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布鞋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4-01-31 07:36郭沁怡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布鞋鞋底手工艺

郭沁怡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陕西关中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繁荣的经济与高度的国际地位促使这片历史悠久的地区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关中传统布鞋工艺在古代是关中妇女必须学会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能,也是当时妇女劳动中的重要内容[1]。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使得当地劳动人民在进行手工技艺劳动的过程中对布鞋造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型观念[2],与其他地域布鞋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使这一古老的技艺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随着工业化科技的发展和紧缺能源的大量消耗,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关中布鞋工艺从材料到制作全为绿色环保、纯手工制作。取之自然,用之生活[3],符合整个全球大环境所倡导的可持续的趋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使个体的行为开始回归正轨的事情。返璞归真的情怀日益盛行,手工传统技艺的价值也不断提升[4],这给传统布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 关中布鞋工艺的当代价值

关中布鞋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古老技艺和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宝藏,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非遗文化技艺的一个典型代表,有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5]。2014 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将“关中布鞋制作技艺”列入西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同地区的布鞋在设计、工艺上也有所差异。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是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进行发展创新的,不同民族之间会相互学习、借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关中布鞋工艺的发展能够生生不息,在时代的发展中迸发出崭新的活力,在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中进行传承、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传统手工艺艺术品走向社会已经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创意产业化的视角去促进这一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产品创新,对其地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中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发展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1.1 在实际应用价值上

关中千层底布鞋作为独特的中华传统手工艺术品,历史文化内蕴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其制作材料都采用天然无污染材料,从袼褙的制作到鞋底的缝合全都使用环保天然原料制成,自然朴实、结实耐磨,其精美的刺绣、多样的立体造型是华夏民族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民族艺术特色十分浓郁。

因此,关中千层底布鞋不仅可以用作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和旅游纪念品出口。旅游纪念品就像是当地的一张文化形象名片,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在看到纪念品的时候重温当地的旅游感受和文化,还可以促进纳底布鞋这项传统手工艺在各地的传播与发展。

1.2 在艺术文化价值上

千层底布鞋工艺整体艺术风格造型粗犷、质朴,题材广泛,造型独特,图案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希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祝福。其采用了对称均衡、饱满圆润的构图形式,布鞋手工艺人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中华民族特色[7]。

千层底布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例如布鞋鞋底传统民族化的图案和独具特色的纳针工艺,都为当代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素材,同时对推动中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就使用者而言,其对中华传统文化会有新的认知和感悟,从而扩大了传统手工艺的普及范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就设计者而言,现代设计产品的载体是“现代人”,因此设计者在提取布鞋的传统文化元素时,也需要顺应现代潮流趋势,即需要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要求,从过去的“能穿就行”的狭义观念转变为追求时尚、追求美的观念。

1.3 在经济开发价值上

纵观国际环境,随着国际化的交流环境形势愈加深入,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布鞋在对外出口的商品开发上有一定的优势。从国内环境上看,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等发展理念,布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可以助推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不断落实各项保护、传承非遗政策。因此,千层底布鞋作为非遗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政府也加大了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发展的力度,带动了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地实施。

2 关中布鞋制作技艺

2.1 鞋底工艺流程

关中布鞋综合多种制作技艺,集多种制作工艺,包括打袼褙、刻底、捻麻线、纳底等复杂工艺于一体,从材料制作到做成完备,都由绣娘双手实现。但是现在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其完整制作流程主要分为粘、剪、绣3 个步骤。而鞋底纳制是关中传统千层底的精髓之处,也是整个工艺流程中最难、最复杂的一步,同时也体现了绣娘刺绣的水平。鞋底纳制时,要求针脚细密有序,制底的袼褙须采用上好白布,制作的袼褙要求压平绷紧,骨力平正,厚薄一致,纳制鞋底时要用上等的麻绳。麻绳粗、锥铤细、针脚齐、拉力大、勒得紧、针码匀,鞋底每平方寸(约为11.1cm2)要纳81 针以上,这些都属于鞋底纳制的要求。此外,纳出来的鞋底针脚要成行成列,均匀有致,针脚呈四方菱形寓意无规矩不成方圆,走四方大道。

2.2 鞋底针法工艺研究

关中布鞋千层底的鞋底刺绣主要艺术特点是造型朴素大方,纹样寓意吉祥,技法繁多,绣工精美巧妙,利用平针与立体针法的结合表现图案线条的虚实效果。同时千层底鞋底刺绣的针法种类丰富,变化多端,仅是千层底鞋底针法就有21 种。其鞋底一般以加捻后的两股棉、麻绳为绣线进行刺绣,运用不同的技法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线条和艺术表现效果。主要刺绣方法有平针、扭针等。

千层底鞋底刺绣与我国国画白描的技法有相通之处,恰到好处的线条运用和留白是最有力的艺术表现,是关中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实践中的智慧所在。

3 关中布鞋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现状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千层底布鞋作为纯手工制作鞋类产品实属少见,且在工业化、自动机械生产的大背景下,其伴生的问题不容乐观。

3.1 技艺缺乏和人才流失

在关中地区,大多数制作布鞋的手工艺人年龄偏大,身体感官上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也不够灵敏,因此在制作底鞋的手工制作步骤上有一定的影响,也限制了老手工艺人的技术能力发挥。再一个直接原因是整个纳底布鞋市场效益低下,制作布鞋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较高,而利润又较低,难以维持整个家庭开销,因此大部分年轻人转投其他行业。这种转行转业现象导致了人才流失,技艺传承人资源匮乏。

3.2 缺乏地方特色和创新意识

如今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人们对创新意识愈加重视,而单就千层底布鞋作为中国各地旅游纪念品这个方面来看,纳底布鞋无论是面料材质还是鞋面上的刺绣都是一成不变。各地旅游景点的布鞋纪念品都存在雷同化的问题。凭借“拿来主义”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激起游客的购买欲,而且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这并不能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纳底布鞋产品在地方特色和创新发展上出现消极状态,极易形成恶性循环。

3.3 工艺复杂和穿着场合的限制

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流程工艺复杂,尤其是千层底鞋制作步骤中鞋底纹样的制作不能用机器量化生产,只能纯手工制作,耗时成本较高。千层底布鞋整个制作步骤中的精髓是鞋底纳制,讲究针眼密、拉线紧,这对手工艺人来说也是比较耗费精力的一个步骤,就算是一个技艺纯熟的老手工艺人也几乎要花上一周才能做成一双完整的纳底布鞋。再加上纳底布鞋是由地域文化特色融合而成的,本土化、民族文化气息强烈。而现代人穿衣讲究服饰穿搭风格一致以及场合搭配,因此穿着场合对千层底布鞋使用也是一大限制。

4 纳底布鞋的保护与传承思路

4.1 保护思路

4.1.1 借助科技创新推动布鞋文化发展

纳底布鞋作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一种宝贵遗产,其传承和保护工作较为困难,极易在短视频“快消”泛滥的快时代下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梳理对纳底布鞋的历史资源整合,可以通过整合当地的非遗文化资源,建立有效的地方非遗文化保护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模拟展示出布鞋制作过程,打造出非遗文化示范街。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非遗技艺产品的制作过程,让艺术品自己讲述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相关知识,这样更能震撼参观者[8]。

4.1.2 让纳底布鞋文化走进各大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特别是艺术类的高校有义务传承和保护传统非遗文化。有关高校可以开设千层底布鞋制作的相关实践课程,一方面千层底布鞋整个制作过程是无污染的,均采用全天然材料制成,并不会对校园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能让学生了解纳底布鞋的图案、制作流程、技艺,通过学生自己构思图案,在构思的过程中,提高艺术创作能力、美学意识、实践能力。在千层底布鞋制作过程中,学生把纳底布鞋的图案元素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引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产生情感化互动,让学生对传承和保护千层底布鞋文化产生责任感,借此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遗产[9]。

4.2 传承思路

千层底布鞋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可以将这一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注入到地方美术教材课程中。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传承与发展,纳底布鞋需要摆脱单一的文化模式,但如何采用多样化模式带动纳底布鞋的发展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建议将纳底布鞋采纳到现代课程教育体系当中,让更多人能学习并应用中华传统非遗技艺。各级政府在保护和传承布鞋技艺上也应秉持更加积极的态度,将非遗布鞋朝着正确的方向引领,努力加强布鞋技艺传承保护意识,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保证非遗文化、非遗技艺等实现更有意义的传承和发展。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生产也要以产品质量为前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使布鞋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播。只有品质优良、信誉良好的企业品牌才能获得顾客的青睐,长远地生存下去。因此,千层底布鞋进行品牌化经营不仅需要在老百姓的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还需要凸显企业特色,寻找产品的核心价值,建立自己品牌独特的企业文化。千层底布鞋与其他鞋类产品的区别在于它将日常产品的实用性和传统文化的艺术性集于一体,是传统非遗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特别是千层底布鞋的纳针图案制作流程和工艺,其中蕴含着中华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和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其文化特色是千层底布鞋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开发新产品前,要从布鞋的色彩、造型、图案等特征出发,批量添加关中地区的独有特色,保留地方文化传承意义。在技术传承过程中,可以将其文化符号进行重组和解构,在产品艺术特色上实现创新和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好的辨识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千层底布鞋在顺应市场潮流趋势的同时,不应盲目跟风,为了抢占市场而降低自身品牌底线。通过了解运用千层底布鞋不同的艺术效果,给顾客呈现富有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内涵的视觉效果,从而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借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 结语

综上所述,关中布鞋工艺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留意2 个方面。一方面要扩宽领域,开辟寻找保护和传承渠道,要将视野放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去认识这一传统技艺的重要价值,立足于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工作,为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传承、创新布鞋传统非遗技艺的过程中,要在保留和继承本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进行现代化设计,为布鞋技艺的传承保护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研究主要是从理论角度出发对传承和保护纳底布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作初步研究和探讨,尚有许多地方需要后续开展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和完善。

猜你喜欢
布鞋鞋底手工艺
布鞋情深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布鞋
怀念一双布鞋
画与理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一双“百家鞋”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