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24-03-30 02:20
现代电影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画幅阴影模态

SMPTE 媒体技术峰会被誉为全球影视行业的技术风向标,2023 年度该峰会以“创新学习协作联网(Innovation, Learning, Collaboration and Networking)”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新兴视听、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摄制、沉浸式体验等前沿技术。在电影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电影行业要顺应全球电影技术演进趋势、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大科学时代学科和技术交叉渗透与融合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和持续深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沉浸式媒体技术、LED 电影放映技术等在电影行业的应用,服务电影产业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本期遴选创新升级背景下全球电影科技发展与思考启示、基于深度学习的阴影智能去除方法研究、数字电影超大画幅变形宽银幕技术在国内的成功应用等技术文章,从高新技术应用、声画制作、大银幕放映等多角度展现电影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为便于作者更好地选题、开展研究与论文写作,本期刊发2024 年选题指南,欢迎行业产学研用相关领域人员踊跃投稿。

——本期责编

《创新升级背景下全球电影科技发展与思考启示——记2023 年度SMPTE 媒体技术峰会》一文,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分析。众所周知,电影工业乃至整个大视听行业,都在面临超高清技术、沉浸式体验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前所未有的影响。无论是视听品质还是体验方式,无论是生产流程还是产业结构,无论是产业链的前端还是后端,无论是产品还是作品,未来5 到10 年都可能出现我们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变化。未雨绸缪也罢,保持同步也好,通过全球性的技术展会了解电影和视听技术的发展趋势、进程和成果,必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用实地观察和考察的详尽信息,系统阐释了当前电影技术和运用的最新发展,对于我们了解电影技术的升级、预判电影工业的未来、谋划电影产业的变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何超越本位主义和小电影产业的格局限制,如何借助于大信息产业的整体变革,如何借助产业和市场的资源效率力量,如何保持与全球科技的良性互动,既要争取自主创新的话语地位,又要适应全球分工的世界大势,最终建立自主、开放、健康、有序、安全、高效的中国电影现代化工业技术体系,将是本文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启示。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阴影智能去除不仅关乎艺术创作和观赏体验,还对广告、商业推广等领域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望为电影制作带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动影像处理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然而,阴影智能去除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不同场景下的光照条件、复杂的阴影形态、计算效率等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为了训练鲁棒的模型,需要大量且具有多样性的数据集;解决这些挑战将为阴影智能去除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方案。《基于深度学习的阴影智能去除方法研究》一文基于深度卷积网络模型进行了阴影去除的实验验证,为后续研究材质纹理阴影去除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AI 大模型的兴起,多模态大模型在阴影智能去除领域的应用展望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研究方向。在数据多样性的综合利用方面,多模态大模型可以更全面地综合利用不同数据源提供的视觉、深度等信息,有效解决数据集单一和阴影类型有限的问题,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在语义理解与上下文感知方面,多模态大模型有望实现对图像中语义信息的更深入理解,并根据上下文信息更精准地去除阴影,使处理结果更加自然和逼真。相信多模态大模型将推动阴影智能去除技术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广泛的成功。

——马龙龙,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硕士生导师

随着科技进步和审美需求提升,有相当数量的观影群体早已不满足于常规化的观影体验。他们追求的是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和更加真实的沉浸体验,奇观性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电影创作者们为了有效回应这样的需求,在新语言探索、新技术革新等多个维度上推动电影工业不断前行。而其中电影画幅的大小与观影体验及艺术表达之间就存在紧密且深刻的关系,它不仅决定了观众所看到的画面内容,还涉及视觉传达、心理感知以及情感响应等多个领域。更大的画幅会将细节呈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更易将观众带入影片,与角色一同体验与成长。于是,以宏大场景、震撼视效为卖点的大制作影片,超大画幅变形宽银幕技术无疑成为这些影片制作者们的重要选项。《从〈流浪地球2〉谈数字电影超大画幅变形宽银幕技术在国内的成功应用》一文深入浅出地对超大画幅变形宽银幕技术进行了普及化、系统化阐释,梳理了70mm 变形宽银幕的发展历史和技术原理,从数字底片、变形宽银幕镜头和放映形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数字化应用,探究了超大画幅变形宽银幕的技术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明确了该技术虽然还存在制作成本高昂、技术要求复杂等诸多问题,但挑战才能带来变革与进步,才能促进对整个电影数字化工业流程和创作主题的全方位考量。就如论文作者所言,这是“当下时代精神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曹颋,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画幅阴影模态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你来了,草就没有了阴影
全画幅机身
PAUL GALL AGHER 大画幅黑白风光
让光“驱走”阴影
阴影魔怪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