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4-03-24 14:45周雪林
装备制造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职业

周雪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各式各样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和创业、传承技术与技能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优化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要坚持德育教育、德育与技能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好合作、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环境、促进学生就业,使学校的布局、专业的设置、人才的培养都与市场的实际需求接轨;坚持强调重视实践与实操能力,让更多青少年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1]。

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来划分。首先,专业能力是指拥有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法能力是指有进行教学工作所需的教学技能,包含课程相关的开发与建设,教学相关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能力;社会能力是指教学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沟通,关爱学生,尊重同事,思想与价值观上所体现的组织协调等能力。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上的转型升级使技能人才需要相应的提升,同时,职业教育也要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内涵与教学质量。

1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总体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过程丰富了学科知识内容,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课程目标与内涵不断拓展延伸,教和学的角色也在互换,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持续调整和创新,个性化教学、引导式教学、一体化教学等模式与方法不断涌现。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和实际效果,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实施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升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能力。广泛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情境中教学,大量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如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等,扩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3)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具体措施

2.1 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

职业院校学生自信心需要一个重塑的过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引导,作为教师,需要认真遵循职业教育相关原则、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努力开发选择出学生易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式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案例法、活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用心采取学生内心喜欢、永远有益、且还能表现出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深挖和利用地方(如广西具体地市)特色或具有代表性企业的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并引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德育相关的教育实践基地。

持续开展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动:(1)校园文明宣传:通过海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校园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倡导尊重、礼貌、守纪律的校园文化。(2)文明礼仪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培训课程,教授基本的礼仪知识和技巧,包括面对面交流、社交场合的礼仪等,提高学生的社交素养。(3)校园文明行动: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寝室、文明食堂”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倡导学生自觉遵守校园规章制度,维护校园良好秩序。(4)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机构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5)文明交通宣传: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向学生普及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提醒他们遵守交通法规,培养良好的出行习惯。(6)文明用语推广: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用文明、正能量的语言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7)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包括书法、绘画、摄影、音乐等形式,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这一系列的“文明风采”活动,职业院校可以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充分发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发挥地方纪念馆、地方博物馆、地方历史馆等一批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将红色资源引入课堂与教学,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模式借鉴、资源补充和实践样本,打造行业或地方特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支持学校、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持续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劳模工匠成长成才故事—广西汽车集团五菱公司郑志明大国工匠、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鲁宏勋”;“红色故事—广西东兰县韦拔群、广西北流县李明瑞”;“技能报国故事—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池沼就、杨万叶、刘先黎”等形式拓展思政教育途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2 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能力

2.2.1 引导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教学中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和职业技能标准,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深度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以企业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新突破,有效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2]。要达到以上效果可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法: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常常会面临设备昂贵或设备不足,教学环境相对复杂或存在安全隐患等特殊的教学情况,这些情况使教学活动、学生训练无法开展,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影响。而模拟/仿真训练可以通过软硬件设置,把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定义概念,原理规则,教学目标等融入模拟训练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模拟/仿真训练可以让学生仿佛置身在社会职场的工作环境,体会到真实的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和环境,通过新奇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教与学互动性弱的问题,教学效果也就得到显著提高。

2.2.2 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

建立由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广西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知名学者、企业专家等组成的共同体师资库。由此实施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企业技术的新兴项目作为培养专业人的的依据。大力探索以工作分析为依据,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等为载体的教材编写方式,进一步实现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呈现形式新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探索开发配套的技术规范卡片、口袋书、实训操作连环画、虚拟仿真系统等新形态教学资源。联合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践实训项目,建设一批精品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共享。建立企业专家与院校教师的双聘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围绕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开发教师学习实践项目,组织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开展实践实习。开展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设立的赛项技术标准的研究,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2.2.3 创新教学模式

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实践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优点首先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后是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上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比较多,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去设置好教学的课堂任务与目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动手练习,在动手练习不会的情况下又去学习,老师现场在旁边教,辅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使课堂的教学和实操的部分都很充实,整个过程既教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实操能力,同时出现在教学环节中的。这种教学模式的现场转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3]。

2.3 校企联合培养行业高质量发展急需技能人才

就业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导向,工学结合是可采取的达成目标的其中一种形式,在校学习期间让学生穿插进行工作岗位中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与技能,在岗位上操作要学会使用运用已学的知识,当岗位操作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又想着如何学习去寻找答案,这样就自然而然达到了提高的效果,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动手能力,容易成长为得到用人单位和企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在强化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支持高水平院校、骨干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体系、形成模式,促进学科大类交叉,发挥企业支撑作用,培养一批工程创新能力突出、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支持职业院校、生产企业联合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共同组建“学校教师+产业导师”的双导师团队,按照生产流程、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工学交替组织教学与实践,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通工艺、会操作、协作能力佳、创新能力强、管理能力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根据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开发实施职业培训,并将培训内容有机嵌入专业教学计划。

2.4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和要求及时升级传统专业,要及时发展由数字经济伴随而生的新兴专业去主动适应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要求。而职业学校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的新形态,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才能得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变革创新才能得以推动[4]。

学校要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协同开发培训资源,根据企业运行特点、用工需求、学校实际情况,对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授课方式,面向教师和学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入职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5]。通过对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方面的改造,形成更多听得到,看得见,练习得了,可以进行互动的数字化教材,如此推动教材上配套的资源和数字教材相关的建设。比如可以建设一些丰富的配套资料、通过科学的编排方式、灵活的呈现形式、适当应用了信息技术的融媒体教材。

通过虚拟现实+教育培训在职业院校建设教学与科研一体的研究中心、虚拟与现实同时存在的课堂或者实验室,甚至可建设虚拟与仿真共存的实训中心或生产基地,创建出既有实验性又有联想性的教学内容和大纲的虚拟现实数字课程,学生通过与各类虚拟信息化的教学工具、抽象化的教学概念或者一些复杂的现象进行互动或者实操练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由此,学生们能得到充分的自主式的体验学习,也就构成了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共同学习的可沉浸式的新型课堂。再通过找出虚拟和仿真实验实训的重点项目进行建设,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可加快紧缺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背景环境下要做到适应,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这也是能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通过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会由此转变,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改革[5]。另外,智能化教学需要相应的可支持教学的环境,建设这样的教学环境,建设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是创新创造能让学生充分良好学习的必然举措。

采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手段创造性设置出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真实场景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实现学生将知识融于现实工作中的互动效果。“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是“情景教学”的三个重要阶段。

3 结语

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界限由基于职业能力生产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得以打破、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由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教学评价,由比较简单枯燥的课堂和教材转变为丰富的教学场景和立体可视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是培养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技能职业
高级技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