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开启育人新思路

2024-03-10 13:21林卫兵文中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宜昌市导师制导师

林卫兵 文中成

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和偏差。因此,在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教育观念、人民的思想观念、德育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突围”。

当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当职”)的老师们,紧紧抓住“学生成长导师制”作为“突围”的切入点和“武器”,演绎出了中职教育“奋勇突围”的现代版“长坂雄风”故事——十年磨一剑,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当职在中职学校如何更好立德树人的问题上大膽探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积极成果。

德育管理新模式:“学生成长导师制”

当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综合性全日制国家级重点、省级示范、国家“双优”培育学校。2012年,当职开始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2014年6月,“中职德育‘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为宜昌市重点课题,同年8月申报为省级重点课题。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当职实施的“学生成长导师制”是指学校通过聘请本校优秀教师担当学生导师,遵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规律,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个别化教育模式。

当职实施的“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一种“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管理新模式。它是“全员”的,教师个个为导师,学生人人受关爱;它是“全方位”的,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无论课堂上下,还是校园内外;它是“全过程”的,从进校之日始,到离校之日终,不管是在校期间还是寒暑假,不间断、无缝隙。

其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变为“人生成长导师”;二是从导“生”走向导“师”,使教师自身从注重专业技能提高转变为注重综合素养的自我提升。从而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形态、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推进与完善

课题“中职德育‘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研究与实践”自2012年暑假启动,历时三年。

早在2012年暑假的筹备阶段,学校领导班子就制定了“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活动方案与系列制度,并设置专项资金。每学期初,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解读方案,阐明意图,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导师,学生积极配合导师。最后确定导师、学生分组,师生配对。

整个实施过程分“七步走”。一是建立学生档案,全面、详细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二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每月至少两次。三是深入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生活,每周至少一次。四是家校结合,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每学期家访一次和每月电话联系家长一次。五是细致、认真填写工作手册,并实施跟踪教育。六是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每学期初,召开全体导师工作培训会,聘请优秀导师介绍经验;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导师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的策略。七是重视“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宣传报道和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在学生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实践。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方法

师生双向选择,建立“受导关系”。班主任牵头召开本班任课教师德育探讨会,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结合学生意愿,双向选择,每名导师选配受导学生 8—10名。导师们分类进行帮扶教育,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及时解决生活困难,疏通化解心理问题,按要求完成四个规定动作:一是全面了解学生本人及家庭情况,建立受导学生档案;二是每月与受导学生谈话交流两次以上,并在导师工作手册上做好记载;三是每周一次进寝室指导学生生活;四是每月一次家访或电话访。同时,导师还可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吃一顿饭、同参加一次锻炼、同做一次内务、同演一个节目等活动,建立友谊,增长感情,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人格平等、教育活动民主)、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科教学互动、思品养成互动)、多元的导师组织(校内全员组织、社区资源共助)、共进的发展目标(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抓住“四导”核心,落实具体工作。学校归纳出“一个中心,两种角色,三字真经,四导核心,五者关系”的导师工作内涵,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教师与导师的角色转换,从学业教师转变为人生成长导师,导师工作要多念“情、责、实”三字真经,四“导”是“导师制”的核心内容,就是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正确处理好导师、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五者之间关系。工作中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亲情化原则、渐进化原则、实效性和保密性原则。

推行“互联网+德育”。“导师制”开始实施时手段单一,要填写导师工作手册,费时费力。现在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了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合·育学生发展生态系统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管理。学校数据中心被称为“当职大脑”,这个平台可以立体化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构建“互联网+德育”的新媒体育人矩阵。平台的建立,使导师工作由原来的手册记载转变为移动端数字化记录,系统化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构建“三全育人”的具体实施机制。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以来,在不断向纵深探索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学校“三线一体”(主导线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科、团委—专业部—班主任,主体线为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主控线为学校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学生科、专业管理部领导)和“首遇责任制”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三全三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校一室”(业余党校、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室)和“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管理体系。“导师制”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落实“三全育人”新格局,发挥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和导师的“四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受到关爱的机会,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喜人成效

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以来,学校校风校纪得到根本性转变,两次被评为宜昌市德育品牌学校,被当阳市教育局评为“德育精品”。“中职德育‘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宜昌市特等奖、省级优秀奖。学生学业成绩直线上升,当职已连续4年荣获“宜昌市技能高考质量奖”,技能高考本科上线率居湖北省前列;2022年参加湖北省技能大赛获20个一等奖,全省第一;杨柳、姚依琳、龚智洁3名学生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曾静怡等15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育人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3年9月,《湖北教育》作了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长篇报道。2012年以来,当职多次荣获“宜昌市文明校园”“宜昌市示范家长学校”“当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当阳市平安校园”等称号。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宜昌市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V eraW an g
导师榜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