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4-01-30 14:34黄飞张波2范学莲李妮妮邓娟
科技风 2024年3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黄飞 张波2 范学莲 李妮妮 邓娟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是科技竞争的软实力,对创新具有导向和牵引作用。良好的创新氛围,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与主动性。以国机智能的科技创新氛围营造为例,从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品牌活动、创新文化宣传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科技型企业创新氛围营造的路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创新氛围;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Ways of A Good Atmospher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uang Fei1 Zhang Bo2 Fan Xuelian2 Lin Nini1 Deng Juan2

1.SINOMACH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 GangdongGuangzhou 510530

2.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GuangdongGuangzhou 510530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s and the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a country's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Innovation culture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soft power of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and has a guiding and traction effect on innovation.A good innovation atmosphere can stimula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itiative of researchers.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INOMACH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s creation of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mosphere as an example,it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on system mechanisms,innovative brand activities,and innovative culture promotion,and explores the path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atmosphere for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s to providing basic support for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words:Innovative atmosphere;Innov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

1 概述

科技創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能够有效推动科技创新[1]。创新文化不仅会影响创新过程,还会影响到研发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创新文化犹如肥沃的土壤,是整个科技创新事业的根基,培育、巩固好这个根基,就能够进一步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攀登新高点,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23]。良好的创新氛围,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与主动性。

目前创新体制机制对科技支持力度不够,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对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与科技素质培养不足,科研人员荣誉感、获得感不强;对创新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创新动力与精神。文章从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品牌活动、创新文化宣传等方面,探讨营造“科学、严谨、创新、务实”的创新文化的路径,弘扬创新精神,建立有利于创新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的创新生态。

2 科技创新氛围路径探讨

2.1 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培育产业核心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2.1.1 构建科研考核评价体系

开展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以分类考核、动态调整为原则,根据产业的研发端建设情况,结合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实行一企一策的考核评价;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的原则,实行一平台一政策的考核评价,以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进步、推动产业发展、重大奖项等四个维度构建平台科技指标考核体系,提升国家级平台考核指标的适用性;建立考核结果的运用机制,形成正向激励及惩罚机制[45],例如实行科技创新考核与经营实体负责人薪酬挂钩,培养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与经营实体工资总额核算相挂钩,提升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的全员动能。

2.1.2 优化创新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激励机制对创新动力激发不足,以及缺乏中长期激励的问题,在经营实体与科技人才两个层面进行激励机制的优化完善。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激励制度,发布实施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双塔”计划,引导经营实体开展量化考核,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成果转化收益挂钩,并探索建立人才末位淘汰机制;对于发挥关键创新作用的特殊科技骨干、领军人才,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报酬,同时打通科技人才由“青年高潜”逐步成为“集团首席专家”的成长晋升路径;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推广平台与渠道,加强对做出突出贡献、杰出人才的宣传、奖励力度,建立激励表彰的长效机制,在全公司内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浓郁氛围;加强高层次人才奖励工作,激发人才活力、挖掘人才潜力、释放人才效能;配合推进多维度、多层面的激励机制,加大精神激励。

2.1.3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加强公司现有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积极从内部选拔人才,发挥利用好现有的各种资源平台作用。例如已构建的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台、特聘专家、技术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的作用,采取内培、外培、校企联合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创造条件使更多的科技骨干人才进行学习深造、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了解学术研究发展、科技研发的新动向、新成果,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保证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加大对职称评定的宣贯与指导,促进职称评定与人才培养制度的有效衔接。

2.1.4 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

科技创新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往往螺旋曲折、困难重重,因此需要在研发过程中关注技术人员的阶段性成果获得感、成就感,肯定技术研发的价值。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鼓励员工大胆创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做出突破性的业绩。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从科技人员内心深处激发创新的原动力,为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提供积极引导、全面支持和综合鼓励,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展现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6]。

2.2 打造系列品牌创新活动,营造宽松、积极的科研氛围

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从科研人员内心深处激发创新的原动力,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提供积极引导、全面支持和综合鼓励,为科研人员施展才华、展现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

2.2.1 重大科技活动

组织科技工作会、技术委员会年度会议、“科技部长”联席会、共性技术交流与分享会等重大科技活动,搭建起公司学术交流平台,为公司各产业的科技战略和发展方向把脉,为各产业突破技术攻关、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支点;表彰各类荣誉成果及科研人才,弘扬科技工作者团队协作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2.2.2 品牌交流活动

策划组织专业技术论坛、国机智能大讲堂、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会等品牌活动,聘请院士专家、邀请博士做专题讲座,搭建青年科技人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开拓科技人员的视野,对研发管理进行探讨,分享优秀的创新案例和经验,启迪和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2.2.3 科技比赛活动

组织举办科技论文大赛、知识产权积分赛、科学技术奖等科技比赛,活跃学术思想、引发学术争鸣、促进学术交流,为优秀成果提供展示平台和窗口,为员工提供一个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其创新积极性,形成头雁效应。

2.2.4 专题培训活动

组织知识产权、标准化知识及标准编写、科技论文撰写、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等系列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理论知识、提升成果总结、提炼和表达等业务技能,全面提升科技人员的综合能力,促进高水平成果的产出。

2.3 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宣传,提升科技人员获得感、成就感

2.3.1 强化科技政策宣传

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见效,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分层分类加强科技政策宣贯活动,开展公司“十四五”科技规划、科研项目管理、“双塔计划”、知识产权积分赛等科技政策的全面宣贯解读,使科研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创新等内容,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2.3.2 创新基金组织形式

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和创新公司科技发展基金,进一步结合“双塔计划”及当前发展的需要,调整科技发展基金体系,优化各专项的资金配比,将有限的资金向科技人才进行倾斜,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置首席专家及团队、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研发能手、科技新星等科技人才荣誉称号,建立金字塔形的科技人才梯队;定期开展首席专家评选,结合科技发展基金,组织开展相关首席专家团队、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研发能手、科技新星等评选及培育,对获批立项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不断创新科技发展基金的组织方式,探索了公开评价、以赛代评、交叉互评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科技人员的参与度,搭建了内部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创新活力,培育科研管理能力,保障科技项目优质优量地开展。

2.3.3 创新典型宣传形式

做强、做优科技年鉴、科技简报、科技宣传墙等科技宣传阵地,倡导创新文化。搭建科技宣传栏、成果墙、科技人才墙等,选树科技创新模范,挖掘创新事迹、典型案例,通过“上墙”“亮身份”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优质成果、优秀科研人员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曝光度及荣誉感[710]。

2.3.4 建立科技人才资源库

在公司内网设立科技人才专栏,建立公司科技人才资源库,全面梳理科技人才信息,并定期报公司领导查阅;对纳入资源库的科技人员优先进入公司技术委员会专家行列,首席专家、领军人才、研发能手等评选优先从资源库中产生,优先推荐入库人员参加行业协会、学术交流,优先推荐入库人员申请政府相关人才荣誉称号、人才项目。

3 科技创新氛围实践效果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依托公司科技发展基金,科研人员围绕27个技术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研制出高性能密封材料为公司密封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抢占优势地位提供了重要支撑;研制出国内首批磨粒传感器,推进传感器产品进入千萬级产品序列;通过能力定向创新专项、科技人才—研发能手专题持续滚动支持氢能领域产品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未来储备了新赛道;智能涂胶产品先后中标敏实集团等多项项目,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iMOM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成功入选工信部2022年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完成了iMOM与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处理器平台、服务器的四项产品兼容适配,完成与麒麟、达梦、飞腾、长城兼容性互认。

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有关部门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橡塑密封元件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关键技术”“特种润滑材料绿色化技术研究及应用”“面向汽车及3C行业高速高精施胶关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性能评价方法与技术应用”4项成果经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領先水平;2022年荣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奖项10项。此外,“iSINOPlat国机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装备制造行业典型应用”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大技术装备润滑质量集成管理数字化平台”“基于iMOM平台的机械行业制造过程质量管控解决方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优秀案例,“聚焦制造业数智化,构建AI+先进制造新模式”案例入选广州人工智能企业2022创新案例集,“基于数据融合与网络化协同的动设备润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广州市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之“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典型应用场景。企业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最具影响力企业。

在知识产权产出方面,通过持续的鼓励创新,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全年共申请专利38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共授权专利42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8件。全年新增立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14项,发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7项;全年发表科技论文58篇,其中SCI论文6篇。

参考文献:

[1]蒋建科.培育创新文化 营造创新氛围[N].人民日报,20221219.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吕科伟.科协组织培育创新文化的路径探析[J].今日科苑,2021(8):1721+44.

[4]张天怀,石书玲.天津自创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2):810+15.

[5]连吉强,任红.岩马水库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探索[J].山东水利,2021(01):7172.

[6]张波.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和建设路径探讨[J].科技风,2022(10):164166.

[7]李洪祥,孟璐,冯洁,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分析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20(9):120125.

[8]杨光洁.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2020(9):7778.

[9]刘雅婷.华为员工激励对优化国有企业员工激励体制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9,520(03):104105.

[10]高燕.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探讨[J].科技和产业,2021,21(10):12713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润滑与密封》高质量期刊建设(项目编号:2021B1212020004);自研项目:工业摩擦润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编号:1017300079)

作者简介:黄飞(1990— ),女,汉族,湖北汉川人,工学硕士,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高级经理,研究方向为研发管理、智能制造。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