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疗效比较

2024-02-21 00:16泓,李咏,张
吉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切术内瘤鳞状

陆 泓,李 咏,张 璨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江苏 南通 226000)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为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人群,该病起病较为隐匿,因此在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后期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及宫颈肥大等症状,影响机体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等[1-2]。临床上将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分为Ⅰ级、Ⅱ级与Ⅲ级3个级别,大多数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能够自然消退,不能自然消退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来改善疾病症状,但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具有癌变的可能,极可能会发展成宫颈癌[3-4]。既往对于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一般采用子宫全切术,但该术式会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殖健康,导致其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变差[5]。因此,需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采取有效手术治疗,在保留其生育功能的同时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6]。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但不同的术式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7]。故本研究分别将LEEP、CKC应用于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中,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年龄(35.47±6.51)岁;病程(2.43±0.47)年;宫颈鳞状上皮瘤变分级:Ⅱ级37例,Ⅲ级22例;产次0~3次,平均(1.24±0.61)次;其中有生育史43例,无生育史16例。观察组年龄(35.60±6.46)岁;病程为(2.40±0.46)年;宫颈鳞状上皮瘤变分级:Ⅱ级38例,Ⅲ级21例;产次0~3次,平均(1.21±0.65)次;其中有生育史46例,无生育史13例。纳入标准:年龄均在18岁及以上;均经宫颈细胞检查、白带常规检查等确诊为宫颈鳞状上皮瘤变,且属于Ⅱ级~Ⅲ级;无相关手术禁忌证、麻醉禁忌证;意识清晰,具有正常交流能力;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其他宫颈手术或宫颈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存在自身免疫系统障碍;伴有血液疾病或其他肿瘤;宫颈解剖结构不清晰。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围术期处理:对患者进行常规阴道炎性反应检查,对于有炎性反应者,在术前每天定时冲洗阴道;除绝经者外,所有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7 d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嘱患者禁止性生活,并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术前6 h,嘱患者禁食禁水,并对患者的阴道进行冲洗,以免出现感染;嘱患者排空膀胱,然后采取膀胱截石位;在患者外阴部进行消毒铺巾,采用窥阴器扩开其阴道,以充分暴露患者的宫颈;采用5%醋酸、卢戈氏碘液涂抹在患者的宫颈,以明确其病变范围。在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2~3 d,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以免出现感染;在术中出血量较多者,给予其口服止血药;每天注意观察分泌物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出血的现象;叮嘱患者禁止性生活与盆浴8 w;在饮食上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医嘱积极配合后期复查。

1.2.2对照组:完成相关术前准备后,给予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在患者采取相应体位并确定瘤变区域范围后,给予其静脉麻醉;在患者病变部位外缘0.5 cm处建立一个环形切口,然后以其宫颈管为轴线呈锥形切除病变组织,切除深度为2~3 cm;切除病变组织后,采用陈氏改良缝合法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再使用0.05%聚维碘酮纱布对创口进行填塞,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同时将切除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

1.2.3观察组:完成相关术前准备后,给予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在患者采取相应体位并确定瘤变区域范围后,(取消麻醉)结合患者瘤变情况,为其选择尺寸合适的LEEP刀与电圈,LEEP刀使用功率为25~45 W,在患者病变部位外缘0.3~0.5 cm、深度0.5~2.5 cm处,从宫颈9点处沿着宫颈外口进行顺时针旋转,并病变组织一次性呈环形切除,切除过程中避免停顿,切除后对患者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再使用0.05%聚维碘酮纱布对创口进行填塞,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同时将切除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1)术中与术后情况:术中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以上指标的情况。(2)锥切组织大小:观察并记录切除组织的平均面积以及高度。(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创面感染、术后出血以及宫颈狭窄/粘连,观察并记录以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临床疗效[8]: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治愈、残留以及复发,具体标准为:①治愈:患者在术后3~6个月未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②残留:患者病变部位外缘在术后留存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③复发:患者病变部位外缘在术后无宫颈上皮内瘤变留存,但3~6个月之后再次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术中情况比较: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2.2两组锥切组织大小比较:观察组平均锥切组织面积[(4.29±1.46)cm2]与平均锥切高[(1.36±0.34)c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5.11±1.50)cm2、(2.50±0.42)cm](t=3.009、9.808,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8%(3/59),创面感染1例,术后出血1例,宫颈狭窄/粘连1例]低于对照组[18.64%(11/59),创面感染4例,术后出血3例,宫颈狭窄/粘连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94.92%(56/59)]明显高于对照组[83.05%(49/59)],复发率[1.69%(1/5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6%(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因受到环境变化、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更趋向于年轻化,对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9-11]。同时,宫颈鳞状上皮瘤变还能够有效反应机体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不论是低级别瘤变亦或是高级别瘤变,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干预,均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引起宫颈癌,提高临床治疗难度[12]。而针对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其发展为宫颈癌[13]。子宫切除术应用于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由于该类患者的年轻化,大多数患者都需要保留生育功能[14]。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多选择宫颈环形电切术或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但两种术式的疗效与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如何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瘤变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成为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15-16]。

本研究说明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中情况,分析原因为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易操作、省时等优势,同时还有不同大小的电极能够有针对性地治疗不同大小的病灶,对患者切除部位的周围血管、组织等的损伤更小,且术中出血量也更少,更有助于维持术中视野清晰,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此外,宫颈环形电切术以高频电刀进行操作,电刀可产生高热,在切除瘤变组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止血,尽可能维持患者宫颈的完整性,对于促进创面愈合具有重要意义[17]。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分析原因为该术式是一种新型电切术,采用高频电波锥形连续切除患者宫颈瘤变组织,在应用过程中更容易控制切除范围,切除组织的面积更小,其高度也更低[18]。本研究提示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原因为宫颈冷刀锥切术的应用,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切除瘤变组织、明确瘤变范围。但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两种术式相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所切除的组织范围更广,因此造成的创面也更大,再加上手术耗时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等情况,会大大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9]。而宫颈环形电切术以其创面小、术后无需缝合等优势,更有助于改善患者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因此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更少。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原因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所切除的瘤变组织面积较小,给患者宫颈机能带来的影响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比较,宫颈创面愈合后塑性更好,从而有效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疾病的治愈与康复,尽可能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20]。

综上所述,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比较,前者能够有效减少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减少创面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宫颈环形电切术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切术内瘤鳞状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