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素养培育实践及启示

2024-02-28 01:42
图书馆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加坡图书馆儿童

沈 玉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儿童阅读素养是个体学习能力的基础。2016 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未成年人阅读素养培育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组成[1]48-57。国际图联IFLA 认为图书馆在促进素养和阅读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之一[2]11-46。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维护儿童阅读权利,提升儿童阅读素养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1 文献综述

儿童阅读素养是儿童为达到识字认字、知识学习和积累的目的而对信息进行最基本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3]。目前图书馆界有关儿童阅读素养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包括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两方面。理论研究包括:关于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使命与思考[2]11-46、基于国际大型阅读素养测评项目的比较研究[4]、国外儿童阅读素养培育模式研究[1]48-57等。实践方面的研究集中在提升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质量的案例分析研究[5,6]。从笔者掌握的现有文献看,当前我国对于儿童阅读的关注大多从如何开展阅读推广的角度出发,却很少将阅读推广的最终成效升华到阅读素养的层面对用户阅读效果进行评价、追踪与反馈[3]48-52。而对于儿童阅读素养基础理论、体制机制、培育模式等领域尚未有深入全面的研究。

根据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开展的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2016评估结果显示[7],新加坡和俄罗斯联邦的学生阅读成绩最高。本文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8]和新加坡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等儿童公共文化服务网站为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分析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素养实践活动,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素养服务提供参考。

2 新加坡图书馆儿童阅读素养培育途径

2.1 空间支持

新加坡各地公共图书馆除了library@esplanade 和library@orchard 两间专业图书馆外,均设有儿童阅读区。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和作用,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在儿童区的设计上颇费心思,如在中央图书馆设立儿童图书馆——“我的树屋(My Treehouse)”。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设计、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材料的使用到收藏和编程等各个方面都遵循绿色原则的图书馆[9],获得新加坡绿色建筑的最高奖项——BCA 绿色标志白金奖。此后,为了增加儿童阅读书籍的机会,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ational Library Board,简称NLB)首创了早期识字图书馆并在全国推广。

2.2 资源推荐

NLB 非常重视儿童馆藏建设,确保读物符合儿童年龄。儿童纸质馆藏包括婴儿读物、儿童杂志、学龄前儿童图画书,故事书、童话和信息书等。同时,NLB提供大量电子书资源。在NLB官网的“儿童和青少年”主页[10],根据儿童年龄划分四大模块,分别是:面向0-6 岁儿童的“早期阅读”、7-9 岁儿童的“怪物联盟”、10-13 岁儿童的“特温克拉马(音译)”和13-17 岁青少年的“青少年接管”,方便儿童和家长根据年龄快速找到资源入口。

2.3 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NLB 儿童阅读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推广活动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富有创意、主题丰富、形式多样,通过运用物理空间、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常规的线下活动有故事时间、图书馆奇妙夜、儿童经典导读班等,线上活动有一天一本书、怪物联盟、学校假日特别活动[10]等。各种阅读活动贯穿全年,通过游戏闯关、积分累积等富有趣味性的参与方式,激发儿童的阅读热情。在疫情流行图书馆闭馆期间,NLB 推出一系列线上儿童活动和在线学习项目,保证了居家期间儿童阅读活动的持续进行。

2.4 阅读指导

为了培养儿童对阅读和终身学习的热情,NLB 提供大量专业的阅读服务和学习方案,如母语阅读俱乐部(MTL Reading Club)、信息素养研习班(S.U.R.E)[11]等。其中早期阅读计划(Early READ Program)是一项旨在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培养0-6 岁幼儿热爱阅读的学习方案[12]。研究表明,儿童要成为流利阅读者需要掌握包括字母知识、叙事技巧、语音意识、印刷意识、词汇和印刷品意识在内的六项早期识字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取需要通过五种早期识字实践(说、唱、写、玩和读)的支持[13]。早期阅读计划围绕早期识字实践提供相应服务与资源,帮助儿童发展识字技能。同时,NLB 坚信家庭教育在提高儿童阅读素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长从孩子出生后即开始亲子阅读。

3 新加坡图书馆儿童阅读素养培育核心活动

3.1 利用空间再造契机,首创早期识字图书馆

早期识字图书馆(Early Literacy Library,简称ELL)是国家图书馆委员会早期阅读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鼓励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培养6 岁及以下儿童对阅读的热爱[14]。第一间ELL 位于裕廊地区图书馆,于2014 年4 月10 日开馆,区域设置和功能有:

(1)幼儿图书区:藏书集中于对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领域。这些书不是按传统分类法或通用方法进行分类,而是根据主题分类,分别是“感官与感觉”“概念”“语言”“诗歌与韵文”和“紧急读者”[15],这种分类法便于儿童和家长快速找到感兴趣的领域。

(2)亲子阅读区:阅读角设计新颖有趣,环境舒适惬意,极富创意和美感的空间设计,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了充满趣味的读书环境。

(3)活动区:设施丰富,包括益智教玩具,多媒体互动墙、童话演出服和角色布偶等,帮助孩子们发现阅读的乐趣。

(4)电子资源区:设有数字讲故事亭,滚筒书站(Tumblebook Station),孩子们可以通过互动电子屏获取图画书和游戏。在杂志和AV 区,孩子们可以访问电子书和其他多媒体资源。

(5)故事室:通过多媒体系统,利用图像、灯光和声音效果,让孩子们沉浸在虚拟现实的故事环境中,将听故事的过程变成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16],因此故事室有个形象的名字——“故事再现室(Story Comes Alive Room)”。

此外,早期识字图书馆还有诸多人性化设计,比如书籍封面朝前陈列,方便儿童通过封面而不是书脊去挑选图书,符合低幼儿童根据图画选书的特点;隐藏的哺乳间和婴儿车停车区;免费的阅读指南,为父母提供亲子阅读相关知识。

新加坡早期识字图书馆从馆藏、空间、设施、服务全方位地为培养儿童的早期阅读素养而设计,为家长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和良好育儿体验也让家长乐于带孩子前往图书馆,从而大大增加了6 岁及以下儿童阅读书籍的机会,为培育儿童阅读素养奠定了基础。

3.2 细分年龄开展差异化阅读服务

新加坡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源和服务。分龄服务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馆藏资源:儿童馆藏根据年龄分为3岁以下、4 至6 岁和7 至9 岁。其中0-6 岁馆藏以早期识字为特色,侧重于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五个关键领域——游戏、交谈、唱歌、阅读和写作。对于7至9岁的大龄儿童,馆藏增加了杂志、电子书等电子资源。

(2)空间布局:由于婴儿和幼童的注意力时长不同,儿童区设计了不同的区域,如:阅读活动空间(亦称:游戏区)、安静阅读区和7-9 岁儿童区。另外,有些图书馆还为3 至9 岁儿童提供了创客空间[17],以培育儿童的创造力并提高早期识字技能。

(3)阅读活动:各图书馆每周定期举办的讲故事活动(Regular storytelling)细分为多个年龄组,包括:4-8 岁、9-12 岁、7-10 岁以及7-12 岁。阅读推广活动也按年龄分组举行,在活动宣传时即会告知适合多大年龄儿童参与以及是否需要家长陪同。

(4)阅读指导:图书馆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定制了相应课程。Baby Lapsit 适用于12 个月以下的婴儿。课程内容是为婴儿精心挑选的歌曲和童谣,并融入了婴儿喜欢的轻柔摇摆和弹跳动作。Jiggle,Read and Rhyme 是一项针对1-3 岁幼儿的亲子计划,通过愉快的30分钟互动课程促进孩子的早期发展,内容包括生动活泼的歌曲、韵律和故事。4 岁以上的儿童有更多适宜的课程,如识字发展计划(包括故事戏剧化、作者亮点、故事写作等)、为4-6 岁儿童讲故事、早期识字项目等[18]。

新加坡图书馆细分年龄提供差异化的资源与服务,适应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育水平,彰显了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与科学性,有效提高了儿童阅读素养培育质量。

3.3 提供家庭阅读指导

新加坡图书馆面向家长开放了多样化的教育培训课程,如:家长工作坊——以“唤醒孩子心中的读者(Awaken The Reader In Your Child)”为宗旨,针对2至6岁孩子的父母,提供有关如何通过有趣的识字活动来灌输良好阅读习惯的技巧;专家讲座和育儿研讨会——以“早期阅读:培养终身读者”为宗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就一系列支持学龄前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向专家请教学习。涉及的主题包括:在数字时代培养拥有媒体智慧的孩子;支持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提高孩子的语言和读写能力等[18]。盛港公共图书馆(Sengkang Public Library)还设有家长俱乐部,作为家长学习社区,每月邀请专家分享做家长的技巧。此外,NLB 官网提供教育、阅读、游戏资源供家长下载、学习。

新加坡图书馆通过线上教育资源分享和线下专题培训,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技能提供专业指导,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有利于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激发儿童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

3.4 为弱势儿童和特殊儿童提供阅读援助

为了践行“为所有新加坡人提供平等的阅读机会”的宗旨,NLB 一以贯之地为弱势儿童和先天障碍儿童提供阅读帮扶。自2008年以来,NLB总共运营了三个移动图书馆(称为MOLLY),包括一辆为成年人、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书籍的大型MOLLY 巴士,以及两辆小型MOLLY 巴士(mini-MOLLY)[19]。小型MOLLY 巴士可装1500本图书,每次容纳12 名孩童,为约100 家特殊学校、孤儿院、福利院、幼儿园提供“送上门”的借还书服务以及讲故事、绘画或音乐活动[20,21]。针对特殊儿童群体,图书馆开展了无障碍阅读计划。兀兰地区图书馆(Woodlands Regional Library)开辟了自闭症友好空间——冷静到图书馆(Calm Down To The Library,即CDTTL)[22]。空间配备了感官友好的阅读和学习区域,特殊的视觉交流工具,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会在需要时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必要帮助,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入图书馆。

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阅读帮扶,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2004 年启动的全国儿童阅读计划(KidsREAD),目标受众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4至8岁儿童,不分种族和宗教,目标是促进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3]。目前,该计划已成功帮扶上万名学龄前儿童。此外,早期阅读入门工具包计划(Early Read’s starter kit programme)[19]也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阅读项目。

以上举措,有效地保障了弱势家庭儿童的阅读权利,促进了弱势儿童群体阅读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弥合社会差距。在最新发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蓝图2025》(简称LAB25)中显示,NLB还将扩大对来自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外展活动[24]。

4 新加坡图书馆儿童阅读素养培育长效机制

儿童阅读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新加坡图书馆在培育儿童阅读素养的过程中,积极寻求对外支持与合作,集合了政府、社会团体、商业机构、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从国家图书馆的顶层规划设计,政府引导、政策倾斜,到专业机构、社会团体、民众志愿者提供的专业策划、财务捐赠、人力投入等支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保证了新加坡图书馆儿童阅读素养服务数十年高效、持续的供给(如图1)。

图1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素养培育模式

4.1 国家图书馆的使命与宗旨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成立于1995年,是根据《国家图书馆委员会法》(第197章)成立的法定委员会。管理局一直致力于为培养新加坡人的阅读能力和终身阅读习惯而努力[24]。在2020年战略规划(Libraries for Life:NLB’s Strategic Plan into 2020)中,提出了新的发展愿景:培育公民成为终身读者,打造学习型社区,建设知识型国家[25]。

基于打造终身阅读的国家、建立知识型社会的使命与宗旨,国家图书馆通过各种计划和活动服务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婴儿一出生,家长即可免费为其注册成为图书馆会员并兑换含有绘本和导读手册的婴儿礼包。“出生即会员”的无门槛入会制保证了每个儿童出生后即可享受图书馆服务,开启早期阅读生活。

4.2 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作为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致力于深耕全民阅读,“图书馆L2020总体战略规划”(Library 2020 Masterplan)将促进阅读作为首要任务[26]。多年以来,NLB旗下各分馆开幕均有政界要员出席站台,新加坡政府和教育部门亦不遗余力地推动儿童阅读。

同时,NLB 积极寻求与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儿童服务。最经典的案例是全国儿童阅读计划(简称KidsREAD)。KidsREAD 是由时任副总理李显龙于2004年4月23日正式启动的全国性阅读计划,由NLB 与人民协会(PA)和四个自助团体合作。新加坡教育部亦大力支持该计划,积极推动全国小学参与并扩大学生义工数以支持计划开展。KidsREAD至今已成功开展18年,合作伙伴也发展至7个[23]。

社会组织与NLB的合作方式主要有:

(1)专业支持。位于中央公共图书馆内的儿童图书馆——“我的树屋”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儿童图书馆,由NLB 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CDL)联合设计推出[27]。此外CDL 还召集了其他11 位合作者,作为各领域的专家在设计规划“我的树屋”中利用彼此的优势和专业知识,创建了一个完全绿色和创新的图书馆。

(2)主办活动。如蔡厝港公共图书馆(Choa Chu Kang Public Library)举办的儿童经典导读班由新生心智发展中心与德慧经典文化学会所主办。

(3)资金赞助。“小书箱领航员”活动中,NLB与海峡时报学校零花钱基金合作,为200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九个月的书籍免费订阅[28]。

(4)物资捐赠。淡宾尼图书馆的儿童中文馆藏主要来自周星珠基金会的捐助,并且图书馆与儿童合作基金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和计划,以鼓励儿童阅读中文材料。NLB运营的三个移动图书馆,经费和运营活动完全由观音通胡德祖庙赞助[19]。

(5)活动支持。在NLB 举办的2021 年度全国性阅读推广活动之阅读!节日2021(Read!Fest2021)中,合作伙伴在相关阅读期间为参与者提供特别折扣,以鼓励民众参与。

4.3 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深度参与

NLB有近5000名活跃的志愿者,通过阅读计划和学习研讨会等各种活动为新加坡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做贡献[19]。志愿者是儿童阅读活动的生命线,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为儿童阅读服务注入了活力,更保障了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在KidsREAD 项目中,包括学生在内的义工达到5000人,他们通过为孩子们讲故事、共读图书、做游戏等方式参与项目活动。在图书馆,志愿者开办并运营了21个儿童阅读俱乐部,促进各种族儿童的母语阅读[19]。NLB 长期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同时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对申请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如提供帮助志愿者发挥作用的资源:培训新志愿者基本的讲故事技巧;对现有志愿者进行所需高级技能培训;讲故事培训视频;制作志愿者资源指南,提供有关如何开展每个活动的建议等等。

5 新加坡经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培育儿童阅读素养的启示

5.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儿童阅读素养培育格局

借鉴新加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构建政府、图书馆、社会组织、教育机构、阅读推广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儿童阅读素养培育体系,发挥各主体的比较优势,增强儿童服务供给能力,是推动儿童阅读素养培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1)争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儿童阅读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一环,公共图书馆应把握大力建设书香中国的契机,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精神,将儿童优先理念落实到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图书馆界应向文化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倡议将儿童阅读服务纳入政府工作规划,争取设立儿童阅读专项基金,用于儿童阅读推广及相关工作,为保障儿童阅读权利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和财政性动力。

(2)争取慈善基金会、民间团体、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的善款和物资捐赠,如以爱心企业、热心公益的个人名义设立“奖读金”,鼓励儿童阅读;接收资金、书籍等物资捐赠以完善儿童馆藏,为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争取资金、物资支持。

(3)托儿所、幼儿园等幼教保育机构是幼儿除了家庭之外的主要生活场所,并且幼儿普遍具有向师性,在幼教保育机构开展阅读服务,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在幼教机构定期开展主题童书推荐、故事会,童书大冒险等阅读推广活动;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可为幼教老师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培训,提高幼师指导阅读的水平。

(4)与教育系统合作,设立关于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的教学课程。通过开设阅读课,培养儿童从小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5)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作家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上涌现了一批倡导亲子阅读的微信公众号大V、博主,以其专业的育儿、早教知识分享在家长圈中颇具影响力。图书馆可邀请这些博主为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大使,开展线下阅读推广活动;也可请他们出镜,录制相关主题短视频,利用“网红”的号召力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6)为确保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儿童阅读服务网络的持续有效运行,建议中图学会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儿童阅读指导分委员会,一方面加强对儿童阅读服务的工作指导和行业交流,一方面对各主体间的分工协作进行必要的协调,促进儿童服务的深度发展。另外,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应对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

5.2 为儿童和家长打造空间友好型图书馆

图书馆在建设儿童图书馆(阅览区)时,应重视空间功能的发挥,可参照以下两个方向进行设计规划。

首先,将传统的阅读空间打造成有助于阅读的艺术空间。在室内设计上,可以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选取最符合当地特色的主题进行设计呈现,利用装饰和美学效果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这样的人文主题设计,既能使图书馆呈现地方特色,更在这种空间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使儿童受到本地历史文化的熏陶。

其次,将传统的阅读空间打造成儿童和成人双向学习空间。婴幼儿和低龄儿童无法独立到馆,并且他们的阅读行为需要家长引导才能持续,因此儿童图书馆的设计也应考虑家长的需求:一是方便陪伴儿童的需求,如:应配备母婴间,方便家长护理婴幼儿;有婴儿车停放区;儿童活动区有适合大人坐的椅子或者坐垫;儿童读物按年龄装袋方便家长为孩子选取读物等。类似这样贴心实用的设计和服务能够大大提高家长们带孩子到图书馆的意愿。二是满足亲子阅读和代际阅读需求。阅读位间距可大一些,或者利用造型设计进行空间半隔断,避免亲子阅读中的互相干扰;同时很多家长亦有阅读和自我提升的需求,可参考新加坡图书馆的做法,儿童阅览区与成人阅览区相连,这样家长在陪伴儿童的同时也能满足自我阅读需求,亲子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5.3 开展细粒度、靶向性儿童分龄分级阅读服务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服务主要面向6岁以上儿童,对6岁以下,特别是婴幼儿阅读素养的培育关注较少。儿童读者从婴幼儿到儿童期,其认知水平、接收信息的能力差异较大,图书馆应根据儿童年龄及其认知水平确定各年龄段儿童阅读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分龄分级服务。

首先,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差异化阅读空间。0-3 岁低幼区,馆藏以游戏性、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纸板书、图画书为主,配合启蒙玩具,以激发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4-6 岁儿童区,馆藏以绘本、故事书等趣味读物为主,配合教玩具、故事玩偶等故事辅助玩具,培养儿童阅读的主动性;7 岁以上大童区,馆藏增加科普读物、儿童杂志和视听作品,培养儿童的阅读素养和能力。

其次,基于儿童的年龄、心智发展水平制定以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素养为目标的精细化、靶向性分龄阅读书目,创建分级分类儿童书目推荐服务体系。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开发既具有自我诊断功能的阅读练习体系,又具有情境多样特征的阅读指导系统[29]46-51。

最后,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阅读偏好定制阅读推广活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制定的终身阅读策略(Reader For Life)中包括了分龄阅读策略,即研究并制定符合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分龄阅读推广策略。我国公共图书馆也应组织有关专家制定适合我国儿童的分龄阅读指导策略,使图书馆的分龄阅读推广活动更具科学性和靶向性,达到良好的阅读推广效果。

5.4 为儿童家庭提供高质量阅读指导

阅读要从娃娃抓起,书香社会离不开书香家庭,在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孩童拥有更强的文化素养[30]。图书馆可借鉴新加坡同行的做法,以提高家庭的教育认知和提升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低幼儿童家庭提供相关培训。公共图书馆可在自媒体直播平台、短视频和视频号通过直播、短视频的方式普及早教知识、亲子阅读技巧;在图书馆网站提供儿童阅读书目、益智游戏、儿歌、电子书等资源供家长下载使用;面向孕妈妈、家长开办亲子课堂、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家庭阅读指导课,提升家长亲子共读能力;定期调研儿童的家庭阅读情况,帮助家庭建立循序渐进的家庭阅读计划。

5.5 强化对弱势儿童和特殊儿童群体的阅读帮扶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指出坚持保障儿童平等发展。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和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31]。我国公共图书馆应主动为特殊儿童提供阅读公益援助,实现以“普惠化服务”为核心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目标[29]46-51。第一,公共图书馆可为不便到馆的残障儿童提供图书寄阅服务,如有条件可酌情对经济困难家庭减免费用。用流动图书车,为地处偏远农村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送去优质阅读资源,并配备馆员提供阅读指导,开展阅读活动。第二,优化升级图书馆软硬件设施,为残障儿童和特殊儿童无障碍享受图书馆服务创造条件。为视障、聋哑儿童提供合适的印刷品和助读系统以及无障碍的阅读设施;为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特殊儿童群体开辟独立的阅览空间,配备感官友好的设施和具有相关护理知识的馆员,为特殊儿童提供理解支持,促进他们融入图书馆,提升阅读力。

5.6 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志愿服务团队

新加坡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离不开众多志愿者的深度参与。我国公共图书馆要扩大儿童阅读素养服务的覆盖面,除了依靠图书馆员的努力,还应当建立一支优质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图书馆应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方法,长期向社会招募有意愿、有兴趣、有特长的儿童服务志愿者。志愿者在投入服务前,应接受必要培训。图书馆可开发儿童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如早期阅读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幼儿心理和沟通方法;朗读、讲故事技巧、阅读指导方法等。在管理方面,应建立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表彰先进,保证志愿服务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猜你喜欢
新加坡图书馆儿童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留守儿童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六一儿童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去图书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