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4-03-29 18:16冯长兴石允龙王琦蕊
中国商论 2024年6期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新发展格局区域经济

冯长兴 石允龙 王琦蕊

摘 要:本文将市场化指数作为市场化进程的替代解释变量,以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2005—2022年经济面板数据,从总量与结构两个层面,实证研究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新常态下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场化;区域经济;市场化改革;新发展格局;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产业附加值

本文索引:冯长兴,石允龙,王琦蕊.<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6):-15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3(b)--04

市场化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之下,各种物质、服务以及货币的流通和定价都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市场作为一种主导力量,改变了以往由政府主导经济的现象。市场化体制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它優化了资源配置,减轻了政府的经济压力,降低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更好地满足其需求。所以,市场化水平能够促进要素流通的活跃性,结合我国目前形成的新发展格局,这更加强调了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1 引言

在过去40多年的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中,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社会的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当前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我们更应该结合当前经济环境,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价值,不断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挖掘市场的优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推动市场化发展。

区域发展的差距主要取决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都曾经历过工业化和服务化过程,首先东部地区,民营经济更加活跃,在市场中占比较重,他们对服务和创新也更加重视,竞争氛围更加激烈,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化的进程;中部地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科技领域的发展,比较注重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产业创新和效益提升,从而实现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极大推动了东中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仍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相较民营经济,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够活跃,因此整体产业附加值较低,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产业结构的变化应被视为经济体内部发展的结果,所以不同地区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化程度的不同。

由于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不同、区域经济特点不同,市场化指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应该如何利用市场化进程发展区域经济对我国现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市场化指数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综述

经济工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2017)的研究,本文利用VAR模型验证了当地社会融资规模和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比如消费者物价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持当地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因素合理的增长,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干春晖、余典范、郑若谷(2011)基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测量,构建了一个关于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能够抑制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市场化进程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市场化测度方面的研究都在不断发展。樊纲、王小鲁和马光荣(2011)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市场化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是以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市场化进程的核心变量。孟文强和宋晓妮(2019)运用聚类分析将我国30个省份分为改革先行区、稳定增长区和粗放发展区,以探究市场发育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参考众多学者的观点,以市场化指数作为市场化进程的替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来探讨市场化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3 市场化指数与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

3.1 变量及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2005—2022年经济统计数据作为面板数据,针对不同区域经济进行研究。考虑到地理特征、历史积累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区域划分方法,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这种划分方法使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以此来研究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3.1.1 被解释变量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水平,因此本文选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替代变量,用LN(GDP)表示对人均GDP取对数。

3.1.2 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樊纲、王小鲁、张立文和朱恒鹏(2003、2011)以及孟文强、宋晓妮(2019)等研究方法,运用分省市场化指数作为综合性指标来探究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市场化进程是一个综合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等多个方面变革的过程,因此市场化指数是由多指标构建而成的一个综合性指数。首先,它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分别设置一系列的分项指标来衡量市场化进程。另外,部分分项指数下还会设置基础指数作为二级分项指数。目前常规的市场化指数体系由23个基础指标组成,每个指标用评分表示各省在市场化进程中的相对位置。具体形成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单个指标的基期年份得分范围在0~10,其中得分最高的省份为10,最低为0。根据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指标数值,计算其在0~10范围内的相对得分,以生成相应的单项指数。最后,根据一定的权重将属于同一方面的指数合成为方面指数,并按照一定的权重将5个方面指数综合为总指数。

3.1.3 控制变量

影响实体经济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市场化进程作为解释变量,在模型设定过程中将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作为控制变量,这三个变量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研究市场化进程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对此进行控制能够提高实证结果的严格性和科学性。本文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来作为消费(XF)的替代变量, 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表示投资(TZ),用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来代替净出口(NX),年末上市公司数用NumberGS来表示。

3.2 描述性统计

表2分别对31个省份以及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的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为65360元,明显高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在人均GDP水平上,东部地区>总体>中部>东北>西部,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匀,各地区各省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比较各地区的市场化指数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市场化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这也符合孟文强、宋晓妮(2019)的研究结果,且东部地区>总体>中部>东北>西部,和人均GDP具有一致性,故本文猜测市场化指数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对比不同地区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的“三驾马车”以及年末上市公司数的数据,除了投资以外,其他数据均为东部地区明显较高,且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额,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主要是由于在过去的十几年,我国政策上支持中西部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

3.3 实证分析

表3为全部省份以及四个地区的市场化指数对人均GDP的实证研究结果,通过比较能够更清晰的观察到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均GDP与市场化指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证明市场化进程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且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上市公司数均与人均GDP显著相关,这也说明了“三驾马车”确实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

对比不同地区,在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四个地区分组上,分别实证分析市场化指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首先从符号上来看,可以看到四组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并且显著性均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这也验证了不同区域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其次从数值来看,比较不同区域的系数,东部地区为0.0547,中部地区的数值最大,为0.15396,其次为东北地区,为0.09221,西部地区的系数最小,仅为0.03816,不同区域的系数差异显著存在,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不同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也给我国市场化进程提供了参考,可优先考虑在中部以及东北部地区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步伐以此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不同地区同样出现很大的差异。总体来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人均GDP的影响为正,说明“三驾马车”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但部分控制变量显著性并不好,说明差异确实存在。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对市场化的概念予以界定,介绍不同区域市场化进程的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其次对经济增长以及市场化指数相关文獻进行梳理,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开展研究,在实证部分,本文利用2005—2022年31个省级行政单位经济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实证分析,本文结论如下:(1)市场化进程能够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从实证结果来看,本文从所有省级行政区域以及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与人均GDP的回归结果均正向显著,市场化指数越高,人均GDP越高,说明市场化进程能够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在不同区域之间能够得到比较好的验证,所以推动市场化进程很有必要。(2)对我国东、中、西、东北不同地区进行分组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市场化指数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4.2 政策建议

4.2.1 利用市场规律统筹推进市场化改革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会议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定位进行了明确修订,由原来的“基础性作用”改成“决定性作用”。在党的十九大中,多次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提出,有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念,平衡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有效遏制消极腐败现象,对加速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结论充分展示了“市场决定性作用”这一正确观点的前瞻性和对我国经济发展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作为主体,积极利用市场规律统筹推进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规则,让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降低资源浪费,提升经济收益,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4.2.2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迫切需要建设一个高效、规范、公平、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战略选择。此外,市场经济发展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是否有着高效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因此,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2022年,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在全国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化经济体制,发布了《关于加速建设全国一体化市场的意见》,给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支撑作出了规范性文件指导。同时,致力于实现各领域市场公共信息的互通共享,推动要素资源、商品和服务市场实现高水平的一体化,以要素和资源市场为依托,构建了统一的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能源和数据信息等市场,在弥补市场体系不足的同时,也发展了高水平完善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当然,不同区域之间的要素分配不同也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民营经济相对更为活跃,占比较重,经济活力更强,而东北地区更多以国有经济为主,这种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更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调节,进而缩小区域经济不平衡。

4.2.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合

为了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积极推动区域高质量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的布局。我国应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契机,以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四大区域作为基础,通过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体系,逐步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地区差距,努力在发展中实现相对平衡,并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布局,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发展。在统筹推进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全面振兴四大区域板块战略方面,要遵循“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导思想,着力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迈上新的台阶,促使东北全面振兴战略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在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同时,积极推动东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从而更好地促进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各大区域要发挥地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实现合理分工和优化发展,建立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刘山峰,刘英杰.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2023,40(11):14-22.

张智鹏,姜玉英.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统计测度与时空分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3,39(19):112-116.

赵芝旋.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3(19):24-26.

孙文凱,赵忠,单爽,等.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指数构建与检验[J].经济学(季刊),2020,19(4):1515-1536.

孟文强,宋晓妮.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创新测度及发展进程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1):179-181.

潘哲琪.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新形势及其对策: 基于2006—2013年市场化指数的测度[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16(4):42-48.

柯瑞芬.市场化进程与低收入者收入的改善: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6):106-107.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46(9):4-16.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5):4-16+31.

于刚,鲁红英,陈莹莹.市场化指数与人均GDP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18.

樊纲,王小鲁,张立文,等.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3):9-18+89.

猜你喜欢
市场化改革新发展格局区域经济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低油价背景下我国天然气市场分析与展望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营改增税制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