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

2024-03-27 06:47方旭赵诗雨
当代党员 2024年6期
关键词:腹地重庆战略

方旭 赵诗雨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2023年12月26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十大重点任务”,第一项即是“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当好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排头兵”。2024年2月18日举行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上明确了一项重要任务,“在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上实现新突破”。无论是“排头兵”还是“新突破”的表述,还是明确“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定位,都说明这是重庆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国家战略腹地”是指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起着核心作用的地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战略纵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成渝地区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关键枢纽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承载着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动力源和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期待,既是打造內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的战略决策,又是经略西部广袤腹地、拓展战略回旋空间、着眼生态安全、夯实我国经济版图的战略决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

川渝地区历来就是国家的战略腹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清乾隆年间《渝州简志》曾这样评价,“全蜀四塞之险,甲于天下。故渝城能守,坐安合会”。同时,川渝地区也是西部人口密集、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市场空间广阔、开放程度高的区域,是我国的交通大动脉和重要地缘政治节点。抗战时期,在局势持续恶化背景下,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被陆续搬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正是兵工内迁重庆,加速了重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川渝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川渝地区经历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西迁,以及六七十年代的“大三线”建设,国家把一大批科研、军工、重装、能源、资源等特大型企业布局在川渝地区,为战略腹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强而有力的科教支撑。

当好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排头兵”,在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上实现新突破,我们要理解以下四层含义。

地理位置上的承载区。要发挥重庆位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关键枢纽,连接东南亚与欧亚大陆,整合沿线铁路、港口、口岸、园区等资源,陆海集聚、区域联动效应突出的地缘优势。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的深度对接和有机融合。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发挥重庆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制造重镇的传统优势,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分层次、分领域、分时序推进一批战略基础性、区域辐射引领性产业集群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与沿海地区相呼应、紧密联系的大腹地、宽腹地、强腹地,从而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经济动能转换的承载区。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大量科技企业云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的重庆,为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动能、建设经济腹地、巩固国家战略大后方提供技术、人才和经济支撑。要关注数智科技、量子信息、未来芯片、精准医疗等前沿性、交叉性以及颠覆性创新技术及相关企业,推动资源向产业集聚。积极发挥重庆科创领域的“硬核”力量,展现科技型领军企业在创新需求、研发组织、成果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做好国家战略腹地的经济动能转换的承载区。

科技创新的承载区。要发挥好重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战略腹地建设的支撑。重庆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创新资源,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要聚焦科创战略布局,探索前沿科技领域,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布局更高能级产业,强化技术赋能,促进产业向更高能级发展。用好重庆在科技创新中的辐射影响力,推动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培育“国之大器”的硬核科技产业链,打造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创新文化的承载区。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做到政治立魂、精神立德、人文立城、文艺立品、创新立业、变革立制。扎实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塑造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城市精神,积极推动广大民众参与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大力涵养山水都市城市气质,展现巴渝独具的文化风采,构建以“两江四岸”为核心的山水都市文化体系。打造一批“渝字号”精品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文化高地。激活文化产业内生式创新发展,用好重庆文化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作用,加速文化领域数字化变革,以数字文化产业助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作者:方旭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教授,赵诗雨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腹地重庆战略
徒步中国腹地,开启历史之旅
重庆客APP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战略
战略
在这里看重庆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