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旅融合动能研究

2024-03-29 11:09杨宇
中国商论 2024年6期
关键词:大运河旅游文化

摘 要:文旅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大运河高质量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展示大运河文化底蕴,并融入时代和社会需求,推动地区联动发展。在大运河文旅资源和特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运河文旅融合动能爆发的若干途径,并深入挖掘文化遗址,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和文创产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积极探索“大运河+X”的文旅开发方向,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持续上升。

关键词: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旅游;文旅融合发展

本文索引:杨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6):-083.

中图分类号:F127;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3(b)--05

作为一个绵延数千里的线性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的线路里程、工程规模、建造和延续的时间都排得上世界之最,并在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三部分,覆盖通惠河、南运河、北运河等10个河段,涉及京、津、冀、苏、浙、皖、鲁、豫8个省(市)。

1 背景与内涵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依托大运河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2]。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国家文化公园要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3]。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形成“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布局[4]。2021年4月,发改委、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布《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规定“到2025年,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本完成,打造形成一批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相关重要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综合效益有效发挥,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5]。”

大运河沿线各省市积极制定了相关的建设保护规划和实施条例,例如《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省)建设保护规划》《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6]。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运河保护开发的热潮。

汪欣(2023)认为,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要从“国家”“文化”“公园”三个关键词入手,首先是国家主导,其次文化是其本质和核心要素,各类文化遗产资源则是其载体,最后公园是一种具有公益性、开放性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机构[7]。就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而言,它的主体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南北运输、物资调配、商业交往、水利灌溉、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线,连接了燕赵、齐鲁、两淮、吴越等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底蕴丰厚区域。新时代重新发掘大运河沿线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特色,将助力大运河重新焕发黄金水道功能,促进沿线各地区文旅融合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增长点。

2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旅资源与特色

邹统钎等(2022)借助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网络游记的文本词频分析,筛选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水系”“生活象征”“古城古镇”“好古敏求”等品牌基因[1]。大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产,是文旅动能爆发的基础。

2.1 漕运文化

运河的原始功能是运输,它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商品货物的运输与人力等经济要素的流动,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城市的崛起;运河兴,则城市兴;如唐代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交汇点,南北均汇聚于此,造就了商业的繁华[8]。“江北水城”聊城凭借漕运之利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九大商都之一。因“苏湖熟,天下足”著名的航运要地蘇州,占据江南运河的核心通道,水运便利,商品繁多、航运繁忙。杭州是大运河的南部终点,“钱塘自古繁华”的背后是漕运和商业的繁荣,是大运河带来的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大运河带来的经济、资源、人口、文化的交流互通,主要是在漕运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由此形成了中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漕运文化,承载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坚韧的品格,也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榜样和引领作用。

2.2 商路精神

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和西域诸国的商贸渠道,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与非洲、欧洲等地的商贸和人文交流建立了通道,而中国大运河则是联结这两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这种联结,在实体上体现为交通、商贸、人员的便利传送和通达,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为它们皆有的“商路精神”,即互联互通、开放共赢、合作共享。这种“商路精神”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和胸襟,广纳四方来宾,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开展广泛深入的政治、经济、文化、情感交流,推动了全体人类文化文明的包容共生,区域经济协作共享,国际合作共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开发建设,把大运河沿线的深厚文化和繁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串联起来,让两者的商路精神活跃起来,感召更多的地区和人民,从而为“一带一路”和全球商业互通提供更为深厚的经济与人文基础。

2.3 江南水乡

大运河沿线的古镇古村星罗棋布,且通常分布在大运河和其他内河连接交叉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吴莺燕语,杏花微雨一点红。白墙瓦黛,文君当垆雨潇潇”“江南柳,花柳两相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古至今讴歌江南水乡风光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实中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河湖纵横,江南民居有“户户临水,家家枕河”的说法。江南古镇古村里的小桥和老巷曲折连通,亭台楼阁点缀其中,所有这些江南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既有沧桑的历史美感,又有现代的生活气息。

本文以江苏省2022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为例,公示的50个古城、79个古镇、71个古村落中,有29个古城、55个古镇和48个古村落来自大运河沿线[9]。漫步在江南古镇古村,身处的是小桥流水、翠色轻烟、阁楼园林一派婉约清秀风光,耳听的是“醉里相媚好”的吴侬软语,感受到的是深邃浓厚的江南水乡文化底蕴。古镇古村是江南独有的景观,对于文旅产业的开发是先天的优良资源和优异的文化底色。

2.4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百花齐放、互相交融的,大运河是文化交融的见证。在沿线各地区千年的沟通和交流中,大运河积淀了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一条经济文化大动脉贯通南北,带动了周边城市商业开发,使运河流域的经济社会达到了空前的发达水平。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运河文化,有了源源不竭的生命活水,以经济带动文化,也推动了中国各地、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多方位、深层次文化交流,使各区域、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互相接触、彼此融合,一起形成为特色独具的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在人员交流和商品贸易流通的作用下,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得以缩小,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冲击了本土文化的不平衡状态,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积久难消的文化冲突得到削弱缓解。南北方向,粗犷豪爽的北派文化和温婉细腻的江南文化得以兼容并包;东西方向,沿海、中原和西部各地区文化等得以互相融合。因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在大运河的联结沟通之下,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消弭融汇了,沿线两岸人们的经营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相互改变。

2021年8月,江苏省公布“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名单,主要包含6个品类,其中景区产品类32个、休闲产品类19个、旅游村镇类16个、文博场馆类11个、红色旅游类11个、活动线路类11个,产品分布于全省13个设区市,以运河沿线8市为主(81个),与大运河文化公园及其拓展延伸的区域相吻合[10]。这些产品体现运河城市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具备运河休闲旅游、文化体验、观光度假等功能,集中展现当地城乡风貌,极具运河地标价值,在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中都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大运河沿线各地市,都可以系统性地梳理当地标志性的文旅清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文旅项目,未来有更好的文旅资源等待着合理高效开发。

除了传统运河文化和非遗底蕴,新时代工业文化、时尚文化也成为运河文旅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杭州市主城区之一拱墅,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浙江省文旅融合示范区。区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河道近30公里、世界遗产点3处,有中国刀剪剑伞扇五大国家级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20余座,工业遗存21处,历史风貌街区5条。辖区内既有拱宸桥、富义仓等世界遗产点,打造了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等运河文旅品牌,还拥有多个国字号美食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结合地区商业开发需求,还打造了武林商圈、武林路女人街、新天地活力街区等潮文化、青春经济时尚集聚区,更有杭州X秀、如梦上塘实景夜游、胜利河美食街等夜消费网红打卡点。值得一提的是,拱墅也是第19届亚运会主要承办区,有“星际战舰”“大玉琮”“杭州傘”等四大各具特色的杭州亚运竞赛场馆,可谓历史文化与时代芳华交相辉映。

3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动能爆发的路径

3.1 深入挖掘遗迹文化,打响文旅产业品牌

大运河沿线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极佳,又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沿线的保护和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初步展现成效。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深入挖掘文化遗址、景观节点背后的历史故事,提炼和运河文化相对应的精神内涵,专注打造品牌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和形象。通过一体化的手段整体开发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让文化旅游产品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文旅示范区,培育一批活力盎然的文旅打卡点和文创企业。针对简单复制、粗暴粘贴的景观同质化问题,应逐个节点分析其底蕴特色,让每一处古民居、每一座小桥、每一条河道、每一棵古树都展现其本身的文化内涵,成为值得观赏品味的重要节点和重点文化标识。另外,通过设立地标性建筑、融入时代性符号来打造新的运河景观。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要持续挖掘大运河所承载的城市记忆,修缮历史街区,建设文化园区,并打造旅游步道、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大力发展休闲旅游。

文旅品牌的打造,还要结合沿线城市本身的特质来开展,把地域文化融入大运河文化建设中,打造城市品牌形象。如淮安打造“运河之都·百里画廊”品牌,无锡打造“运河魅力之城”山东台儿庄打造“诗画运河”品牌,聊城“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品牌定位等。

运河文化和城市品牌的叠加,对内可坚定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居民对城市品牌的心理认同,对外可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城市旅游品牌的号召力,吸引游客的好奇心和体验感。

大运河文旅的开发应重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华的融合,协调好大运河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出若干重点建设项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文化为点缀,相融相生。通过多角度的建设和展示,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既能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集教育科普、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科学研究融于一体,产生较好的综合效益。

3.2 文化公园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在建设范围上都覆盖广大的乡村地区,两者都有综合保护、利用、发展的一致目标,在建设内容上也有大量重合的部分,这两大战略的核心方向是高度统一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兴起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大时代背景深度耦合,运河沿线存在大量的乡村资源,运河的发展取之于乡村,用之于乡村,造福于乡村振兴。目前,大运河沿线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仍不够充分,农业相关的活动仍占据主导产业地位,休闲观光与旅游服务等产业在部分地区有星星点点的起色但整体品牌度和发展程度较低,规模较小,发展较慢。农民收入低,乡村产业的发展缺少人才带动,乡村发展缺少创新途径,乡村景观营造和初步的产业发展抄袭同质化严重,影响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双向发力、同频共振,可以成为乡村发展的新起点。大运河的文旅融合过程中,沿线的广大乡村地区可以借助运河文化,发掘出多样化的文旅资源和消费品类,这样就大大扩充了文旅产品的种类范围,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体验需求,从而增强乡村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与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一要加强大运河乡村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利用,尤其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是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在保护开发大运河沿线历史古迹、民俗底蕴、非遗传承期间,要统筹好资源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关系,在激发传统资源禀赋的同时进行合理的保护和转化。二要“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两手抓,打造运河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大运河生态观光带。文旅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的保护,应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美。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运营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大运河沿线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受破坏,打造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共融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大运河乡村文旅产业,打造富有特色、魅力十足的精品化乡村文旅路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大运河沿线仍有很多深厚积淀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待发现,各地应致力于建设富含本土本地本乡特色的文旅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探索消费者对于文旅打卡、文化体验的兴趣点,以及对于景区服务、配套设施的实际需求,建立功能齐全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将文化文博展示、民俗体验、文创产品展销等环节集中起来,提升游客体验。四是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形式,提升文化遗址的现状保护与展示利用水平。采用新兴的数字科技手段,例如体感交互、AR等,创新文化资源的展现形式,并搭建数字化的文博App、数字展览馆等;立足现状建筑和乡村规划布局,将老旧建筑进行提升改造,建造运河文化主题的民宿、老街、咖啡厅、文旅商店等;挖掘传统民俗活动,并进行创新改编,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打造文化精品内容;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建设具有示范性的文创产业园,聘请年轻设计团队,提升文创产品的时尚性和吸引力,为乡村的经济创收开辟新道路,为乡村带来新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3.3 城市商业开发与特色旅游文创产品打造

商业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旅体验的重要环节,而商业街区则是商业文化线下体验的主要途径。大运河文化的展示要结合多方位的商业开发,打造精品化的文创产品,并在其中融入运河文化和城市文化,形成富含运河文化的商业社区。为了打造精品化的文化产品,避免同质低效,要合理布局商业街区的店铺定位,对不同类型做个性化的规划和装饰,在提升运河文化氛围的同时,让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展示互相融合,从而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

大运河千年古桥——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长期在杭州必打卡景点榜单之列,年接待规模达1200万人次。桥西历史街区作为一个文化+历史复合型产物,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慢生活街区,能够满足居住、游憩、商业交易、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多种功能,它集中展现了当地近现代以来依河而建的近代工业遗迹、仓储漕运文化和市井商业韵味。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的杭州城南地区,是一片江河汇流区。在这里,江河汇城市综合体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一座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地标性步行连桥将要架设起来,巧妙连同汇东、汇西两幅地块,呼应奔腾的钱塘潮水,将成为未来的城市新名片新地标。

随着时代进步和旅游层次的迭代发展,消费者已经厌倦了走马观花式的快餐旅游,转而倾心于深层次的优质体验和感受,只有能够给人浸入式美好感受和体验的文旅项目,才能真正打响口碑。运河文旅项目的开发要尝试丰富产品系列,从外观、程序、服务等方面提升品牌形象。参与性、互动性强、体验感优良的旅游项目,比如沉浸式体验馆之类的场所可以更多运用到运河边的开发中,促进运河历史文化的多方位展示。此外,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可以被结合在文旅项目的开发中,旅游商品的设计和包装要有本地特色,同时在衣食住行多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文旅项目的住宿和购物功能,让游客能够放慢节奏、静下心来、停下脚步去欣赏江南文化。结合水乡河网密布的生态特征,运河上可通航的区域,以及联通运河的内河、内湖等区域,可以挑选一些观赏性强的航道,开发一批精品水乡观光项目,配套以特色讲解、文艺节目、饮食住宿、手工体验等服务,既能够展现运河特色,又使得文旅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丰富。

在文创产品的打磨上,要注意设计元素和设计品类的选择,恰当结合运河文化与城市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各地可结合自身特色,从当地旅游IP的角度出发,参照学习故宫博物院系列文创产品开发路径,衍生出当地拿得出手的精品文创产品系列。例如,扬州的“琼花”典故、清代乾隆三下江南的典故,以及分布在运河沿线民俗故事、民间历史传说都是可以深入挖掘的要素,结合实体景观标志物的修复或者是仿古新建,可以使旅游产品融合传统和现代,并设计一批与故事典故密切联系的文创产品,以丰富当地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好的在文旅融合中传承和发展当地文化。

3.4 积极探索“文化+X”“旅游+X”的产业融合新形式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沿线城市和地区要积极探索“文化+X”“旅游+X”多元化产业新业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有创新多元形式的核心景区和企业,推出一批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下、记得住的文旅消费产品和服务。

(1)文化+電商。《2022大运河非遗文旅产品影响力分析报告》显示,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子项看运河沿线省域范围内的非遗分布,发现大运河沿线省域范围内非遗资源丰富性差异较大,其中,浙江省项目子项257个,位列大运河沿线省域城市第一;而大运河(浙江段)流经五大市域内非遗项目排名中,杭州是非遗项目数238个,位列第一,其次是宁波、绍兴、嘉兴、湖州。丰富的非遗项目资源、优渥的电商培育土壤,让浙江省非遗电商产品实力强劲。报告显示,据淘宝网数据,作为发货地的浙江,发货含“非遗”标签的产品数超11万,与北京同列淘宝“非遗”标签商品发货最多的城市。大数据充分证明了浙江“非遗产品+电商”的力量。

(2)文化+数字科技。在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遗展上,主办方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营造出炫酷时尚的非物质遗传文化的体验氛围,通过多种数字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让传统文化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重新鲜活起来,将优秀文化的单向传播、局部展示转化为双向的人机交互,突破时空限制,生动有趣。在数字技术助力下,非遗展览更添趣味,观众可以现场观看全息投影的昆曲表演,还能体验制作虚拟陶瓷;在数字文旅产业展,主办方利用全息炫屏技术,向游客推出了动画虚拟的文旅产品推荐官“枫灵”,用可爱的外表和甜糯的语音介绍着特色的文旅产品,这种崭新的宣介方式在观众群体,特别是年轻人中产生了良好的吸引效果。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数字技术展示的《金陵图》,观众通过佩戴手环,能够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古画,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到几百年前繁华的金陵街市,看尽古代城市生活的日常。“AR大运河”项目,将大运河三维模型布于展馆地面,空中飘浮与江苏有关的古诗词,观众借助终端设备即可泛舟运河之上[11]。

(3)旅游+体育健身。可结合运河沿线新建成的绿道慢行系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健身主题活动,例如国家体育总局连续三年举办的“行走大运河”活动,每年都吸引大批体育爱好者和城乡居民参加,通过健步走、骑行、嘉年华等健康时尚的形式行万里健康路,品千年运河韵。2023年5月的“爱上大运河·千年古镇行”活动从临平塘栖出发,由南向北,将分别途经浙江桐乡乌镇、江苏扬州、山东济宁南阳、天津西青杨柳青等古镇,最后到达北京通州,并开展一场面对面的“京杭”对话,沿途各城市、各古镇带着自己的专属IP和文旅产品,互相交流展示,使运河文旅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高。

(4)旅游+博物馆。2020年11月,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这个由大运河沿岸32家博物馆(至今已发展到36家)组成的联盟,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运河文化的协同发展和整体呈现,通过各有特色的专题展览和活动,展示出不同城市、不同场馆互相联系又各有千秋的文化展览风格,让各地的文物流动起来,让大运河沿岸的博物馆更好玩、更有吸引力。通过旅游+博物馆的形式,运河沿线各大博物馆在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传播中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关注大运河、游览大运河,刺激了文旅市场的繁荣。

4 结语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跨度很大,且基本涵盖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从古到今大运河蕴含的商路精神、漕运文化、互联互通精神具备文旅发展的天然优势和巨大资源。

作为覆盖区域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国家文旅融合工程之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通过遗迹开发、与乡村振兴融合、特色文旅产品打造、文旅+X等途径,将极大推动运河沿线文旅产业的爆发,成为未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引领。

参考文献

邹统钎,韩全,常东芳.基于地格理论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品牌基因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6 (2):101-11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14):5-21.

周泓洋,王粟,周扬.大运河文化的多维价值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J].中国名城,2022,36(7):1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J].新华月报,2021(7):79-126.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104/t20210428_1277843.html.2021-04-28.

王健,王明德,孫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8(5):42-52.

汪欣.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与功能解析[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3,20(1):145-151.

贝少军.京杭大运河:历史与未来[J].中国海事,2012(8):6-9.

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EB/OL].http://mzt.jiangsu.gov.cn/art/2022/12/8/art_79985_ 10701435.html.2022-12-08.

国家发改委.“运河百景”出炉等你来打卡[EB/OL]. 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dyhwhbhczly/gzdt/202109/t20210917_1296953_ext.html.2021-09-17.

光明网.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 巩固和扩大运河“朋友圈”[EB/OL]. https://m.gmw.cn/baijia/2022-09/27/36050736.html.2022-09-27.

姜师立.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分类研究[J].中国名城,2019(2):82-87.

猜你喜欢
大运河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谁远谁近?
旅游
放歌大运河
遇见“大运河”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