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和它的秘密花园

2024-04-02 08:40陈哲
中国铁路文艺 2024年3期
关键词:前人旧书书页

作者简介:陈哲,供职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作品散见于《人民铁道》《北京铁道报》《铁道知识》《北京档案》等报刊。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创作的书信体小说,讲述了作家因为新书昂贵而从一家旧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84号)购买旧书,通过二十多年来的书信往来,与书店及店员结下深厚情谊的真实故事。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年圣诞,旧书店的店员给汉芙准备了一本书作为礼物,并在书中夹了一张写了字的卡片。收到礼物后,汉芙回信道:“你们另外写了一张卡片,而不直接题签在扉页上,我真希望你们不要这样过分拘谨。如果我猜得没错,这一定是你们的‘书商本性作祟使然吧,你们担心一旦在书上写了字,将会折损了它的价值。差矣,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女作家的这点感悟,让我这个资深旧书迷深有同感。我们触摸到的每一本旧书都是前人的印记,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些书籍中,人们可以感受前人的思考、情感、梦想,它们如同古老的日记,记录着无数个瞬间。

我与旧书结缘是在大学时代,那时候也是因为囊中羞涩,我时不时在师大食堂外的跳蚤市场购买公共课的教材。它们大多是师兄师姐用过的,书上做了笔记或是标记。譬如有一本书,用红笔认真地做了重点标注,还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道:“这是考点!切记!切记!离考试还有三天!”字里行间透露出原主人的紧张心情,让当时看书的我心有余而戚戚焉。大学毕业后,我在研究生院继续学业,那时看书常去蓝旗营附近的万圣和风入松,但更多的是去潘家园旧书市场。当时,潘家园旧书市场的旧书性价比极高,普通的书通常只卖一元至两元,一些珍稀版本的价格则在十元至几十元不等。在淘旧书的过程中,最让我开心的莫过于收到一些绝版书。那些绝版书的封面,带着年代的特色,即便不翻,也能感受到一种无比舒适的怀旧情怀。在旧书摊上,我还买到过原版的《哈利·波特》,至今仍摆放在我的案头,成为我青春岁月的见证。

不少旧书留有前人的注记,这些注记的内容有温馨、有雅趣、有感伤,不尽相同。通过它们,我可以窥见一段段不同的人生。我在书摊上见过一本插图版的《世说新语》,薄薄的一小本,封面下方有一行用蓝色的圆珠笔写的字:“妈妈于2009年11月购于东岳中学附近博文书店,特赠儿子笨笨。”书的版本虽然一般,但我被这句话打动而将其买下。这世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不知道原主人是出于什么目的将书卖掉,或许是因为搬家时不慎遗漏,被下一个陌生的住户卖掉。聚散无常,但我对这本凝聚着拳拳母爱的小书总有某种执念,我甚至还去查了一下东岳中学,竟在山东泰安,真不知这本小书是如何从孔子故里漂泊到北京的,而曾经拥有此书的“笨笨”是不是已经长大,他是否还记得那份来自母亲的爱的礼物。

我喜欢董桥的散文,收集的董桥散文基本上都是旧书,最常翻阅的是200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旧时月色》。书的封面是旧旧的晕黄与灰蓝,左下角那一弯上弦月落在了树梢后面,有一些黯淡,有一些温润,在拿到手里的那一瞬间,浮雕纹路纸张里传递出的雅致涌上心头。内里的书页已经泛黄,但字迹清晰。翻开第一页,我发现了前主人的批注。应该是一位心思细腻的女读者,她用铅笔轻轻勾画出一句句精彩的段落,用感叹号和问号表达了她的情感,还时不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她在201页的空白处标注道:“文学果然是记忆的追悼,读到这里,不忍泪下。”共读同一本书,我仿佛与她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感受到她曾经对这本书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思考。

工作后,闲暇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我去旧书市场的次数也远不如从前,更多的是从网上购买旧书。网上购买旧书比漫无目的地在书摊闲逛更有效率,我时常灵光一闪想起某本书,然后在网上搜寻购买。通过这种方式,我买到了很多心仪的旧书,也因此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卖家。

不少卖家非常传统,即便是转换阵地仍保留着自己的文雅之气,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卖家在发货前,问我要不要盖上他们自己设计的藏书章,更有用心的卖家还会随书附寄感谢信。印象最深的是一封手写感谢信,用的是木版水印十竹斋信笺纸,文字优雅清丽,大意是“知己难得,我与您因书结缘,愿您能待此书如我”。

很多卖家善良、有趣且充满人间烟火味。我购买《夏日走过山间》时,卖家特意在书中夹了一个红包,并附了一张纸条,解释说这个译本不太好,感谢我把它买走,他又有理由入手其他译本了。我看完捧腹大笑,顺手点了好评并加了关注。没多久,又见卖家在首页挂了公告,说要闭店几天,送孩子去上大学。这个公告让我深受感动,我觉得这真是太好了,他不仅爱好读书,还培养了下一代继续深造。

我在网上购书都是和卖家线上交流,从未谋面,唯有一次不同。那是一个夏日,我刚在网上下单,卖家就回复说他就在我附近,可以见面交易,也能省邮费。我下楼没多久,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骑着电动车带着一袋书就来了,我扫了他的微信码付款,他客气地道谢,然后我们互相告别,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尾。某日,我翻看付款记录时,看到了他的名字,发现他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写作者,而巧的是我还读过他的书,突然觉得世界很大也很小。

网上购买到的旧书也有很多标注文字的,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更多是夹在书页里的杂七杂八的小东西,譬如票据、明信片、书签、银杏叶、花朵……

我曾收到一本崭新的《徐霞客游记》,肉眼可见的新,让人怀疑它是否从未被人翻看过。有一次,我随意翻阅,不想竟从中掉出一张北京某医院的药费发票,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原主人不是不想读一本书,或许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时间读一本书。

我也曾收到过夹着钞票的旧书,真可谓应了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钞票的背面写着一句话:“愿它给你好运。”这句话是一种祝福,也是一份陌生人的心意。我不禁思考,这张钞票曾经在谁的手中流转,是谁将它夹在这本书里,又是谁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行动中,传递了一份祝愿。这张钞票我一直珍藏着,不仅因为它的特殊性,更因为它承载了陌生人的情感和祝福。它让我想起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即使陌生人,也可以通过一种微小的举动,传递友善和温暖。

在我的旧书收藏中,還有一本古老的诗集,封面上的纹理已然模糊,书页已经泛黄。翻开书页,我发现了一朵干花,它被夹在那一页也许有一定的意义吧。因为那首诗,恰恰描绘了花朵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我感到了时间的流逝、花朵的凋谢,也领悟到生命的宝贵。这本诗集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充满美好和感慨的礼物,一份将美好瞬间永远珍藏的方式。

曾经有位女士给我打电话,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老师您好,我从旧书网上购买了张巨伯老先生编写的与昆虫相关的两本书籍,在翻阅时发现了两张旧车票,如果您馆需要,我给您寄过去。我认为博物馆是旧车票应该去的地方。”我一边向她道谢,一边惊叹她与旧书的奇妙缘分。这个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旧书和旧物不仅是时光的见证者,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红线。每一个留在书中的标记,每一张夹在书页间的物件,都是前人的情感和思考的延续。就像那位捐赠车票的女士一样,我们或许在不经意间,通过旧书、旧物成为朋友,彼此传递着善意和关怀。

旧书似乎是一扇时光之窗,让我可以穿越时空,与前人建立连接。旧书也是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回归,成为我寻找内心宁静的方式。

旧书市场依然是我珍贵的去处,每一本旧书都是一个未知故事的开端,每一份注记和物件都是与前人的相遇。寻找一本旧书,捡拾一段记忆,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猜你喜欢
前人旧书书页
旧书满新知
打渔人
趣味古文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轻轻地打开书页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把微笑夹进书页
吸取前人经验 发展军事理论