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墙记忆

2024-03-20 06:31冉开梅
当代党员 2024年5期
关键词:湖广月琴外地人

冉开梅

“回家”,“过年!”每到新春佳节,这两个词都会吸引人们长途跋涉。

许多人说:“春运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似乎,无论人们身在何处,经历着怎样的辛劳,只要一到春节,都会如候鸟般飞往家的方向。

作为“候鸟”的一员,我不由得想起历史上那场重要的“迁徙”活动——“湖广填四川”。

我很好奇,当年远赴巴蜀的人们,是如何跨越艰难险阻,来到这里寻找“诗和远方”?于是,趁着春节假期,我前往重庆湖广会馆,追寻那段久远的历史。

在讲解员石月琴的讲解下,历史画卷渐次铺展——明末清初,四川受战乱等影响,人口剧减。当时的政府鼓励外省人入川垦荒,于是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民众便开始大举向四川移民。

可在300多年前,这些外地人是如何艰难跨越崇山峻岭,冲破重重阻碍来到这里的呢?

“一根扁担,两个箩筐,这些人大多都是扛着沉重的行囊,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石月琴告诉我,“远离故土,身处异乡,加之还是在历经艰辛之后,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便会更加深切。”

所以,八方而来的外地人为寄思乡土,共同捐资修建了同乡会馆。那时,会馆会举办各种联络乡情的活动,服务同乡人,并参与社会事务管理。

“它既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群人的精神纽带。”重庆湖广会馆博物馆馆长、重庆移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路说,会馆通过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建立起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依托会馆,他们相互取暖,融入这片土地,慢慢地扎根在这里。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这场“迁徙”,让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带着各自的工具、技术,带着各地的语言、习俗,在交流碰撞中实现融合发展,才造就了重庆勇敢、慷慨的城市性格,开创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大局面。

杨路说:“重庆湖广会馆就像是重庆人的干细胞库,重庆人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存放在这里,始终不会忘记、不会丢失。”而我觉得,如今的湖广会馆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每一个屋檐、每一寸黄墙都回荡着历史的味道,都能让人看到那群守大禮而不拘小节的重庆人,感受到重庆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湖广月琴外地人
悦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湖广“苗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考论
shock of THE NEW
明清湖广鱼鲊贡杂税研究
清代“湖广总督”为何只管湖南湖北
长篇小说《老大》人物形象与叙事艺术探析
村里的外地人
村里的外地人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