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2024-01-31 15:11王磊鹏常梦雨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技能人才乡村振兴

王磊鹏 常梦雨

摘 要: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提供平台支持和教育资源,并起着融合要素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和环节,是建设人才中心和高地的基础性支撑。农村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技能人才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随着农村不断发展,产业加快轉型,国内主体市场不断激活,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需要培养各类专业型人才。农村职业教育发挥着培养人才和协调推进专业、行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重任。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路径,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

一、农村职业教育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应用型教育,包括技能技术教育、职业理论教育、职业工作培训,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复合性、专业性的作用。

(一)农村职业教育拓宽乡村产业振兴道路

职业教育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人与人交流、资源交换过程中多要素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市域和县域层面构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决策机构能够更好统筹市域下的发展资源和教育资源,协调县域之间职业教育合作,形成县域特色发展优势。加强市级单位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和管理能更有效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将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和紧缺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对接,培养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服务。县城郊区是农村职业院校设立的较好位置,利用交通便利优势,可以有效衔接县城和农村,促进农村区域消费市场形成,助推发展产业经济。

(二)乡村振兴拓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可为新兴职业提供发展空间。做好乡村振兴各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可依托信阳市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与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如可设置乡村运营师等与职业匹配的专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多方面促进人才服务乡村建设。在“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基础上培育新媒体运营学员,创立电商扶持和管理机构,创设电商运营职业。光山县是全国知名羽绒产业基地,电商行业发展早,可通过职业教育办学和组织相关培训进行长期政策支持,点对点扶持发展羽绒电商产业,形成龙头产业,打造高质量品牌,提高效益,集聚人才。地方政府可支持农村职业院校创办农民创业基地、专业合作机构等平台,不拘一格开设农业创新课程,聘请高新农业技术专家,本土农技专家和技术能手到课堂授课。将传统课堂、云课堂、实践基地和“三农”相结合,形成一体化开放式课堂体系,把乡村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课堂进行打造。

(三)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农村职业院校能够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技术和实际经验贯穿到示范操作全过程中,在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中不断形成创新成果。职业院校与社会行业衔接紧密,学生实践教学时间长,实习机会多,实习的行业或岗位与专业接近,在接触社会的基础上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村职业院校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实践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创新发展。职业院校和企业担负着技术创新的责任和使命,其科研创新人才是重要的技术攻关人员和战略支撑资源,校企联合有利于将职业院校科研资源和企业创新平台及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成果转化,使创新成果更好与市场和社会需求衔接。打破技术壁垒,促使职业类院校建立交流平台、项目申报机制和专利申请窗口,扶持职业院校与创新型企业对接,创设新兴学科,在零基础和科研基础薄弱的产业技术方面下功夫,在科技突破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

二、农村职业教育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上一定程度存在脱离“三农”的现象,部分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三农”发展结合不够,专业建设质量有待提高,技能培养内容的功能性不足,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不畅。

(一)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乡村发展存在一定脱节现象

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行业发展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对地方发展贡献度不够高。从专业设置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专业设置与传统产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但与新兴产业结合并扩展其服务功能不够充分,特别是能够培养出来乡村工匠的专业更少。另外,职业院校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时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力度不够,开设的相关专业比例较低,职业院校培养乡村工匠艺人的教育优势不够充分,影响了乡村技艺和乡村文化建设。

(二)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单一

乡村振兴需要依托职业教育,把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结合起来。一部分农村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合作较少,培养地点受学校地理位置局限,培养规模小、形式单一,难以吸引乡村能人、工匠、致富能手、“农业科学家”为农村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服务。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形式的灵活性,但是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置教育内容、安排教学空间和时间受利益分配和规章制度限制,个性需求和社会需求有一定割裂,培训内容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乡村内生动力提振需要职业教育教师长期对口帮扶,形成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信任机制,为乡村建设提供长期科学指导。

(三)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不畅

农村职业教育涉及农业、教育、人力资源等多部门,项目经费、补贴资金、优惠政策等归口不一,管理比较分散。社会资源与职业教育资源缺乏整合统筹,导致传统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结合不够紧密,或者资源的作用难以发挥到最大化。运行机制上,有关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执行政策过程中,各行其是、信息闭塞造成一些矛盾和冲突,农村职业教育和乡村协同发展不平衡,产生阻滞。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不高。农村职业院校和农业企业多聚集于市、县区域,与乡村空间出现割裂,脱离了乡村发展环境。

三、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外部环境是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变革以适应新时期农村产业发展变化、解决矛盾冲突的重要因素。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促进事物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机遇,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主动适应乡村振兴需求,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开设地方特色专业,服务“三农”

乡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的功能,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将与农村相关的部分院校或专业建设在乡村区域,便于专业与资源、理论与实际、职业与产业相结合。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口集聚规模、地理地质环境、交通便利条件等确定学校布局。围绕信阳市历史文化、地区农业优势、特色茶产业和水产业发展需求,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木本种植、水产养殖、红色和绿色旅游、乡村规划建设、豫南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乡村工匠,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面向地区产业需求整合学科专业教学资源,推进新兴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升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江淮、面向产业,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专业设置特色鲜明、导向明确,与河南省及信阳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呼应。可完善专业评价和评估制度,规范审核审查机制,围绕特色、高质量专业建设一批高质量农业类职业本科院校和专科学校。科研创新政策和项目可向“三农”倾斜,运用科研成果为地方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结合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进行学科交叉教学,将新媒体、智能化设备、大数据管理平台融入农业生产实际之中。

(二)加强技能培育,推进乡村振兴

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加强技能培育,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要保护好传统技艺,开展冷门绝技项目研究,重现消逝技艺,形成地方特有技艺技能并在课堂进行理论教学和传播,保护一方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手艺传承与人员增收。因时开展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种植养殖种类人员的闲暇时间开展相关培训活动,长期开展培训工作,确保效果。专家、教师、能手、技术员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走到田间地头进行专业辅导,走街串巷进行网格化帮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根据工作种类建立技能技术群,进行网上信息共享交流。打通线上销售、扶持销售、传统市场销售等销售渠道,发展新型农业,建设新型农村。

(三)共享教育资源,推动城乡融合

县域农村职业院校发展,能够为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刺激地方消费。县域农村职业院校是城乡流动人员和乡村学生学习技术聚集地,县域职业教育建设在城乡交界处有利于城乡结合,促进高校周边商业发展,为农民转型和增收提供机会。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重大战略布局的展开,农村职业院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技术与基础理论知识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地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随着农村经济不断振兴,农民生产、生活、消费的机会越来越多,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在不断更新;乡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交织,提供了生态环境宜居、文化资源丰富的条件,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农村职业或者非职业教育者可以到城市里的学校给学生上生动的劳动课,城市里的师生可以到乡村开展短中长期实践教育,从而丰富教师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懂農业、爱农村、爱农民”,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助力乡村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23-03-10)[2023-04-10].https://www.henan.gov.cn/2023/04-10/2721679.html.

[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校区简介[EB/OL].(2021-07-05)[2021-07-05].https://www2.ncwu.edu.cn/jhxq/gk/xqjj.htm.

[4]王有军.五方面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N].中国经济时报,2023-3-15(002).

[5]张旭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20):21-22.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技能人才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