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山西晋中村庄路域更新规划理论及路径研究
——以横水村为例

2024-02-26 07:56路华郭海彭家珍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2期
关键词:绿地村庄道路

路华, 郭海, 彭家珍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 引言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低碳乡村已成为国家达成“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和关键。山西村庄道路及其附属空间具有规模较小、贴近自然,天然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的特征[1-2]。而从近年来城乡低碳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乡村尚未得到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足够重视,因此寻求符合时代需求的村庄路域低碳更新路径选择对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背景

中国的碳排放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工业、交通和建筑业。道路和附属区域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一方面,道路及其附属区域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它们的建设在维护和开发期间存在大量建筑材料和能源消耗导致大量碳排放。村庄道路的改善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战略,也是推进山西省“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进程的主要策略。因此,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探索一种普适、高效、可持续的更新模式对于促进广大村庄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实现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起到关键作用。

3 横水村基础调查研究

3.1 研究对象概括

横水村位于晋城市东面,属于山西省晋城市凌川县下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太厅山脉黄围山边,以及山脉为基础的各大景区包围圈内。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县道X761与陵川县相遇,县道贯穿横水村。

3.2 现状总结与问题剖析

3.2.1 村庄道路现状

横水村对外交通只有靠206省道,道路6m~7m宽,沿路错车道停车空间缺少。村内道路基本水泥硬化路面,部分道路碎石铺地,建筑密集支路巷道较多,路宽在1m~3m,以非机动车和步行通行为主。横水河横水村段现状处于干枯状态,两侧景观较差,缺少亲水设施与平台。横水村内外部交通路段布局主要为:

1)一块板两带式

横水村对外交通道路主要为双向双车道道路和狭窄路段。如今,在汽车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交通拥堵等问题。

2)两块板三带式

乡村公路采用公路绿化扩建模式,改善了公路区域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道路车道划分不清楚,导致车辆摩擦,影响行驶速度。

3.2.2 道路景观现状

道路生态规划不足。目前,大多数研究区域的村镇道路都是从主要工程设计开始考虑生态,对道路的材料选择和生态影响注意不足。总的来说,路段的布局很简单。目前的情况是,乡村广场等公共区域主要是用水泥地板和其他材料硬化的。以防止雨水填充地下水。

植物配置方面,形式缺乏特色。据统计,34.9%是高层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只有4.1%,两者相差很大(见表1)。横水村滨水绿地虽不能连成完整带状空间,但沿河道两侧现状绿化植被保存较好。

表1 村庄景观植物使用情况统计

3.2.3 “双碳”目标和低碳理念的践行

据了解,在调查区域内,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的绿地不多。在雨水管理中,主要使用绿地、植被和道路两侧坑坑洼洼的简单下水道结构,同时低地绿地的下沉深度浅,无法足够快地将雨水排干。目前低碳支持措施仅应用于在同一环境的局部绿地,反映出当地较片面地理解低碳理念,对低碳概念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

4 横水村路域规划设计

4.1 道路竖向设计与优化

根据低碳概念优化村庄路段结构改造,主要是通过材料的合理配置和各种低碳设施的整体规划,改变和优化道路竖向体系建设关系。

一块板两带式:根据道路宽度、坡度等实际情况,根据路段结构,选择单坡排水或双坡排水进行比较,狭窄路面选择简易施工,易于侧向单坡排水,同时平衡单板道路宽度,以防止道路出现溢水现象,如图1所示(见表2)。

图1 一板式道路竖向关系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2 一块板道路低碳技术应用

两块板三带式:采用双向排水,道路中间绿带为中间分界线,排水方向可以来自道路两侧的中心坡度,也可以从道路两侧的斜坡到中心。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图2所示(见表3)。

图2 两板式道路竖向关系示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表3 两块板低碳技术应用

4.2 道路应用材料改善

在原有人行道及广场的基础上修缮,采用新型透水砖、植草砖、天然鹅卵石等环保材料,增加座椅、花池等景观小品设施为村民提供交流休憩空间;增加村庄特色植物丰富村庄绿化景观。使人行道能使行人悠闲漫步,适于散步;使广场景观富有乡土田园特色,适于休憩。提升人行道和广场质量,打造村庄新面貌。

修复生态人行道和广场,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如透水砖、种植砖、天然石等。同时街边增加座位、花池和其他景观设施,为村民提供交流休息空间。景观方面增加村庄乡土植物种类,以增加村庄的绿色景观,使行人可以缓慢行走,打造适合步行的道路空间。广场景观可结合乡村特色,以生态和休闲为基调,提高了人行道和广场的品质,塑造了村庄的新形象。

4.3 道路景观提升

车行道的材质选择和设计采用排水沥青路面设计(透水沥青路面),村内主要道路和二级道路的设计可使用当地石材铺设硬路面,利用好建筑外伸角度、出沿空间和狭窄空间,有效增加花草田面积。景观道路和人行道宜使用透水砖、天然石等,通过优化道路两侧的植物种植,植物群落重视分层垂直规划,既满足遮阴乘凉需求,也达到美化环境提升人居品质,降碳固碳的生态效应。

具体来看,可采取绿地灌木和草地组合,大型乔木、小型乔木和灌木组合种植的方式,满足景观生活双需求。景观乔木、灌木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如选择小白杨、金叶女贞等,以提高生态景观效益。道路两侧设置植物保护围栏,通过植物颜色外观的筛选,以期达到四季分明的视觉效果。

5 结语

本文以横水村为例,开展实施“双碳”规划战略应用村庄道路规划设计的可行性研究。首先通过横水村的实地研究,总结了其村庄道路的现状,包括截面类型、铺砌形式、景观绿地及其理念应用现状等。通过了解当前情况,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从竖向设计优化、应用材料改善和道路景观提升等方面,最终找到优化村庄道路低碳更新的策略和建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建设经验,有效推进山西“双碳”落地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绿地村庄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我的小村庄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村庄,你好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