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古代写寒假作业

2024-03-17 09:48
科教新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莎草内卷羊皮

放寒假了!在你享受假期的同时,还要写寒假作业!如果你暂时还不想动笔,那我们就把你的作业抛到古代,看看在过去不同的年代和地域,你的作业将被写在什么样的“作业本”上吧!

古希腊:在羊皮上写字

古希腊帕加马城的人们用羊皮当“纸”,把一张羊皮泡在石灰水里,去掉油脂后再拉伸平整,才可以在上面写字。当时很多学者的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及荷马的《荷马史诗》都是用羊皮纸书写的。

古埃及:内卷的莎草纸

古埃及有一种莎草纸,是将尼罗河边生长的纸莎草茎去皮后,切成薄薄的长条,在水中浸泡数日,然后把这些长条纵横交叠排成一片,用木槌捶打并晒干后制成的。莎草纸质地十分脆硬,很容易被压碎或抻断,而且有顽固的内卷趋势,一旦卷起来就再也摊不直。

殷商时期:写字用龟甲或牛骨

殷商时期,古人用乌龟腹甲和牛肩胛骨当“纸”,用小刀把文字刻在上面,这就是甲骨文。一片骨头上只能写20~50 个字,如果你的寒假作业有5000 个字,那么需要用100~250 块牛骨或龟甲才能完成作业。在当时,甲骨是用来记录一些重要占卜结果和重大战争等国家大事的。

周朝时期:把字写在石鼓上

周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要想写完5000字的寒假作业,可能需要在80 个大石鼓上刻满字。刻完之后,你马上会面临一个更头疼的问题:该怎么把这些沉重的作业交给老师呢?

战国时期:贵族丝帛

战国时期,贵族们开始用轻盈但十分昂贵的丝帛来写字了。一块长33 厘米、宽41 厘米的战国帛书上可以写900 多字。而普通文人则是在削制的狭长竹片或木片上写字,这就是简牍。一片竹簡上能写30 个字左右。古人在竹简上书写时,通常会先在带青皮的竹片上打个“草稿”,等到定稿后,他们才会把竹简上的青皮削掉,把正文写到去皮后的竹白上。

两汉时期:平价之光,纸来了

西汉时期,古人把织绸过程中用水漂蚕茧残絮时留在网状工具上的一层薄纤维晾干后剥离下来,就形成了最初的纸。不过,这时的纸数量少,价格高,并不普及。东汉时,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等更方便易得的材料代替漂茧的残絮,造出了便宜且优质的“蔡侯纸”。

摘自《红领巾·探索》

猜你喜欢
莎草内卷羊皮
Keep tradition alive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纸莎草纸:尼罗河畔的古老技艺
会飞的羊皮筏(外一章)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古埃及比中国更早发明造纸术?
巧断羊皮案
大热WOB发型
披着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