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2024-02-23 16:29王泉赵大虎苗启广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陕西数字化数字

王泉 赵大虎 苗启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出现,数字技术正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出现在教育之中,愈发成为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核心驱动力量,为教育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塑造了教育发展的新优势,形成了解决“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的新突破口。

一、陕西教育数字化转型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八个方向

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方方面面,陕西教育应抓住教育理念、教育机制、数据要素、教育环境、资源供给、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育治理等八个教育关键基本元素的数字化转型,塑造陕西教育发展的新优势。

一是加快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数字化是整体性、全局性、全要素的变革,教育变革,理念先行。要树立数字化的意识和思维、掌握数字化的能力和方法、拓宽数字化的应用和场景、完善数字化的考核和评价;要以人为本兼顾包容,实现个性化差异教学;要协调资源开展共享,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提倡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模式创新,开展规范化个性化共进的教学创新。

二是着重推动机制创新。数字技术拥有连接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教育机制应顺应数字技术的特征进行创新。要加强统筹,实现教育数字化推进一盘棋,部门间需紧密协同、上下联动,把教育数字化当作综合改革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来对待。要适当释放一批有助于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政策,修改一批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法律规范,及时开展各类制度建设。

三是高度关注数据要素。数据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要素和关键资源。要完善教育数据管理制度,建立数据标准体系,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各个环节规范数据活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管理评估制度,推动面向应用和服务的数据协同治理,最大化地提高数据对教育治理决策的支撑力度。

四是全面重构教育环境。为满足当下学习过程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等特性,教育环境数字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呈现。教育环境数字化重构为学习资源积累、学习模式创新、多元互动方式融通等提供了物理支撑,也是实现个性化差异、开展远程教育、感知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必备基础,要将教育环境放在教育数字化整体变革中的视角来考虑,推动系统化设计、系统化重构。

五是扩大优化资源供给。教育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育资源由线下到线上、由单一到多样、由专业生产到共享建设的变革。优化资源的供给模式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资源的生产、审核、传输、应用、推荐等各个环节的供需调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以来,资源的供给产生了新的方式,逐步向“人—机”协同的方向发展,必须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对资源供给的应用。

六是深入变革教学模式。数字技术的应用给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外部驱动力。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设计,推动教师将数字技术主动融入教学过程,鼓励发展个性化教学,综合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精准教学。鼓励教师以课程形式创新、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多维度创新教学模式。

七是探索创新教育评价。数字技术为教育评价的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将有助于实现学生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全要素的横向评价。要通过整合学生校内外各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为学生进行画像,颁发学生能力证书,引导学生个性自主发展。通过数据的具体应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学业预警、成绩预警、精准就业等具体应用,以评价促进人才培养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八是提升教育治理水平。随着技术对教育的不断影响,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方法和思维能力,正在成为教育管理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主要促进了学校管理组织的不断优化、管理机制的不断规范、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管理工具的不断更新。要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围绕数据构建全流程的业务体系和具体应用,优化管理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推动业务管理与公共服务全程网上办理,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二、陕西教育变革新突破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教育数字化变革是系统变革,不是局部的修修补补,必须以全局性思维,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重点要抓住投入、引领和教师三个方面,走出具有陕西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加大教育数字化各类投入

加强数字化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教育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条件,应该建立和完善教育数字化经费投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逐年稳步增加。合理确定基础建设、教育改革、平台工具、应用创新、科学研究、教师素养等各类经费的持续投入。推动教育数字化投入多元化,引入校企合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调动社会公众和企业参与教育数字化投资和运行管理,完善形成教育数字化经费投入稳定、健康、多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推动数字化政策投入。创建省级教育数字化改革实验区,开展教育数字化改革试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高校綜合改革试点,遴选教育数字化改革基础较好的学校开展智能教育试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试点,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推出数字化标准规范投入。标准规范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应话语权的体现。可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快构建陕西教育数字化标准体系,首先建设一批教育数字化标准,包含技术标准、平台标准、应用标准、维护标准、人员标准、建设标准等。要积极构建地方教育数字化规范体系,尤其是提前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规范。

(二)做好教育数字化品牌引领

加强教育数字化陕西品牌建设。率先在全国探索陕西省内高校电子学位、电子学分互认的机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先行先试,率先在国内出台一批线上学习的学分互认案例。发挥陕西文化大省、高教大省的优势,以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延安红色文化等为基础,建设一批优质的文化数字资源,面向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地区打造陕西教育资源品牌。

谋划陕西特色数字技术应用。“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将教育数字化应用摆在了首位,技术是手段,而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才是内核。要在环境构建、资源生产、教学模式、管理治理、评价创新等方面找准具体场景,用技术解决现有的实际困难,真正将技术用在具体的难点堵点上,为教育教学中各类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以应用驱动模式的创新。

加强省内数字联盟建设。发挥陕西省内各高校学科优势和区域优势,构建垂直领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联盟。做大做强西北高校数字化转型联盟,积极拓展联盟成员,形成成熟的联盟运转机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做好电子信息领域MOOC联盟的建设,推动更多高校参与,将联盟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高校,覆盖更多师生。

(三)关注教育数字化教师培养

布局培养专业教师人才。专业的教育数字化教师人才是教育数字化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统筹陕西教育数字化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开展体系化、规模化、分工式培养,超前布局一批前瞻技术型、教育技术型、技术应用型、网络安全型、师范专业型、资源制作型、教育型等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布局培养一批跨专业、跨学科、懂教育的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

稳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良好的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决条件,但数字素养的提升仅依靠信息技术课堂是“杯水车薪”,必须建立多元协同的培育机制。通过积极组织教学数字化大赛、教师专项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开展智能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打造虚拟教师,构建智能技术支撑教师发展、优化教师管理的新模式。

设立数字教研机构。建议成立陕西教育数字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数字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建议依托智能技术较强的高校建设陕西智能教育应用创新中心,建成陕西“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新高地,可重点围绕教育智能感知与计算、教育治理与智能决策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示范。

猜你喜欢
陕西数字化数字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