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4-02-21 19:50王争艳胡锦楠张建李天阁郭倩紫
中国市场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地流转江苏省

王争艳 胡锦楠 张建 李天阁 郭倩紫

摘 要:提升农业生产率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江苏省50个县(市、区)2002—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县域角度实证揭示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有积极影响,县域农地流转率提高10%,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分别提高了5.65%和3.84%。调节效应分析揭示了农地流转通过劳动力非农就业、农业机械化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提升农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最终从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县域层面政策改革与完善建议。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业生产率;江苏省;县域视角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5-0009-06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5.003

1 引言

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议题,是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岳佳坤,2017;王亚华,2023)。

当前,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产能持续巩固,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在农村人口老年龄化、农地细碎化、小规模经营等背景下,我国还面临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要素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比较收益的方式。农地流转作为重要的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化变革,在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匡远配、杨佳利,2018;杨子砚、文峰,2020)。

已有研究主要从微观农户视角研究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发现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农户资源配置、土地经营面积、生产投资等对农业生产率产生影响(冒佩华等,2015;Zhang等,2020)。然而,区域尤其是县域视角研究的文献稍显不足。与农户行为决策的研究不同,县域视角的研究更加关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与劳动力转移、机械化发展等影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且县域是政府实施农业政策、土地管理的重要单元,对于宏观因素分析与政策落地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因此,文章关注县域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选择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江苏省50个县2002—2019年的县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提出提升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三权分置”语境下,农地流转是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下,农民保留承包权,流转农地经营权的行为,可划分为农地经营权的转入和转出。

关于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已有文献主要从农户资源配置、土地经营面积、农业生产投资等方面进行揭示,关注的效率类型有土地生产效率、劳动生产效率、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等(陈训波等,2011;匡远配、杨佳利,2018;冒佩华等,2015;Zhang等,2020)。

首先,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农户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土地市场缺失时,农户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存在错配,由此带来效率损失(冒佩华等,2015)。土地自由流转时,以非农就业为主、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较弱、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户可以转出土地,而农业生产能力较强、土地资源禀赋稀缺但劳动力丰富的农户可以转入土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Jin和Deininger,2009;陈训波等,2011)。如Carter和Yao(2002)研究发现,农地流转通过均等化不同资源禀赋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配置,实现了农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Jin和Deininger(2009)证明了土地流转市场的效率和公平含义,即土地流转使得土地从低生产率、禀赋丰富的农户手中转移到高生产力、禀赋稀缺的农户手中。陈海磊等(2014)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0年山西农户调查数据,证明了土地流向生产效率较高的农户手中。

其次,农地流转通过提高农地经营规模、降低细碎化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小规模、细碎化,极大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应用,农业生產效率较低。通过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集中,改变土地细碎化格局,从而实现农地规模经营,为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和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Zhang等,2020;盖庆恩等,2023)。如盖庆恩等(2023)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促进了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显著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张建、诸培新(2017)对比分析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发现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通过农地规模经营、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当然,也有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以亲戚、熟人之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为主,可能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也无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无法发挥效率提升作用(匡远配、陆钰凤,2018)。

最后,农地流转可能通过生产投资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已有研究关于农地流转对生产投资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观点。观点之一从土地产权的角度,认为流转的地块不如自家承包地产权稳定,由于合约期限较短,农地流转不利于农户生产投资,尤其是改良土壤的长期投资(郜亮亮、黄季焜,2011)。当前我国农地流转以非正规、短期合约为主,农地经营权不稳定,转入户为规避合约风险,往往不愿意投资,从而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当然,还有一方观点认为,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投资,存在着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和区域差异,如杨钢桥、靳艳艳(2010)研究发现,相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流转农地的规模相对较大、经营权稳定性较高,农业生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而从事规模经营和生产投资动机更强。张建等(2019)研究发现,与小农户自发土地流转不同,集体组织下的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户之间签订长期租赁合约、稳定经营权,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投资,提高农业生产绩效。

由此可见,尽管农地流转对农地规模经营和生产投资的研究存在不一致,但总体而言,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升的观点普遍得到认可,也贯穿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市场化建设的政策实践中。具体而言,农地流转绩效的发挥还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组织类型、外部制度环境等因素有关。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农地流转组织化程度越高、资本和劳动力市场越完善,农地流转的生产绩效越显著。

然而,已有关于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农户层面的分析,而在区域层面上稍显不足。除了资源配置效率、规模经营和生产投资三条影响路径,区域层面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农地供大于求时,土地要素成本显著降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而农地供小于求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农地会流向出价更高且生产效率较高的经营主体手中,但也会提高土地租赁成本。最有效率的点是农地供求均衡点,此时形成的土地流转价格合理,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更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当然,动态均衡点是瞬息万变的,只存在于理论模型中,现实中的供求关系失衡是常态。

因此,为减少供求失衡,要健全农地流转市场,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从而最大化农地流转的经济效率。

此外,农地流转市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还与区域层面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和种植业结构有关,随着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加深,农业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减少,更有助于促进农地流转后规模经营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替代人力投入能力增强,也更有利于发挥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农地流转后经营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增强,进而追求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推动种植业结构转型,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3.1 模型构建

文章采用江苏省县域面板数据研究农地流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划分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构建的计量模型如下:

lnALPit=α0+α1LTransferit+α2controlsit+εit(1)

lnLPit=β0+β1LTransferit+β2controlsit+εit (2)

式中,下标i、t(t=2002,…,2019)分别表示江苏省各县(市、区)域、年份;lnALPit表示县域i在t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对数;lnLPit表示县域i在t年的土地生产率的对数;LTransferit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农地流转率表示,表征县域农地流转市场发展;controlsit是一系列县域层面的相关控制变量;εit是随机误差项。式(1)和式(2)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3.2 变量选取

3.2.1 被解释变量

农业生产效率以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来衡量(盖庆恩等,2023)。参考王亚辉等(2018)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

ALPit=Valueit12×Workerit (3)

式(3)中,Valueit为第一产业增加值,Workerit为第一产业从业人数,除以12后計算的是以月为单位的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土地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

LPit=AValueitLandAreait (4)

式(4)中,AValueit为农业生产总值,LandAreait为农业生产中投入的耕地总面积。因此,土地生产率计算的是单位面积农业产值。

3.2.2 核心解释变量

农地流转(LTransferit)是文章的核心解释变量,以农地流转率来表示,计算方式为县域内农地流转面积占总承包地面积的比例,用于衡量不同地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相对指标。

3.2.3 控制变量

县域视角下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控制变量分别为劳均土地经营面积、非农就业率、土地发证率、人均GDP、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比例等。

劳均土地经营面积反映了农地资源禀赋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由承包地总面积除以第一产业劳动力总数得到。非农就业率反映了县域非农就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引力,非农就业率越高,农业内部剩余劳动力越少(邓宏图等,2021)。

土地发证率表示农村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比例,承包经营权证书是保护农民土地产权重要的凭证,有利于加强农民土地产权保护并促进农业生产投资(马贤磊等,2015)。

人均GDP用于控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由农业机械总动力除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得到,体现了农业机械化使用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的替代程度(王亚辉等,2018)。

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比例由县域内设施农业占地面积除以总承包耕地面积得到,设施农业用地是用于种养业辅助生产的配套设施用地,占我国蔬菜、花卉、果树等种植面积很大比例,对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3 数据来源

文章所需数据来源于《县域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江苏省农村集体财务、资产与农经统计年报资料汇编》。

县域数据中,江苏省共统计了61个县(市、区),但由于一些城镇化水平较高、耕地资源较少的城市管辖区(市)农业生产相关变量统计存在缺失,最终筛选出江苏省2002—2019年50个县(市、区)650个样本的相关变量信息,构成了平衡面板。变量中农业劳动生产率、非农就业率、人均GDP、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变量来源于《县域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农村统计年鉴》,农地流转、劳均土地经营面积来源于《江苏省农村集体财务、资产与农经统计年报资料汇编》,用货币度量的指标均以农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2002年定基价格指数为标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4 實证检验与分析

4.1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

表2汇报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影响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县域农地流转市场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流转率提高10%,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分别提升了5.65%和3.84%。

4.2 其他因素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

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的县域因素主要有非农就业率、人均GDP和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非农就业率提高1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9.89%。研究结果与邓宏图和周凤(2021)一致,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减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效率的关键。

人均GDP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发达县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较高。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农业二三产业的增加,进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也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资本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程度,深化了劳动力资本效率,进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影响因素中,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比例和土地发证率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均土地经营面积对土地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比例越高,县域内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土地生产效率。

土地发证率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土地确权颁证在加强县域土地产权安全、促进生产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劳均土地增加1亩,土地生产率降低1.18%,可能是由于农地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的存在(李谷成等,2010)。

由于县域层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劳务、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农地规模扩大后农业投资和高效率的雇用劳动力投入不足,因而降低了土地生产效率。

4.3 调节效应分析

农地流转可能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机械化生产进而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可能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影响土地生产率,为检验这种调节效应,文章进一步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模型中引入农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率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交叉项,在土地生产率模型中引入农地流转与设施农业占地比例的交叉项,结果如表3所示。

结论证实了理论假设,即农地流转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农业机械化进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促进高价值经济作物种植、提高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比例,进而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文章从县域视角考察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县域农地流转率的上升,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具体而言,县域农地流转率提升10%,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分别提升了5.65%和3.84%。通过调节效应分析,证实了农地流转通过劳动力非农就业、农业机械化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5.2 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农地经营权,更好地发挥江苏县域层面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在降低农地流转交易费用、提供供求信息的作用。落实土地确权颁证,促进农村土地产权安全和稳定。健全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金融、财税和相关要素市场发育政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进一步提高农地流转率和农业生产率。

第二,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如发展地区经济、提高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农业机械购买补贴政策等,在推动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同时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机械化程度,以更好地发挥农地流转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基础作用。

第三,在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政策、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生产市场化改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价值,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CARTER M R, YAO Y. Local versus global separability i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s: 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effect of land transfer righ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84(3):702-715.

[2]JIN S, DEININGER K.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productivity and equity impacts from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9,37(4):629-646.

[3]ZHANG J,MISHRA A K,ZHU P,et al.Land rental market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rural China:a mediation analysis[J].World development,2020,135(C):1-12.

[4]陈海磊,史清华,顾海英.农户土地流转是有效率的吗?——以山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7):61-71, 96.

[5]陈训波,武康平,贺炎林.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8):65-71.

[6]邓宏图, 周凤.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基于理论与实证统一框架下的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3):73-93.

[7]盖庆恩,李承政,张无坷,等.从小农户经营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J]. 经济研究, 2023,58(5):135-152.

[8]郜亮亮,黄季焜.不同类型流转农地与农户投资的关系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2011(4): 9-17.

[9]匡远配,杨佳利.基于農地流转视角的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138-148,162.

[10]匡远配,陆钰凤. 我国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及其出路[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9): 33-43.

[11]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10(1):95-124.

[12]马贤磊,仇童伟,钱忠好.农地产权安全性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农户参与——基于江苏、湖北、广西、黑龙江四省(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2):22-37.

[13]冒佩华,徐骥,贺小丹,等.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劳动生产率提高: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5 (11):161-176.

[14]王亚华.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J].求索,2023(1):113-119.

[15]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缩小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吗?[J].自然资源学报, 2018,33(3):372-385.

[16]杨钢桥,靳艳艳. 农地流转对农户农地投入影响的区域比较——基于江汉平原和太湖平原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164-168.

[17]杨子砚,文峰.从务工到创业——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升级[J].管理世界, 2020,36(7):171-185.

[18]岳佳坤.农业生产效率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优化路径[J].农业经济,2017(4):118-119.

[19]张建,诸培新,南光耀.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四县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96-104,158-159.

[20]张建,诸培新.不同农地流转模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四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7(4):629-64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种植大户非粮化的影响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72304270);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农村土地托管风险的生成路径、演变规律及控制方案研究”(项目编号:20BJY119)。

[作者简介]王争艳(1981—),女,河南济源人,硕士,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管理;通讯作者:张建(1989—),男,博士,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政策。

猜你喜欢
农地流转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省政区图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江苏省政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