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余甘子育苗与造林技术

2024-03-19 05:39唐宗勇孙永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甘子河谷苗床

唐宗勇孙永玉

(1.楚雄彝族自治州营林营草工作站,云南 楚雄 67500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3.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云南 昆明 650224)

干热河谷气候干燥炎热,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在长期人为干扰和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下,生态退化严重,功能与结构接近崩溃,是我国非常典型的造林极端困难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带[1]。近年来,在植被恢复、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干热河谷地区造林在适地适树、树种选择的基础上,适宜乡土树种的育苗技术是植被恢复的基础和关键。结合近年来在该区域开展的国家重大生态建设“楚雄州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及目前正在广泛建设的余甘子生态经济林,本文总结了简单实用的干热河谷余甘子育苗和造林技术,以期对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撑。

1 树种概况及利用价值

1.1 树种分布及适生环境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别名或地方名橄榄、庵罗果、滇橄榄、牛甘果、余甘、喉甘子等,落叶小乔木,干旱地区为灌木,余甘子耐高温和干旱,忌霜冻和风害;生态适应性强,喜光,穿透能力强,根系发达萌芽快,生长迅速,一般分布于的山地疏林、荒地或向阳处,海拔200~2500m的地区,喜干热温暖的气候,年平均温度>18℃、年降雨量<1000mm的地区生长较为良好[2]。余甘子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耐瘠薄土壤,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坡地荒山皆可生长,在山地荒坡、石砾山地也能生长,但在低湿和钙质土地区生长不良,在土壤肥沃的中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域有大面积的余甘子自然分布,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台、闽等省区,在浙、赣、湘等省区也有分布或区域化种植;国外马来西亚、菲律宾、南美、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等区域也有分布。

1.2 形态特征

余甘子花小单性同株或者异株,单生叶腋或排成聚伞花序,或密伞花序,无花瓣。雌花萼片与雄花同数或较多,子房3室,每室胚珠2颗,花柱与子房室同数。雄花萼片4~6片,覆瓦状排列,雄蕊2~5枚,稀6至多数,花丝分离或基部稍合生,无退化雌蕊。叶小且互生全缘,通常二列羽状复叶,托叶2片。果皮肉质,蒴果扁球形状,种子三棱形[3]。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1.3 经济利用价值

余甘子果实初食时味酸涩,良久方甘,故名余甘子;果实供食用,富含丰富维生素,可化痰润肺、治喉痛咳嗽、生津止渴;叶和树根也供药用,可治湿疹、风湿痛、皮炎和解热清毒等[3]。也有文献报道,余甘子具有抗衰老、抗病毒、抗氧化、降脂、降血糖等功效,具有抗癌效果[4]。最新研究发现,余甘子对肥胖[5]、痛风性关节炎[6]、肺癌[7]等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余甘子萌芽力强,根系发达,可保持水土,是干热河谷地区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幼果叶和树皮可提栲胶;叶晒干可用于枕芯;种子含油量16%;树姿优美可作为干热河谷的庭园风景树;木材棕红褐色坚硬,木材结构细致且有一定的弹性,是优良的薪炭柴树种;果实多用,亦可栽培为果树。综合来看,在干热河谷余甘子是一种适应性广、结实早、产量高、耐干旱瘩薄且适生于荒山荒地的重要生态经济树种,既是经济价值高的果树,又是具有广泛医疗价值的药用植物,也可作为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树种[3]。

2 余甘子育苗技术

2.1 采种技术

余甘子干热河谷区域采种时,宜选择四至六年生抗性强、生长迅速、病虫害少、生长健壮的优良植株作为采种母树,一般来说优树种子发芽率较高,其后代抗逆性强。干热河谷区余甘子一般4—5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果实为核果,果实由绿色变为淡黄色或淡绿色呈半透明时基本已成熟。手工采摘,将采下的果实破开果皮,堆积腐烂后放入箩筐内置于水中冲捣,洗干净后捞出果核摊开暴晒,上盖纱布,以防果核爆裂弹掉种子,果核开裂后得到种子。种子应筛除杂质、核壳等,出籽率7%~20%,千粒重约13.8g,种子约7.2万粒·kg-1[2]。余甘子种子可干藏,但干热河谷常温条件下只能短期存放,即冬季采种,放至第2年的春节须播种。其种子含水量在11%以下、0~5℃低温环境中密封条件下可保存1年,发芽能力受到的影响较少。

2.2 苗圃地选择和整地措施

余甘子在干热河谷地区选择苗圃地时,应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具灌溉条件、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或半阳坡、坡度≤15°的坡地。苗床应清除石块和杂草,平整土地和消毒,在苗床周围开排水沟,床面做成宽1~1.5m、长度依地形而定。容器苗床规格相同,但容器育苗不用翻耕整地,在做床的基础上选择无菌的红壤土为容器苗育苗的主要基质,在红壤土中加入20%的腐殖土或火土,加入2%钙镁磷混拌均匀配制成营养土;或就近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加入50%腐殖土或火烧土和2%的普钙,用多菌灵溶液消毒,土壤拌匀后即可装袋备用。

2.3 种子撒播技术

余甘子种子无休眠特性,发芽温度25℃左右较好,一般3—4月播种较好,在具有保温棚措施的条件下也可随采随播。种子播种催芽时,先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种子,再将种子与湿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拌匀摊平后盖上一层厚度湿沙,上面再覆盖稻草或松针等保温保湿,每天撒少量水保湿催芽至种子露白,便可播种。经过催芽处理的余甘子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内上,用细土覆盖苗床,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播种后应及时喷水,保证苗床土壤湿润,2周左右余甘子开始出芽出土;20d左右苗木基本出齐,苗木出齐后要及时移栽。播后覆盖稻草或松针等较轻的覆盖物,干热河谷育苗最好搭设遮阴棚。遮荫棚搭设在种子刚刚播种后,在苗床上搭设高度50~80cm的遮阴棚,宽度视苗床宽度而定,用遮阳率50%~60%的遮阳网遮阳,苗高≥10cm时即可拆除。

2.4 营养袋育苗技术

营养袋育苗时,宜选择规格12cm×16cm的塑料袋或28孔育苗盘(孔深9cm,孔径5cm),营养袋基质不宜过满或过浅,以低于营养袋袋口0.3~0.5cm为宜,将填充土壤或者市场销售育苗基质的塑料袋整齐紧密置于苗床之上。容器播种时用小木棍在容器中央插深0.3~0.5cm,直径0.5~1.0cm的圆孔,将经催芽的种子按3~4粒/袋播种,播种后用腐殖土覆盖,覆盖厚度与育苗袋或育苗盘齐平即可。盖上草席或松针、稻草覆盖物,并搭设遮阴棚,及时适量补水保持营养袋内基质湿润。也可将未长出真叶的裸根苗移植入容器或育苗盘内培育容器苗。

2.5 嫁接和分株育苗技术

在干热河谷区域余甘子3—10月都可以嫁接,以春季3月嫁接较好,此时余甘子芽膨大,但尚未萌发,适应嫁接方法为切结法,嫁接时选用优良接穗,嫁接后用塑料薄膜带自下而上将嫁接面包扎好。该树种含酚类、醌类、单宁等物质较多,应争分夺秒尽快完成嫁接,防止嫁接工具如刀具与嫁接伤口接触时间过长,使酚类和单宁物质进一步转化,形成隔离层影响成活率。10d左右查看嫁接存活率,并需抓紧时间开展补接工作,嫁接成功后要适时抹去余甘子砧木上发出的萌发枝条。接穗上萌芽长到15~20cm可解除塑料膜带,此时接穗枝条已接近半木质化。余甘子可采取根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挖直径为1~1.5cm粗的根系,插穗长度为15~20cm,苗床根插后萌芽生根即成根插苗木。

2.6 苗期管理技术

余甘子苗木基本出齐后,撤除稻草、松针等覆盖物,做好查缺补苗工作。干热河谷地区因为炎热干燥,播种后若天气长期干旱,会影响幼苗和根系的生长,应适时浇水,需每天检查苗木根部的土壤水分状况。余甘子育苗期间应根据苗木生长情况施肥2~3次,也可采用叶面喷施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一定浓度的复合肥液或沼液浇施根部可有效的促进苗木生长。浇水、施肥的时间不宜选择在正午,宜在18:00气温逐渐降低后进行相应的水分灌浇,提倡喷灌以使苗圃内水分浇灌均匀。苗木出圃前2个月的炼苗期间不宜再施肥。杂草应拔除及时,除草后应及时浇水。当苗高达10cm左右时,需进行间苗工作,撒播苗床小苗可100株·m-2左右,容器育苗应保证每袋保留1株健康苗木。

2.7 苗木出圃及起苗技术

一般半年生的余甘子苗高可达30~50cm,即可出圃造林。干热河谷随采随播的苗木半年生时正值旱季末雨季初,此时出圃起苗时应做到轻起轻放,防止弄松弄散营养袋土,剪除穿根的根系。苗木运输可采用装筐或直接叠放装车的方式进行,装筐时选用带网孔的苗木周转筐为好,也可根据筐与苗木规格采用多层叠放,但层次不宜超过4层。运输时要用遮荫网或帆布进行遮盖,以减少苗木在运输途过程中水分损耗,保持透气良好。在起苗、装框和运输过程中宜尽量做到现起现装现运。坡度较大的山区造林时,容器苗最好(干热河谷地区造林一般都是采用容器苗),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与造林效果;在水湿条件较好或有水源保障的情况下,使用裸露苗造林时采用裸根苗蘸泥浆措施可保护根系,提高造林成活率。

3 干热河谷余甘子造林技术与管理

3.1 干热河谷余甘子造林技术

余甘子在干热河谷造林时,宜选择在6月上中旬雨季的雨后阴天或细雨天,最好下过1~2次透雨后再开展造林。土壤贫瘠造林地块或区域需施用基肥,可用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为基肥,结合整地将基肥施于种植穴底部。余甘子整地可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规格为80cm×60cm×40cm;撩壕整地规格宽50~120cm、深度可达40~60cm,干热河谷区域土壤整理深度越深则造林效果越好,目前干热河谷地区余甘子造林一般用小型挖掘机整地。余甘子种植初植密度可稍大,采用株行距1.5m×2m,种植200株·667m-2左右效果较好;以经济林为目的种植密度可采用株行距2m×3m,种植110株·667m-2左右;如培养大规格树木可用株行距2.5m×3m,种植90株·667m-2左右为宜。栽植时将余甘子苗木种植在种植穴中间,然后压实填土,最好做成浅锅底形以便雨季承接雨水,提高成活率。栽植时苗木根颈部应与地表土壤水平,有条件的地方栽植后宜铺干草或地膜覆盖,以利于保湿和建少水分蒸发。

3.2 余甘子林分抚育管理

造林后2~3周应逐塘检查余甘子田间的存活情况,若有死亡苗木需及时补种,补种后应加强灌水和遮阴措施。除了有浇灌条件的经济林外,干热河谷余甘子造林一般采取雨养型管理,在雨季余甘子幼树根系扩展和树冠层形成较快,茎粗增长也快,因此雨季时应加强抚管管理工作。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是松土、除草、追肥和防治病虫害;定植当年需除草2~3次,以后视情况而定,除草只除去定植带上对生长有影响的杂草即可,行间杂草一般可不除,这既可减少用工又能利用行间植被遮挡雨点对地表的直接打击,分散并缓和径流,草根也能固结土壤和改善土壤结构,进而提高土壤持水量[8]。种植苗木全部成活后,施复合肥1~2次,促进余甘子苗木扎根,使其年正常生长与越冬。种植2~3年后,余甘子根系生长布满定植穴,此阶段可进行一次深耕翻松土,松土深度40~50cm,可结合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培育余甘子经济林为目的的林分,旱季期间修枝整形工作为主,以培养树枝分布均匀的自然圆头形结果树形为主。

3.3 余甘子病虫害管理

余甘子抗病虫害能力相当强,常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病毒病、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加强林分和树体管护工作,增强余甘子苗木和树体生长,剪除掉病叶和枯枝,旱季和冬春季节要清除枯枝落叶;病害可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虫害有毒蛾、蚜虫、象甲、介壳虫、蓑蛾、尺蠖等,宜采用生物防治或喷洒菊酯类的无公害药物防治为主。

猜你喜欢
甘子河谷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河谷里的精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余甘子中的没食子酸
藏药余甘子茶的生产工艺及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