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探索
——以《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为例

2024-02-21 02:04郑柳娟曹静霞张小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江苏江阴214400
物流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育人考核思政

郑柳娟,曹静霞,张小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江苏 江阴 214400)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流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采购与供应管理》不仅要求学生了解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及采购合同的制定等专业知识,还要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育。课程应在全面准确把握德育工作重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努力构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辅以实践教学和网络信息化手段,稳步推进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要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坚持“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面稳步地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在建设中要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除了重视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1 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2 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解读

2.1 网络育人,丰富课程平台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各行各业跨越式的转型升级,催生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也要从传统的课堂获得知识延伸到课下,这就需要建立课程学习平台。平台上应发布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资源,覆盖课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针对每个任务的重难点可以发布一些教学视频、拓展视频或动画,有利于学生在课前、课后展开自主学习;也可以发布企业案例,最好是企业实例改编,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了解行业动态、体验企业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和体会;还可以发布技能训练题和同步测试题,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拓展资源,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拓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对岗位的认知及对专业最新动态的了解,能够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做到不定期更新;还可以制作若干微课、微视频,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含量虽微,但灵活且有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后理解知识点。另外,课程团队还要积极收集思政类资源,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渠道整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法治教育、科学精神等的典型的音视频、图片、文件等相关课程思政资源,并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供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利用课程平台,可以进行课前、课中、课后设置,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中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课后布置线上作业及讨论进行巩固和答疑,线上线下联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采购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2.2 课堂育人,设计课程思政元素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采购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企业采购涉及金额巨大,一次采购甚至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作为采购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廉洁自律,杜绝以权谋私的现象。采购课程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将课程育人目标无痕地融入教学的各个过程中。这就需要精心设计课程思政任务,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采购管理基础知识、采购组织、采购计划、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管理、采购成本管理等。课程教学团队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如在采购成本管理中,利用案例分析采购成本的构成及在企业各类成本中的比重,进而讨论控制采购成本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学生的成本节约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招投标采购中,通过设置虚拟的物流实训室采购项目,把学生分成招标组、投标组、评标组,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等环节,以掌握规范的程序及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诸如此类在课程思政设计中融入工匠精神、规则意识、团队精神、成本意识、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演示、情境模拟、实训任务等环节展开,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同时,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学院文化融入课程,将自强不息、立德树人的学院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

2.3 实践育人,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课程需要精心编排实践环节,从课堂教学到第二课堂、校内实践、社会实践,构造完整的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体系,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

2.3.1 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在物流社团建设过程中,应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理论结合实践,探索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深度,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养。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邀请行业企业开设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举行座谈会、参加院系专业比赛等[1],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2.3.2 校内实践提升物流专业技能

学校应设置物流模拟软件和校内专业实训室,配置多套采购方面的实训软件,物流模拟软件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环节,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采购相关业务运作全貌的了解。物流社团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由学长开展“老带新”活动,帮助学生强化技能训练;也可以利用小组技能PK赛、课程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提高团队协作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技能提升中找到自信,成就职业梦想。

2.3.3 校外实践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校外应建设多个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训创造良好的条件。校外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检验的过程。在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都需要开展教育。实习前,要加强安全观念、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卫生习惯及吃苦耐劳等思想教育。实习中,要经常与实习单位沟通,尤其是与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以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做好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激励学生做到踏实认真、自律自强,自觉践行职业道德。实习后期,要利用合理的考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确保校外实习稳步开展。

3 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实践

3.1 精选教学案例,融入思政元素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廉洁自律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课程在渗透思政要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是常用的手段,应用得当,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全球采购的授课中,利用《华为芯片采购》的案例,华为的企业介绍,后续在芯片领域的成绩,展现华为逆境中不屈不饶、突出重围的精神。课程团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入挖掘思政案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于一体。(如表1所示)

表1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整体设计

3.2 创新教学手段,深化教学内容

在《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无痕地融入教学内容中。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巧妙性,可以采用以下手段。

通过“指尖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利用课程平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设置进行呈现,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采购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借助我国龙头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科研成果等真实案例,以视频、动画等较直观的方式,并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展现大企业的风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把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与特定的情景及实训项目、任务相结合,如某企业的招投标采购项目,在任务开展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合作的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由教师提供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等方式展开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物流模拟软件,模拟采购相关的业务环节,让学生掌握规范的采购流程。

通过小组作业展示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轻松总结出供应商管理的方法。

利用第二课堂,在物流社团学长“老带新”的帮助下进行采购谈判方案的设计指导,并组织实施,进行模拟谈判。

通过到企业采购部门进行实地参观,由企业导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场景,了解企业真实的业务作业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3.3 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多元化全面考核评价体系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既有理论内容又有实践性内容,要打破传统专业课程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元素在内的综合立体的评价,构建多元化的全面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过程中,理论知识主要以课堂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形式进行,占比40%;实践能力以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实训、实习等活动为主,占比40%;还应增加思政素养方面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进行动态的跟踪考评,占比20%。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既有形成性考核,又有终结性考核;既有理论性考核,又有实践性考核;既有主观性考核,又有客观性考核;既有线上考核,又有线下考核[3]。在考核过程中,不仅包含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打分,还应加入小组成员、团队负责人、社团指导老师、实习指导教师等的考核和评价,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多层次、多维度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全面地评价学生。

4 结 语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采用“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坚持“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当前,《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程团队仍需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找到结合点切入课程,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效果,促使课程思政落地生根,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考核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