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
——以方正剪纸艺术为例

2024-03-30 03:25马瑜晨徐崴娜
科教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方正剪纸互联网+

马瑜晨,徐崴娜

(长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艺术教育持续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的艺术类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许多高职艺术教育课堂仍沿用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堂内容丰富度不足,未与时俱进,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研究以东北非遗文化方正剪纸为例,试图将非遗文化引入高职艺术教育课堂,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高职艺术教育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互联网+”将非遗文化与高职艺术教育课堂相结合,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1 高职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供给,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们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个人素养,其中高职艺术课堂旨在提升艺术类学生的审美认知。当前,高职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对此,本文从以下两方面探索。

1.1 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当前高职艺术教育中,仍沿用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普遍与大多数学校的目标定位相似,教育模式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部分地方高职院校未形成自身特色,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不够重视,所学内容创新性弱,自身优势发掘较浅。

1.2 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主要以现代化设计为主,许多地方高职院校很少将本土文化引入课程中进行实践应用,对优秀的文化案例未合理、有效地引入,教学内容浅显,趋于同质化。虽已有一些高职院校对传承本土文化、非遗文化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意识,但因专业师资、教学条件、教学理念等落后,效果甚微。在教学内容上,高职艺术教育课堂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非遗文化引入高职艺术教育课堂的探索

2.1 非遗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绵延并传承的见证,是各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它联结着各民族的情感,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养分。

2.2 互联网对非遗文化的影响

当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数字智能设备的发展,许多非遗文化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有了创新性展示。例如,敦煌的数字博物馆运用前沿的AI 技术以及云游戏技术,将原有的敦煌艺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同时也借由数字化平台与数字技术设备在现实生活之中直接连通人的身体感知[3]。敦煌数字博物馆的创新给受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同样,一款国风音乐类型的游戏《尼山萨满》,把满族珍贵的非遗文化以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展示,其故事背景正是源自满族非遗民间文学《尼山萨满传》,画面风格综合了剪纸和皮影戏等非遗元素,并且加入了统一的色调,给予受众有意义的游戏体验以及对非遗文化的趣味化了解。

这些非遗文化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通过现代科技传播文化知识。参观者进入互动空间自由穿梭游览,获得个性化的文化教育,也让非遗文化有了数字化的传承与发展。

2.3 非遗文化走入课堂的形式——以东北非遗“方正剪纸”为例

方正剪纸作为东北非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其作为地方性的非遗,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将方正剪纸引入高职艺术教育课堂,进行非遗文化的创新应用,是非遗文化传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正剪纸文化融入高职艺术教育课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2.3.1 课堂教学与方正剪纸非遗文化案例结合

方正剪纸图案样式多种多样,寓意丰富,其中吉祥寓意图案有龙凤呈祥、福禄寿喜、富贵平安、连生贵子等,这些图案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造型灵动、寓意吉祥,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4]。方正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对于方正剪纸的历史渊源以及制作过程非常熟悉,是相关的技艺权威和品格代表[5]。将方正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引入高职艺术教育课堂,与专业的高职教师共同授课,提升了高职艺术教育课堂的丰富性。方正剪纸非遗传承人为学生讲述相关知识以及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入体验其技艺。高职教师运用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理论知识为方正剪纸的数字化应用给予更多的创新理念,指导学生深入研究并转化为数字设计作品。两者相互融合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也可以发扬方正剪纸的文化内涵与精髓。

2.3.2 方正剪纸非遗文化与“互联网+”结合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艺术教育课堂将方正剪纸与互联网融合,也为推动方正剪纸活态传承与其文化价值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方正剪纸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平面设计展示。方正剪纸有着独特的艺术内涵以及形态设计特征,与平面设计的结合可以从海报设计、插画设计、IP 形象等多个方面进行传播发展。高职艺术课堂通过引入方正剪纸非遗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方正剪纸的历史背景以及剪纸特征等,给予学生丰富的设计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剪影、卷边等创意方式设计一系列的海报,以及相关的IP 形象设计、品牌产品设计等衍生设计,从而让方正剪纸借助设计实现单一的文化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变,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②动态设计展示。动态设计展示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传播展示方式。方正剪纸的文化内涵丰富,其有着特殊的文化演变故事。对于方正剪纸的动态设计,高职艺术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提炼方正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H5 动态界面设计,通过设置动态的交互界面以及趣味问题让页面变得有趣。在H5 页面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外部链接,加入文创衍生品的售卖方式,也可以将公域的流量进行转移,从而让方正剪纸非遗文化实现商业的转化及推广。

③虚拟展示。“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将VR/AR 技术与非遗文化的结合,是非遗文化传播新的创新形式。方正剪纸作为东北地区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其创作的过程是通过剪裁来实现的。但对于很多受众来说,其模仿难度较高,很难切身去体验方正剪纸制作过程的魅力。高职艺术教育课堂可以通过将方正剪纸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创建虚拟展示平台,例如虚拟博物馆、虚拟展厅等,对方正剪纸的剪纸创作过程进行沉浸式体验,体验方正剪纸艺术的魅力。

④交互设计。“互联网”背景下,单纯地展示方正剪纸非遗文化,已经很难引起学生对方正剪纸非遗文化的兴趣。而交互设计是帮助大众了解、体验非遗文化的有效方式。借助交互技术,对方正剪纸的技艺过程进行增加一些交互界面,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行DIY 设计,从而生成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同时可以保存创作的过程视频进行分享,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方正剪纸非遗文化的记忆点,体验方正剪纸的趣味性。

⑤数字藏品设计。数字藏品设计是艺术作品进行社会价值转变的有效方式。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对数字藏品的兴趣逐步提升,数字藏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方正剪纸作为优秀的非遗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可设计带有方正剪纸文化元素的动态壁纸、手机主题等,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方正剪纸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提供方正剪纸数字藏品的展示、交易、交流等功能,让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自己感兴趣的方正剪纸数字藏品,与其他收藏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使方正剪纸的独特性实际落地,文化社会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

⑥短视频营销。短视频营销是当下许多非遗文化进行传播的普遍方式。对于方正剪纸独特的形态以及内涵,高职艺术教育课堂可以创作转化,拍摄相应的具有艺术美感的方正剪纸短视频。运用新媒体的宣传方式,例如官方账号发布方正剪纸非遗文化相关视频,或者邀请方正剪纸非遗传承人拍摄一些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同时可以邀请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积极传播,投入更多资源扶持非遗内容创作,让方正剪纸的传播获得更多网络流量。也可以加入一些线上活动,例如方正剪纸非遗知识竞赛、方正剪纸非遗技艺比赛等,吸引更多的普通用户参与非遗短视频的解读、二次创作和分享,使其成为非遗的主动传播者和推广者,从而使方正剪纸的社会价值不断提升。

3 结语

方正剪纸与“互联网+”相结合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不仅使其文化内涵得到“世代相传”与“再创造”,且为高职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艺术案例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使非遗文化与高职艺术教育融合发展,赋予非遗文化更为持久的生命力,为高职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方正剪纸互联网+
剪纸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方正
剪纸
剪纸
Microwave Photonics for Modern Radar Systems*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