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背景下国内博物馆数字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4-03-27 06:13罗珊珊,白棪中,田仕杰,申艳华,赖炜华,杨青林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献计量学博物馆

罗珊珊,白棪中,田仕杰,申艳华,赖炜华,杨青林

摘要:在“文化强国”政策的导向下,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向数字化发展转型。文章利用CNKI数据库中近20年来的689条相关数据,结合科学文本挖掘软件做可视化分析。分析可知,我国学者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年际发文量稳中有进,但是作者、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稳定合作,知识成果流通性较差;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多元,衍生出“元宇宙”、“数字博物馆”等概念。对于未来研究,建议更加关注数字化技术博物馆与其他领域、学科的结合与实际运用。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文献计量学;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博物馆作为推动文化强国事业的推进器,提升文化自信的强心针,其发展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新技术,即数字化技术,来实现有效管理和开发。放眼全球博物馆事业,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然而,关于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的研究,国内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案例较少。因此,本文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基于CNKI数据库中近20年以来的689篇文献数据,对国内博物馆数字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试图分析和展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以期为我国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

为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文对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博物馆数字化”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时间范围是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8日,总库下总数据量为1 081,学术期刊下数据量为701,剔除书评、征稿启事、图文报道、会议综述等无效数据,最终有效数据量为689,使用 CNKI 导出功能,导出Refworks格式文件,最后通过CiteSpace进行分析。

2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可直观展示某一领域的研究概况,梳理重要文献的结构和分布,揭示其演化历程和前沿热点[1]。本文的分析研究建立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以CiteSpace5.7.R5软件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等功能,统计博物馆数字化领域内的发文量、学科分布、作者合作情况、聚类信息与关键词等数据,对其文獻发布、核心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探究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

3国内博物馆数字化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

文献发文量年度分布分析能够清晰地呈现该领域近年来发文量趋势的变化,如图1所示。近20年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发文量趋势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2003—2017年为该领域发文量缓慢增长时期,这一时期发文量不断波动,出现4次下降趋势,但总体是呈缓慢增长趋势,出现一个极点(41篇);2017年—2023年为该领域发文量迅速增长时期,其中2017—2018年的发文量从28篇迅速增加到57篇,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间段,也出现一个极点(110篇)。整体来看,近20年该领域发文量呈现增长趋势,说明学界对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从侧面表现出该领域的研究潜力巨大。

3.2作者合作关系共现图谱分析

作者合作关系共现图谱用于表现某领域各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反映在这一领域各学者之间相互合作的频次。如图2所示,该图谱反映了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近20年来最主要的作者合作关系,一个节点表示一个作者,节点间的联系代表两位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多表示各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越紧密。在图中可看出部分作者已经具备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张星、武士威和沈佐锐等),小部分作者只具备单线合作(如严允和王向阳、李赞和李莉等),以及还有相当一部分作者与他人无合作关系(如朱戈、郑静春和梁爽等)。

4国内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分析

4.1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关键词聚类图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研究主题或者热点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当聚类模块性指数Q>0.3时,表示图谱聚类结构显著,当聚类轮廓性指数S>0.5时,则表示聚类结果合理。根据本文图谱显示,Q=0.887 9,S=0.979 8,表示本文纳入文献聚类结构显著且合理。如图2所示,图中共出现10个关键词聚类,分别是“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展示”、“文物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元数据”、“博物馆藏品”。图2中最大的关键词聚类是“数字化博物馆”,里面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数字化博物馆、 线性空间、非线性空间、 空间艺术形态、服务模式。由图2可知,数字化技术与博物馆服务、文物保护、藏品展示的有效结合与应用路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方向。同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实践研究。王军[2]基于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过程及效果,总结了新技术的优势,也提出了现代博物馆在藏品展示中的不足,提出可以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AR技术为观众构筑符合历史、还原历史的动态模拟环境,以此加深观众的交互体验感,提高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张培源[3]着眼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方式,通过举例点明了数字化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中的理念,提出IP培育是当下“新文创”孵化的关键。

(2)元宇宙、5G、VR交互体验背景下博物馆美育新方式的应用。许蕾、陈香[4]两位学者以无锡博物院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发展对博物馆教育功能赋予的崭新意义,同时针对博物馆发展理念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结合实践总结出以科技手段为核心并结合艺术表现形式和策展体验的数字策展方式;易辰琛[5]从3个不同的空间维度分别研究叙述了不同类型博物馆数字化项目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未来博物馆在数字资源向高效教育资源转化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多维度、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博物馆满足当下越来越强烈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求。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数量较多且大部分围绕数字化展开,说明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研究也正在日益繁荣。

4.2关键词共现图分析

共词分析法的原理是指在同一篇文章选取的两个词中,如果它们共同出现的频率越高,则意味着这两个词的关联强度就越高,这两个词所代表的研究领域以及热点密度就越小,这种现象被学者在研究中称之为词共现[6]。本文将作图时间范围设置成2003—2023年,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 生成博物馆数字化相关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博物馆”和“数字化”的节点最大,说明在该领域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是“博物馆”和“数字化”。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较小的节点(如“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技术”),说明博物馆数字化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还在逐渐增加。

4.3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能够直接从时间和颜色展示研究热点的变化,反映各时期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变迁。如图4所示,本文分析了2003年—2023年博物馆数字化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发现该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2009年,这阶段该领域关键词聚类数量剧增,表明该阶段出现一段研究热潮;2009年—2023年,这阶段的研究热点增加速度渐缓且大部分和上一阶段的大热点依然有联系。从整体趋势来看,近10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部分还是就之前的大热点进行研究分析,“数字化”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延伸运用。

5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03-2023年CNKI数据库中我国博物馆数字化研究的相关论文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发文量、作者、关键词等相关因素的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图谱。结论如下:

(1)近20年来,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的研究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开始,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发文量分布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2003—2017年为缓慢增长期,这个阶段发文量波动明显,总体上成缓慢增长趋势,但这个阶段发文量总体偏少,最高年发文量仅为41篇,说明这一阶段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2017—2023年为迅速增长期,这一阶段博物馆数字化领域年发文量大幅增加,说明这一阶段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态势良好。从整体来看,近20年来博物馆数字化领域发文量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说明学界对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也从侧面表现出该领域的研究潜力巨大。在相关文献发布期刊分布中,各期刊之间的发文量差异明显,发文量第一与第二的差距为63篇,与第十的差距为85篇,这说明博物馆数字化领域中的期刊力量不均衡。

(2)从研究力量角度看,我国博物馆数字化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之间发文量相对均衡,尽管部分作者有较为紧密的合作,但更多的作者只具备单线合作,缺乏更多的交流。大规模的作者合作出现在2000年左右,在这之后,作者间的联系交流减少,大部分是“单打独斗”式输出,这也造成了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的选题分散,学术成果呈现点状,没有系统化、完整度较高的学术结构。另一方面,作者合作主要发生在人文社科领域,文博学者与计算机科学、大数据学科等工科类学者合作关系微弱,学科交融程度较低。

(2)从研究热点来看,从2003—2023年,我国对数字化博物馆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3—2009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学者对数字化、博物馆、关注度最高,且该阶段关键词聚类数量剧增,也出现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技术等关键词,说明这一阶段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逐渐增加;2009—2023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热点增加速度缓慢且和上一阶段的大热点有较深联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智慧博物馆、大数据等。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科技发展,“博物馆数字化”的概念得到更多的延伸与应用。目前,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数字化、博物馆,与本身关联度高,且与国家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实践产生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当下国内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研究状况分析,本文从不同层面出发,对国内未来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有了以下展望:

(1)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政府将会进一步推出相关领域的鼓励性政策,吸引更多的学界力量投入博物馆数字化领域的研究,形成“群策群力办大事”的研究氛围,进一步开发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潜力。

(2)从研究涉及领域层面上来看,博物馆数字化研究涉及的其他学科目前相对较少,应当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数字化研究的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实现多层次多视角下的全面发展,推动新兴研究热点产生,为数字化技术落地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从而加速我国当代博物馆转型更新进程。

(3)从學者层面上来看,随着研究热度的提升,国内学者将有望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合作。目前,在国内博物馆数字化领域当中,部分作者虽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仍有许多作者仅为单线合作,甚至是独自研究,合作力度有限,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成果,学者间的学术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将成为大势所趋。通过学术知识交流合作,实现研究成果共享互通。除了国内相关领域学者间的合作,在国家政策导向、骨干牵头的思路下,可以实现跨国交流合作。通过学术会议、项目沟通等形式,国际学界的前沿技术、新兴理论可以流入我国,为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究,2015 (2):242-253.

[2]王军.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策略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3(7):138-140.

[3]张培源.博物馆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和跨界合作[J].丝网印刷,2023(13):92-95.

[4]许蕾,陈香.数字化赋能博物馆社会美育功能的新思路——以无锡博物院为例[J].创意与设计,2023(3):99-104.

[5]易辰琛.数字化下的博物馆教育项目创新——以上海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 (3):11-16.

[6]劉涛.关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李春燕)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digital research of domestic museu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power”

Luo  Shanshan, Bai  Yanzhong, Tian  Shijie, ShenYanhua, Lai  Weihua, Yang  Qingli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istory and Culture,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8,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olicy of “cultural power”, museum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are actively transforming to digit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use of 689 relevant data in the CNKI database in the past 20 years,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text mining software for visual analysis, it can be seen that Chinese schola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museums, and the number of annual publications is stable and progressive, but stable cooperation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between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knowledge achievements is poor.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useums is more extensive and diversified, and the concepts of meta-universe and digital museum are derived. For future research, it is suggest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museums and other fields and disciplines.

Key words: museum; digitization; bibliometrics; CiteSpace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文献计量学博物馆
博物馆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文化强国建设下《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意义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