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构建基于保教数据分析的精准教研

2024-03-22 13:07孙杨熊壮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保教教研精准

■孙杨,熊壮

教研制度在保障学前教育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育内涵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于2019 年11 月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保障基础教育质量”。我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引入高校教育大数据技术,构建基于保教数据分析的精准教研,推动集团园一体化改革,推动区域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一、有关精准教研的研究基础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依托数据分析的“精准教研”探究与改革逐渐增多。研究者们已在“精准教研”的运行框架与实现路径上给予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比如,陈华提出了依托数据平台构建“精准解读—精准设计—精准实施”的实践路径,并根据数据类型提出相应的教研种类,即“连续数据—即时性教研;差异数据—反思性教研”[1];江尧梅以区域性精准教研帮扶为视角,探究了“搭团队—找问题—研策略—多方式”的实践路径,为本文开展集团园一体化精准教研改革提供了思路[2];周坤亮在论文中对精准教研的内涵做出了科学阐述,同时也构建了“数据采集与分析—教研—策略实施—质量评价”的精准教研实施路径[3];顾惠馨在微观层面讲解了精准教研的结构因子,并以案例为载体实现“精准教研”的路径推导[4];张敏、王晴主要围绕优化诊断练习系统,探索学习数据分析模型,形成区本精准教研路径构建的基本思路[5]。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有关“精准教研”内涵与实施路径的研究已有较多, 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仍有两个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首先,幼儿园阶段的保教活动与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元数据为“知识点”,而幼儿园阶段的保教活动元数据却没有相应的研究论述。 其次,当前大多研究载体多为容易量化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而类似语文、英语等难以量化的学科研究较少。对于幼儿园层面的精准教研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将依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规范性文件,解析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元数据, 探究保教活动数据库,研究 “数据汇集—精准分析—精准设计—精准实施”的精准教研实现路径。

二、当前幼儿园教研中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变化巨大,幼儿园园本课程发展迅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明显,但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教研工作仍存在明显不足。

(一)重主观轻客观:教研主题的来源科学性弱、主观性强

在近年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中,幼儿园教育教研活动在形式上已呈现出多样化、 多元化、多级化的特征,但在教研活动核心层面,即教研主题的来源却依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由于幼儿园没有统一的课程实施内容与标准,而园本课程与班本课程又是其主要实施载体,这就导致由各班级自身产生的底层保教活动问题不能上升至一个年级层面或园级层面,自然难为教育教研活动主题。这时,幼儿园业务管理层面人员的决策就对教研主题的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教研内容主观性过强,并与教育活动中的客观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脱节。

(二)重形式轻内涵:教研设计与评价重形式,缺失幼儿主体

教育的本质是推动个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研的核心内涵。 较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在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形式大于内涵,宣传大于科学,过度注重教研活动实施的形式,且评价多留于活动外显效果,而较少涉及幼儿身心发展层面。幼儿园教研作用在于提升保教活动质量, 而质量的核心评价指标是幼儿的发展。 所以,缺失了幼儿的教研活动自然也是低效或无效教研。

(三)特色多成效低:集团园教研资源统筹难,活动评价弱

集团各类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时间长,教育特色、资源、课程内容等差异明显,园园之间信息壁垒厚,区域教研资源统筹困难,教研指导工作多以“一对一”“点对点”形式开展,难以达到全覆盖、系统化的程度,同时还缺乏评价教研活动的有效手段。 导致区域性教研指导工作难兼容、难优化,教育经验借鉴与推广困难。

三、基于保教数据分析的精准教研的路径解析

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下,实现由“数据汇集—精准分析—精准设计—精准实施”而构成的精准教研。

(一)数据汇集:依托平台,构建保教活动数据库

我集团园与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署智慧幼儿园建设合作协议,并依托高校搭建的智慧幼教平台(小程序—智慧幼教CEBD),为采集保教活动数据提供了基础条件。

1.依托国家标准,明确幼儿园保教活动元数据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教育部颁布的国家级指导性文件,本研究则以此为数据采集标准。 《指南》中共有5 个领域,11个子领域,34 个目标,93 个观察项。 34 个目标项设定则为幼儿发展中的核心经验项目,也为保教活动元数据。 目标项的达标率又由观察项决定。 观察项达标率超过50%则对应目标达标,低于50%则不达标。比如,“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目标项,在各年龄段都由3 个观察项构成,即“幼儿用笔能力”“幼儿使用餐具情况”“幼儿使用剪刀情况”。 当其中大于等于两项观察项达标,则可以判定该幼儿的“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目标是达标的。

在幼儿发展层面,以幼儿的核心经验数据为元数据, 逐步构建幼儿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发展样态;在保教活动层面,以活动涉及的核心经验数据为元数据,逐步绘制保教活动在五大领域维度的分布“画像”;在幼儿园园本课程或特色课程层面,绘制课程所偏重的核心经验数值图。

2.家长与教师共同汇集保教活动数据库

在幼儿角度,家长通过智慧平台,在《指南》观察维度的指导下,如实观察与填写相关信息,动态构建“幼儿身心发展数据库”,教师主要承担填写指导与数据校正工作。在保教活动实施角度,教师以周为单位按时上传周计划数据, 逐步构建 “幼儿园保教活动数据库”,如图 1 所示。

(二)精准分析:数据诊断,呈现保教活动中的真问题

基于大数据技术,平台为教师和业务管理者提供多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 在空间维度上,构建了“个体—班级—年级—园级”四级数据类型,并对应呈现四个层面的真问题。

在“个体”层面,通过解读幼儿核心经验项目, 精准描绘每个幼儿的发展现状。 如图1 所示,该大班幼儿在社会领域维度发展较好,而在语言领域维度发展欠佳,在艺术领域发展明显滞后,其次是科学和健康领域。

图1 大班幼儿A 身心发展数据

在“班级”层面,通过将班级幼儿个体数据汇集,从而形成班级数据。 可精准诊断幼儿个性或共性问题, 引导教师反思自身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捕捉保教活动中的问题。 如图2 所示,其中当班级维度的核心经验值有超过30%的幼儿未达标,则该项目将被标灰,如果超50%的幼儿未达标,则被标黑。 换而言之,被标注颜色的核心经验项目则为班级的共性问题,颜色越深越应引起重视。 而低于30%的核心经验项目则可暂为幼儿个性问题。

图2 大1 班幼儿身心发展数据

在“年级”层面,可对照感知各年级层面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并能寻找出班级的个性问题以及年级的共性问题,为开展年级教研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如图3 所示,以幼儿身心发展数据库为分析线索,在健康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三项为年级共性问题,而“情绪安定愉快”则为大一班的个性问题,其他领域则以此类推。

图3 大班年级幼儿身心发展数据

在“园级”层面,整体感知全园幼儿身心发展现状,以及幼儿园保教活动已实施的整体数据。 横向对比集团园中各分园的活动数据,不仅可以描绘共性特征在区域中的分布样态,还可归纳同一类别幼儿园之间的共性特征,为区域统筹教研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在时间维度上,数据涵盖幼儿在园的全周期发展数据,以及与之关联的保教数据和对应的教师数据。例如教师可以清楚地掌握个体幼儿或班级幼儿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数据,纵向分析幼儿各阶段的发展效率,为阶段性教育评价提供参数,指导教师及时发现保教活动中的问题,动态反思和调整各类保教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精准设计:分成聚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生成教研活动主题

通过平台数据分析, 将 “幼儿身心发展数据”“保教活动数据”“幼儿园园本课程或特色课程数据” 交叉分析, 从而分成聚焦不同层次的问题,即“基础问题”“重点问题”“首要问题”,进而通过问题聚焦生成相应的教研活动主题。

1.“基础问题”的内涵与呈现逻辑

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教育价值的核心。 所以,“基础问题”是来源于幼儿核心经验发展中的问题。 就个体而言,幼儿存在核心经验不达标的项目,则可归为基础问题范畴;就班级而言,全班有超过30%的幼儿核心经验不达标的项目,则可归为基本问题范畴。如图4 所示,其中被标注“灰色”与“黑色”的项目为该班级的“基本问题”,也是保教人员在未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图4 “基础问题”“重点问题”“首要问题”的呈现图解

2.“重点问题”的内涵与呈现逻辑

重点问题则是“幼儿身心发展数据”与“幼儿园园本课程或特色课程数据”的交叉数据分析结果,是两者问题的叠加态。 例如,集团园中的A 园一直以“社会体验课程”和“幼小衔接课程”为该园的园本课程和特色课程。以课程重点涉及的核心经验项为分析线索,可以明显在图4 中看到其具体的分布情况。当“基础问题”所涉及的核心经验项目与园本课程或特色课程涉及项相关时,则“重点问题”得以呈现。比如,“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核心经验项为大一班当前“重点问题”之最,颜色越深、关联越高则问题越重。

3.“首要问题”的内涵与呈现逻辑

“首要问题”, 即最应被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保教活动数据”与“重点问题”的交叉分析而得。将图2 大一班1-8 周的保教活动数据引入可知,其活动在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涉及较少,在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涉及最多,科学领域次之。 如图4所示,大一班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涉及的“重点问题”有4 项,而已实施的保教活动却存在明显缺失,所以在后续的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应得到对应调整,则为“首要问题”。

(四)精准实施:监测全程,督导活动改进成效

基于数据库全周期监测的属性,以幼儿发展与教师发展为导向,每组“前测—后测”数据形成阶段性保教活动数据闭环,从而为验证教师保教活动改进效果提供客观参数,也为系统开展精准教研提供可能。 例如,在“我会自己洗手”的小班健康领域活动中,教师在已开展完预设活动后,孩子不能自主且正确洗手的概率为73%,仍为班级共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确立班级教研主题,从幼儿发展与教师教学行为开展问题分析,设计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保教活动。 在实施改进活动后,孩子不能自主且正确洗手的概率下降则证明有效,不变或上升则证明无效。然后再施加教研,改进活动,在数据指导下螺旋推进,直至全部孩子都学会主动且正确洗手。 教师基于数据库全周期监测的功能可以实时地检核教研后保教行为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完善。

四、精准教研的实施成效

“保教数据—精准教研” 基于幼儿和保教活动的动态数据,以幼儿身心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等为导向,回归教育本真。依托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分析与活动诊断, 精准捕捉活动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分成聚焦,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设计教研主题,有效增强主题来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教研内容更贴切,活动改进方案更具体,活动评价更有效。

(一)明确保教活动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

教师通过数据平台可以在班级层面明确班级的“共性”问题,即需要通过开展集中活动等形式来解决的问题,而“个性”问题则需要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或家园共育。 而在年级层面,“个性”问题又成为自己班级独特的问题存在,需要通过班本活动得以针对性解决,而“共性”问题则可确定为年级层面的教研活动主题,在年级共研的机制下得以破解。 这对于传统幼儿园教研活动而言,是一次质的突破,是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探索,让幼儿发展问题成为保教活动中的基础问题。

(二)厘清保教活动中的“补偿”与“发展”问题

“补偿”问题,即幼儿身心发展缺失,以及保教活动设计与实施缺失的问题。 “发展”问题,即幼儿发展需要, 以及园本课程与特色课程的目标导向。首先, 通过数据分析让一线保教人员清晰问题、聚焦问题,直观感知有关幼儿“补偿”与“发展”问题的涉及项目。 其次,帮助保教人员树立“补偿—发展”的课程构建思路,既能把握住幼儿发展中的需求,又能明晰园级层面的课程育人目标,更是园本课程实施目标完成的基本保障。

(三)分成聚焦,助力一线保教人员梳理保教活动中的问题点

“基础问题—重点问题—首要问题”的分成聚焦,帮助一线保教人员动态感知保教活动中的核心问题,明确下一步最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从而成为下一阶段的教研主题,从而集全园之力共破之。 如此,教研活动的主题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得到有力保障,教育问题的突破更具有现实价值,成为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

(四)持续发展,形成“点—线—面”关联式分布

基于全周期数据库的建立,教研活动具备系统性、阶段性特征。由原来的“点—点”零散式分布,变成了“点—线—面”关联式分布。“点”是指问题与主题;“线”是指时间维度上的教研活动的周期性与系统性;“面”是指空间维度上活动改进的相关性、示范性。 精准教研改革回归了教育的本真。 幼儿的发展得以聚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以体现,学前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保教教研精准
如何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实施保教融合?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