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a-Band弹力带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2024-02-26 05:51丁志清杨翔严妤函刘蓓蓓刘真真谢财忠
实用老年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弹力骨盆患侧

丁志清 杨翔 严妤函 刘蓓蓓 刘真真 谢财忠

脑卒中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1]。在存活病人中,有80%可能存在残疾。在对应的残疾中,主要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病人可出现站立行走障碍,导致病人生活质量大大降低[2]。因此,脑卒中致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改善其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使用 Thera-Band 弹力带对病人进行抗阻力训练,探讨其改善病人肢体功能的效果,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住院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具体过程如下:将所有病人按照进入研究顺序编号,然后从随机数字表任一行任一列开始,读取两位数作为一个随机数并录入编号下,由左至右读取后续随机数,将所选出的随机数从小到大编序号(随机数相同按先手顺序编号),规定序号1~30进入观察组,31~60进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 18例,女12例;年龄 60~74 岁,平均(68.33±5.1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 61~75岁,平均(67.60 ± 4.89)岁。2组病人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诊治方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YYBJ2021043),所有纳入的病人或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表1 2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脑卒中诊断标准;(2)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且为首次发病;(3)年龄≤75岁,病程<90 d;(4)一侧肢体存在偏瘫,偏瘫下肢Brunnstrom分期≥3级,改良Ashworth分级<2级;(5)依从性良好,无认知障碍,可配合完成所有训练项目。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功能或肝、肾功能不全者;(2)严重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3)有癫痫病史者、植入心脏起搏器者、有出血倾向者;(4)合并骨折、关节挛缩等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其他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治疗:(1)运用神经促通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等;(2)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体位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3)其他治疗:如神经肌肉电刺激、下肢主被动机器人等。每次治疗时间为40 min左右,每周训练5 d,共训练4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Thera-Band弹力带进行抗阻肌力训练, Thera-Band弹力带共有 8 种型号,以不同颜色区分。每种型号的弹力带拉伸至初长度的 2 倍时,弹力依次为 1.1、1.4、1.7、2.1、2.6、3.3、4.6、6.4 kg[3]。肢体肌力训练:(1)臀大肌和臀中肌训练:病人取站立位,弹力带一端绑在患腿踝关节处,另一端由治疗师手持固定,进行髋后伸和外展训练。(2)髂腰肌训练:取站立位,弹力带两端分别绑于两腿,伸膝状态下进行屈髋训练。(3)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病人取坐位,弹力带一端绑在患腿踝关节处,另一端由治疗师手持固定,进行伸膝和屈膝训练。(4)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训练:病人取坐位,弹力带一端绑在患腿足前掌处,另一端由治疗师手持固定,进行踝关节背屈和外翻训练。依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相应不同阻力的弹力带及训练强度。躯干骨盆核心训练:(1)抗阻单桥训练:病人取仰卧位,健腿置于患腿上,将弹力带一端绑在患侧大腿根部,另一端连接在治疗床上,抗阻完成单侧臀桥训练。(2)骨盆旋转训练:病人取仰卧位,弹力带固定方式同上,令病人双足和双肩保持固定,患侧骨盆抬离床面向健侧做旋转训练。(3)抗阻负重训练:病人取站立位,将弹力带从患侧腰部绕过,固定于健侧的平衡杠上,病人抗阻向患侧重心转移并保持20 s,行患腿抗阻负重训练。以上训练每次20 min,每周训练5 d,共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1)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FMA下肢功能评分共17项,总分34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2)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共14项,满分56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好。(3)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病人步行能力,用时越短,步行能力越好。(4)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共10项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以上所有评估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1次,由同一治疗人员完成。

2 结果

对2组病人康复治疗前后的FMA、BBS、TUGT、MBI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病人FMA、BBS、TUGT、MBI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FMA、BBS、TUGT、MBI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后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病人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如肌肉软瘫、肌张力不均衡、肌肉活动的时序模式错误等,导致病人肢体运动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下降,进而引起步态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各种问题[4],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步行能力是脑卒中康复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步行作为一项全身参与的复杂活动,需要多关节和多肌群协同参与,而脑卒中病人因偏瘫侧下肢和躯干肌力较差,身体重心呈现较大幅度的位移,导致过度的能量消耗,大大降低了步行效率[5]。因此,提升脑卒中病人的肌肉力量水平是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关键。当脑卒中病人分离运动出现后,应及时对患侧的肌肉力量进行训练,改善因中枢神经受损引起的肌肉软瘫,以及因卧床和活动减少导致的肌肉失用性萎缩。抗阻训练是增强肌力的常用训练方法,Dorsch 等[6]的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可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肌肉力量,并可显著增加体内Ⅰ型和Ⅱ型骨骼肌的肌纤维体积,同时提高病人步行能力,对改善脑卒中病人亚急性期、恢复期的肌力有显著作用。Thera-Band弹力带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多用途体能训练工具,具有便携、价格低廉、无惯性等优势,并可提供动态的可变阻力,被广泛应用于抗阻训练[3]。Song等[7]将Thera-Band应用于脑卒中病人偏瘫侧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中,可有效提升踝部的稳定性,病人步行速度、节奏、步幅等均得到明显改善;In等[8]使用Thera-Band弹力带抗阻训练配合跑步机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训练,结果发现病人下肢功能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步态稳定性也有提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师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功能进行康复治疗时,应当同时提高躯干和骨盆的姿势控制[9],尤其是腰腹部及骨盆的核心控制能力,而核心控制是腹横肌、腹斜肌等躯干深部肌群的动态协同活动的主要功能。本研究在对下肢骨骼肌进行抗阻训练的基础上,使用Thera-Band弹力带对躯干和骨盆进行抗阻训练,发挥其阻力方向灵活可变的优势,完成例如骨盆旋转等较难的动作,充分激活了核心肌群。抗阻负重训练则通过弹力带对偏瘫侧躯干肌肉的牵拉,使其在牵拉过程中产生离心性收缩,使得Ⅱb型肌纤维优先激活;当重心向患侧转移时,利用患侧肢体不稳定的动态支撑环境,诱发本体感觉器的信号输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使运动链中各环节的肌群协同收缩,维持身体姿势稳定性,为下肢运动提供动态且稳定的支撑[10]。Choi等[11]在躯干稳定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穿戴骨盆加压带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刘蓓蓓等[12]使用Thera-Band弹力带结合PNF D2伸对角螺旋训练,以躯干和骨盆为中心,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下肢完成抗阻练习,通过增加患侧肌群的肌肉募集数量,使负责维持身体平衡的肌群发生相应调整,有效调节了身体的平衡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BBS评分和TUGT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反映了躯干骨盆核心抗阻训练对改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基于脑的可塑性理论,以特定任务进行训练可使大多数脑卒中病人较好地通过运动再学习来实现运动功能的恢复[13],利用Thera-Band进行抗阻训练,是对正常下肢运动模式的再学习,将以往康复模式中的肌力训练、负重训练、平衡训练进行改良,加速了脑卒中病人的恢复进程,为临床康复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治疗手段。

在本研究过程中,所有受试者无脱落,但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量较少、观察周期较短;没有区别评估不同阻力系数弹力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没有较为量化的肌力评估,在后续研究中有待更进一步改进探讨。

综上,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Thera-Band弹力带治疗,能够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病人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弹力骨盆患侧
更 正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