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爱上中医养生

2024-02-19 06:37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白塔寺药店年轻人

张静

2023年12月2日,白塔寺药店展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

“95后”茜茜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从18岁在国外读书时就关注养生,到现在已然成为养生达人的她,最近在钻研经络梳。“别看这个小木梳只有粗粗的六个齿,齿距不同,使用的方向不同,按摩不同的部位效果都会有差异。从头顶开百会穴再梳两侧膀胱经,工作间隙一整套做下来只需要几分钟,整个人立马神清气爽,眼睛都亮了。”茜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坚持养生这么多年,得到一些正向反馈以后,我就特别想给别人分享好物和好方法。”

保温杯里放枸杞已不只是中年人标配,年轻人也纷纷爱上每天在工位煮一壶养生茶飲。把火锅局换成养生局,跑中药房、练习八段锦,成了青年人社交圈里养生消费的新事物。

中药奶茶、中药酸梅汤、中药糕点等,这些被列入养生清单的“中药下午茶”销售火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养生,中医文化正在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接受,上千年的底蕴,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被挖掘出来。

美团数据显示,2023 年12 月以来,中医理疗馆的搜索量同比增长227%,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上海是搜索热度最高的五城。

工作日上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的白塔寺药店中医诊所候诊区看到,有十来位患者在等候就诊,其中大半为年轻人。

“周末的中医门诊最多可以挂一两百个号,有一半都是年轻人。”白塔寺药店办公室主任王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药店工作十几年的王颖能很明显感受到,近两年来问诊的年轻人开始增多。

“经过疫情,人们很多观念发生了改变,大家都非常关注健康。以往中医诊所起到分流西医门诊流量的作用,现在自媒体发达了,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认知在加深,他们接受了中医药,纷纷前来问诊。”王颖说。

2023年来白塔寺药店中医诊所问诊的年轻人,许多并没有明确诉求。“感觉浑身没劲儿”“想祛痘、祛黑眼圈”“压力大睡不好”……针对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年轻人的诉求,老中医们在望闻问切方法上也与时俱进。“交流很多,除了给予年轻人生活作息习惯调整的建议,更多是给予他们心理和精神慰藉。”王颖说。

拔罐、推拿和食疗,除了去中医馆看病调理,太极拳、八段锦等保健功法也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

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以来,中医理疗馆的搜索量同比增长227%,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上海是搜索热度最高的五城。

注重健康养生的年轻人催火中医理疗市场,从中医推拿、按摩到针灸拔罐,养生经济年轻化趋势渐显,在美团上搜索“中医理疗”的用户中,20-35岁占比超七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霍俊彤介绍,在他们学校,八段锦已成新生必修课,“其他功法类的体育课也是非常抢手”。

在深圳工作的陈雪是一名中医养生爱好者,小时候经常跟着妈妈一起拔罐,在她看来,拔罐容易上手,通过简单的学习在家就可以操作。“拔罐让我身体舒畅了不少。通过拔罐后的皮肤颜色还可以判断身体状况,结合其他诊疗方法能更好地调理身体。”如今,陈雪除了定期去拔罐,平时还会用中草药精油揉腹、刮肝经等,养成了自我保健的习惯。

霍俊彤发现,现在身边许多年轻人都有中医养生的意识。他注意到,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用枸杞、当归等一些药材泡水喝。“包括我的一些非中医专业同学,现在也会尝试拿药材去煲鸡汤喝。”

中医养生不仅体现在各种诊疗方法上,相关理念也正在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主任医师范肃表示,当处在一个似乎要生病但又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的状态时,很多年轻人会主动寻求中医的帮助,无论是推拿按摩还是拔罐刮痧,不仅能有效缓解身体的亚健康问题,还能通过“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除了坚持练习瑜伽,“养生达人”茜茜最近在工作日午休的时候,也爱上了和同事下楼去公园里散步、抱树。“和大自然有身体接触可以给人安全感,是解压的好方法。”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直接反映到挺拔的身躯、干净细腻的皮肤上,“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天状态比一天健康,心情自然就会变好。”茜茜说。

《“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18-35岁的年轻人在消费者群体中占比高达83.7%,其中超过半数人每月在健康养生方面消费500元以上。“养生经济”正在兴起。

以艾灸为例,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艾灸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每年正以30%至50%的速度增长,成为医疗健康市场的热门赛道。据统计,在天猫搜索艾灸的人数年均以110%的速度增长,年搜索量超过千万,艾灸已经成为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养生方式之一,占据了60%以上消费规模。

随着“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不少老字号药企还选择“下场”布局新茶饮赛道。从中药咖啡、阿胶奶茶到熬夜水、人参水,产品花样繁多。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医养生赛道火热,很多投资人充满期待。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这些都将成为中医养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养生饮品为主题的奶茶店,国内目前有荷田水铺、茯灵记、椿风、牛茶等品牌,也有同仁堂、张仲景大药房等老字号药企通过挖掘传统中式养生的历史文化资产,结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推出“新中式养生”产品。

除了在包装上打出“造氧青年”“為年轻打气”等时尚标语,北京同仁堂于2023年11月冠名草莓音乐节,将真材实料的党参、红参、麦冬和五味子四味中药材搬到了音乐节现场,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中药文化的魅力。

2022年9月,开店150年的白塔寺药店根据时下消费者的全新需求,将中医药饮、文创等有机融合,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现老字号的魅力。龟苓膏拿铁、洛神乌梅饮、罗汉果柚子茶、枸杞玫瑰姜茶等特色“茶咖”,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打卡。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医养生赛道火热,很多投资人充满期待。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这些都将成为中医养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过,如果只是搭上了“养生”噱头,注定走不长远。2022年夏秋最火饮品当属一整根人参水,这款产品在某便利店上市,曾创造了日销1万瓶的奇迹,如今热度过去,该产品已经被放到商店的冷柜角落。而最大的卖点人参,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都建议谨慎食用。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党参、肉苁蓉等9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药食同源理念再一次引发网友热议。

“酸梅汤也称乌梅汤,是中国自古以来经典的中药饮品,其主料、辅料基本都是药食同源的中药。传统中医认为‘酸甘化阴’,意指酸味与甘味食材配伍应用,能达到生津补液、滋阴养血的功效。”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义表示,在当前药食同源文化和国潮崛起的背景下,酸梅汤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和发展,同时也说明重视健康及注重养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的一个标签,这对于中医药发展也很有启迪意义。

年轻人爱上中医养生,与近些年的政策引导分不开。2008年,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文化进社区,也成为许多年轻人在家门口了解中医的便捷渠道。

在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自内而外传出的淡淡中药香,让人心神宁静。馆内,精美的刺绣屏风后,墙上满是各类中医养生知识。在这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空间内,中医大夫们切脉、问诊、艾灸、推拿……各项诊疗工作有序进行着。

“95后”女生小予(化名)已经在该小区居住了2年时间,一到周末,她就会来中医馆看自己的睡眠问题。主治医生梁晶“望闻问切”仔细诊疗,几经调整中药汤方,如今她感觉自己的睡眠质量提高了许多,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自2012年8月以来,朝阳区持续推进中医专家下基层,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品质中医药服务。目前,全区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实体中心,均设置中医馆,2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百分百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让像小予一样的居民方便看中医、放心看中医、看上好中医。

2023年,朝阳区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成为北京唯一一家示范试点。

白塔寺药店也会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和机关单位共创工会活动。“青年职工可以参加我们的中药调剂、手工搓丸、趣味DIY制作中药护手霜及中药作画等中医药研学活动,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认识常用中草药,亲自体验抓草药、制作中药等传统技能,更好接触中医药文化。”白塔寺药店经理关亚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中秋节,用中草药做的团扇就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据了解,目前白塔寺药店一层正在升级改造,改造后现代药店与传统中药店将有机融合,打造成中医药文化传承打卡地。“我们将开设网红打卡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会有中医中药文化的展示,药店还会增加更多的代客加工服务项目,方便顾客特别是年轻顾客服用中药。”王颖说。

猜你喜欢
白塔寺药店年轻人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白塔寺片区地图
白塔寺街区更新: 二十年的美好“纠结”
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年轻人如何理财
第二十二回 徐大椿防假开药店 梅花鹿显真大巡游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