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2024-03-14 23:12任启亮
小品文选刊 2024年3期

任启亮

春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时候,熟悉的朋友见面会有意无意问一句,过年回去吗;家乡的亲朋好友打电话时也会问,是否回来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是人之常情。如果是平时回到老家,亲友见面往往以异样的口吻问“怎么这时候回来了”;要是春节没回去,却说“过年怎么也不回来呢”。

离开家乡40多年了,回想起来,回老家过年的次数不算少。除了女儿面临中考、高考的关键年份,或者自己有出差、出访任务,一般情况都要回老家过年。有一年本来计划回去,并跟父母说了,后突然临时接到春节要出访的任务,只能作罢,使得父母很是失落。

往往还未进入腊月,就要考虑春节回家的事。先把工作安排好,争取利用年休假多待几天,然后就是跑商店给父母和亲友买些特色礼物。最麻烦的是买火车票,尤其是早些年,常常要提前数日起大早去车站排队买票。有时骑着自行车很早就赶到车站,排到窗口售票员说这趟车的票卖完了,好不沮丧,只能第二天起得更早再去排队。回家过年让人期待,有时也难免有些畏惧,但无论如何回家的路挡不住。

从古到今,过年的讲究很多,并充满仪式感:敬天祭地拜祖宗、贴春联放鞭炮、磕头拜年包饺子、舞龙舞狮赶庙会、春节晚会大联欢,等等。无论多么热闹,恐怕回家和团聚是过年的两个关键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场亲情迁徙活动,游子向故乡聚拢,小家向大家聚拢,晚辈向长辈聚拢。

在择业、就学、从军、谋生的人生旅途中,或为职责所系,或因理想召唤,或为事业打拼,或因生活所迫,人们难免远离故土和亲人,漂泊在异地他乡。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也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遭遇困难挫折,回到家乡和亲人身边,歇歇脚,舒口气,就能让身心得到安顿和休整。在亲情的抚慰、理解和支持下,汲取新的力量再出发。因此,春节回家成了游子最好的选择。

好在今天有了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以及高速公路,回家过年对很多人来说不再是可想而不可达的奢望,再没有古人“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苦恼和惆怅。随之而来的,每年春节前后,春运也就成了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和中国新年的一道独特风景。

每次回家过年,我都会尽量赶上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还在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春节回老家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我们与双方父母商定,年前先到马鞍山的岳父母家住几天,大年三十晚饭前再赶到淮北自己的父母家。

从马鞍山到淮北要经南京转车,我托同学提前买好南京的火车票。大年三十一早从马鞍山出发时开始下雪,没想到南京的雪更大。我们在候车室看窗外雪片铺天盖地,一阵紧似一阵,积雪越来越厚,心里非常着急。车站广播里不断传来火车晚点、取消的消息。我们搭乘的那趟火车从上海始发,本来早上9点多就该到站的,一直等到下午3点,打听不到它的任何消息。正常情况下,这时我们已经在离家只有40公里的符离集火车站下车,并坐上朋友来接我们的汽车。后来得知,这位朋友按原定时间赶到车站,等了4个多小时,问不到这趟火车的任何消息,只好打道回府。要知道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人人都有一部手机。

雪还在下着。女儿问什么时候火车才能来,我嘴上安慰她,心里却比她更着急。

好在晚上5点多钟发出一趟南京经蚌埠开往合肥的慢车。我想走一程是一程,先上了这趟车再说。特别凑巧的是,到蚌埠赶上一趟开往淮北的临时通勤车。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火车,只有5节车厢,座位不是前后依次排列,而是依靠两边车帮对面而坐,车窗也与普通火车不同。窗外雪花纷飞,车上没有暖气,人不多,出奇的冷。我们三人不敢坐下,只好站着相互依偎取暖,时而跺跺冻僵的双脚。

晚上11点多钟,终于到家了。大门敞开着,院子里的灯亮着,父母既高兴又惊喜,开口就问“路上怎么了”,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弟弟告诉我,母亲看到下雪了,就一直念叨,为你们担心;天黑以后,父亲踩着积雪,几乎每隔半小时就去一趟村边的马路,盼望接到你们。

母亲和弟媳正在包饺子,几个侄儿围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父亲一边让弟弟快把热在锅里的菜端上桌,一边往酒杯里斟酒,并招呼大家停下手中的活,该吃年夜飯了。一会儿工夫,母亲把两大盘饺子端上桌。父亲端起酒杯:“全家都到齐了,来,喝一个团圆酒”。全家人一直在等着我们一起吃这顿年夜饭。女儿和侄子不时跑到院子里点燃花炮,把雪地和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看到这一切,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我一路的着急、疲惫、寒冷一扫而空,无边的温暖涌上心头。

大年初二,我与弟弟一起去给三个舅舅拜年,同时前往的还有一众的表兄、表弟、表妹。三个舅舅和妗子一早就开始准备,把最有特色、最好吃的菜都留在今天,摆上三大桌,盘子摞起两三层。表兄弟们敬过三个舅舅,便开始互敬起来,非常热闹,似乎灌醉一两个才尽兴。舅舅并不阻止,只是会心地笑着。

回家过年,还要与一些同学朋友聚聚。平时难得一见,利用过年的机会,一起见见面,聊聊天,也不免喝上几顿酒。我平时是不喝酒的,但在过年的气氛里,与家乡的亲朋好友在一起,感到亲切和轻松,也要喝一点。让我于心不安的是,回家过年应该多陪陪父母,弥补常年在外的亏欠,却让应酬占去不少时间,尤其是父母年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之后。父亲看出我的不安和犹豫,便主动说:“回来一趟见见同学朋友不容易,你去吧,不用担心我们。”父母会一直等着我回来,还会给我倒上一杯热茶。每当这时,总有一股暖流直通心底。

父母相继离开我们将近10年了,这10来年我没再回老家过年。父母不在的老家,还是家吗?

选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