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耕读传家

2024-03-17 09:48
科教新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传家衣袖赈灾

晚清名臣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世代书香的耕读之家,不仅在疆场上屡立奇功,也是一位以“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无瑕”自期的清廉官员。

他在湘阴柳庄耕读期间,继承先辈乐善好施的传统,经常参加赈灾义举,每遇灾年都在路边搭建大棚,让家人熬粥救济难民,熬汤药医治得病灾民。

1862 年,50 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接着又升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收入不菲。在财富面前,左宗棠没有迷失方向,还是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在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期间,因为长年伏案办公,衣袖经常磨破,他就在衣袖外罩了一层袖套。这一发明被下属敬称为“宫保袖”,久而久之流行于西北大营。任陕甘总督时,他兼任茶马使,按规定可得一份兼职俸禄,10 年累积白银38 万多两,但他分文未动。后来,兰州黄河大铁桥的修建,主要用的就是这笔钱。

生活中,左宗棠身正垂范,言传身教地教育家人,以简约为荣,铺张可耻。任高官20 余年,他不贪不占,连按官场惯例享受的补贴也一概不受。清政府每年拨给他的养廉银子有二三万两,可他仅给家中白银200两,余钱都用在扶贫救灾、修城墙、办书局书院和资助西征军粮饷等公益事业上。

左宗棠60 大寿时,子女们想尽孝,欲在柳庄举办宴席庆贺。左宗棠得知后,急令取消,责备孩子们忘记祖训,铺张浪费。有一年,次子孝宽见官宦子弟皆居豪宅大院,自家房子却寒酸至极,便想把长沙司马桥旧宅进行修缮。他未请示父亲,偷偷花了600 两银子,擴建后栋、加筑轿厅。左宗棠知道后,严厉训斥。孝宽知道父亲动了怒,追悔莫及,自此严守家规。

1870 年,两个儿子写信给左宗棠,请求父亲给钱,用于添置田产,左宗棠回信说:“今年朝廷赏给我的养廉银已用于兰州书院学子求学,还准备明年筹备一万两为家乡湘阴赈灾,所以没有多余的银两来给你们私置田产了。”

左宗棠要求子女勤奋读书,自强自立。孝威、孝宽十四五岁时,常因交友嬉戏而荒废时日,左宗棠因此忧心如焚,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也都是教育他们如何勤俭持家、耕读为本、乐善好施,不要沾染纨绔子弟陋习。他把“崇俭广惠”和“勤耕读”作为传家之本,勉励后代要治有用之学、成经世之才,特别强调“耕田”和“读书”两者不可偏废。他题写的楹联“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一直是左氏后人牢记于心的家教箴言。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传家衣袖赈灾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衣袖飘飘真好看
他的词语 如同独臂男孩的衣袖
衣袖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常熟南张书种家族
衣袖
以诚传家 继往开来——BOSIC四川站综述之二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
清末民初直隶商会的乡村赈灾活动述略(1903-1928年)
硅宝科技:举行雅安地震赈灾募捐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