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分析

2024-03-25 07:04李春燕马婷婷阚士慧郑慧玲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277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插管通气

李春燕,马婷婷,阚士慧,郑慧玲(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山东 枣庄 277000)

BA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病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治疗方式主要为抗感染,部分患者可出现BA急性发作,且多伴发呼吸衰竭,致使病情加重[1]。目前,临床治疗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以HFNC、NIPPV、传统经鼻导管氧疗等措施为主,不同氧疗措施疗效不尽相同[2-3]。相关报道[4]提出,NIPPV用于治疗重症哮喘伴发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增强疗效,但治疗期间患者易发生气压伤、鼻腔干燥等不良症状,感控风险相对较高。近年来,HFNC在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疗效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以80例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HFNC治疗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9年10月-2023年10月入院的80例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与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创议中BA急性发作诊断标准相符[5];③伴1型呼吸衰竭;④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⑤PaO2<60mmHg;⑥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②伴其他器官功能障碍;③存在HFNC或NIPPV禁忌证;④伴急慢性血栓栓塞症;⑤伴精神病症。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0岁,平均(50.09±8.14)岁;哮喘病程3-15年,平均(9.14±2.25)年。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1-70岁,平均(50.27±8.36)岁;哮喘病程3-16年,平均(9.21±2.33)年。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后同意加入,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1004)。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HFNC治疗:选取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器予以治疗,经鼻导管吸氧,初始温度、氧流量、相对湿度依次设定为37℃、45L/min(45-60L/min)、100%。对照组采用NIPPV治疗:选取S/FD 30型NIPPV呼吸机予以治疗,设定面鼻罩式自主呼吸模式,氧流量、呼吸频率、呼气压力、吸气压力依次设定为5-8L/min、16-20次/min、4-6mmH2O、8-12mmH2O。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d后呼吸功能指标(PaO2、PaCO2)、OI、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RR),及治疗后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插管率。采集两组患者5ml桡动脉血,PaO2、PaCO2选取abl80型血气分析仪测定。OI=PaO2/FiO2。MAP、HR、RR采用心电监护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由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由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d后PaO2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mm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2 两组OI比较 两组治疗前OI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1d后OI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OI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OI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MAP、HR、RR差异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d后MAP、HR、RR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4 两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插管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有创通气插管率低于对照组,氧疗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插管率比较

3 讨论

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作为一种危急病症,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应重视及时、合理治疗。以往治疗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患者多选用面罩吸氧、头罩吸氧、鼻罩吸氧及鼻导管吸氧等一系列传统氧疗方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但受患者治疗期间不适或者气体输送过程中加温湿化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输氧最大流速受限,疗效不佳[6-7]。相关报道[8]提出,HFNC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气道湿化功效显著,且患者治疗期间耐受性较高,已经成为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PaO2、OI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HFNC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关键在于患者吸氧过程中NIPPV可为其提供较高正压,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气道阻力、氧气消耗量及呼吸做功,进而促使低氧血症发生风险下降,并对呼吸肌疲劳感予以缓解。与NIPPV相比较,HFNC也能提供低水平气道正压,与NIPPV功效基本一致,且HFNC还可确保温化、湿化充分,规避冷气体不良刺激,在此基础上增强患者氧疗期间的舒适度,确保其吸气流量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除此之外,HFNC吸氧浓度十分精准,气流速度升高则氧浓度随之升高,可增强PaO2[9-10]。本研究中,两组PaCO2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与两组均伴发1型呼吸衰竭,未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有关。

BA急性发作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不仅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还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MAP、HR、RR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关键在于NIPPV治疗期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者应激反应,如患者处于意识清晰状态,由于对呼吸机缺乏了解,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且患者鼻面部与鼻面罩一旦贴合不到位,则可出现漏气状况,致使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有效清除,还可能出现胃胀气;鼻面罩与鼻面部若是贴合过于紧密,又会进一步增大患者不适感,甚至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或者对面部产生损伤,导致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而HFNC给氧途径为鼻导管,经加温加湿系统给氧可增强患者吸氧时舒适度,呼吸支持更为显著,呼气末期也可提供经过加湿加温处理的高流量气体,可促使生理死腔减少与肺泡有效通气量增加,并减少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11]。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有创通气插管率低于对照组,氧疗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HFNC应用效果显著,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有创通气插管率,促使其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BA急性发作伴1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HFNC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氧合指数,还可降低有创通气插管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但本研究受病例数少、选择主观性强等因素影响,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大样本量,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深入验证。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插管通气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