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姥姥的爱,成就中国首位“盲调师”

2024-02-22 06:54张德强
家庭百事通 2024年2期
关键词:调律陈燕导盲犬

张德强

2023年12月,百万粉丝博主陈燕参加短视频平台举办的“创作者年会”,当她介绍完自己,全场观众都被震撼了:练游泳、跆拳道,玩独轮车、潜水和跳伞,当钢琴调律师,出书,开公司,上央视……这位盲人女子化劣势为优势,竟比一般的健全人活得更精彩。小时候差点遭父母遗弃的她,被姥姥激發出潜能,最终将坎坷的人生逆风翻盘,活成一束光。

陈燕出生在河北容城县。3个月大的时候,她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即使做了手术,视力也近乎失明。父母接受不了陈燕的残疾,在陈燕半岁大时,母亲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并要把陈燕遗弃。

幸运的是,陈燕有一个爱她的姥姥。她把陈燕抱回北京抚养,还带陈燕到大医院做手术,没有床位,姥姥就抱着她在走廊里等。手术后,陈燕的左眼获得了0.02的视力,而正常人的视力一般在1.0~1.5之间。这点可怜的视力,只能让陈燕隐约看到模糊的色块,但这已经是她今生对色彩仅有的感知力。

陈燕5岁时,姥姥就让她自己去买东西,自己去公园玩,自己坐公交车,还让她学着与人交流。姥姥对她的童年训练也堪称严厉:她经常把1分、2分、5分的硬币丢到水泥地上,要求陈燕靠听力捕捉每一枚硬币滚动后停止的声音,去分辨面值,然后准确地捡起来。比如姥姥说:“你去把那枚2分的硬币捡给我。”如果陈燕捡错了,就得继续苦练下去……当时陈燕并不明白,学这些有什么用,她一度在心底怨恨姥姥对自己太狠心。有时练得太累,陈燕也会耍小脾气,姥姥就语重心长地告诉她:“现在要多长本事,你以后的路才会好走一些。”

姥姥明白,将来随着自己和老伴渐渐老去,失去依靠的陈燕注定会生活得很艰难,于是就对她提出了严格要求:“你不能像别的盲人那样,你得看上去像个正常人,否则就容易遭到歧视,以后连对象也不好找。”到了上学的年龄,姥姥带着陈燕跑遍了十几所小学,却没有一家肯收她。无奈之下,姥姥只得把陈燕送回她父母家。母亲也答应姥姥,会让陈燕上学。

但在家乡的这两年,却是陈燕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母亲并没有履行承诺,而是对陈燕直言不讳地说:“你上学有什么用!”喂鸡、扫地、洗衣、做饭,母亲将家里的活儿都交给陈燕,还不允许她出门,因为担心被邻居笑话。有时候她偷偷跑出去玩儿,被母亲发现就是一顿暴打。

直到两年后姥姥来看陈燕,才知道她母亲一直在撒谎。陈燕紧抱着姥姥不肯撒手,生怕她又走了。姥姥看着陈燕身上的伤痕,对陈燕父母说:“你们就当没这个孩子,就当咱们不认识吧。”就这样,陈燕又一次跟着姥姥回了北京。

没学校愿意接收陈燕,姥姥就在家教她自学文化,握着她的小手写字。13岁时,陈燕被姥姥送进盲校。她只在盲校度过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正常孩子需要9年才能学完的课程。陈燕还在姥姥的“逼迫”之下,学会了拉二胡。后来,她又学了电子琴、手风琴、钢琴和架子鼓。邻居们都夸赞陈燕:“这姑娘太上进了,比一般人更多才多艺!”陈燕的同学们从盲校毕业后,一般都去做推拿工作。但她从小患有哮喘,一出力就气喘吁吁,并不适合做盲人推拿。

毕业后不久,陈燕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中国残联投资50万元,为盲人开辟了一条新就业道路——把在欧美地区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盲人钢琴调律职业,引进了国内!

陈燕想报考,心里又有些忐忑,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学会给钢琴调律吗?姥姥鼓励她说:“你虽然视力不行,却拥有更敏感的听力,这才是调律师必备的条件。凡事总要试着去做,才能成功!”

经过一番不懈努力,陈燕如愿考入了北京特教学院盲人钢琴调律专业,成为中国学习钢琴调律的第一批盲人学生。

给钢琴调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架钢琴有200多根琴弦,8000多个零件,每个细小的零件都会影响琴的音准。无法看见的陈燕只能凭双手触摸熟悉钢琴内部的每一个零件,注定要比健全人付出多几倍的努力。

平时,陈燕和同学们不光要学调律,还要学修琴。在修琴的基础工艺课上,他们要学习把一块木头用刨子刨平,用钻在木头上打眼,再把螺丝拧进木头里。陈燕在钉钉子时,经常不小心用锤子砸到自己的手,拧螺丝时螺丝刀也会扎到手上。自从有了工艺课,她的手上就布满大大小小的伤口。

“这也太难了!让正常人学调律都很吃力,更何况我们是盲人。”有同学开始打退堂鼓。陈燕却不言放弃,她买了许多关于调律修琴的书,请别人帮着念,她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反复听。书上画的图形没法念,她就设法找到钢琴厂的一位老师傅,向他请教。对方却给陈燕泼了盆冷水:“我劝你别跟自己过不去了,调律,视力是最关键的!”

受到打击的陈燕,难过了一会儿,但很快被激发出了学习热情。性格倔强的她坚信,只要努力,盲人也一样可以学会调律!

为了把每个钢琴零件的位置调得丝毫不差,陈燕跟着姥姥练起了穿针引线。许多正常人都很难把线从细小的针眼里穿过,她却可以在眼睛看不见的情况下一穿而过。长期的练习,让陈燕终于熟练掌握调律技术,她甚至能听出一颗螺丝钉松动的声音。

最终,陈燕通过了结业考试,并成功拿到钢琴调律师执业证书。当初和她一起学调律的同学,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又去了盲人按摩店。唯有陈燕在求职路上越挫越勇,坚持做一名钢琴调律师。

钢琴调律师需要带着工具上门为客户调律,为此,陈燕还在一个月内背会了北京地图,带着盲杖独自去客户家调律。因遭受过各种质疑,她曾一度不敢提前告知客户自己是盲人,怕错失工作机会。

一个女客户给陈燕打电话的时候,还特意问她:“你不是盲人吧?要是盲人我就不用了,怕把我家的名貴钢琴调坏了。”陈燕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就硬着头皮上门了。“当时我主要是为了争一口气,想让她看看,盲人调律师可以比健全人更厉害。”陈燕说。

进入客户家之后,陈燕靠听觉辨别出了钢琴的位置。调琴的时候,女主人就在旁边跟她聊天。一番娴熟操作下来,陈燕不光给她家钢琴调好了音,还修好了两个弹不起来的琴键。末了,她又行云流水般试弹了一首曲子,以测试钢琴的发音。

后来通过一些小细节,女客户发现陈燕是盲人,惊讶地说:“您这精湛的技术,厉害的琴技,居然是……眼睛看不见的人啊!”客户特别感动,在见识了盲人调律师的厉害后,她终于纠正了自己的偏见。此后,这位客户一直找陈燕调琴,并给她介绍了新客户。

两年后,陈燕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盲人为主的钢琴调律公司,为很多视力障碍者提供了工作岗位,也让全国人都知道盲人可以调钢琴。陈燕的事业越做越大,但打击随之而来:与她相依为命30年的姥姥去世。直到姥姥离世之前,她才知道小时候自己每一次单独外出,姥姥都会在不远处紧紧跟着,就这么一直跟了外孙女18年!姥姥没有千里眼和飞毛腿,只有对陈燕毫不保留的爱。

世上最疼陈燕的人走了,她哭肿了眼睛,随后生了一场病。高烧之后,陈燕仅有的视力也失去,眼前彻底一片黑暗。

姥姥去世后,陈燕的丈夫郭长利考虑到自己工作忙,不能经常陪在陈燕身边,为了妻子的出行安全,他开始帮陈燕申请导盲犬。但因我国的相关政策出台较晚,直到2011年,夫妻俩才辗转从大连导盲犬基地领养了一条黑色的拉布拉多犬珍妮。珍妮从此成了陈燕的眼睛。

有了珍妮,陈燕和丈夫也可以到全国各地走一走了。他们去了西藏、海南、云南……但在乘坐公交车、地铁,或者进商场时,陈燕经常会被拒之门外:“不可以携带宠物。”“我这是导盲犬,有证就可以乘车、进商店的呀!”“那也不行!”

每一次遭到拒绝,陈燕都据理力争,但效果并不好。后来陈燕开通了微博,发布她和珍妮的生活片段,并向大家宣讲相关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工作证,是可以带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能拒绝。”陈燕还向网友们解释,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工作犬,它们不会咬人。

这些年,陈燕四处演讲,还参加了许多电视台的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天津卫视的《群英会》等。她把自己的经历诉说了出来,说她被遗弃、被歧视,说她在为导盲犬正名道路上饱尝的酸甜苦辣……陈燕不想博得同情,而是希望为盲人和导盲犬争取平等的对待。

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陈燕听声辨物,现场通过拍手、“狼叫”等方式判断反射音,精准辨别出了她要寻找的每一个人和道具分别处在什么位置。主持人董卿和外国选手,以及全场观众都被她震撼到了,惊呼陈燕是“现实版蝙蝠女侠 ”“神奇的声呐人”!

除了钢琴调律,陈燕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她是中国第一位盲人跆拳道手,第一位盲人独轮车手,第一位玩跳伞、潜水、出自传的盲人。

之后,许多地方都邀请陈燕去做演讲,她把这视为与别人交朋友、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她说:“我喜欢四处走走,到各地旅游,顺便也感受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好多人都笑话我说,‘你看不见,上哪儿不都一样?’当然不同,首先味道就不一样,南方的空气是潮湿的,有花花草草的味道,北方是干燥的。”

如今,陈燕的钢琴调律公司已颇具规模。她不仅给客户做调律服务,还给盲人做技术培训,并销售乐器和钢琴调律的工具。因技术精湛,又一直诚信经营,陈燕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钢琴调律师,业务应接不暇。

2023年12月中旬,陈燕受邀参加短视频平台的“创业者年会”时,在台上朗声说道:“感谢姥姥从小培养我独立做事的能力,而不是全靠别人帮助。事实证明,盲人是可以摆脱命运的枷锁,像正常人一样过上幸福生活的!”

编辑|龙轲轲

猜你喜欢
调律陈燕导盲犬
一二三,变木头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寻找导盲犬
三种律制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
陈燕作品
导盲犬Pip
导盲犬
导盲犬小Q
钢琴调律曲线的形成及应用
例谈SOLO分类理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