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青少年音乐素养提升路径优化策略*

2024-01-31 14:50邢依楠邹亚洲
大众文艺 2023年23期
关键词:美育双减青少年

邢依楠 邹亚洲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一、“双减”政策下青少年音乐素养提升研究现状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巩固,国民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明显地大幅度的提升,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成了重中之重,我国一直着力于对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推动工作,并且不断地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推动美育教育的可行性,以保障学生能够在相关的政策下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

2021年退出了有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相关政策文件,而这些文件正是主要针对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以及课外培训机构所带来的压力。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在这个文件当中,发布了众多的学科规定和新的课程标准,在这16个学科中音乐则包含在内。对音乐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和定制教学目标,由此可见,青少年音乐素养的培育工作十分重要。“双减”政策的发布,正是在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够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视角进行考虑,满足了多数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并充分运用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丰富的学习平台,从“减”到“增”,减掉了不必要的课业压力,增加了参加美育活动的时间,同时也为教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提供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为教学和青少年音乐素养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双减”政策下青少年音乐素养的提升,就目前的相关研究现状来看,政策的出台正是为青少年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全新的可能,有利于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在三位一体的情况下去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更好地迎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面对“双减”政策的下发,各省市各地区各学校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真正地实现了减负,形成了优质的教学体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形成了教育的闭环。并充分地运用这减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全面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艺术素养。学校通过开设合唱、乐器等社团,丰富音乐课程的设置,保证了音乐课程的有序开展。

面对这样的发展状况,教师应充分地理解“双减”政策,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功能性和其意义,并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和探讨新时代青少年音乐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实践难题,在实践摸索中提出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精准的路径。

二、“双减”之下适应我国青少年音乐素养提升新路径

(一)提高师生思想意识

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对青少年音乐教育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全新的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对素质培养、音乐素养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音乐素养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双减”政策下学生拥有了足够的时间进行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挖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从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入手,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美育教育的需求,而实施的过程则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是为了能够打破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只看中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革命。然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音乐素养教育融入这次革命的重任之中,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完善人才。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地意识到探索适应我国青少年音乐素养提升新路径的重要性,这是新美育时代的迫切呼唤,在培养和陶冶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将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青少年音乐素养培育正是以新时代美育观为思想指引,以回应新时代美育的迫切呼唤,思想意识的提高,能真正地对培养青少年的素养进行转型,更加侧重审美养成,正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的综合能力。

(二)“双减”政策下转变优化教育模式

1.汇聚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学生能够从繁重的课业和培训机构的双重负担中摆脱出来,让学生能够回归到了校园生活中,真正地在学校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正规的美育教育。学习音乐的平台增多,展示的平台增加,青少年能够在多类的艺术活动中去感受和享受,正是在这寓教于乐中,学生感受了音乐的魅力,逐渐地培养了青少年的音乐素养,从而能更好地提升对音乐的敏感度。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音乐素养专业性。当学生真正地回归到校园,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学校音乐素养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保障其教学质量,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有所收获。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校内教师定期组织研讨会,并及时交流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程度,并能在薄弱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补充,有侧重点地进行规划。学校之间也同样要进行相关的交流,交流的内容既要包含教学内容,又要包含相关的教学平台,在不断地分享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能够形成经验的共享,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名师效应带动整体教师行业水平,教学水平的提升和飞速的进步正是能满足教学质量。

校内外培育同步开展。“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的学校开始不断地重视教师的培养,更关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实际体验感悟,能够通过沉浸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感受音乐的历史、内容、风格等,以及通过音乐所要传递的能量,更好地提升了音乐素养。例如,增设了音乐方向的智慧教室,智慧教室的建设能够丰富了视听效果,学生在教室内能充分满足音乐素养的学习需求。并非单纯地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还能通过音乐软件平台的辅助,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音乐智慧教室的创建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更全面地感受每件乐器的震动、音色,通过实物的感受,能更接近音乐,再通过电子音乐的制作体现出音乐的质感。

音乐智慧教室的创建,音乐图书角的增设,有助于学生在音乐领域内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自律性,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感受音乐。

2.加强审美体验,落实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并非单纯地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正确的素养是引导学生学习喜爱的音乐的基本和必要条件。由于音乐都具有一定的动律感,学生只有参与到其中,体态律动与音乐动律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体验音乐,也才能摆脱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改变单一化的音乐学习。学生在边打节拍边进行节奏的学习,新鲜、趣味性高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更快速地接受音乐的知识。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趣味性和新思维受到重视,呼吁教师要能在课程中融入趣味内容,开放式地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增设了音乐学习场景,场景化教学让学生沉浸式的体验音乐效果,要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有自主意愿地参与其中,并即兴式地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真正创作出新音乐。将音乐素养的理论知识融入每一个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音乐情景、场景化的启发,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技巧,更易于提高音乐素养。

3.增加音乐交流体验感,激发学生感受音乐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将体验音乐的理念融入新课改和新课标中,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体验音乐”,而非是某几个人的体验。这就需要能够不断地改变原有的常规化地,并且已经形成一定逻辑的教学习惯、教学评价等均要进行改变,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关注到个体差异,而非形成大班集体性的授课,个别学生会被忽视或者随波逐流,无法融入音乐课堂中。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关注,则能重新制定评价标准,尽可能地然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能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快乐。

在音乐课堂中要能增加音乐交流感和体验感,巧妙地进行评价标准的设定,学会突出差异化,让学生能在音乐课堂彼此协助,共同完成一部作品的创作,尽情地表演,尽情地享受音乐。与此同时,学生在音乐交流和体验的过程中,也能学会情绪表达,不断地努力收获成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推动大中小学音乐素养培育一体化建设

青少年音乐素养的提升需要整体进行规划和构建,青少年学习音乐,不学习音乐素养就等于是在机械地进行弹奏和演唱,无法能深入地理解、感受、读懂和表现音乐,为了能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的音乐素养,那么就首先要能够提高认识、熟悉教材、掌握方法等。然而,除此以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地多方面地推动青少年音乐素养更是关键性因素。因此,对青少年音乐素养的培育既要能够从整体进行规划,又要突破个性化和关键性,形成育人合力,从而能将大中小学音乐素养的培育形成了一体化。

音乐教育课程应形成全线贯通,大中小学的音乐素养培育不应是割裂的,而应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才能将美育功能发挥到极致。只有从不同的年龄段进行音乐素养的培育,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进行细致化地教育培育,才能形成审美统一、价值取向统一,才能真正地在音乐创作中形成一定的成效。推动大中小学音乐素养培育一体化建设,也符合了学生个人成长的规律。教师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要能把握并熟悉他们思想的变化,再以不同年龄段融入音乐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形成了音乐素养知识的连贯性,阶梯式地搭建,让学生能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难的过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对相关音乐背景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整体素养的提升对音乐素养的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队伍的阶梯式构建同样重要。价值观相同、专业技能过硬、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正是其培育音乐素养的前提,教师之间的互通协作,项目的研讨、交流、合作,发挥了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师的优势,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和素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生的培育,能更好地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让学生能在审美教育、美育教育中学习、体悟、感悟,融入音乐创作、表演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三、青少年音乐素养提升路径的优化策略

(一)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

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住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继承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才是音乐素养的最终目的。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首先将其思想道德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能在音乐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美育元素,用音乐作品、音乐历史、音乐知识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多样化教育模式的构建

青少年不同年龄段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课堂教学教师要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丰富、多元为核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审美素质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正确的表现音乐、达到独立创作音乐的多样化教育模式,有助于带领学生不断感受音乐、体验过程、认知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创作音乐风格、时代性等特点,建立起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挖掘青少年创造意识的潜能开发。

(三)专业化程度的持续提高

孔子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正是培养青少年音乐素养的强大功能写照。在未来青少年音乐素养的发展道路中,在思想观念上由传统的“填鸭式”认知将逐渐转化,正确的认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师资队伍也会在相互融合渗透的教学交流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亦会有新鲜的教师力量,逐渐融入建设青少年音乐素质教育的梯队中,使教师队伍更加完善,更具有时代性、专业性和引领性;通过学校有规划的“智能音乐教室”“音乐图书角”的投放,使得教学环境有所提升更具专业性能,有利于青少年探索、学习、认知音乐领域更加专业的知识体系。在多角度多维度多方面的建设下,使得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教育更具专业性。

猜你喜欢
美育双减青少年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青少年发明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