年代都曾培育过英勇人物,对自然的崇拜一直没有改变。白裤瑶服饰图案实际上就是本民族人用一种物化的方式体现信仰,可以将其服饰特征归纳为“五指印,及膝白裤,背绣大印”。

南丹白裤瑶妇女喜欢将方形运用于服装背部,即“背绣大印”。对该民族的原始宗教意识进行分析,再次印证了弱小的民族无力抵御残酷的自然,也难以与强大的外族抗争,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希望能得到保护。在他们依赖的众神中,瑶王是最重要的。根据诸多书籍的记载,“背绣大印”和“五指印”中都提到是瑶王与土司在争夺地盘时,“瑶王印”被土司骗走,土地也因此被掠夺,身负重伤的瑶王双手满是鲜血,五指印记印在裤脚上。整个民族世世代代缅怀瑶王,将瑶王印绣在背上,白裤上也有同样的图案。尽管这些都是神话传说,却能体现出瑶王在族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一种源自对祖先崇拜的图案,为族人带来了无限的精神力量,让他们产生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让他们有了躲避灾祸、抵御鬼神袭击的决心与信心[4]。

1.3 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中图腾崇拜的表达

南丹白裤瑶的民族服饰艺术,从神话传说中提取了大量素材,有着鲜明的图腾意味,也形成了强烈的神性意识。白裤瑶人民对自然产生了崇敬与热爱,根据自然规律建立生活准则,把模仿与亲近自然当成人生乐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鸡是一种灵物,有准性、美丽、祥和、勇敢、富有生殖力,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把能过上像鸡一样自由的生活当成人生的乐趣,能像鸡一样受人喜爱,应是人生的光芒。由于南丹白裤瑶对鸡产生了无限的崇拜,白裤瑶服饰有一种较为抽象的图案,被称为“鸡仔花”,这种图案有着较高的应用率,经常能从男女盛装的衣角、便装的胸襟、儿童的背带、童帽中看到这种图案。在白裤瑶居住地,随便找一位妇女都十分熟悉“鸡仔花”图案,能指出“鸡”的各个身体部位,包括头、身、尾等[5]。如果把白裤瑶男女的服装单独摆在一起,整体造型类似于鸡,许多外人在模仿该民族的服饰时只是照猫画虎,却没有注意“鸡仔花”是有笔画顺序的,存在着明显的“破绽”。南丹白裤瑶认为鸡身上最漂亮的地方是羽毛和脚,在制作衣服时把衣角向上翘,以此象征着鸡的翅膀,而绑脚位置的花纹与鸡脚纹路有较强的相似性。

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较为丰富,有许多“米”字图案与蜘蛛网较为相似,让人感到栩栩如生、鲜活生动,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南丹白裤瑶把蜘蛛当成本民族的图腾,对其建立了深深的尊崇。据说有一年莫土司与朝廷围攻瑶族,瑶族儿女迫不得已拖家带口逃到瑶山,走到了悬崖处依然无法摆脱追兵,万般无奈只能藏进山洞中,当所有人都钻进洞中,成千上万只蜘蛛聚集在洞口,顷刻之间织成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成功地躲过追兵搜索后,在这里落户、繁衍。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最初南丹白裤瑶妇女得到蜘蛛的传授掌握了纺纱织布的技巧,继而制作衣物。因此,该族将蜘蛛当成自己的保护神,当成了世世代代崇拜的图腾,任何白裤瑶人遇到蜘蛛都不会伤害它,并把对蜘蛛的这种崇拜体现于服饰图案中[6]。南丹白裤瑶所有人的服装上都绣有“米”字图案,类似于蜘蛛网,数量为三到九个,而且每个蜘蛛网上都有一只蜘蛛,以此体现出对蜘蛛的感激永远不忘。

1.4 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中生殖崇拜的表达

生殖崇拜普遍存在于原始社会,先民们用这种方式体现出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希望子孙满堂、事业发达。生殖崇拜实际上崇拜的是生物界强大的繁殖能力,对其产生了无限向往。白裤瑶人将鸡当成图腾,在他们的民族服饰中,“鸡仔花”极为常见。该民族男子喜欢穿蓝黑色的对襟衣服,“鸡仔花”图案位于胸前,十分引人注目,也将这种图案运用于腰部与背部,在制作上衣时使用幕布镶边。在白裤瑶人眼里,公鸡有优秀品质,包括诚信、仁义、勇敢等,所有成年男性都应该具有这些品质。因此,他们将鸡与男性联系到一起,将鸡看作一种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的动物,每逢传统节日就会身披“鸡仔花”,头戴“鸡冠”,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敬之情。举行婚礼时,喜主要请有威望的老年人唱《喜宴歌》,歌曲的内容就是对鸡的德行表示赞美,希望人们能向鸡学习,发扬其美德。赞美鸡,就是因为鸡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强大的繁殖力[7]。

1.5 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中母性崇拜的表达

在生产中,由于同时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制约,包括生产工具、自然环境等,为了增强抵御外敌与自然的力量,南丹白裤瑶崇拜母性,这成为整个族群的基本表征,对宗教信仰、男婚女嫁、艺术文化、社会生活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妇女夏天穿“两片瑶”、婚前“玩婊”“卍”服饰图案、“姑女还舅门”等。

例如“姑女还舅门”:白裤瑶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女性,建立较为开放的性观念,由此形成的氏族群婚将女性看作活动主体;舅权对青年人的婚姻起决定性影响,母系社会的许多做法一直保持到今天,包括“姑女还舅门”等,成为整个民族多年以来的婚礼习俗。整个婚姻的纽带无疑是女方母亲,婚姻权力完全由母亲的外家掌控。这种婚俗是母性崇拜的产物,是母权制的标志。又如“玩婊”。在白裤瑶族群中对于妇女的贞操观念很淡薄,只要尚未成婚,青年女子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有绝对自由,只要女子中意某男子,可以将其带到自己家中同宿。在汉族与壮族人眼里,这种行为是不齿的,将其称为“玩婊”。白裤瑶族青年男女在这种“玩婊”过程是不受到社会的谴责,男女双方绝不会受到父母的干涉,在成婚前一天,女子也可以与自己的其他情人相约。这样的婚姻伦理观念明显不同于其他民族,也是该民族具有强烈的母性崇拜意识的力证。再如“两片瑶”和“卍”形图案。“两片瑶”是这个族群妇女夏天经常穿的一种衣服,前后各一块布,自由而随意地搭在前胸与后背上,而且不把这两块布缝合在一起,里面也不穿内衣,从侧面能看到女性双乳,在洗衣或是干其他家务时,双乳更是一览无余。当地妇女夏天都穿这种衣服,非但不会引起他人的非分之想,反而能体现出对生殖与母性的崇拜。对该民族服饰中的“瑶王印”图案进行分析,其构造并不复杂,包括“X”“+”“米”“卍”这几种抽象的符号,南丹白裤瑶人将这些符号看作女性生殖器,“卍”这个图案符号被广泛运用于民族服饰中,能证明该民族对母性产生了无比崇拜,妇女背婴儿的背带、腰带等处,这种图案十分常见,运用艺术化的方式表达对生死的崇拜与对母性的感恩,足以体现出白裤瑶族人对人丁兴旺、繁荣昌盛的渴望,希望以本族群的不断壮大抵御外族欺凌[8]。

2 南丹白裤瑶服饰的神话传说

神话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和人民生活、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反映,必然会带有其产生的那个时代的深刻印记。因此要通过寻找神话故事中的社会历史印记,以这种方式记录其诞生的时间与发展演进情况。

2.1 南丹白裤瑶服饰由来的神话传说

南丹白裤瑶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不会用文字记录发展历史,生产经验、生活习俗、服饰文化等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代代相传。陆朝金认为,南丹白裤瑶服饰的出现与棉花的发现密不可分。这里有一个传说,相传某天人们在为一名死者举行砍牛送葬仪式时,突然,一对姐弟身穿奇装异服而引起大家的注意,围绕着姐弟俩拉扯,直至衣服被扯破姐弟俩才承认自己捡到了棉花种子了,并告诉人们种植棉花、纺织纱布、染布制衣的方法。关于服饰纹饰也有另一个传说,相传,古时世界上的日月均为9个,没有昼夜之分,白裤瑶人对此苦恼不已。瑶王勾洼是整个寨子里射箭本领最高的人,他在族人的一再请求下来到高高的山顶,张开臂膀拈弓搭箭,一会儿工夫就射落了许多太阳与月亮,最终只留下一个太阳与月亮,它们不得已钻进厚厚的云层,不敢轻易露头。勾洼看到太阳缓缓下落,月亮徐徐上升,人间完全变了样,昼夜变得分明,人们为此欢呼雀跃。因此,妇女在缝制衣服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两头白中间黑”的样式,两头白就是头上的头巾与腿上的裤子都是白色的,中间黑则是上衣为黑色,借此表示太阳与月亮。不久后,所有瑶族人都喜欢上这种服装。通过这个民间故事,我们可以了解该民族服饰的来源,虽然具有浓重的神话特色,给人以夸张之感,却能感受到其服饰文化有着独特的意象,包括瑶王、日、月等,日、月让服饰产生了神秘感,瑶王则体现出肃穆感、庄严感,南丹白裤瑶服饰也因此产生了鲜明的文化意义,独具特色。同时,这一民间故事能让人感受到白裤瑶人靠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体现出他们具备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闪烁着草木的魂魄。自从白裤瑶有了服饰的那一刻,就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神秘感。

2.2 南丹白裤瑶服饰上鸡图腾的神话传说

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图案精美,与民族图腾崇拜有必然联系。该民族在制作服饰时愿意绣上雄鸡图案,因为他们把鸡当成本民族的图腾,对其心生崇拜。南丹白裤瑶把雄鸡这一图腾绣到衣服上,并把“鸡仔花”当成服饰图案的基本纹饰,以这种方式表现出对鸡的崇拜。关于对鸡的信奉,南丹白裤瑶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白裤瑶认为鸡是世界上所有动物中最有灵性的一种,每天准时把光明带给人们,因为雄鸡的啼叫,太阳东升西落:鸡叫头三遍,太阳高高升起;再叫三遍,日升中天;最后三遍叫,日暮西山。他们在服饰设计时也表达出对鸡这种动物的喜爱与赞美,用鸡的羽毛、爪子、尾巴等部位点缀服饰,在绑腿、腰带、儿童帽等处绣上“鸡仔花”图案,点点滴滴都能看出白裤瑶人对鸡的无比崇敬之情,他们希望能像鸡一样美丽、祥和、勇敢、富有生命力、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南丹白裤瑶过红白喜事时也会用到鸡。例如,这个民族有独特的“鸡时”婚姻,即结婚当天一对新人的活动轨迹要与鸡的活动规律保持一致,新娘在鸡叫头遍时换上盛装,鸡叫三遍时一对新人互相交换聘礼,新娘需要在鸡进笼休息时才能过门,来到夫家之后还要用鸡占卜[9]。

2.3 “瑶王印”与“血手印”的神话传说

白裤瑶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当年六十多岁的瑶王把自己最疼爱且长相漂亮的公主嫁给莫家土司的儿子。成亲之后,莫家土司利用自己的儿子从瑶王处把大印盗走了,而且重重包围了瑶寨。瑶王怒不可遏,亲自率兵作战,但这场仗打了几天几夜瑶王也没有显现出优势,受困于一座山头,瑶寨眼看就要不保。在这种情况下,瑶王愁眉不展,与多位寨主商量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有位采药老人说自己在采药时发现山岳悬崖有一条通往山下的小路,大家决定在采药老人的带领下冲出包围。就这样,瑶族同胞顺利脱险,但年迈体弱的瑶王却因为伤势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离开了人世,在倒下前他用双手支撑着自己的膝盖,而此时双手已经磨破,留下了清晰的五指手印,衣襟上也有瑶王印的图案[10]。为了表达对瑶王的爱戴与怀念,南丹白裤瑶人把瑶王去世时的模样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按其装束做成民族服装,裤子上有五根红线条,用来表示瑶王的手印,男子的裤子长度只到膝盖,体现出这场战争的残酷,也把瑶王大印绣到女子的褂衣上。瑶王大印记载着民族的历史,把这一图案绣在白裤瑶后人的衣服上,就是要提醒子孙后代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要学习祖先的精神,通过服饰文化体现出白裤瑶的社会历史。

3 结语

南丹白裤瑶常年在偏僻的深山老林生产生活,与外界交流不多,外来和现代思想对这一民族的风俗、文化影响不大,古老的宗教信仰得以保留,把母性、天地、祖先、神灵、生殖当成崇拜的对象,成为宗教信仰的主要构成部分。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是几千年来南丹白裤瑶的历史、宗教、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综合反映,表现了南丹白裤瑶族人民勇敢追求幸福的本能意识,这种意识深深潜入到整个南丹白裤瑶族人的心里,像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强化了民族自信心,产生了凝聚人心的作用。白裤瑶族服饰图案元素是随着白裤瑶族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白裤瑶族先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流传至今。

猜你喜欢
南丹服饰文化瑶族
基于Miryoku工程理论的南丹白裤瑶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大石山区旅游精准扶贫探索
——以南丹发展旅游产业为例
明代南丹土官莫祯的政治智慧初探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