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同时入职17家公司,什么情况?

2024-03-13 13:24刘亚童画王畅
方圆 2024年1期
关键词:底薪朱子团伙

刘亚 童画 王畅

一个人同时打17份工是什么样的体验?对打工人来说,每逢岁末年初都是最忙碌的时候,仅一份工作就已焦头烂额。但对某些“职业打工人”来说,只要时间管理得当,就能同时在17家公司入职。每当外出面试新公司时,他们还会顺手拍下照片发在各个工作群,假装在“见客户”“谈生意”。

在“职业骗薪”的江湖里,男子朱子瑞作为“头部”成员,不仅勤奋有野心,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带团队,把机会卖给别人从中抽成。这种职业骗薪行为让不少公司苦不堪言。

2022年底,一家小型金融公司的报案,让一个混迹上海滩的“职业骗薪”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公司招到了一批“完美员工”

A公司是一家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金融企业。2022年1月,出于自身业务考虑,公司在网络招聘平台对外招募融资经理,要求具有相关从业经验,最好自带客户资源。

招聘过程中,朱子瑞亮眼的简历引起了该公司人事部门的注意,面试时其不凡的谈吐更是给面试官留下极深的印象——开豪车、戴名表、拎好包,高学历、好口才、拥有长期金融行业从业背景、手握大量优质高净值客户资源……总之,完美适配岗位需求。最吸引A公司的还是朱子瑞许诺的“小目标”——将在一年内为公司融资2.1亿元。

入职后不久,朱子瑞主动将自己手下8名“精兵强将”介绍到A公司面试入职,与朱子瑞一样,他们都拥有“完美”的个人履历。

由于朱子瑞等人应聘的岗位并不要求员工“坐班”,因此即使在公司里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也不让人觉得奇怪,况且他们的工作日志总能按时上交。从工作日志来看,这些人不是在拜访客户就是在洽谈业务,看似工作满满当当、开展得热火朝天,然而试用期即将结束,朱子瑞等人没有为公司带来任何实际的业绩,公司却每月为他们每个人支付底薪。

入职时信誓旦旦的承诺与连续几个月零业绩的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A公司意外发现,这批员工不仅为公司画了一张完美的“大饼”,还有人同时“打几份工”,同时在其他公司上班。结合种种不寻常之处,A公司报了警。公安机关调查期间,相继有多家公司因相同事由递交报案材料,警方发现这是一个涉及众多被害单位的有组织的团伙犯罪。

同时入职17家公司

原来,自2020年1月起,一群堪称“时间管理大师”的“职业骗薪人”,同时游走于不同的公司专门骗取底薪,数百家被害企业掉入“骗薪杀猪盘”。2023年3月,浦东新区警方对以朱子瑞等人为首的骗薪团伙实施了抓捕。

由于该案犯罪形式新颖、涉案人员及被害单位众多、团伙作案和个人作案相交叉、涉案金额庞杂、取证难度大,案发后浦东新区检察院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第一时间提前介入,成立专案组,引导公安机关完善相关证据的收集、固定及梳理工作。

经过严谨细致的梳理,一沓厚厚的证据材料逐渐向检察官展现了案件的全貌。该团伙成员通过伪造应聘材料、虚构个人能力,同时间段内入职多家公司,并不打算也没有能力为公司创造任何业绩,只为混取底薪。最多的时候,有的成员能一个月内同时在17家公司“上班”,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时间长了没有业绩,自然会引起公司怀疑,为了能延长在一家公司的任职时间,尽量多骗几个月底薪,骗薪团伙开始花钱请“演员”扮演所谓“高净值客户”,应对公司电话回访、参加公司活动、表达投资意向等。一名“群演”说:“他们(骗薪人)让我们穿得体面点,到了公司跟老板讲自己有很多房子,装作有闲钱想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样子,实际上我去那里就是为了赚点买菜錢。”这样的“高净值客户”自然不会真的跟公司签约。

当骗薪套路屡试不爽后,骗薪者的胃口不断变大,甚至发展起下线。“骗薪圈”的“头部”总结出规模小、背调不严格的中小型金融公司名单,招募“圈内新人”一同入职,并从其获得的底薪中抽取提成。职业骗薪人“忙碌”在众多公司的“面试、入职、骗薪、离职”之间,并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职业骗薪团伙,受害的企业越来越多。

严厉打击“职业骗薪”黑灰产业链

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案发后,某被害公司负责人回想起这些“员工”刚入职时就有异常之处:“正常入职员工都是催着公司缴纳社保,他们反而主动要求不用公司缴纳。”该公司当时虽然觉得奇怪,但未放在心上。彼时,公司更加看重的是这批新员工拥有的高净值客户资源以及他们对公司许下的承诺。被害企业大多为中小型金融企业,他们对入职者也没有进行详尽的背景调查。

这批职业骗薪案陆续移送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后,专案组根据在案证据,梳理出涉案团伙骗薪的组织性以及使用假客户、进行假投资、制作假记录的情况,证实了所谓“应聘”实则是套路行为且具有欺骗性;又通过进一步引导公安机关查证涉案人员入职的时间,证实了团伙成员同时在多家公司“入职”,完善了实施骗薪行为的时间轴。

2023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这起职业骗薪系列案中的30余名被告人提起公诉。

“我们发现,职业骗薪行为已形成灰黑产业链,对人力资源市场造成恶劣影响,也对众多中小型企业造成冲击,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目前,该系列案中其他涉案人员也在审查起诉中。”承办此案的检察官薛松表示,“通过与被害企业的接触,我们既为其遭受的冲击感到痛心与惋惜,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如果能从法治的角度,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也许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类似案件的频繁发生。”

在案件起诉的同时,针对众多被害公司在人员招聘、人事管理及为入职者社保缴纳等方面的疏漏,浦东新区检察院向20余家被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其建立健全入职信息审查制度、强化企业内控完善员工管理、规范入职人员社保缴纳工作等,同时加强行业沟通防范骗薪风险。比如在行业协会对出现类似异常的“入职者”进行备案,提醒行业内的企业着重加以甄别和核实,防止职业骗薪者入职。

在办案检察官看来,为入职者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同时也能够了解是否存在其他公司正在给入职者缴纳社保的情况,判断出入职者是否同时入职多家公司。此案中被害企业因为没有为“求职者”缴纳社保,无形中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应尽可能做好背景调查,签好劳动合同,保证社保缴费。如果遇到行为异常的员工,及时报警、及时止损。而对于此类严重扰乱营商环境、挤占正常求职者就业资源的骗薪犯罪,检察机关势必将持续严厉打击,并努力与相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遏制此类职业骗薪行为的进一步蔓延,共同为大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底薪朱子团伙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多肉
无底薪
市场销售人员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市场销售人员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My Diary
找出8名盗贼
干一碗朗朗上口的毒鸡汤
工资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