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营工作思考

2024-02-27 03:12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水利标准化生产

雷 婷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 518112)

1 水利安标创建意义

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主体是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共分为八大类,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单位、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村水电站、水文测验和水利后勤保障等单位[1-2]。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转折,也是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科学举措和必经之路,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2011年起至今经历了蜕变,逐渐成为水利行业不可或缺的机制体系,为水利行业发展贡献力量[3]。

为积极响应安全生产新形式、新理念、新格局要求,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正竭力推广水利安标建设,以标准化、系统化、全面化安全管理思路,系统梳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遵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原则,围绕目标实现,开展建章立制、科教宣培、刚性执行、督促改进等系列安全举措,全面提升水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通过水利安标创建,建设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可复制、可操作、方便快捷的安全生产管理样板。

2 创建过程及成效

2.1 创建过程

水利安标建设应遵循必要的程序,按照三大阶段,8个过程全力实施,通常包括成立行动组织机构、建立实施方案、培训动员、初始诊断、制度体系提升、运行实施和改进、企业自评,申报准备与提升,在建设各个环节中,教育培训贯穿始终,标准化建设三个阶段示意图,见图1。

图1 标准化建设三个阶段示意图

标准化建设的三个阶段有以下8个过程:

1)成立组织机构。为有效保障水利安标的顺利推进,创建伊始首先需成立水利安标行动组织机构,成立水利安标领导小组,统筹水利安标的组织领导和策划,包括明确行动目标职责、下达工作任务、水利安标建设方案审核、重大问题协商、保障资金投入。下设安标办,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具体监督、检查并指导水利安标建设工作。

2)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开展水利安标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通过认真研究现有水利安标评审标准,分析其具体要求,摸深悟透评审标准的内涵,包括一级项目8个、二级项目28 个和 三级项目126 个,结合企业业务实际,制定并发布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水利安标实施原则、目标、步骤、任务分解表以及工作要求,为企业有序建设水利安标奠定良好的基础[4]。

3)实施动员培训。通过组织召开水利安标创建动员大会,为水利安标创建配备充足的软硬件设施,获得领导对项目资源的承诺和保障。同时宣贯创建水利安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解读水利安标实施方案、宣讲职责分工、工作机制、提出创建水利安标的工作要求等,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水利安标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启。

随后,围绕水利安标创建背景、申报条件、达标否决项、126条评审规程等细化内容开展宣贯培训,促进全体人员对水利安标的认识和了解,要求各负责人利用项目例会、部门例会、专题培训等方式组织水利安标知识宣讲,向全体员工宣传水利安标知识和达标创建重要性,统一思想,明确水利安标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4)初始状态评估。立足实际,对标评审标准,查找不足与遗漏,组织开展初始状态评估。初始评估可分2个阶段:①第1阶段由部门、项目部对照评审标准开展自查,掌握安全管理现状,衡量与标准存在的差距,熟悉评审规程;②第2阶段,现场摸底检查,成立摸底检查工作组,开展现场摸底检查,安标办结合检查结果全面分析评价,最终形成了初始状态评估报告,以获得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准确信息。初始状态评估是水利安标建设工作策划的基础,也是针对性实施整改工作的重要依据。

5)修订管理文件。在企业安全管理基础上,结合初始状态评估结果,安标办组织有关人员对照评审标准要求,补充、修编、完善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制度,形成制度和操作规程汇编。修订过程中切记以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安全绩效考核为抓手,以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为行动指南,全面完善并实施安全培训、安全会议、安全投入、隐患排查和应急预案等各项安全制度,并逐步建立成体系,为水利安标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运行实施与改进。水利安标各项策划工作完成后,便进入运行实施与改进阶段。根据制度体系及评审标准的要求逐步开展水利安标实施工作,同时,以结果为导向,结合资料报送要求,全面推进水利安标达标建设,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循序渐进,同步完善。

水利安标落地实施阶段:①严格按制度、评审规程要求,结合任务分解表,逐项开展各项工作;②严格按照文件资料归档要求,统一开展留痕存档;③运行过程时刻保持沟通,确保对标准的准确把握,同时安标办根据沟通情况对安标推进方向进行综合性调整;④安标办每半个月组织开展协调会,讨论运行中的难点、堵点,分享经验,解决协商各种创建问题;⑤安标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任部门及时整改;⑥安标办严格按照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对水利安标创建过程实施考核,确保水利安标高质量、高效落地实施。

7)单位自评与改进。自评过程中,自评组按照职责分工,对照《评审标准》,逐项完成各部门、项目部标准化创建文件资料、现场设备设施、安全文明等标准化创建的审查。安标办结合自评组自评情况,组织整改专题会,召集各部门项目部按照自评整改项逐条商讨,严格按照五定要求落实各项整改工作,最终自评报告需严格按照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内容编写,顺利完成水利安标单位自评工作,程序清晰、效果显著。

8)申报准备与提升。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要求,明确规定取消评审机构评审,企业将直接向水利厅、水利部申报水利安标达标建设,安标办时刻关注主管部门申报要求,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准备各项资料,为顺利达标做好充足准备。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水利安标运行成效,企业应在顺利完成达标评审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举一反三,立足实际,聚焦扣分薄弱项,全面提升改进水利安标运行实施,持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2 建设成效

水利安标创建与运营,加速了企业零星安全管理的系统性链接,实现企业安全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围绕安全管理核心目标,持续完善制度规程,加强培训教育、强化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促进现场管控和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并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现代化。

水利安标持续螺旋改进,有效提升了企业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规程更健全完善,现场安全管理井井有序,风险分级和隐患治理更加精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安全管理人员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稳步向前迈进。

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 安全生产投入度待强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投入度主要体现在人和费用的投入,如企业重视度不够、标准化运行人、费用的投入不足,导致标准化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标准化创建资料繁冗、效果不佳、耗时耗力等负面看法,侧重结果,忽略过程管控,未能正确认识到标准化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有效载体。灵活运用水利安标,抓好抓实新安法要求强化的安全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性、规范性作用,定能有效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2 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水利安标创建思路清晰、标准内容明确,但运行过程仍会出现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现象,核心问题在于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足。对实际业务不熟练,对水利安标理解不深入,无法有效做到将安全与业务的有效融合,最终导致安全生产表皮现象,致使运行结果经不起细化审核、经不起推敲。因此,要强化学习宣贯,教育培训贯穿标准化建设全过程,强化理论灌输,严格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遵照标准化思路,结合业务实际,学以致用高效运行实施,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最终实现安全管理“质”、“量”的共同转变。

3.3 安全台账资料不完善

水利安标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相关归档资料不规范、不全面、不齐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水利安标执行过程中逻辑不强、对标准理解有偏差、未严格执行评审标准要求等导致。因此为保障各项支撑记录清单内容齐全,存档规范有序,思路清新合理,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如,统筹部门顶层设计,制定标准化归档样板,分别按照一级要素(8个),二级要素(28个),三级要素(126个),罗列清单,明确类别、内容、频次、数量等要求,各运行部门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逐步完善部门的安全台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3.4 企业和项目水利安标建设“断层”

自2014年安全法修订以来,部分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形式上已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但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存在安全管理水平层次不齐,安全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甚至一岗多职现象,因此在推动水利安全建设过程中,项目水利安标建设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有所出入,导致相关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现象[5]。

4 工作思考

4.1 善做安标织网人

建立水利标准化的管控体系,要从“大安全”角度出发,摒弃小安全思想,扩大视野,将各级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推行[6]。以企业标准化创建模式来说:①一级网格是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为顶层决策,统一协调,企业安全办统筹组织;②二级网络为企业相关部门的监管主体,以各部门安全组或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指导、协助、监管实施;③三级网格为各部门所属项目的落实主体,各项目人数较多或者存在分支情况,结合实际,在三级网格再细分延伸可更加细化。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进行责任梳理,努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4.2 深化安标系统观念

为避免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不科学等现象,构建标准化管控体系,要坚持“系统性”观念,秉承冗余安全治理、安全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利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将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系统性链接,围绕目标管理,制定制度化导航,强化人员能力和技能提升,以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实施作业的风险管控、及时准确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等等,促使安全生产迭代发展,保障安全生产行稳致远。

4.3 积极创造整合优化

企业普遍存在职业健康安全、安标等各类安全管理模式交叉、重叠现象,为逐步实现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运行的减负增效,坚持标准先行,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主线,整合共性,分册特性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优化,构建服务于生产运营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

4.4 大力引进智慧化支撑

大力推进安全与信息化融合,在企业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大力推进安全场景建设,加快安全管理体系在现有信息系统领域应用,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以“信息系统”为主线,悟透各阶段流程内容,强化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切实有力将安全管理融进生产管理全过程,全寿命周期,促进安全管理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建设企业项目管理大数据平台,构建企业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管理“一张图”。

5 结 语

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推动实施已成为水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抓手,作为体系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后续企业单位将直接面对现有矛盾和问题点,将标准化建设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水利行业安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方向努力前进。

猜你喜欢
水利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简述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